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列举一首爱默森的诗为例:
“我喜欢教堂;我喜欢僧衣;我喜欢灵魂的先知;
我心里觉得僧寺中的通道
就像悦耳的音乐,或是深思的微笑;
然而不论他的信仰留给我多大的启迪,
我不愿做那黑衣的僧侣”
张爱玲不喜欢爱默森,也不喜欢华盛顿?欧文,对于翻译其他的作品张爱玲毫无兴趣,张爱玲曾对她的美新署的同事加好友宋淇夫妇抱怨过:“我逼着自己译爱默森,实在没有办法即使是翻译关于牙医的书,我也会照样硬着头皮去做的”
――然而说归说,她的翻译却仍然是毫不含糊的我们从爱默森这首诗里,不难看出张爱玲翻译的高超风格
其实张爱玲也不喜欢华盛顿?欧文的作品∨爱玲向宋淇的夫人邝文美继续抱怨说:“我译华盛顿?欧文的,好像同自己不喜欢的人说话,无可奈何地,逃又逃不掉”
然而,这些活毕竟只是生计,张爱玲曾经自负地说过:“替别人做点事,又有点怨,活着才有意思,否则太空虚了”我想:这时候的张爱玲不会说这样的话了吧,这时候的张爱玲心下怕也是赤裸裸惘惘然戚戚然的为生存而恐慌的心境吧
其实,张爱玲喜欢的,只有海明威∨爱玲是借着翻译外国名著在暗暗积蓄,准备一次写作上的大突破
一个自己有着如花妙笔的人,怎么可能甘心替他人做嫁衣!张爱玲念念不忘的仍然是自己的创作,就算对于她喜欢的外国作家,她的翻译兴趣也不大,因为她有自己的妙笔
张爱玲的中英文长篇《秧歌》便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英译的书名为《TheRiceSp
outSong》,是先有英文版按后又中文版的£成前两章后,张爱玲拿给麦卡锡看,这就是麦卡锡大为惊异佩服又羡慕又嫉妒的那本书――因为麦卡锡不知道一个中国人的英文可以好到这样,叫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美国人英文也自愧不如
香港美国新闻署的职员们对张爱玲很是友好他们对这个大陆出来的著名女作家抱有极大的兴趣,但不久就发现,这个正处于女人最魅力的岁月的女作家,其思想和著作比起她的年岁似乎更引人动心她不善言谈,可如果认真回答你的问题,便会使人感到她的回答真是耐人寻味她待人随和,遇到同事之间偶尔的玩笑话,多是莞尔一笑,不置一词
这期间,恰好美国作家马宽德(quand)来香港访问,麦卡锡负责招待,麦卡锡便引荐张爱玲认识了马宽德
这个马德里,就是张爱玲的中篇《十八春》故事的原作者∨爱玲自称这本书是经过马宽德的原作改编的
马宽德曾于1938年获得地位颇高的普利策文学奖以及后来的诗作奖,《普汉先生》英文原名《.ham,Esqui
e》,1940年初版,1941年被米高梅公司拍成电影,中文译名为《富家子的婚姻》∨爱玲早在就读于香港大学时,就曾读过这本原著,或许也看过这部电影,她的《十八春》就脱胎于此♀使得后来一些人,故做惊人语的批评者们竟然指责张爱玲的《十八春》是抄袭
事实上,张爱玲对自己这一点从未讳言,她在给自己的朋友宋淇的信中,曾明确提起《半生缘》(《十八春》改写后的题目)借鉴了《普汉先生》
《普汉先生》的原著我没有看过,听说没有中译本,自然也没有在大陆出版过,不过我看了许多相关的介绍,知道那是一个关于四角恋爱的故事――张学的批评者便是根据这一点非议《半生缘》是《十八春》改编,《十八春》既是抄袭了马德宽的原著《普汉先生》
这也算是一段奇缘吧,一个原作者,一个改写者,在香港言欢
张爱玲十分重视这次与马宽德的见面,张爱玲的郑重同以前一样,那就是盛装前往把这个马宽德大大的震了一下,马宽德大为惊艳,觉得这个东方女人好神奇,以至于把张爱玲的一言一行都视为时尚,连看到张爱玲的绿趾甲也当成某种流行,悄悄问麦卡锡:“为什么她的脚趾头要涂绿彩?”麦卡锡也不知道,于是又问张爱玲∨爱玲发窘,哭笑不得地回答:“那是我涂的外用药膏啊”麦卡锡忍不住扬声大笑起来〗个男人相对而笑
餐毕,麦卡锡将《秧歌》前两章给马宽德,请他评鉴马宽德于这种门面功夫显得不耐烦,委婉地说自己应酬多,大概没有功夫看然而当夜大雨,马宽德在香港半岛酒店房间里便连夜将稿子看完了
次日,一大早,马宽德就耐不赚打电话给麦卡锡,麦卡锡正好不在家,他便急急地对麦太太说:“我肯定这是一部好作品”
马宽德回美国时,带走了这两章稿件,向美国出版界大力推荐后来据说长篇《秧歌》在美国的出版,也是多承马宽德的推介帮忙
后来,等到张爱玲因翻译作品又使外界知道了她的存在后,便有一些不速之客来找张爱玲♀是张爱玲所的的事情离开上罕,她就曾与姑姑约定,相互不联系,不通信,以免暴露了她的踪迹没有办法,身份又暴露了,她只得求助美新署的朋友宋淇,在他们家附近重新帮张爱玲租了一间斗室暂住
这段在美新署的工作是张爱玲最最难忘的一段人生轨迹∏对美新署的一段美好记忆,是对麦卡锡的感激记忆
美新署署长理查德?麦卡锡从这时候起与张爱玲建立了长达几十年的友谊,这种长久不愈的友谊一直在张爱玲最困难的时候,都有麦卡锡的真诚与热心的帮助
比如张爱玲后来在美国最困难的时候,麦卡锡继续请张爱玲为美新署翻译取得报酬;1961年张爱玲赴台湾访问时,也是在麦卡锡的邀请与帮助下成行还有一些在美国的担保等事务都有麦卡锡的帮助
麦卡锡毕业于爱荷华大学,主修美国文学年―1950年曾派驻中国,任副领事;后又转至香港美新署服务,1950年―1956年派驻香港,历任资助讯管美新署副署长以及署长等职,主持“中国报告计划”,包括报纸新闻记事的制作与传播杂志专题报道电台难民访问以及学术论文等;1956年―1958年派驻泰国;1958年―1962年派驻台湾,皆任台湾美新署署长,在台湾经历了金马炮战危机;1962年―1965年返回美国任“meiguozhiyin”东亚及太平洋区域主任;1965年调往越南,次年返回美国;1968年请辞公职,在民间机构工作并退休;1985年复出,在“meiguozhiyin”工作一个一辈子为美国的文化事业贡献毕生的外交文官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