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这么久,就不得不问一句,刘璋部下,手持重兵的元老庞羲在干嘛?
在刘焉两个儿子被李傕杀死后,“议郎河南庞羲与焉通家,乃募将焉诸孙入蜀。”这庞羲对刘家可是立下大功的,所以刘璋一直重用他,杀了张鲁母亲和弟弟后,就封庞羲为和德中郎将、巴郡太守,屯驻阆中与张鲁作战。
不过张鲁更得巴地人心,庞羲多次战败,这也看出他不是打仗的料。
用兵不行,就指望用数量压倒对手了,所以庞羲大量招募兵将,邓芝就是“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才去投靠的。
招兵太多,难免不被猜疑,比如张松就说:“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
英雄记:“(庞羲)遂专权势。”
华阳国志:“或构羲于璋,璋与之情好携隙。”
树大招风,尽管是世交、恩人,刘璋的儿子刘循还娶了庞羲的女儿,这样都被离间了,刘璋还有什么人可信呢?
庞羲本人估计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所以发觉不对以后,“甚惧,将谋自守”,就是想独立了,其实以巴郡的面积和賨人的强悍,庞羲完全可以和刘璋、张鲁分庭抗礼。
然而郡中的汉昌令程畿不肯从命,而汉昌兵非常强,庞羲只好改主意,拼命向刘璋说好话解释,从这点看,庞羲也是个胆小谨慎之人。
从建安五年到十八年,庞羲一直没挪过地方,只是建安六年,巴郡改名巴西郡,他的官职跟着改为巴西太守而已。
PS一下,东汉的巴郡本来很大,有百万人口,但195年刘璋将巴郡一分为三,200年改名巴东、巴西、巴郡,才号为三巴。
十三年未叛,庞羲还算是可以信赖的,所以刘备发兵后,庞羲也有所动作。
霍峻,南郡枝江人,刘备南下后,他带数百人留守葭萌,数百人啊……所以前面我说刘备把几乎所有兵都带走了,明明有三万多人,只留几百人守后方,刘备真是孤注一掷了。
而且刘备取下的白水关,还没兵驻守,所以张鲁的将领杨昂直接跨过白水,跑到葭萌来跟霍峻商量:“咱们一块儿守城怎么样?”
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也。”好嘛,又一个断头将军。
杨昂并没准备打刘备,所谓“一块儿守城”,其实是想跟刘备军同盟,共同对付刘璋的,所以被拒绝后就撤走了。
这个时候庞羲派出的援兵“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峻。”
扶姓极其少见,其始祖扶嘉是巴郡朐忍人,被刘邦赐姓为扶的,晋时有扶猛,种落号“白兽蛮”,扶猛被封宕渠县男。
巴郡的賨人,主要分布在朐忍、宕渠、阆中、汉昌几个县,而且賨人也被称为白虎夷,所以基本可以确定扶姓是賨人种落,扶禁应是賨族将领。
向存,个人怀疑是“何”或者“句”误写,如宕渠人王平,本养于何家,另有汉昌人句扶,这两两个人尤其是王平,从籍贯、勇猛、经历来看,都很可能是賨人,賨人应有何、句二姓。
所以扶禁和向存的战力,大家就直接用王平、句扶来代入好,总之,这万余賨人,可以说是庞羲的王牌部队了,然而在葭萌城下,“攻且一年”,不下!
“神兵”怎么不灵了呢?賨人善于山地作战,平原作战估计也不错,但你让这些少数民族攻城,可不难为他们吗?他们懂什么叫起土山、挖地道、造云梯?
三国志和华阳国志叙述这件事的时候大体一致,但细节却差很远,前者说守方“数百人”,后者说“八百”,前者说“且一年”,后者说“岁余”,前者说攻城有“万余”,后者说“万计”,前者说“斩存首”,后者说“退走”。
无论如何,霍峻这一仗打得漂亮,八百人击败上万賨人。
其实会有个疑问,这边打了一年的仗,刘备居然不派援兵?賨人也一直在城下耗着?
个人觉得,雒城之战和葭萌之战几乎同时,刘备军也进入了长达一年的苦战期,所以无法支援,而賨人除了围城的部队外,主力应该是翻山南下支援雒城去了,不过由于葭萌在敌人手上,补给跟不上,这支賨人的结局可想而知。
有没有人注意到张松说“欲有外意”的人,除了庞羲之外,还有个李异?
