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底跟张裔打的是孔明还是张飞?
德阳属广汉郡,如果张飞走德阳的话,就与他攻巴西的记载矛盾了,真实情况有两种可能。
一是孔明当时名气不大,益州人只知来取益州的主帅是张飞,所以这样记载。
究竟张飞、孔明、赵云入川时,相互之间的统属关系如何?一般观点都是张飞地位最高,即使三人在军中平级,对外也是张飞更有名,比如法正给刘璋的信,就将荆州援兵统称为“张益德军”。
二是张裔阻击战爆发的地点,华阳国志说“柏下”,似乎是一个乡或聚的地名,而三国志说的“陌下”,则表示在德阳县的街道,这二者当有一个是误记。
《杨洪传》中,诸葛亮写信给张裔时提到:“君昔在柏(栢)(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这个柏字,宋本元本写法都不同,而赵一清则根据张裔传,认为是“陌”。
(通行的三国志版本是在柏下,营坏,吾之用心,我觉得我的断句才是对的。)
《蜀中广记》记载:“有山曰栢下,诸葛公营垒在焉。”栢通柏。
这个字究竟写作什么已经不重要,至少德阳街道的解释被排除,柏下就是一座山,《杨洪传》也说明诸葛亮当时确实与张裔碰过面。
张裔怎么让诸葛亮食不知味了呢?从这封信看,不象是因为仗打得苦,而是诸葛亮劝降,用心良苦,被张裔拒绝了。
既然作战地点不是德阳市区,那就有可能是德阳与垫江交界的一个区域,张飞在这里击败张裔,觉得德阳方向没问题了,于是分孔明一支部队去取,自己上巴西学足球去了。
当然总的来说,击败张裔这份功劳还是划给孔明合适些。事实上战后封赏,物质奖励最丰富的四个人是孔明、法正、张飞和关羽,除了孔明的专业调配物资外,应该还是有战绩服人的。
张裔后来任益州太守,被雍闿绑送吴国,是个巨大污点,故而才位不符,被埋没了。
孔明进军如果还是顺涪水北上的话,就该遇到黄权了,黄权这时候降了么?又没记载,郁闷……当然如果只是与刘备会合的话,那就东行去郪县,放黄权一马吧。
张飞取巴西应该是很顺利的,可能还没到阆中就已经完事了,否则也不会赶上跟刘备、孔明、赵云会师于成都。
“巴西功曹龚谌迎飞”这话很简略,按现代语言,可以歧义理解为“迎战”呵呵,不过看上去,更象是巴西太守庞羲派龚谌来请降的。
再来看看法正写给刘璋的书信:“今张益德数万之众,已定巴东,入犍为界,分平资中、德阳,三邈道侵,将何以御之?今此全有巴东,广汉、犍为,过半已定,巴西一郡,复非明将军之有也。计益州所仰惟蜀,蜀亦破坏;三分亡二。”
在赵云平资中,孔明平德阳之后,巴东郡、巴郡、广汉郡、犍为郡、江阳郡五郡都被刘备军占得差不多了,巴西郡也很快要投降,而益州最重要的蜀郡,则被破坏了三分之二,估计应该是乱民所为。
益州其他郡,汉中和广汉属国(后为阴平郡)不在刘璋控制之内。
蜀郡属国(汉嘉郡),巴东属国(涪陵郡)蜀郡北部都尉(刘备复为汶山郡)犍为属国(刘备改朱提郡),益州郡、永昌郡、越巂郡、牂牁郡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刘璋只能勉强维持一个松散的统治,很难指望这几个郡能有什么援军。
这些郡国的长官,在这一时间见于史书的,只有益州太守董和,说“南土爱而信之”,管理得不错,但董和不是将才,加上前面说李恢代表益州郡投降,以及平蜀后董和被刘备召为掌军中郎将,可见董和归顺是没什么波折的。
《吕凯传》说永昌郡“道路壅塞,与蜀隔绝。”这也是几个边郡共同的问题,等开战的消息传进来已经几个月了,更别说派兵出去。在刘备称帝后的章武初年,史书记载永昌“无太守”,这个很奇怪,怀疑刘璋投降后,永昌太守弃官或被哀牢夷杀了,刘备也一时顾不上这穷乡僻壤。
其实不止这些边远的郡混乱,《张嶷传》很好地再现了当时益州之乱:“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夫人得免。由是显名。”
所以前面说那些没有记载的长官,除了投降和守城外,逃亡和被乱民攻击的可能也很大啊。
张嶷此时还只是巴西郡南充国县几十个小功曹之一,倒是没理由跟刘备军拼命了。
益州全境交代完毕,而这个时候刘备也终于攻下了雒城,一年啊,比打荆南四郡累多了有没有?刘璋军真不是吃素的,至少不全是。
现在就只剩成都了。
诸葛亮传:“与先主共围成都。”
赵云传:“与亮会于成都。”
张飞传:“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
华阳国志:“夏,刘主克雒城,与飞等合围成都。”
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张飞赵云孔明没有参与雒城之战,而是直接去的成都,另外赵云和孔明先会合,巴西太远,张飞最后到。
