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鸦薄暝噪,落叶可知秋。这是一个萧条的晚秋薄暮。秋之黄山,清溪水冷,黄叶飘坠,寒鸦噪林。极目四望,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尽收眼底。纷然世事,消然逝然。难怪古人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
黄山炼丹峰上,相传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大业,并创造了文字、音律、算数、舟车等文明事物之后。曾和容成子、浮丘公来此采芝炼丹,沐浴汤泉,后来虽三人化羽成仙。但在炼丹峰上,尚留有当时三人修行之时所座之三块青石和所浴之汤泉,石名化羽,泉名生死。黄帝已降,有多人人慕名而来,以寻那先古之遗风。
而此时在通往炼丹峰的山路上,却有着一僧一道两个出家人,要说夜晚登山,也无不可。可是这一天乃是农历的中秋佳节,虽然二人乃是方外出家之人,也不应有此举才是,更何况二人好像不是平常的观山之人,无有留恋山边的奇景异色之意。只是一路的往炼丹峰去,好似有莫大重要的事情,更有甚者,这二人竟然在这黄山之上,展开了浮光掠影的绝世身法,看来也顾不得惊世骇俗了。二人一前一后,直奔炼丹峰。
就在要到炼丹峰顶的时候,那个老僧,突然停下,对前面那个道长说:“阿弥陀佛,道兄,不知道陈大侠是否已到,我佛保佑。希望陈大侠能将魔头除去,挽救天下苍生。否则,苍生又将沦入魔道之手,只是这六个魔头……”下面的话,没有说完,想来也是为此事而烦恼,从中可以看出这件事情是相当棘手。不然,想这二人乃是方外出家之人。跳出三界外,不再五行中。又有何事能使这老僧作如此之态。
前面那道人,听这老僧如此说,也停下身法。抬头看了一看近在眼前的炼丹峰顶,微叹了一口气,微抚颌下须髯道:“此事若有他老人家出手,定能降妖除魔。如若到时候陈大侠未能亲至。为了天下苍生计,你我也只能放手一搏,定要阻止这群魔头危害苍生。只是……哎,尚祈苍天怜我世人”。原来此二人是来赴约会的,而且还有一人只是不知是否已到,从二人的谈话中看来这个约会事关天下武林的福祉。
正当二人在此为天下苍生担心之际,从那炼丹峰头传来一老者的声音道:“自浑沌初开,正道生,魔道衍。千百年来正魔两道为此缠斗不休。除魔卫道,此乃是我辈之命数。今日六煞之约,犹关天下苍生,二位乃是方外之人,此次也有此世俗之态。难道……”.下面只听见一句叹息之声。
二人听的这句话,面露喜色,相对一视,连忙展开身法,跃上峰顶。上的峰顶,看见了一老者盘膝座于峰顶化羽之上,只见这老者须发略有斑白,脸如冠玉,无半丝皱纹。身穿一件宽大杏黄衣衫,一副道骨仙风。身边的巨石上插着一把宝剑。紫鞘铜柄,古香古色。只见这件插入巨石足有半尺之深,剑插之除如同天生就是长于此处,端的是严丝合缝。二人见此,忙上前行礼拜道:“晚辈拜见老人陈大侠,多年不见,陈大侠依然如此健朗,此次必能收复那幽灵六煞。”老人闻言微微起身道:“二位不必如此,此次还望以天下苍生计,相助老夫一道收复这幽灵六煞,”。
