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喜欢文学和历史,同时也喜欢收藏。
中国的古代文物是一个谜,中国的历史也是一个谜。
记得看过一个关于太平天国的电视剧,电视剧的内容已经淡忘了,可是这个电视剧一直如同一块骨头卡在我的喉咙里,实在使人难受。
太平天国的历史(如果也算是历史的话)实在是个谜。
一八五一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逝世不过仅一年。
清王朝经“康乾盛世”后已经走下坡,吏治腐败,武备张弛,国库空虛。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黄埔条约》、《望夏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一个从岭南农村走出来的落第秀才、村塾先生洪秀全,联络冯云山、萧朝贵、杨秀清创立“拜上帝会”,高喊“平均地权,平等人权”,高举反清大旗,从金田举兵,永安封王,一瞬间就聚集雄兵百万,声势如雷,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绿营兵丢盔弃甲、八旗兵闻风丧胆。清王朝好像秋风中的茅屋,忽拉拉就塌了半边。太平军以高屋建瓴之势,围长沙,占岳州,克武昌;水陆夹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起兵仅仅两年,便在天京(南京)建都立国。洪秀全成功的速度,在中国的历史上实在罕见。
看看历史上同样的农民起义:
朱元璋于元至正十二年投郭子兴,元至正二十四年,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建国大明。所用时间为十七年。历史背景是外族统治,吏治腐败,旱灾、蝗灾、瘟疫,群雄纷起,天下大乱,宗教起兵。
李自成崇祯三年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崇祯十七年在西安建国大顺。所用时间为十四年。历史背景是明朝吏治腐败,天灾人祸,贫民易子而食,北方外族入寇。
撇开历史上相同的因素和不同的因素,洪秀全以一个宗教的创立者(拜上帝会),一个从不见文采(洪秀全文集可见一二)的教书先生,没有记载过的组织能力(冯云山搞组织)和搞不清楚的军事才能(杨秀清搞军事),在极短的时间里一举成为天国的皇帝(天王)。实在让人觉得是不是历史书记载错了。
在如此的天人交融、天国升平的大好形势下,在建都天京以后的十二年里,太平天国竟然不仅寸土未得,而且接连不断的损兵折将和丢城失地。直到洪秀全自杀(有说病逝),天京陷落,太平天国消失。
我搞不懂的不是太平天国的失败,即使太平天国建立了万世基业,也无非是一个封建王朝代替了另一个封建王朝。
我不知道如何来形容太平天国,在头两年里,面对清朝的倾国之兵,能够气势如虹,夺下半个中国。而在其后的十二年里,面对的是同样的清王朝,而且是丢失了半壁江山,丢失了江南粮仓,偏守北方的清王朝。是漕运断绝,国家经济命脉断绝的清王朝。特别是面对一个遭受英法联军入侵,首都陷落,皇帝仓惶出逃,号称世界第一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焚烧,因丧师辱国而民心、军心一落千丈的清王朝。太平天国竟完全不见了攻武汉、克九江、“扫除妖孽,廓清中华”的王者气度,如同一条喜欢咬食自己尾巴的巨蛇,对周围的美食视而不见,咬着自己的肉,最后把自己吞噬掉。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结果,难道冥冥之中真有看不见的手。----
洪秀全创立了一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宗教。一个让创立者和崇拜者拥有两种不同待遇的宗教。一个永远找不到同盟者的宗教。
太平天国前后十四年,战火席卷大半个中国,十四年中,中国损失人口一亿二千万。
关于太平天国的功过,无数"德高望重"的专家早有论断,非本人所能评说。
好像记得著名学者胡适先生关于历史研究的调侃(不知是真是假):历史其实是一个只要一百个大钱就能任人摆布、任人梳裹的小女孩。
本人对太平天国的过程好奇,虽然认为胡适先生的调侃过于刻薄,还是试图(我没有一百个大钱)以另类的方式来描述我理解的太平天国。
本为幻想,中所有的人物、情节均为虚构。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