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
战斗机
鸢I:
单座单发双翼前线战斗机,成都航空集团出品。机长:7.1米,机高:3.1米(至机枪),翼展:8.2米,最大起飞重量:815kg。采用CACA-0002型翼型,配备一台柳州航空动力集团的“雷神”I型6缸直列气冷引擎,额定功率110马力,驱动一具直径为1.85米的2叶木制定距桨。配备2挺7.62mm机枪(位于机身正上方,螺旋桨弧线外发射)。最高时速120km/h,升限15,000英尺(4,600米),航程180km,续航时间2小时,于1912年10月投入现役,为世界上第一种专用战斗机。优点:性能中规中矩,转弯性能左右一致,便于操作,生产简单;缺点:机枪瞄准不便,引擎容易过热。
鸢II:
单座单发双翼前线战斗机,成都航空集团出品,具体参数不详,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海上大鸥I战斗机。
鸢III:
单座单发双翼前线战斗机,成都航空集团出品,最高速度245km/h。实用升限23,000英尺。1917年开始装备空军部队。
海冬青I:
单座单发双翼前线战斗机,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出品。机长:7.9米,机高2.8米,翼展8.5米,最大起飞重量900kg,采用CACA-0002翼型,配备吉林航空动力集团的“台风”I型7缸气冷旋转引擎,引擎后置,额定功率140马力,驱动一具直径为1.96米的2叶木制定距桨,推进式布局。飞机配备2挺7.62mm机枪。最高时速140km/h,升限16,000英尺,航程180km,续航时间2小时,于1912年12月投入现役。优点:结构较为坚固,机动性好,机枪操纵方便;缺点:左右转向不一致,操作困难,对飞行员技术要求较高。
海冬青II:
单座单发三翼前线战斗机,速度达到了190km/h,实用升限21,000英尺,是一款战斗机飞行员的最爱。采用吉林航空动力集团的“暴风”I型8缸V型液冷引擎,额定功率260马力。缺点: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一般生手不容易操纵。
海上大鸥I:
单座单发双翼水上战斗机,成都航空集团出品。飞机以鸢II型为蓝本,机长6.5米,机高2.6米,翼展8.9米,最大起飞重量820kg,采用CACA-0002型翼型,配备一台柳州航空动力集团的“雷神”II型9缸汽缸旋转引擎,额定功率170马力,驱动一具直径为1.9米的2叶木制定距桨,配备2挺7.62mm同步机枪。最高时速160km/h,实用升限17,500英尺,航程300km,续航时间2.5小时。于1914年5月研制成功。优点:速度快(相对于水上飞机而言),机动性好,火力精准;缺点:左右转弯不一致,飞行操纵困难。
海上大鸥II:
成都航空集团出品,航母舰载机。配有一部空中电台,可以在空中与友机进行联络,最高空速超过220km/h,实用升限21,000英尺,航程500km,续航时间2.5小时。1917年开始装备海军航空兵部队。
海隼:
航母舰载战斗机,配备2挺12.7mm同步机枪,可携带2枚25磅航空炸弹。最高速度125节,速度快、机动性好,但稳定性不足。
轰炸机
金雕I:
由成都航空集团出品的双座单发双翼轻型战斗/轰炸机,机长10.2米,机高3.4米,翼展14.5米,最大起飞重量1,500kg,配备一台柳州航空动力集团的“刑天”I型10缸V型液冷引擎,额定功率270马力,最高速度140km/h,升限20,000英尺,最大航程600km,续航时间6小时。飞机后座配双联7.62mm机枪1挺,载弹为4枚50kg炸弹。于1913年4月投入现役。优点:航程大,升限高,速度快,操纵方便,有自卫火力;缺点:飞机比较笨重,抗打击能力差,机动性差,无法与敌战斗机进行缠斗。
海鹰雷击机:
航母舰载雷击机,携带一枚HL3型1000磅航空鱼雷。空载最高速度86节,满载最高速度75节。双人座舱,后座武器操作员兼管一挺自卫机枪。
海枭战斗轰炸机:
舰载双翼战斗轰炸机,以空军枭式战斗机为蓝本设计,最高速度108节,可携带10枚火箭弹或2枚50磅航空炸弹。
侦察机
鸿鹄I:
由沈阳航空集团出品的单座单发双翼侦察机,机长7.5米,机高2.8米,翼展12米,最大起飞重量600kg,配备一台吉林航空动力集团的“台风”I型7缸气冷旋转引擎,额定功率140马力。采用CACA-0002A低速高升力翼型。最高速度100km/h,升限22,000英尺,航程240k,,续航时间3小时。优点:结构轻巧,升限高;缺点:机身结构脆弱,速度慢,机动能力差,操纵困难,无自卫火力。
