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武侠修真>驯鹰记> 第三十章:瘟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章:瘟疫(1 / 1)

看到沿途市井繁荣景象,说明瘟疫早已得到平息,常剑鹰和俞秋月一路上多方打听,始终未有俞文显和苏昭通确切的消息,大多数当地人都是在瘟疫传播过来时逃离了家园,瘟疫过后才回来,因此对瘟疫期间当地发生的事情都不知情。留在家中的人又十有六、七死于这场瘟疫,幸存下来的人都还心存恐惧,没事都呆在家中,不轻易出门。而来往于各地的商人、挑夫更是死的死,逃的逃,所以常剑鹰和俞秋月四处询问,也没有得到一点线索,常剑鹰想到自己打伤了镇三江,怕盐帮报复,于是催促船家赶快启程,没几日便到达了明州。

归心似箭的俞秋月和哑妹一看到大海,都高兴得张开双臂,大声尖叫着奔向海滩,就像在外流浪的小孩,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常剑鹰平生第一次看见大海,感觉就像一个望不到边的大湖,泛着蓝色的波光。几个人在海边嬉戏了半天,最后在俞秋月和哑妹的带领下,来到海边一个渔村,找到一户渔家。

这户渔家是俞文显在大陆上的联络点,猴岛上的人要从大陆去猴岛,都先找到这户渔家,再乘船去猴岛。开门的是个年轻女人,一见到俞秋月,大声叫了起来,并一把将俞秋月紧紧抱住,俞秋月和哑妹一见此人,也同样激动不已,大叫着和来人抱在一起。屋里闻讯出来几个大人和小孩,见到俞秋月和哑妹也都高兴得大叫起来,原来这些人是俞秋月的嫂子、侄儿女和师兄弟。俞秋月见几个嫂子、侄儿女和年轻的师兄弟都在这里,却不见父亲和哥哥以及大多数师兄们,难道出了什么意外?俞秋月急忙询问父亲下落。

听嫂嫂说,父亲俞文显带着两个哥哥以及众师兄弟一起赴疫区行医时,留下俞秋月几个嫂子、侄儿女、丫鬟、婆子和几个小师弟等十几个家眷在猴岛。一两个月过去了也平安无事,一天风暴过后,有人发现岛边停靠着一艘海盗大船,岛中的树林里似乎有不少海盗,由于留在岛上的家眷全是妇女、小孩,虽有天险可据,但都害怕海盗,于是在海盗还未发现她们之际,就从暗道逃了出来,一直在这渔村里等候。

等到瘟疫结束后,俞文显一行人回到渔村,却发现原本应该在猴岛的家眷们都在这里,一问才知道猴岛被一群海盗霸占了。由于猴岛易守难攻,俞文显估计自己和众弟子难以打败海盗,即使能够撵走海盗,自己一方也会有重大伤亡。于是留下家眷和两个大病初愈的弟子,俞文显带着儿子和众弟子去寻找帮手,打回猴岛。听说父亲和哥哥们都没事,俞秋月终于放下心来。

俞秋月也向嫂子们介绍了常剑鹰,听说一路上全靠常剑鹰保护,嫂子们自然不停地道谢,看这常剑鹰一表人才,可惜瘸了一条腿,不然和俞秋月倒是很般配。

进屋后见到两位师兄,身体都还虚弱,说起几个月前的瘟疫还心有余悸,这场肆虐杭州、明州一带的瘟疫,开始时只有几家人出现不停地呕吐、拉肚子,后来蔓延到附近村寨,并迅速扩散到邻近州县,患病者十之八九死亡,弄得人心惶惶,纷纷举家逃难。朝廷得知消息后,重金悬赏各地郎中,到疫区治病救人;同时派六扇门协助官府开仓赈灾,维持灾区治安;另一方面请来高僧、仙道设坛诵经,祭祀各路神仙鬼怪,祈福消灾。

