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明痕> 第二章 燕铁木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燕铁木儿(1 / 1)

.read-contentp*{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100;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inherit;}.read-contentpcite{dispy:none;visibility:hidden;}

和世瓎死了,图帖睦尔重新登上了皇位。

现在整个大元朝都不会再有人威胁到他了。元朝末年频繁的皇位更迭,到了元文宗这一代,也算基本结束了。

但是历史就是这么巧合,皇位更迭结束了,元朝,也将要结束了。

说到元朝的灭亡我们还得从也孙铁木儿(也就是泰定帝)去世说起。泰定帝死了,皇帝位置又给空出来了,那就该找一个人来继承这个皇位。该找谁呢?其实泰定帝自己是有一个儿子的,不过在元朝的大臣们眼里,泰定帝自己都是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帝,他们是不情愿让泰定帝的儿子来继续当皇帝的。

这帮大臣的典型代表之一,就是燕铁木儿。

燕铁木儿在当时是元朝的佥枢密院事(宋朝时称枢密副使,岳飞就当过这个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军事委员会的副主席。这位老兄其实已经不爽泰定帝很久了,一直忍着就等一个机会想要踩他几脚解恨呢。

燕铁木儿是个能忍的人,而大事一般都让能忍的人给干了。

致和元年,燕铁木儿得到了一个足够让他欣喜的消息:泰定帝病了,重病。

燕铁木儿很高兴,立马和别人商量等泰定帝挂了他们就拥立武宗的儿子来当这个皇帝(阿尔泰山放羊的和世瓎和南京的图帖睦尔)。三月,燕铁木儿得到了一个足够让他高兴的发狂的消息:泰定帝跑到上都养病去了,走之前,把大都的防务和宿卫军交到了自己手上。

诸王满秃这个时候就沉不住气了,他跑到燕铁木儿面前说咱们干吧!(何不为?),燕铁木儿想了一下,他只想了一下,不过这一下也就改变了他的命运,甚至改变了大元朝的命运。燕铁木儿没有做出任何举动,他把自己的同党和心腹召集到身边说:“候帝崩,谋定而动。”所以大都城里一片祥和,该守城的守城,该买菜的买菜,燕铁木儿等着泰定帝驾崩的消息,北方的战云密布,祥和了很久的大元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七月,泰定帝驾崩。

八月四日,燕铁木儿与族党阿剌帖木儿带上了心腹十七人持兵刃入兴圣宫,召集百官,告诉他们说大爷今天要立武宗的儿子当皇帝,有不干的就削你(祖宗正统属武皇帝子,有不顺者斩)。然后下面一片议论声,赞扬的,骂娘的,什么都有。燕铁木儿一看,哟,居然还有人不服呢,于是一帮亲信立马绑了一票人下狱,又差人去了江陵把怀王图帖睦尔接到大都来,反对声立马停歇。

其实不停歇也没用了,看看燕铁木儿都抓了些什么人吧:平章政事乌伯都剌、伯颜察儿、左丞朵朵、参知政事王士熙。四个丞相级别的人,抓了也就抓了,这几个人后来怎么样了我不知道,就算还活着混得不好那也是一定的了。

不过有一点燕铁木儿没有想到,他立了图帖睦尔,难道泰定帝的心腹不会立皇帝吗?

至和元年八月,中书左丞相倒剌沙与梁王王禅、辽王脱脱等宗室、右丞相塔失帖木儿、知枢密院事铁木儿脱、御史大夫纽泽等大臣结成拥护泰定帝太子的一派,拥立泰定帝子阿剌吉八为帝。而图帖睦尔,一直到九月才登基为帝。元朝一时间有了两个皇帝,俗话说一山不能容二虎,那一山容了二虎会怎么样呢?

还能怎么样,打架呗。

最初的最初,是想要在上都起事来给图帖睦尔加油的诸王满秃暴露了,中书丞相倒剌沙二话没事,就把这位王爷给宰了,然后一伙人带着阿剌吉八带着大军就朝大都杀过来了。

这场战争被史书称为“两都之战”。最后的结果不用猜了,阿剌吉八兵败被杀,这场看似危险的大战实则让人无语,阿剌吉八的大军本来是攻的一方,一个月后,这支大军便分崩离析了。

谁都知道燕铁木儿押对了宝,这场政治博弈他是最大的赢家。文宗平定阿剌吉八后,亲自下诏:“今后朝廷政务及籍没田宅赐人者,非与燕铁木儿议,诸人不许奏陈。”又给燕铁木儿加号“答剌罕”(汉语专诸兵马事),使子孙世袭其号;许兼三职署事。十二月,置龙翊卫,分领钦察卫士,以燕铁木儿兼都指挥使。天历三年(1329)正月,立都督府(六月升为大都督府),统左、右钦察卫、龙翊卫及哈剌鲁、东路蒙古二万户府和东路蒙古元帅府,亦命他兼统,并授御史大夫。于是军、政、监察大权尽掌握在他手中。

我以前看了《三国演义》,特别讨厌曹操。觉得他是毁灭汉朝的凶手,我又喜欢刘备,觉得他很厉害,是匡扶的英雄,什么都厉害。后来看了《三国志》才知道,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历史都不会说他们是奸臣还是忠臣,只留下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话让后人来自己揣测。就像可能会有人觉得燕铁木儿是个奸臣,但他同时也是元朝的太平王,元末世族第一家,元朝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伞。

