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武侠修真>帝国风情志> 第6章 遥望长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遥望长安(1 / 1)

这一日黄昏,大队人马到了潼关。

潼关距长安仅余数百里的路程,过了潼关就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大地了,溯渭水而上不日即可到达京兆长安。

找到馆驿住下后,梁景堂邀我登潼关城墙观景。我欣然同意。

这就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潼关了,一眼望去,群山环绕,地势险峻,颇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潼关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北面昼夜奔腾的黄河水在此拐了个大弯,南面是壁立千仞、动人心魄、以雄险著称的西岳华山,这里是进入关中平原的必经要塞,控制了潼关也就扼住了“三秦大地”的咽喉,位置相当重要。所以,大汉国非常重视潼关的守卫,专门为此调派了三万名士兵驻守。

跟守城的兵士打过招呼后,我与梁景堂登上了西城门。

夕阳下,雄关漫道,肃杀壮丽。站在高高的城墙上,遥望远处群山阻隔,雾蔼重重的长安城,我只觉前路漫漫其修远兮,天地间一片苍茫。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当年时。”

我触景生情,随口吟道。

长安在望,我的心却没有即将回到家乡的热切与兴奋,反而心里的不安感觉越来越明显,难道我安慰凤依依不成,反倒自己感染了那份惶恐,只觉进退两难,心里沉重。

忽然,看见不远处一个苍凉的背影正凭栏而望,竟是闻知难,闻叔,正待走避。闻知难低沉而洪亮的声音传来,“凌云,你过来,为叔等你多时了。”想不到,闻知难竟在等我,我一惊,愕然望向梁景堂。

见我望来,梁景堂笑笑:“凌云兄弟,是你闻叔差我约你到此,有些话要对你讲,你别见怪!”说完,对闻知难一抱拳道,“闻将军,我已将凌云兄弟请到,你们谈吧,我不打挠了,就此告退。”说完就走了。

“凌云,为叔从小看着你长大,现在经常回忆起你小时候爬树掏鸟,舞刀弄枪的事儿,仿佛就在眼前。想不到一晃已经十多年了,你也长高了,壮实了。人说人老了,就会总回想以前的事,看来,你闻叔真的老了。”闻知难感慨而黯然神伤的语调,让我想起小时候的调皮倒蛋,闻叔慈祥的关爱,谆谆不倦的教诲,看着闻叔花白的两鬓,不觉眼睛湿润了,“闻叔,恕云儿不孝……”我鼻子酸楚,哽咽着抱住闻知难。

“为叔知道你心里的苦,这些年你受委屈了,你放声哭吧!”闻知难拍拍我肩膀,劝慰道。

我回想起五年前逃离长安的痛苦,五年来借着寻欢作乐麻痹自己,心里有苦无处诉,止不住地痛哭出声。

半晌,见我哭声渐止,闻知难劝道:“凌云,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前方的路还长着,你应该想想你的将来,不要再混混噩噩渡日子。”

“经过数日的观察,我知道凤姑娘是位好姑娘,你既然把她带出来了,就要善待她,不要让她受到委屈,你回家后,好好跟父亲认错,凤姑娘就先由我寻别院安置,你父亲年老,如何经得起这样刺激,再说闹将起来,若是惹得皇上动了真怒,欺君之罪并非小事。你如果真爱凤姑娘,你就应该给她幸福,为她着想,等你取得大家的谅解后再来接凤姑娘,这对你、对你父亲,对皇上,对凤姑娘都好。否则,弄得父子反目,君臣交恶,你让凤姑娘情何以堪?”提到凤依依,闻知难见我脸色不善,就耐心劝导我。

说实话,闻知难说的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我的确应该打消把凤依依当作工具用来刺激父亲、皇家的念头,真要是一时性起冲突起来,那肯定是我免不了责罚,也会连累到凤依依,这让凤依依一个弱女子如何自处?想至此,我默默接受了闻知难的这个安排,并说好了进长安后先把凤依依安置好,再回家。

见我接受了他的安排,闻知难显得格外高兴,继续勉励我道,“那日见你剑法精进,为叔甚为欣慰。现今,大汉正值用人之际,皇上欲对蒙金用兵,准备让你父亲挂帅,出兵东北收回关外三郡,来时你父亲与我合计过,打算让你加入先锋营,随军出征,好男儿建功立业当是时也。”

