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我未满三十岁便患上IGG4综合症,米库利兹病(Mikulicz病)的三大病徵,泪腺肿胀、口干眼干和关节痛都陆续病发,据网上资料说,这个病的病发年龄通常在五至六十岁。
由於诊断困难,和停服类固醇便再度恶化,医学研究迟迟未有病理和疗法的报告,我的病一直用发炎就吃消炎药,肿胀就消肿药的方式处理,不知道发炎和肿胀的病因的话,迟早会吃到出现抗药性,然後等死,所以这几年我的工余时间,大部份花在亲自研究这个病。
疗法方面,虽然直到最近还是局部治标,只比束手无策好一点,但病理方面,已经追查和怀疑到风湿上。
虽然中国在几千年前已经发现风湿,一直研究风湿,但无论看多少遍风湿的中医学资料,仍然给我一种抽象模糊的感觉,因为病徵上无论心血管疾病也好,关节痛也好,也统称为风湿。
我认为风湿之名,不是指病徵(结果),而是指病因(原因),举例说,贫穷的结果,坐以待毙等饿死只是其中一种选项,因为不论合法与否,得到足以摆脱贫穷金额的选项多的是,正如哺乳类动物在二亿五千万年前本是一家,现在的进化分支不只人类,那怕是人类之前的灵长类,也存在不少分支,所以同一个原因,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所以我认为米库利兹病(Mikulicz病)的三大病徵,都是同一原因引起,只要从病根治本,便不用吃消眼肿、泪、唾液腺保湿,和关节消炎的三种治标药。
我相信IGG4抗体增加不是原因,也只是病徵之一,因为我流盐汗(脱盐水)会好转,流淡汗(脱淡水)会恶化,我认为这个细微差异很重要,因为中医说我很湿,一个风字都没有提及过,给我的袪湿药,与无糖咖啡,有相似的利尿利汗效果,湿,大概从尿汗排出体外,因此好转。
那湿是甚麽呢?我之前几篇文章中,曾表示相信是乾燥剂含量高的水,我觉得这样描述不够贴切和不够具体,所以现在用饱和体液来理解。
饱和溶液是水和乾燥剂融合而成,不是独立的存在,饱和溶液脱水便会出现结晶,重点是,即使我往淡水倒盐沙,水溶分解为饱和溶液,脱水後出现的是结晶盐块。
经过水解和脱水後,散沙会聚合凝固成结石(晶),尤其是食盐溶於体液中,一旦脱水凝固成结晶盐的痛风石硬块,这针状的硬块会造成刺痛和周边脱水发炎。
我说过乾燥剂和淡水存在一种引力,同等份的盐沙和盐晶不同,淡水能渗入沙之间的空隙,溶解的接触面比整块盐晶大,因为结晶只能从外至内分解,中心部份完全没碰到水,所以溶解时间比较长。
这个脱水就是风,不论是病前导致分解中乾燥剂凝结的脱水,还是病後乾燥剂结晶造成的继续脱水,都是风,泡在饱和体液中,还有长大的可能。
即使结晶再度溶解於淡水中,失去风,饱和体液的湿仍然存在,风仍然有复发的机会,所以,无论有没有形成风症,中医都是替我袪湿。
袪湿,我理解为体液淡化,淡水含量增加,体液不在饱和状态,即使脱水,也不过是原来的盐沙,遇水即溶。
所以,我流淡汗会恶化,因为脱淡水,体液变得浓缩饱和;吃糖也一样恶化,是因为盐糖都是乾燥剂,同样消耗淡水,无论尿酸盐结晶或心血管淀粉硬化,不过是两害取其轻的免疫系统判断,选那个都有病。
所以,我流盐汗会好转,因为体外脱盐,体液便可淡化,不论盐糖钙铁也好,排出体外,都能腾出淡水来,直至吸收至饱和为止,当然,只排出不吸收的话,人会饿死。
所以,糖尿和痛风都是富贵病一说,理论上没错。
至於我,确信是乾燥剂引起後,我终於想起了,鼻敏感(过敏鼻炎)是在国内空气污染漫延香港时发生,当时鼻敏感患者大规模加,不少外藉专才逃回外国,公司连年装修期间,炎症恶化至眼睛,当时室内粉尘长期偏高。
其中一种过敏鼻炎,叫花粉症,如果说,往水蛭身上撒盐,其脱水而死的原因,是淡水生物体内,没有同等份量的盐(乾燥剂),即是抵消吸水引力的抵抗力的话。。。
我假设脱水的粉尘沙,都是乾燥剂,长期逗留在粉尘沙中,为了避免脱水,免疫系统会减少乾燥剂的排泄,以便与体外的粉尘沙,竞争体内的淡水,要是日常淡水补充不足,沙漠化现象便会在体内发生。
这个淡水竞争,就是我研究中的风湿症病理学。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