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我不做凡人,谁做凡人> 第八节 教主 下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节 教主 下 2(1 / 1)

“呵,好的,说起这颗佛珠可不是一般的法宝哟。这颗可是如来佛祖在人界最后一世修行得成正果涅槃后所化八颗舍利中的一颗,再经我的无名火煅炼,长期配带有宁神静气的效用,虽说比暮鼓的效力还差上那么半筹,但已是难能可贵的了。”无心子神色淡淡地说,似乎不把这颗舍利子当作一回事。

“来,让我简要地告诉你如来佛祖在人界的一些事情。”无心子道便抱着菁菁娓娓而谈。

说起如来佛祖的前身,就要先说说他的家谱,以及释迦族的由来。在佛纪前三千年左右,居然在中亚细亚的雅利安一族,发动了一次移民战争,其对象大约在古印度及波斯这一块。当然,古印度当地其他的种族在最初的时候作了强烈的抵抗,但雅利安人却以强壮的体质打败了当地最有势力但体质矮小皮肤漆黑的达罗毘茶族。雅利安族最终控制了古印度,建立了许多国家,奠定了印度民族基础。这其中有名为释迦族的征服者,就是这雅利安族的一派。

释迦族的远祖,其最初的王名叫众所许,同姓相承到大善生王,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七世祖。大善生王有子名师摩懿,师摩懿有子忧陀罗,忧陀罗有子瞿罗,瞿罗生有一男一女,男名师子颊,女名输陀罗。师子颊王生有四子,长子净饭大王,就是后来释迦牟尼佛的父王。

再来看看佛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吧。征服者的第一阶是婆罗门,这就是古印度的宗教徒,他们为了维持自身的权利,和巩固在社会上的崇高地位,把古印度为成四阶级,他们自己列在第一;第二阶级是刹帝利,就是与婆罗门同样被尊敬着的王族;第三阶级是吠舍,就是所谓的农工商阶级矛盾;第四阶级是首陀罗,也是被征服者,是公认的奴隶。

净饭大王在他亲族中迎娶了拘利族王国天臂城阿拏释迦王的公主摩耶和其妹为妻,摩耶夫人就是后来出家修行得正果的佛陀的母后。

净饭王与摩耶王后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但结婚多年都没有生育儿女。净饭王为没有王位继承人而十分苦恼。直到净饭王年已50岁,摩耶王后45岁的时候才第一次有了身孕。

据佛教传说,摩耶王后这次怀孕,是由于睡眠时梦见一头六牙白色大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王后的腹中。王后自从怀孕后,心情非常愉快,再没有忧虑与烦恼,从此也再没有发过怒气,断绝了贪欲和虚伪心情,每天只是喜欢到幽静树林和水溪旁散步。按当时印度的风俗,妻子回娘家分娩,丈夫不可同行。

摩耶王后在回娘家天臂城分娩的途中,经过迦毗罗卫城和天臂交界处的兰毗尼花园时,感到有点旅途疲乏,就下轿到花园中休息。当摩耶王后走到一棵葱茏茂盛的无忧树下,伸手去抚树枝时,惊动了胎气,就在树下生下了太子。

太子降生的时候,天空仙乐鸣奏、花雨缤纷,诸天神拱卫。一时间宇宙大放光明,万物欣欣向荣。天空直泻下两条银链似的净水,一条温暖,一条清凉,来为太子沐浴。太子刚生下来就能自己行走7步。太子每走一步,他的脚下就涌现出一朵莲花。并且太子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大声宣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迦毗罗卫全国不断出现吉祥的事情。浑浊的江河水变得清澈了,五谷丰登,花木繁茂,人与人之间也变得和睦了。与太子同日降生的孩子,母子都十分健康。产出的牛、马也都十分健壮,连一根杂色鬃毛都没有。

净饭王听到摩耶王后在兰毗尼花园生下了太子,高兴万分,立即将王后和太子接回皇宫。太子出生的第五天,净饭王请来许多全国有名望的学者来为太子取名字。经过几番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太子应取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的意思是“吉祥”和“成就一切”。可是太子出生的第七天,太子的母亲就去世了,太子的姨妈即摩耶王后的妹妹波阁波提嫁给净饭王,并由其照顾。