关外三郡指的是朔州、同州、盛州,那里盛产铜、铁、煤,号称大陆的“兵器库”,是当年大汉国正全力攻打魏国时,蒙金国铁骑趁虚悍然进犯,大汉国无力回手援助、措手不及下三郡同时陷落,让大汉国威风扫地,颜面荡然无存。三十多年来,大汉国皇帝李成来一直对当年蒙金国趁火打劫一事耿耿于怀。收回关外三郡,重振大汉声威,成为国主李成来的一块心病,每年重阳节,李成来都会亲尝苦胆以示不忘三郡之耻,常思在退位之前收复故土。现在,经过三十年的卧薪尝胆,国力隆盛的大汉国自感时机已经成熟,磨刀霍霍,刀锋所指首当其冲就是蒙金。

“本来,那些本土派将领是不愿意让你父亲挂帅的,更以你之事挤兑你父亲,还是皇上力排众议才定下来的。”闻知难把一些内幕讲给了我听。

原来,大汉国军中素来有本土派和外来派之分,两派争斗、排挤得非常厉害,本土派是一些大汉土生土长的将领,而外来派是一些被大汉征服的属地的将领,我父亲就是外来派的主要代表。而本土派经常将外来派抹黑作“投降派”,尤其多次对我父亲指桑骂隗。

因为,我家原本是晋国皇族,在血雨战火时代,晋国国破,尚是少年的父亲只身跟着一些族人逃至魏国,后来魏国被大汉所破,全境仅父亲驻守的荆州在大汉二十万大军的团团围困下死守三年而未陷落,一时声威振动大陆,经此一役父亲受到万方瞩目。也因此,牵制了大汉国的大量兵力,导致蒙金国铁骑趁火打劫占领了关外三郡。

而后大汉国主李成来以怀柔手段,想尽办法结交父亲,父亲感念荆州百姓遭受连年战火、围困之苦,不愿为一己之私连累全城百姓跟着受苦,遂率领荆州全城和平并入大汉,为彰扬父亲深明大义,国主李成来主动提出与父亲结为兄弟,并封父亲为镇南大将军,继续驻守荆州。

过了几年,父亲率领十万大军,渡过长江,攻占了楚国,使大汉拥有了长江以南的大片土地,包括富饶的大陆米仓――湘江流域,解决了大汉国困扰多年的粮食难题,立下了不世功勋。而后在中原叛乱中,父亲亲领五千骑奔驰千里把大汉国主李成来从乱军围困中安全救出,平定了中原之乱,再受封为大汉国兵马大元帅。

闻知难就是从荆州开始,跟随我父亲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得力将领。

正因为有这样一段曲折的历史,一些大汉国的所谓人物借此把关外三郡陷落的责任计算在我父亲头上。甚至,在我小时候仍然有人骂我是:“叛徒”、“亡国奴”,受尽歧视。

而事实上,当年大汉形势非常险峻,内外交困,若非父亲率荆州投汉,蒙金国铁骑极有可能就会长驱直入,大片国土恐将不保。

这次,大汉国皇帝李成来亲自点名要我父亲挂帅出兵东北,就是想让我父亲亲手收复关外三郡,以堵住责难之声。

“我和元帅都老了,该退位了,这天下都是你们年轻人的。凌云,好男儿当志在四方,岂能沉醉脂粉堆中,碌碌渡余生?”闻知难拍着我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闻知难的一席话,让我重新燃点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

流浪五年来,我的武功一直未曾丢下,家传的“正阳心诀”功法已经被我练到了第五重,“天罡剑法”也练得烂熟,更别说下了一番苦功的轻身之术,为的就是那有朝一日一展才华,方不负我满腔热血。

打从小时候起,我就跟着父亲四处奔波,人说军中伢儿喜欢打架嘶杀,我小时候就喜欢舞刀弄枪,排兵布阵,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象父亲那样上阵杀敌,威风八面,保国安家平天下。

想到此,我只觉眼前天地一宽,豁然开朗,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