这个李异的功劳,是当初杀了主公赵韪投降刘璋,结束了益州人与东州人长达一年的战争,但之后究竟干了些啥,没有记录,但能跟庞羲并提,一定也有不小的势力。
想一想,以庞羲和刘璋的关系,都差点闹独立自保,李异这个巴郡人,被张松诽谤之后,该怎么做?
吴国有个将领也叫李异,我一直认为只是同名巧合,但细想之下,却发现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法正在给刘璋的劝降书中说:“孙车骑遣弟及李异、甘宁等为其后继。”意思是说,就算刘备兵力不足,孙权的弟弟和李异、甘宁还随时可以杀来。
刘璋对吴国的大将应该不熟,最多知道周瑜鲁肃有限几人,法正不说孙瑜名字就是怕他不认识,那李异、甘宁比孙瑜出名么?
甘宁是从益州反叛出去的,所以刘璋一定知道,而李异的名字还排在甘宁前面,则刘璋应该更熟才对。
吴国李异,史书上的事迹都发生在后来的夷陵之战,表现还是相当抢眼的,为什么其他战事中没有他呢?如果说是因为他对三峡、巴郡一带熟悉,那就能与刘璋家的李异合上了。
也许,李异就是因为被刘璋怀疑,所以逃到荆州投孙权去的。
为什么没投刘备?恐怕是因为当时刘璋已经与刘备结好了,那么李异应该是在建安十六年逃走的。
当然,这是大胆想象,求证的没有哎……
这边再说荆州援军,在攻下江州后分兵,赵云沿长江而进,进入江阳郡内,在符节县无记录,到江阳县时与程畿相遇。
先说说这个江阳郡,《华阳国志》记载,是建安八年从犍为郡九县中分了四个出来设立的,后世学者一般认为原文有衍,应该是建安十八年,这种东西估计以我的能力是考证不来的。
如果真是建安十八年,战事正激烈的时候设置,估计是为了减轻犍为官员的工作量,所以新组建一套班子出来。
江阳郡第一任太守是成存,然后是程畿,如果真的建安十八年设置,换得够快的。
程畿本是前文提到庞羲郡内汉昌县的县长,因为不支持庞羲独立,受到刘璋提拔成为太守的。
不要小看这人,他可是云黑云迷争论的焦点之一。
当时庞羲说:“你儿子在我这里,你不从我,灭你全家。”程畿说:“如果把我儿子煮了,我一定喝汤。”太无赖了。
夷陵之败程畿不肯弃船,说“我没学过逃命!”
“身执戟战,敌船有覆者。众大至,共击之,乃死。”——《程畿传》
将领有勇气很可贵,如果武力还很强,能掀翻敌船,那就更受尊重了,华阳国志评价“义烈”,季汉辅臣赞评价“刚烈”。
评话里,程畿的女儿也很厉害,后来嫁给张苞,和赵云、马云禄一起办的喜事(别想歪了)。
这样一个人遇上赵云,会发生什么?
咳,正史无载,只能想象……
云迷说赵云必然遇到激烈抵抗,能战胜并降服程畿,不比张飞收严颜逊色。
云黑则说赵云战程畿没证据,并且引用史料说江阳郡只有“户一千五百二十五,口八千二十七。”八千多人口,能募集到一千兵不?
二者都有道理,不过说江阳郡八千多人就是耍诈了,还好我会查,原来这个户口统计是出自《宋书》,当时蛮夷占据了江阳本土,江阳郡暂寄在武阳,所以只有几千侨民。
江阳郡真实人口,华阳国志还真有记载:“属县四。户五千。”汉朝平均一户五口,两三万人口不算多,但只要有几百兵守城,霍峻都能抵挡上万賨人,程畿未必做不到。
而且谁说程畿只能在本郡募兵,不许刘璋派兵来支援么?
程畿日后终究还是到了刘备手下,任从事祭酒,很多益州旧人都做过这个,说是州里的科长局长都行,地位还可以,没兵权,但也不是闲职,看具体是负责哪方面的事了,想从这职位推测程畿战时的表现也没意义。
综合来看,程畿自称从来没逃过,那就是直接献城和城破被擒两条路,考虑到江阳县城三面环水易守难破,也许是为了百姓而选择投降,史书替他隐瞒了吧,如果真的强烈抵抗过,他的“赞”里面应该会提。
“江阳刚烈,立节明君,兵合遇寇,不屈其身,单夫只役,陨命於军。”其实真要发挥想象力瞎掰的话,《季汉辅臣赞》可以做点文章。
前八个字说程畿为刘璋守节,不从庞羲,最后八个字说夷陵死战,那“兵合遇寇,不屈其身”呢?