打了一年没打下来的城,怎么一下就破了呢,个人觉得这不是巧合,而是守军主动撤退,因为雒城是成都的北方屏障,而赵云平定犍为之后,可以从东面直接进军成都,守雒城已失去意义。
正是雒城守军撤到成都,才能解释为什么围成都时,成都“尚有精兵三万人”。如果这些兵原本就窝在成都,都不出去救援,那也太傻了。
不要以为万事以定,除了三万精兵,成都城内还有一年的钱粮(华阳国志说二年)而且“吏民咸欲死战。”
经历过雒城苦战的刘备,也不敢小看益州人的斗志,所以将所有部队都汇聚到成都。
前文提过的任歧、赵韪,也是攻到成都,却被东州人拼死击败,赵韪被一直打回江州(成都重庆从古斗到今啊……)
一百多年前,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二的吴汉攻至成都城下,还有另一云台将臧宫相助,每战皆胜,公孙述的大将延岑说:“男儿当死中求生。”于是公孙述散家产募五千敢死,大破吴汉,吴汉落水差点死掉。
之后,公孙皇帝与延岑全军出城死战,延岑三破臧宫,公孙述与吴汉恶战半日,被猛将一枪贯胸而死,何等壮烈!
可惜刘璋终究不是公孙述啊,成都人也不是当初那些失去故土,背水一战的东州人了。
这一次,史料上见不到“攻”、“破”“败”“战”等字样,只有一个“围”字。
这一次,成都内外十余万人,见于史料的牺牲者,只有一个弱女子。
《华阳国志》记载,张昭仪,广汉督邮朱叔贤的妻子,朱叔贤策划逃出城投降而下狱(不知道死没死),刘璋将张昭仪“配兵”,疑似做军妓,昭仪不屈自杀,“三军莫不哀叹”。
部下投降很影响士气,这女子自杀同样影响士气,接下来刘璋干脆就不管了。
时任蜀郡太守的大名士许靖准备翻墙出降,没成功,刘璋知道“危亡在近”,就没杀他。
许靖在刘璋部下先后任过三郡太守,极受礼遇,结果出了这么件丑事,连刘备都差点因此不用他的。
成都被围数十日便降了,投降的理由很多,也不知哪条最重要了。
1、马超。《马超传》:“闻先主围刘璋於成都,密书请降。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前文提过,《李恢传》说是李恢去劝降的马超。
《典略》:“备闻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乃使人止超,而潜以兵资之。超到,令引军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溃。”
马超是听到刘备围成都才决定投降的,到后几天刘璋就降了,按汉中到成都的路程来看,也是合理的。
刘备很狡猾,看马超没带几个人,就提前交些兵给他,让成都人以为马超带了大批西凉军,当时就绝望了。
2、简雍。《简雍传》:“先主入益州,刘璋见雍,甚爱之。后先主围成都,遣雍往说璋,璋遂与雍同舆而载,出城归命。”
《华阳国志》:“涿郡简雍说璋。璋素雅敬雍,遂与同舆而出。”
又一段可歌可泣的基情故事,为了心爱的人,舍弃尊严投降吧。
3、张裔。《张裔传》:“为璋奉使诣先主,先主许以礼其君而安其人也,裔还,城门乃开。先主以裔为巴郡太守。”
一郡太守基本是刘璋降将中最高的待遇了,而且象李严分到的犍为郡,前面说过才两万人口,比不上巴郡的零头,由此可见张裔这个功劳有多大。
4、刘璋。各书记载,“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从这四条看,刘璋自己的性情才是决定性因素,其他都只是一些方便他投降的台阶而已,当然,如果没有刘备承诺会礼待益州人,成都还是只有死战一途,要知道上次成都投降可是被吴汉灭族烧城的。
这里把刘璋所有部下名字放一起,前文没提过的人简单介绍一下,简单提及的大家可以百度,我的习惯就是,百度或三国志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不会多讲。
法正、孟达、杨怀、高沛、刘璝、冷苞、张任、邓贤、吴懿、吴班、费观、李严、费伯仁、费诗、黄权、张肃、张松、李恢、庞羲、程畿、扶禁、向存、龚谌、张裔、李邈、李朝、李劭、李异、赵筰、严颜、董和、何宗、朱叔贤、邓芝、张嶷、赵韪、甘宁。
刘瑁,刘璋的哥哥,建安十年还在,被曹操封平寇将军,后来神经病发作死了。
刘循,刘璋长子,守雒一年那个,庞羲女婿,因为庞羲的缘故,没有和父亲一起去公安,作到奉车中郎将。
刘阐,刘璋次子,又名纬或祎,刘璋死后被孙权封益州刺史,后为御史中丞。
王谋,字元泰,汉嘉人,刘璋时,曾为巴郡太守,还为州治中从事,错过了与张飞的战斗。日后蒋琬问汉嘉郡里,谁可以代王谋,答曰“州里无对,何况郡?”
