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也有五年时间没有见到太子元昊了,也不知道这哥们儿长胖了没有,这次找我去大概是叙叙旧,再商量商量出兵攻打蒙金的事吧,又能见到这位儿时的好伙伴、好兄弟,让我满心欢喜,这次回来,我们兄弟俩终于可以一齐上阵,摩拳擦掌,施展拳脚了。
我兴冲冲地赶到曲江“芙蓉园”。
曲江“芙蓉园”位于长安城东南方,是大汉国皇家的御园,因园内有一大池名曰“芙蓉池”而得名,又因是引南山之水入池,水流曲折,有似广陵之江,故名“曲江”。大汉皇家在曲江、芙蓉池临水修筑有亭台楼阁,两岸宫殿连绵,花卉环绕,风景绮丽。
“芙蓉园”与太*寝“兴庆宫”之间并筑有“夹城”相连。每年,大汉国皇帝会和众妃子在此宴会群臣,皇家梨园弟子奏乐助兴,宫女载歌载舞,游人争相观看,热闹非凡。而那些秀才进士及第以后,也会成群结队到曲江大摆宴席,饮酒庆贺,此即长安著名的十景之一“曲江流饮”。
在通报了姓名以后,侍卫将我引入芙蓉园内雕花厅坐下,等候太子元昊的到来。
秋日午后的阳光透过纱窗,斑斑点点地照在身上,感觉一阵和煦的暖意。
我打量着四周,这里的一切还是那么的熟悉,那窗台、圆柱、案几,甚至连捧在手里的茶杯都是那么的亲切。这里是小时候,太子元昊、二皇子元洛、五公主芳婷、我,还有排名“绝色榜”第七、有“秦川才女”之称的姜翠霞,四人习文练武经常玩乐的地方。
曲江“芙蓉园”给我留下了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
看到芙蓉园里的一切,我的脑海里不禁闪现小时候四个顽皮小孩绕着柱子、桌椅板凳追逐吵闹欢笑的画面,历历在眼前,仿佛是昨日重现,现在想起来,仍让我不觉莞然开怀。
我记得,那正中的长方案桌下方有我们四人偷偷在那一人一刀雕刻的“心”字,那象征着我们四人心连心,同气连枝的情谊。过了这么许多年,不知还在不在?
想到这儿,我挪动脚步,到那案几下,俯身察看,那个“心”字果真还在,让我激动莫名,我的手指抚mo在那“心”字上,感受那糙糙的一刀一划,感觉胸口有种暖暖的情怀在洋溢。
可是,事到如今已是物是人非了!
人长大了,就要经历人世间的沧桑离合么?
扪心自问,我心里一阵悸动,牵动胸口的伤口隐隐在作痛。
“芙蓉园”里有个芙蓉池,记得当年,闻知难、闻叔为了督促我练剑,把我丢到冰封的“芙蓉池”底下,要我刺够一百条鱼才能上来,那年天寒地冻的,冰下鱼儿极难寻觅,我从早上一直刺到傍晚才刺中六十来条,眼看要冻成冰棍了,幸好翠霞砸碎冰层偷偷放进了几十条鱼,才让我捡回一条小命。
想至此,看看旁边也没侍卫守着,看来太子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到,那就到园里走走吧。
芙蓉池水面如镜,波澜不兴,阳光下鳞光点点,煞是美丽。我信步走到池边,对着长长的池水,找了一处草地坐下来,我从怀里掏出五年来从未离身的丝线荷包,轻轻打开。
丝线荷包里有一缕青丝和一张残缺的纸,纸上仅有那么一句话:“今日恩尽义绝,从此你婚我嫁。”多么绝情的话语,五年后,仍让我锥心的痛。
欢乐多,更断肠,我抚mo着青丝,念着纸上那句冷酷的话,不禁双眼婆娑,前尘往事一齐涌上心头。
我仍清清楚楚地记得,五年前同样的一个秋日,芙蓉园里红梅树下,我和“秦川才女”姜翠霞相依相偎,许下山盟海誓,相约白头到老,永不相弃。姜翠霞剪下一缕青丝放在亲手缝制的丝线荷包里轻轻挂在我的腰间,我则将自己一刀一刀雕刻的白玉簪插在姜翠霞的发髻上,那一刻仿佛天地为我们作证,时间停顿,池水欢歌,我成为了天底下最快乐的人。
可惜好景不长,事与愿违!
当我满怀着甜蜜回到家里,却被父亲一顿狠批,父亲斥责我游玩过火,荒废了学业,罚我在家抄录《金刚经》三天,不得踏出房门半步。
三天里,父亲亲自把守房门,饭菜也是父亲亲手端进来,寸步不离,我无可奈何,只好老老实实地足不出户在家抄了三天的《金刚经》。
到了第三天,忽有宫里内侍前来宣诏,宣称皇上亲笔下诏将五公主李芳婷赐婚给我,父亲高兴得对宫里内侍连连道谢。
而即将成为附马的我,当场跪在地上呆住了,我抓着父亲的脚,求父亲恳请皇上收回成命,我直说了我已和左相之女姜翠霞私订了终身。
谁知,父亲毫不理睬,还告诉了我一个让我如同感受晴天霹雳的消息:“凌云,左相之女姜翠霞如今已经被赐封为太子妃了,你彻底断了这个念头吧!!”
父亲冷冷地说道,“你自己看看吧,这是姜翠霞留给你的字条。”说完,父亲塞给我一张残破的纸片。
我慌忙打开一看,那张残缺的纸上仅有的一句话是:
“今日恩尽义绝,从此你婚我嫁”!
秀丽的笔迹我很熟悉,的的确确是姜翠霞所写!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