法正说:“吏民疲困,思为乱者十户而八。”在这非常时期,也许还没遇到赵云,程畿就先遇到叛军乱民,被擒之后说过啥豪言壮语,没有被杀,但也失去了管理郡县的能力,在山林里混到战事平定吧。
其实江州以后,对诸郡县都是使用“定”,而不是“破”,也许侧面说明益州已经很乱了。
程畿说完,加点私货,提提我家乡内江,就是当时的汉安县。
虽然《华阳国志》明确指出江阳县是江阳郡的治所,但作者常璩是晋朝人,说的是他那时的情况。
南宋《舆地广记》:“汉安县,东汉置,属犍为郡,蜀为江阳郡治。”而提到江阳县时,则说“晋为江阳郡治”。此后各版水经注释,也都写汉安为江阳郡治。
《富顺县志》:“刘璋及蜀汉时,江阳郡治在汉安县,晋时移治江阳县。”
所以江阳郡城是否在“三面环水”的江阳县还难说,如果程畿在我们内江守城的话,我觉得吧,哼哼,攻城so
easy。
平定江阳后,赵云的路线可以是沿江水或洛水,无法确定。
法正说:“(荆州军)入犍为界,分平资中、德阳,三邈道侵。”
资中县本身也属犍为郡,所以犍为郡、资中县、德阳县并称“三道”是不科学的。
后文会说到,张飞是去了巴西的(学足球吗),个人觉得,赵云负责犍为郡(含资中),孔明走中路,平定广汉郡尚未攻下的德阳县,张飞负责巴西郡,这样合理些。
其实现在赵云的任务主要是“平定”,并不是赶近路支援刘备,所以再次分兵都有可能,最后的结果,赵云是“定犍为、江阳”两郡,而不单指沿江的几个县。
犍为太守何宗,字彥英,纯粹的学者夫子,没有抵抗或献城的记录,刘备领益州牧后,何宗跟程畿一样领从事祭酒之位,后来因为上书劝刘备称帝而被封大鸿胪,位列九卿。
犍为郡的牛B县长(其字为鞞,读bei)李邈,字汉南,嘴贱到令人发指。
刘备定益州后半年了,元旦摆酒的时候,身为从事的李邈突然冒出一句:“刘璋叫你来帮忙,你却取了我们益州,真的很不对。”刘备说,你当初干嘛去了?李邈说:“我当时要是有实力,当然会阻止你们了。”结果差点被杀,是孔明保他。
从这话看,李邈在赵云来的时候没有抵抗,主要是没兵或兵很少,也证明当时郡县已经失去有效控制。
李邈后来替马谡求情也属于不会看脸色,于是诸葛亮也不喜欢他了。
但最可气的是,孔明死后,李邈高高兴兴地给刘禅上书:“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说自己一家人都在欢庆,靠,这简直是找死,刘禅大怒,“下狱诛之”。
一般获罪而诛的,《华阳国志》不写“赞”,但独在李邈这里有一句“汉南哽哽,天夺其守。”为其惋惜,可见此人还是挺有才的。
“李王四子,并作琳琅。”李邈还有三个弟弟,李朝,请刘备即汉中王的上书是他捉刀;李邵,刘璋时蜀邵临邛令(应该是直接投降了),夷陵之战卒于白帝城;另有一个早卒,无记载。三个弟弟被时人并称“三龙”。
从史料上,看不出赵云这支军队有多辛苦,平川后封的翊军将军地位如何也多有争议,我就不多猜测了,徒招人骂。
张裔,字君嗣,成都人,原来鱼复长,也就是前文说的张飞入川第一站,不过现在是州从事,兼领帐下司马。
从县长变成从事绝对不算提拔,而帐下司马显然是战时才设置的军职,个人以为是刘备起兵后,成都需要一名猛将才调张裔回去。
拆东墙补西墙,张裔还没来得及去雒城呢,张飞却从鱼复杀过来了,于是张裔又被派回西线堵窟窿。
张裔虽是个学者,但他的领军能力显然深受刘璋信任。
江州之后,张飞与孔明沿涪江北上,抵达垫江县,之后华阳国志说:“飞攻巴西,亮取德阳”“巴西功曹龚谌迎飞,璋帐下司马蜀郡张裔距亮,败于柏下。”
这里写得很清楚,张飞应是顺阆水而上,直取巴西郡治阆中县,孔明走涪水取德阳,击败张裔,这也是史书上可查的,孔明第一次单独领兵作战。
但《三国志.张裔传》却说“张飞自荆州由垫江入,璋授裔兵,拒张飞於德阳陌下。”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