王商,字文表,广汉人,博学多闻,南阳大儒宋忠与他交好,许靖称把他放在中原,也不亚于王朗,任蜀郡太守十年卒官。他推荐了一堆人给刘璋,安汉赵韪、陈实,垫江龚杨、赵敏、黎景,阆中王澹,江州孟彪,皆至州右职,郡守,这下刘璋的属下名单够丰富了吧……
王甫,字国山,王商的弟弟或从弟,刘璋州书佐,夷陵之战时战死,是不是演义里那个,问老罗吧。
王士,王甫从兄,因为是刘备时期举的孝廉,估计刘璋时未任职,只是因为王商王甫的关系才放这儿。
刘宠,与王商为友,单骑到偏远的牂牁郡任太守九年,因为提到是从成都出发,州治所既是成都,应该是刘璋时代的太守。
阴溥,河内人,中郎将,被派去向曹操致敬。
射坚,字文固,扶风人,刘璋长史,刘备封广汉、蜀郡太守,弟弟射援是皇甫嵩女婿。
马勋,字盛衡,刘璋州书佐,《季汉辅臣》有赞。
杜琼,刘璋从事。
杜微,刘璋从事,时以疾辞官。刘备定蜀后称聋闭门,孔明写信给他时说:“王元泰、李伯仁、王文仪、杨季休、丁君幹、李永南兄弟、文仲宝,都说你很牛啊。”好吧,这儿又多了一堆名字……
王累,刘璋从事,倒吊在城门,以死谏不可请刘备入川。
周群,刘璋师友从事。
郑度,刘璋从事,建议坚壁清野对付刘备那个。
彭羕,本来也是刘璋书佐,获罪变成奴隶,刘备刚入川的时候他就找上庞统,为刘备“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军校教官啊,黄忠魏延说不定都当过他学生有没有?他的下场,有兴趣的自己百度去。
程郁,程畿的儿子,庞羲的郡吏,派去给他爹送信,嗯,他爹一直想喝他的人肉汤。
爨习,李恢的姑夫,当地大姓,曾任建伶令,犯事被董和包庇,蜀时官至领军。
庞乐,杀赵韪,平定叛乱的功臣,后事不详。
沈弥、娄发,跟甘宁一起背叛的,后事不详。
许慈、胡潜、孟光、来敏等,皆被刘璋作为宾客对待,蜀地少儒,刘备皆重用之。
景毅,被刘焉表为骑都尉,刘璋时不知道去世没有。
马忠,按其生平,有一点可能在刘璋时任巴西郡吏。
……刘璋势力,七十人左右,把三国写全,三千人不夸张吧。
在人人网发的时候有两万一,起点不能超过两万,所以删了点字。
d-spaci)]A0xp??a?-text-size-adjust:auto;-webkit-text-stroke-width:0px;font-size:18px;line-height:18px;font-family:serif;">射坚,字文固,扶风人,刘璋长史,刘备封广汉、蜀郡太守,弟弟射援是皇甫嵩女婿。马勋,字盛衡,刘璋州书佐,《季汉辅臣》有赞。杜琼,刘璋从事。杜微,刘璋从事,时以疾辞官。刘备定蜀后称聋闭门,孔明写信给他时说:“王元泰、李伯仁、王文仪、杨季休、丁君幹、李永南兄弟、文仲宝,都说你很牛啊。”好吧,这儿又多了一堆名字……王累,刘璋从事,倒吊在城门,以死谏不可请刘备入川。周群,刘璋师友从事。郑度,刘璋从事,建议坚壁清野对付刘备那个。彭羕,本来也是刘璋书佐,获罪变成奴隶,刘备刚入川的时候他就找上庞统,为刘备“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军校教官啊,黄忠魏延说不定都当过他学生有没有?他的下场,有兴趣的自己百度去。程郁,程畿的儿子,庞羲的郡吏,派去给他爹送信,嗯,他爹一直想喝他的人肉汤。爨习,李恢的姑夫,当地大姓,曾任建伶令,犯事被董和包庇,蜀时官至领军。庞乐,杀赵韪,平定叛乱的功臣,后事不详。沈弥、娄发,跟甘宁一起背叛的,后事不详。许慈、胡潜、孟光、来敏等,皆被刘璋作为宾客对待,蜀地少儒,刘备皆重用之。景毅,被刘焉表为骑都尉,刘璋时不知道去世没有。马忠,按其生平,有一点可能在刘璋时任巴西郡吏。……刘璋势力,七十人左右,把三国写全,三千人不夸张吧。
在人人网用马甲先发过,别说我是抄袭哈。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