海雕I型攻击/侦察机:
成都航空集团在金雕I型基础上改进成的舰载双座单发双翼轻型攻击/侦察机。飞机机长10.2米,机高3.4米,翼展14.5米,最大起飞重量1600kg,配备一台柳州航空动力集团的“刑天”IA型10缸V型液冷引擎,额定功率300马力,最高速度140km/h,升限19,000英尺,最大航程600km,续航时间6小时。飞机后座配双联装7.62mm机枪1挺,载弹为4枚50kg炸弹。1912年1月(?)投入现役,当时部署给以陆地机场为训练基地的海航部队。优点:航程大,升限高,速度快,操纵方便,有一定自卫火力;缺点:比较笨重,抗打击能力差,机动性太差。
信天翁I型水上巡逻机:
三座双发双翼水上巡逻机,沈阳飞机制造公司设计出品,1914年7月投入使用。长12.5米,机高5.65米,翼展20.5米,最大起飞重量5,100kg(带1枚鱼雷),采用CACA-0002型翼型,配备两台柳州航空动力集团的“刑天”I型10缸V型液冷引擎,单台额定功率270马力,最高时速110km/h,升限15,000英尺。配备两挺7.62mm机枪(后取消),可挂载一枚400公斤航空鱼雷,最大航程750公里,续航时间达时。一般担任海军观测侦察飞机,也可携带航空鱼雷进行攻舰作战。
运输机
大鹏I:
原型是轰炸机,于1918年6月投入现役,成都航空集团出品。为15座四发双翼重型运输机,乘员3人,乘客12人。机长20米,机高6米,翼展37米。最大起飞重量12吨,配备四台柳州航空动力集团的“刑天”三型12缸V型液冷引擎,额定功率450马力,最高速度180km/h,升限14,000英尺,座舱为非气密舱。最大航程为600公里,续航时间6小时。最大载运量3吨,可携带1吨装备和12名伞兵进行空降任务。优点:航程大,升限高,操纵方便;缺点:飞机笨重,抗打击能力差,机动性差,没有自卫火力。
战车
熊猫战车
世界上第一种战车,1908年装备部队。采用过顶履带,小负重轮。故障率极高,没有实战纪录,但德国的仿制型在大战初期发挥了巨大作用。
东北虎重型战车
俄国“钢铁猛犸”战车的始祖。
I式
菱形外观,全重35吨,主装甲厚20mm,无法抵御25mm火炮的直射。顶部炮塔装备一门37mm火炮,侧面炮廓配备两门57mm短身管榴弹炮。采用过顶履带,小负重轮,无悬挂,最高速度8km/h。在中东战场暴露出不便对付敌步兵的弊病。
II式
东北虎I式重型战车的改进型,专为对付无装甲力量的土耳其陆军设计。全重35吨,主装甲加厚到30mm,可以有效抵御25mm火炮的直射,侧装甲与底装甲厚度都增强到20mm,一般地雷对它不会构成什么威胁。顶炮塔取消了37mm火炮,而是代之以一挺12.7mm机枪,成了机枪炮塔,侧面炮廓配备两门57mm短身管榴弹炮。采用过顶履带,小负重轮,最高速度仍为8km/h。在遭遇敌装甲兵时,暴露出反装甲能力不足的弱点。
1910型(海狸式)水陆两栖轻型战车
全重3.5吨,乘员二人,前装甲8mm,装甲上使用了战舰装甲上应用的表面硬化技术。拥有两挺7.62mm机枪或一挺12.7mm机枪,陆上最快速度28km/h,水上3km/h,最大行程80km。1910年研制成功,首次使用了三角弹簧悬挂和360度旋转的机枪塔,该悬挂对于提高战车舒适度、速度和越野能力具有极大的意义,360度旋转的机枪塔则赋予战车极好的射界和火力机动能力。
1912型(貂式)中型战车
1912年设计定型,采用了1910型轻战车的大量成果。全重9吨,乘员三人,装备37mmL/42火炮一门,7.62mm并列机枪一挺。首次在椭圆形炮塔上安装了有一定防护和观察能力的车长指挥塔,并在指挥塔上安装枪架。由于该车传动系统布置的缘故,车首上装甲不得不安排成V型倾斜结构,这一安排在防护上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效果。战车装甲采用了表面硬化技术,前装甲16mm,能够防备12.7mm机枪直射。四个大直径负重轮,三角弹簧悬挂,与陆军那些没有采用减震的战车比起来,貂式战车减震效果极佳,乘员在战车中不管是行驶还是作战,都感到十分舒适。最高速度25km/h,加满油可以供战车行驶120km。
貂II式中型战车
炮塔没有配备37mm火炮,而是安装了一门57mmL/27短管榴弹炮,其它与貂式战车一模一样。
貂式指挥战车
没有配备火炮,只装备7.62mm机枪一挺。配有无线电台。
云豹中型战车
油箱容积400L,最大行程100km。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