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隋末我是帝王> 第三十二回 仁寿“诗会” 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二回 仁寿“诗会” 二(1 / 2)



适逢周末,各位大大辛苦了一周,

小弟再更新一章节,献给各位大大欣赏,呵呵!!!!

以表示对各位大大支持小弟继续写作的感谢!!!

*****************************************************************

备茶:

由於茶叶品类的特点,仅在备茶上就有几道工序,包括炙茶、碾茶和罗茶三项。

凡饮用饼茶,在上碾之前,都要先在无异味的文火上烤炙,并注意掌握火候,勤于翻动,使之受火均匀,等茶饼烤出像蛤蟆背部突起的小疙瘩,不再冒湿气,而散发清香时为止。随将烤好的茶饼放入特定的容器中,以防止其香气散发,在冷却後即可碾茶。继而将碾成粉末状的末茶过茶罗,使之更加精细,剔除未碾碎的粗梗、碎片,然後放入竹盒之内备用。

备水:

古人饮茶对水品的选择较现代人优越和讲究。

煎茶以山泉水为上,江中清流水为中,井水汲取多者为下。而山泉水又以乳泉漫流者为上。并将所取水用滤水囊过滤、澄清,去掉泥淀杂质,放在水方之中,置瓢、杓其上。

生火煮水:

将事先备好,宜于煎茶的木炭(或其他无异味的乾枯树枝)用炭挝(小木锤)打碎,投入风炉之中点燃煮水。在此之前置交床(支架)将鍑(大口锅)固定好,注水于鍑中。

调盐:

当水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时为初沸,此时从盛盐盒中取出少许食盐投入沸水之中。投盐之目的,在於调和茶味。

投茶:

当鍑边如涌泉连珠之时,为二沸。

此时要从鍑中出水一瓢,以备三沸腾波鼓浪茶沫要溢出之时,救沸之用,有如煮水饺时以冷水汤点止沸。

于此同时以竹夹绕沸水中心环绕搅动,以使沸水温度较为均衡。并及时将备好之末茶按与水量相应的比例投入沸水之中。

育华:

水三沸时,势若奔涛,鍑中茶之浮沫溢出,要随时以备好之二沸水浇点茶汤,止沸育华,保持水面上的茶之精华(亦称之为“茶花”)不被溅出,但应将浮在水面上的黑色沫子除去,以保持所煎茶汤之香醇。

当水再开时,茶之沫饽渐生于水面之上,如雪似花,茶香满室。

分茶:

茶汤中珍贵新鲜,香味浓重的部份,是鍑中煮出的头三碗,最多分五碗。

若有五位客人时,可分三碗,七位客人时可酌分五碗,六人亦按碗计。

不要计较第一轮时有客未饮,只要以下锅鲜美之茶补偿就是了。

在分茶时要注意,每碗中沫饽要均匀,因沫饽是茶之精华。

何谓沫饽?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者曰花。

花,就象枣花漂浮在圆形的水面上,又象在深潭回转,或如在小州边转弯的流水面上刚出水之青萍,又象在晴朗的天空中漂浮著鱼磷般美丽的浮云;

沫,就象绿钱草浮在水边,又象ju花的花瓣,撒落在杯盘之中;饽,是把第一次煮茶沉渣再煮,水一沸腾,就又有许多的花和沫累迭起来,白花花的如积雪一样。

《荈赋》中所写的“明亮如冬天的积雪,放光如春天的花簇“的景象,是确实有的。

饮茶:

饮茶一定要趁刚烹好“珍鲜馥烈”时来饮用。只有趁热才能品尝到茶之鲜醇而又十分浓烈的芳香。

洁器:

将用毕之茶器,及时洗涤净洁,收贮入特制的都篮中,以备再用。

煎茶之法虽然操作程序较繁复,但条理井然。在品茗时特别强调水品之选择,炙、煮茶时火之掌握,说明水与火侯对引发茶之真香非常重要,而洁其器,才能毕其全功。

这种茗饮方式受到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士大夫阶级、文人雅士和品茗爱好者们赞赏和效法。

因为这种茗茶方式,可令饮者将以细心领略茶之天然特性;在茗饮方式,可令饮者将以细心领略茶之天然特性;在茗茶中与清淡、赏花、玩月、抚琴、吟诗、联句相结合,旨在创造出一种清逸脱俗、高尚幽雅的品茗意境。

************************************************************

入夜的京城一片灯火通明,今天是上元佳节,家家户户在门前挂起了花灯。

有钱的人家更是张皇,不仅普通的花灯高挂,还在显眼的地方摆出珍贵的精巧花灯,有的九转连环,有的点缀宝石,还有的干脆就是珍珠穿成,敢是珍贵异常。

这也是前朝流传下来的传统,以前也叫“斗富”,乃是富贾豪门互相展示自家财富的一种游戏,在晋朝尤其流行。

那个时候,人们放在自家门口的不是花灯,而是真真正正的宝物。

最有名的一次“斗富”发生在西晋武帝年间的石崇和王恺之间,至今仍然被人津津乐道。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