住在明州附近的俞文显很快就得到瘟疫消息,决定带弟子亲赴疫区,两个儿子也坚持要和父亲一同前往。只留下媳妇、女儿、丫鬟和几个小孩在家,猴岛山庄建在猴岛一座陡峭的悬崖上,山庄上的人不放下梯子,外人很难爬上来,这几年来只遇到过一次海盗来袭,被霸王打得屁滚尿流后,周围海盗都对猴岛躲得远远的,何况山庄中储备的食物和日常用品足够用上一年半载,只要不离开猴岛,就比较安全。

但俞文显唯独对女儿俞秋月放心不下,自己走后,几乎没有人能够管住这疯丫头,猴岛虽然离大陆一百多里远,但对俞秋月来说完全来去自由。一旦离开猴岛进入明州地界,在这瘟疫地区一个小女孩无人照顾肯定会凶多吉少,何况自己这一去有可能有去无回,女儿尚年幼,若无人管教,今后的日子必定会很艰难。于是决定让女儿在冯伯和哑妹、霸王陪伴下,到蜀中峨眉山投靠师兄苏昭通。俞秋月正在担心父亲走后自己会被关在岛上不得离开,一听说要去峨眉山,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马上就出发,连连催促快点启程。

送走俞秋月,又安排好家人生活后,俞文显带着儿子和众弟子进入疫区,一路上所见所闻可谓触目惊心,许多村寨尸横遍野,空无一人。每到一处,俞文显便将弟子分散开来,挨家挨户寻找幸存者,渐渐地他们发现:这次瘟疫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发病,只要一个人患病,其家人也很快相继患上病,大多数患病者频繁上吐下泻,以至于虚脱无力,眼眶凹陷、手指螺纹皱瘪,很快一个接一个地死亡,俞文显还从未见过如此厉害的瘟疫,难道这就是师傅谈之色变的瘪螺痧(霍乱)?

俞文显曾经听师傅说起他在年轻的时候,遇到过一场席卷中原的大瘟疫,导致数以万计的人死亡。此病不仅传播性强,而且起病凶险,病情进展极快,患病者都表现为吐泻不止,大多数人在几天内就脱水而亡。当时参与救治的所有太医、郎中都认定其为瘪螺痧,却用尽了各种治疗方法都无济于事,唯一得到的经验就是:将患病者与健康人隔离开来,可以减少传播,并且一旦接触了病人,应马上沐浴更衣,也可减少染病的几率。

在确认这次的瘟疫也是瘪螺痧后,俞文显感到事态严重,凭借自己的力量太薄弱,于是每到一个地方,就先去找到当地官员和朝廷派下来的太医,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即要求官府派人封锁疫区道路,只准进不准出,以免疫情进一步扩散到其他地方。同时将患病者集中在一起,和健康人分离开来,并宣传多沐浴,少喝生水,同时也反复叮嘱自己的弟子们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俞文显虽然不是朝廷太医,只是一个江湖郎中,但其名声在外,曾有一次俞文显在边关行医时,恰逢一位将军中了辽军的冷箭,箭从左颊射入,从右耳穿出,军医和皇上派来的太医都对此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其病情越来越重,即将死去。俞文显闻讯后赶到军营,给将军伤口敷上自己特制的药膏,第二天箭镞竟然自行从伤口脱出,连续敷上几次药膏,半月后伤口竟然痊愈。

宋真宗听说后,不仅重赏了俞文显,还赐予其绯袍(五品官袍),并欲招其入京做太医。俞文显早就听师兄苏昭通说过,京城皇宫贵族和达官贵人对治疗效果要求极为苛刻,一旦不如意就可能招来责难甚至杀身之祸,以师兄之能都觉得太医难当,宁愿辞太医之职到蜀中做个乡村郎中,俞文显自然也不愿意重蹈师兄覆辙,于是婉拒了宋真宗的邀请。