“忠奸不分”,是别人拿来骂皇帝的,但是仔细想想,好像把它拿来形容历史也是可以的。

无论怎么说,燕铁木儿的时代来了。文宗对他的宠信达到了极点,从文宗复位一直到大元被洪武皇帝赶到大漠里去,伯牙吾台这个姓氏一直都是元朝的第一大族。史书上记载文宗再次即位后,诏追封了燕铁木儿的父祖的王号;让燕铁木儿当右丞相,就不再设置左丞相了,让他独掌政务,又诏告天下,谓其功勋卓著,“宜专独运,以重秉钧”,“凡号令、刑名、选法、钱粮、造作,一切中书政务,悉听总裁”。诸王、公主、驸马、近侍和所有官员都不得越过他奏事;命艺文监刊行其《世家》;命礼部尚书马祖常撰碑文纪其功,赐题《太师太平王定策元勋之碑》,诏于红桥南为其建生祠,树纪功碑,并亲祀其生祠;命于兴圣宫西南侧为其建居弟;诏以其子塔剌海为养子;此外还多次赏赐田地、鹰坊、金银、宫女等。其弟撒敦授知枢密院事,儿子唐其势也封为宣徽使,并赐号“答剌罕”,一门权势盛极,以致唐其势扬言“天下本我家之天下”。燕铁木儿掌握大权后,“挟震主之威,肆意无忌”,甚至让中书省臣奏请赐给自己安丰等路封户,龙庆州之园池、水硙、土田,嘉兴、平江等处田地,占有了大量财富;又娶了泰定帝后为夫人、宗室女达40人,“后房充斥,至不能尽识”,“一宴或宰十三马”,荒淫、奢侈至极。

至顺三年,元文宗图帖睦尔驾崩,前文我说过,图帖睦尔在死之前后悔了,他后悔毒死他的兄弟了。于是他遗诏明宗的儿子来继他的位。第一个得到这个消息的,是燕铁木儿。他的心里又有了一个想法,一个可以让他真正走上大元权利的制高点的想法。

我们来仔细看看文宗遗诏中的一句话:“朕虽爱吾儿,然理当特让明宗子。”

看到玄机了吗?或许我们看到了这份遗诏都不大想得到那个方面去,不过燕铁木儿想到了:明宗有两个儿子,长子妥懽帖睦尔已经成年,不过小儿子懿璘质班才7岁而已。掌权的大臣都喜欢小孩子,于是历史就开始无限次地重复,董卓立了汉献帝,韦后立了李重茂,再到后来的顺治、康熙、光绪、宣统,都是掌权者为了挟天子令诸侯而立的。他们中最年轻的六岁就当皇帝了,这么高的起跑线让我这个小时候抱怨自己起步点不够高的熊孩子望尘莫及。

于是燕铁木儿力排众议:你们都别说了,懿璘质班的孩子我看着喜欢,今天这事你们谁不同意我就削谁。然后在金殿上一站,大有现在街头混混干架的样子。

不过,那帮大臣还真就被燕铁木儿这个老混混给吓到了。于是大家伙齐刷刷地跑到文宗的皇后卜答失里那里去,请立懿璘质班。

至顺三年十月,懿璘质班继文宗位,是为元宁宗。

燕铁木儿应该可以看到自己离他梦寐以求的位置越来越近,那个地方曹操呆过,董卓呆过,李世民呆过,武则天呆过,而他燕铁木儿也将走上那个大位,俨如皇帝之父,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过宁宗也是个经不起折腾的孩子,这个皇位他只坐了五十三天,五十三天后,宁宗嗝屁了。

这一次朝廷到时没有因为皇帝的问题乱成什么样子。有人说那是元朝的“太后称制”制度的功劳,其实我看也不见得,我们先来看看有资格继承这个皇位的人还剩几个吧:

武宗的两个儿子,死光光了吧。仁宗就英宗一个儿子,父子两都没了,这一家算绝后了。要是立文宗的儿子呢?好像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我们想到的燕铁木儿也想到,他跑到太后面前去说请立文宗子燕帖古思当皇帝,结果人家太后一口就回绝了他,理由简单粗暴——文宗说好了让明宗的儿子当皇帝,有事找人明宗的儿子去,别找我儿子。

太后说的这个明宗的儿子,就是妥懽帖睦尔。

前文说过,妥懽帖睦尔是在金山生的,在雪山上熬了那么多年终于得到了老爹要当皇帝的消息,一家子敲锣打鼓地送走了和世櫴,妥懽帖睦尔还等着自己老爹封自己太子的消息,结果太子没等来,等来个老爹被毒死的消息。不久,文宗派的人也来了,他被文宗流放于高丽一海岛中,第二年又被迁居广西静江,史书上曾有燕铁木儿向妥懽帖睦尔陈述自己想要立他当皇帝的意思,妥懽帖睦尔呆在那里半句话没说的记载。别人说这是妥懽帖睦尔心计深,甚至连燕铁木儿也这么觉得,其实我想,可能这孩子只是被吓傻了而已......

但是燕铁木儿就是没有这么想,他把妥懽帖睦尔登基的时间拖了六个月,这六个月里,妥懽帖睦尔的任务就是吃喝拉撒睡,而军政大权却集中在了燕铁木儿手里,燕铁木儿虽是大臣之名,却有皇帝之权。

六个月后,妥懽帖睦尔登基了,改元“元统”。其实他的登基纯属意外,按照燕铁木儿的意思,他这辈子都别想着当皇帝,结果天意弄人,燕铁木儿死了。

作为一个男人,我想我有必要介绍一下燕铁木儿的死因:他是纵欲过度死的.....

前文我说燕铁木儿娶了宗室之女多达四五十人,我们可以想想那不能描写的场面是有多那啥......

燕铁木儿死了,妥懽帖睦尔当了皇帝,庙号是“惠宗”。惠宗临朝的时代,是元朝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时代,随后,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就将要取代元朝的地位,将中国这个名字重新带上历史的巅峰。

不过,这还是后话。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最新内容。当前用户ID:,当前用户名: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