原来这位老者乃是一代老人陈振南,当年以掌中碧水秋虹剑夺得老人之尊,更具的玄门推算之学。自二十年前封剑退隐后,一向侠踪少现,没想到今日在黄山炼丹峰顶出现,算来此老业已年登耄耋。而那道人乃是武当掌门半觉道长,那老僧乃是少林掌门禅师无为。这二人都是武林中绝顶高手,当今天下武林正魔两道有十大高手,武林中人称之为“一剑独尊,方外双圣。归云有命,六煞无情”。而老人更是在其余众人成名前二十年已经名声大噪了,说来当算得是其余九人师辈人物。
而他们今晚的约会就是为了这六煞无情的幽灵六煞。这六煞不知是什么来路,以一身武功统一魔道,自创幽灵教。近二十年来在江湖势力是极度膨胀,并妄图一统武林。正道中人为防止天下苍生落入魔道之手,曾合力围剿幽灵教,但因正道中人有所隔阂,六煞一身武功卓绝,最终竟是刹羽而归,正派高手几将消亡殆尽。也是因为如此,魔道为了覆灭正派,发贴相约一剑双圣八月十五中秋之夜于黄山炼丹峰顶正魔相绝。
三人见过礼后,那老人请那一僧一道分别落座与那化羽石后,就合上双目道:“此刻时辰尚早,二位不妨于老夫一起端坐,一可以等待那六煞前来,二来可以临山风之息,悟天地之灵”二人见此,也只好盘腿坐于青石之上。在着清风之中,感悟那山林之气,只见三人都盘腿座于山石之上。一时间山风抚过,三人衣袂飘飘。九霄之上,皓月当空。四周山岚已起,好似那仙境一般。那里还像要发生一场大事之所。
三人在此打坐,不时天已微明,可那幽灵六煞仍然未至。那僧人此时双目微睁,环视四周。对那老人说道:“阿弥陀佛,陈老,那幽灵六煞不知为何,时至现在尚未有音讯,难道……”。
就在那老僧话未完之时,炼丹峰上,一阵疾风陡起。山风刚烈,一时间飞沙走石,疾风灌入山林中,“哗哗”作响。此时已无刚才和煦之状,风过,三人身躯则是随风摇摆不已。更有那风过化羽石上,竟有铁马兵戈,风雷四动之声。而那柄碧水秋虹剑竟也有龙吟之声,已出鞘寸许。
老僧见此诧异不已,对老人道:“陈老,此剑出鞘作龙吟之声,不知为何?神剑乃通灵之物,今日此峰之上有此不同寻常之兆,莫非今日将有大事发生”。此时老人和半觉道人业已立起身来,那半觉道人看了一下剑又环视四周道:“我等今日在此于六煞相绝,事关正道存序。可这炼丹峰上,竟有这等异象。虽说神剑通灵,但这铁马兵戈、风雷四动之声,不知是凶是吉?”,说罢竟也唏嘘不已。
只见老人走下青石,径直走到那生死泉边。面南背北,看了一下生死泉又抬头看了一下天。掐指一算,脸上有露出喜悦之色又有担忧之情。那老僧见老人如此,不知为何。急忙问道:“陈老,这是……”。老人略微回步,立于二人身边道:“一钓明片半轮秋,三点如星仔细求;世人最忌贪嗔痴,脱骨须知挂碍休;总为苍生逢杀劫,披毛戴角尽皆收;生死泉中龙渊恨;斗转星移又一秋”。二人一听不由得一惊,半绝道人说道:“陈老,您说的莫非是……”。老人没有让半觉道人说完就接口道:“不错,正是此事”。
老人话音刚落,只见那生死泉中一道红光透出。红光由泉口只冲那九天之上,其势迅疾。引得风云四聚,隐隐作浪翻之势。不消须臾,那红光竟冲至九霄。如同苍天喋血般,刹那间大半个天空都已经变为红色。
这还未了,蓦地红光中一道碧绿光华穿霄而起,碧光里紫雾缭绕,朵朵金星,耀目生辉。飘渺深邃中隐约有巨龙攀升,碧绿光华内蕴紫光龙影,在空中盘旋飞舞,端的是绚丽绝伦。也是凶险异常,那山风已经变得更加猖狂,竟也折断树枝。那生死泉四周似有似有一股怨气缭绕,中间还有一股正气,最后竟也结成了如同内家高手才有的护身罡气。把个生死泉护的是铁桶一般,飞沙走石不能进入。