各地知州、知县大多数为六、七品官员,正在为如何对付瘟疫而犯愁,听了俞文显的建议后自然言听计从,俞文显带领弟子继续往疫区里面前进,并沿途通过官府集中治疗患者,宣传预防方法。果然没过多久,瘟疫得到控制,没有再向外地扩散,疫区内的新发患者也明显减少。

眼看着预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新发病患者越来越少,俞文显却高兴不起来,原来已经患病者的治疗效果却一直很差,从症状上看这瘪螺痧属湿热,为脾胃虚弱,但给予健脾益气、助运化湿等对症治疗不见一点效果,每天都有大批患者死亡。更让俞文显感到坐立不安的是,自己三名弟子在接触患者过程中,也染上了瘟疫,一人很快死亡,剩下两人性命也危在旦夕,俞文显翻遍了古今医书,收集了各种偏方,试用了各类汤剂,都毫无效果。

正在一筹莫展之时,听闻师兄苏昭通也来到明州,俞文显喜出望外,急忙找人将苏昭通接过来。两师兄弟自师傅去世后,一晃十多年未再见过面,一见面自然格外亲切,当听说俞秋月到峨眉山来投靠自己,苏昭通大吃一惊,倒是俞文显显得并不在意,自家这丫头自己最清楚,从小到大,只有她欺负别人,还没有见过她被人欺负,何况还有冯伯和霸王陪伴,听俞文显这么一说,苏昭通也就放下心来。

说起这场瘟疫,苏昭通也认为是瘪螺痧暴发,对师弟将患者集中治疗,并宣传预防措施大加赞赏,认为这是扼住了瘟疫的源头。对治疗措施,苏昭通一路走来也试用了各种方法,都不见效,看到在瘟疫中也有不少人未经治疗就自行好转,于是苏昭通对那些自己好起来的患者逐个登门拜访,了解其生活习性、饮食情况。

苏昭通发现能自己好起来的,多半都身强力壮,而且能吃能喝。尤其有一家八口人,老奶奶年近八旬,小孙子才四岁,全部染病,竟无一人死亡,家里人极为孝顺,第一个人患病时,老奶奶就说了:吐了多少拉了多少,就要喝多少水补回来,拉了没有力气,要吃盐才有劲,光喝水不吃饭也不行,吃不下饭就喝米汤。于是家里人患病后,都遵照老奶奶的话,多喝加盐的米汤,没想到全家人都活下来了。

听苏昭通这么一说,俞文显也觉得有道理,反正各种汤剂、药丸、针灸都已经试过,没有一种见效,既然无法治本,还不如按这老奶奶的方法,先治标也好。于是吩咐弟子架起大锅熬稀粥,熬好后加入一定量食盐,根据患病者每日吐泻量,喂食同样多的稀粥和盐水,几天下来果然见效,患病者死亡人数大大降低。于是报疫区各地官府,开仓赈灾时将粥熬稀,并加入食盐,让患病者多喝盐水。

瘟疫肆虐的消息传入皇宫后,大臣王钦若向宋真宗推荐了许多奇人异士,其中鬼帮的神仙道长玄灵最引人注目。玄灵来到宫中时,瘟疫已经发生了一个多月,正值灾情最为严重之时,玄灵掐指一算说,这场瘟疫是因为人间罪孽过于深重,触怒了神明,上天对人间的惩罚结果,只有减免税赋,大赦天下,并设坛祭祀告知神明,才能消除灾难。

于是宋真宗按玄灵要求,发布圣旨减免税赋,大赦天下,并派人修建祭坛。经工匠昼夜加工,十天后祭坛按要求修好,宋真宗亲率文武百官斋戒数日,并在玄灵带领下参加祭祀。一连祭祀了几天后,疫区各地纷纷上报,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一个月后这场瘟疫完全被平息,灾民陆陆续续回到自己家园。宋真宗闻讯后大喜,重赏了玄灵等人,并对道教的奇门异术更加痴迷。

正是:抗瘟疫悬壶济世,用偏方终获奇效。;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