过了不久,一位很有名望的预言家,号称阿私陀的仙人来到王宫给太子占相。阿私陀看到太子,先是非常惊喜,转而又悲伤地流下了泪水。净饭王问他为何又喜又悲?阿私陀仙人回答:太子的相貌太好了,人间找不出第二人来!将来如果继承王位,一定是位能以威望统一四方天下的君主,因此我为国王高兴。但据我的观察,太子必定要出家学道,并能得到最高成就,成为人天至尊的导师,拯救世人离苦海。可惜我已经老了,听不到太子的教诲了,所以我为自己悲哀。净饭王和王后听了也是又喜又忧。

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统一天下的君主,国王从此千方百计防止太子出家修道。悉达多太子在幼年的时候,就有沉思的习惯,世间许多现象被他看到之后,都容易引起他的感触和深思。在传统的“王耕节”时国王要在这一天亲自耕种土地,净饭王带领悉达多太子来到田野,太子看见在田地里的农夫赤背裸身在烈日下吃力地劳作,耕田的牛被绳索鞭打皮破血流,被犁铧翻出来的小虫蚯蚓,被鸟雀竞相啄食,鸟雀又被蛇、鹰吞食。这一幅幅生存斗争,弱肉强食的情景,使王子感到很痛苦。

悉达多太子从七岁起至十二岁止学习当时王族应具备的一切学问和技艺和掌握了印度当时最高的学术,又向武士们学习武术,练成了一个骑马、射箭、击剑的能手。净饭王举行一次武艺竞赛大会,释迦族的王子们都参加比赛。悉达多太子骑射出众,夺得冠军,万人敬仰。

净饭王发觉自己的儿子对人世间的苦难情景思虑太重,深怕太子产生厌世出家念头,就让他四处走走,结果让他看到了弯腰驼背的老人,感悟到衰老是人人都逃避不了的命运啊!人在儿童时受父母宠爱,青年时英俊萧洒,壮年时精力充沛,但是到了晚年,人就要在许多痛苦中度日。又看到两个人抬着一个死人迎面走来,随行的亲属悲痛地嚎哭着。悉达多太子叹息地自语:死亡是可怕的,每个人又都难免一死,当死亡来临时给每人带来的恐惧,使人多么难以忍受啊!自己的死亡又造成许多亲朋的无限悲痛。最后,悉达多太子驱车来到了京城的北门,看见一个出家修道的人(印度当时称出家人为“沙门”)从对面走来。这沙门身穿袒右肩的黄色法衣,一手持法杖,一手托钵,态度严肃安详。悉达多太子则认为:这出家人是一定不会有俗人那么多的痛苦和烦恼的。

终于,在他的儿子罗候罗出生不久,悉达多太子离开了皇宫,出家修行去了。

经过六年时间,他的身体已极度消瘦,但仍没有找到真正解脱的方法。于是他悟到:当时印度的哲学思想中没有真正能使人达到大彻大悟的道理,自己只是一味的苦行是徒劳无益的,于是他决定结束苦行。虽然第一次没有明悟出至理,但当他前往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去继续他们的苦行,经过静思冥索,总结过去修行的经历,重新调整思维方法,深究宇宙间一切现象的规律和人生解脱之道。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大悟成佛后,释迦牟尼成佛后,就以大慈悲的心情,博大精深的智慧,不畏艰苦的精神,开始了40年不间断的弘扬佛法,教化众生的活动。缘起论,是佛教特有的教义,归纳起来,有四个重要的论点:第一个论点是无造物主。第二个重要论点:无常。缘起论的第三个重要论点:无我。释迦牟尼化度了耶舍成为比丘,耶舍的父母成为优婆塞、优婆夷之后,佛陀传教的影响渐渐扩大。接着,耶舍的亲朋约50人都受到感召,都皈依佛陀作了出家的弟子——比丘。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