但是奇怪的是那秋虹剑已经不是刚才的微作龙吟之声,已经变成了颤动,有从石中飞射而出进入生死泉之势。那老僧见此,不忍神剑丢失。不等老人动手,只见他右掌望身前微提,又向后连振三下。使出了“伽蓝掌”中的一式“三入地狱”,止住了神剑脱出之势。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生死泉边的那股股罡气竟然对外产生了一种压迫感,无为和半觉二人觉得胸口发紧,只得马上坐下来闭目运功。气生丹田,度十二重楼,行百汇,达紫府。约有半柱香的时间。等到二人功行十二周天圆满。睁开双目,眼前已飞刚才的情形了。此时天色微明,雾敛云消,已无刚才的浪翻之势。那生死泉中业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极目苍穹,一副玉宇澄清之样。
这是二人突听到一阵咳嗽,只见老人斜倚化羽石上,发髻凌乱,双目已闭,嘴角有血迹模样。而身边也已不见了秋虹剑的下落,二人一惊,疑是六煞已至,忙跃起至老人处。略把老人扶起,一左一右,各伸一掌抵住老人后背。掌劲一吐,把内力输入老人体内。大约过了半盏茶的功夫,老人方才醒来。
老僧见老人醒来,从怀中取出一粒“大还丹”,喂给了老人。待老人功毕之后忙问道:“陈老,您这是怎么了?是否是幽灵六煞那班魔头已然来过了,为何……”。
老人清咳一声道:“多谢二位活命之恩,老朽是因为方才抵御生死泉之罡气。强行运功,以至内伤复发所至,并非幽灵六煞所为,就是那幽灵六煞也是至今未有出现”。
话音未落,陡地身边响起了一阵怪叫。原来二人因为心急老人的伤势,也未能注意到身边之事。只见那化羽石下,已被一群蛇虫所围住,大约有百十来条之多。而其中有一条双头怪蛇最为可怖,老人见此略微提了一口气。高声道:“敢问阁下可是苗疆“五毒追魂”吴三步”。其余二人一听是此人,忙运功戒备,要是单说武功此人虽未能入天下十大高手之列,但是相差也是无机。尤其是此人下毒的功夫确是天下无双,常令人防不胜防。武林中有很多人都死于其手,没想到这个魔头,今天会来到这里。而此时剑神已经受伤在身,不得不作一些防备。
此时,远处传来一阵阵“桀桀桀桀……”的怪笑。那一僧一道听到这笑声,不禁脸有变色。只见那老僧上前一步,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既然吴施主已然来了,何不上的化羽台来。为何躲躲藏藏?”老僧话音刚落,那人接口道:“剑神老儿,老夫正是五毒追魂”吴三步,老夫今天来。不是为了他事。乃是为了你等与我家教主之约而来的”。说完,仍然发出阵阵怪笑。
老僧听这人如是说,心中一惊。心想“幽灵六煞不知什么时候又把这个魔头给笼络了过去,要是这样。这次黄山之约有了这个魔头,这件事情恐怕要大费周折了”。想到这里,忙说道:“原来是这般原因。敢问吴施主,不知你家教主为何到现在还未能赴约”。那人接口道:“老和尚,我家教主这次让我来,有一书信交于各位”。说罢,从那话音发出之处,有一黑色之物飞射而来,不偏不倚直奔剑神。老人见此,正于起身接住。只听半觉道人制止道:“您老安座”,话音未落。只见他右手向前一振,手中拂尘如丝搬撒开。也是不偏不倚,正好缠住了那黑色之物。
半觉道人刚要伸手取下拂尘所缠之物,只听那老僧道:“道兄,慢来,以防中那魔头之毒”。半觉道人一听暗中叫愧。“五毒追魂”吴三步一生用毒,自己怎么忘记了。就在他要把黑色之物放于地上之际,吴三步道:“无为老和尚,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老夫既然奉教主之命来传书信,就不会下毒与其上。如此多疑,老和尚,你不怕成不了正果吗?”。
老僧没有理会他的话,正和半觉道人忙于看书信上的内容。只见二人脸上露出一丝的怒色,随即又有犹疑担心之色,不知为何。二人看完后,忙把书信递于老人。只见上面写着:“剑神老儿、无为秃驴、半觉牛鼻子:半年之事未死,黄山之约暂罢,二十年后应劫之日,此时此地恭候大驾”。左下脚署名是幽灵六煞。那一僧一道虽是出家之人,见此也不仅肝火大动。只见那道人提着真气对着那山路道:“幽灵六煞,何不现身来见,让老道看看你幽灵六煞有何等能耐”。说罢还挥张想那山石之上劈了一掌,只听“轰”一声,山石竟然也炸了一个洞,石块四散。但是对方没有答话,只听的老道的会音在山涧回荡。这时那老人道:“二位,那人已经走了,不必再为此事而动怒”。
老僧这时回首对着那老人说道:“陈老,如此我等该如何办,这半年之事是……”一连疑惑不解之色。只见那老人仍然坐在那青石之上摇头叹息道:“事宜至此,已无其它办法,哎……不瞒二位,半年前在我隐居之地。老夫造人暗算,几乎丧命,虽然后来老夫凭着秋虹剑将那群贼人一一重伤击退,但是老夫也身受重伤。那六人虽未能之老夫于死地,却已经是老夫一身功力如今只剩下不到三成了,今日看来六人必是幽灵六煞无疑。”那一僧一道听到此方明白。为何刚才在抵御生死泉罡气的时候,老人为何会不支倒地了。
道人听此,面有忧虑之色道:“陈老,那如今我等该如何处理。还望陈老示下。”
老人好像已早已知道会有如此一问:“老夫如今功力几失,为今之计,当以二十年后为要。我等当寻那应劫之人善加教导,传以衣钵,已待二十年后大劫之日。老夫这里有三块玉玦,上面刻有先古之言,老夫至今尚未参透。今姑且把此物分送二位,以后可留于传二位衣钵之人。并请二位嘱咐门下弟子,二十年后当相助持此玉佩之人取得泉中之物,以定天地乾坤,正我人间道”。说罢,从身上取出三块相同的玉玦递于二人。
二人收下后,那老僧说道:“陈老,那这生死泉中之神兵如今该作何处,难道就此撒手不问。倘若被那邪魔歪道所得,天下苍生将论入魔道之手”。听老僧如此说,老人道:“生死泉今日之事,乃是潜龙欲腾之象,并非应劫之兆。方才老夫用所剩之功力把秋虹剑压入生死泉中,以本身正气振住了龙腾之象。以老夫推算,二十年后将是龙腾之日,也就是大劫应验之时。泉中之物当为应劫之人所得,他人费应得之主。故此二位不必为此而担心”。老人说罢,叹了一口气。只因心中尚有多事不明“不知那幽灵六煞又是如何得知二十年后方为应劫之日?又为何约自己三人此时此地相绝?又为何不乘自己功力几失而除去自己呢?看来自己尚需勤演先天卦象”。
老人说完话后就向山下走去,只听那老人边走便道:“落拓江湖行,相逢有缘人”。二人见如此,也只好一起下山。
此后,武林有几大消息便传播看来,少林武当掌门失踪,派内弟子在掌门居住发现掌门谕示,“本派弟子二十年内不得擅自行走江湖,并且指定继任掌门督促门中弟子勤练本派武功,二十年后相助手持玉玦之人。并且还留下了玉玦的式样”。而那幽灵教也不再现武林。一时间正魔两道中人,为此议论不一,但是江湖自此也平静了下来,虽然是暂时平静了下来。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