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那次挣扎,那次台湾与香港之行,其目的是张爱玲想回到东方找回她想要的中国经验与中国题材,无奈张爱玲此路没有走通,而她也一直没有机会打入美国社会,所以没有题材可写,这就是一个作家最大的悲哀
那次张爱玲返回美国后,赖雅在她的精心照顾下,风烛残年的赖雅又过了6个生日但是赖雅在去世前两年就已经瘫痪了,而且发展到大小便失禁,生活无法自理ee
张爱玲勇敢地承邓一切的责任除了自己的工作以外,赖雅的生活看护都是她一个人在承担,张爱玲为赖雅付出了不曾为自己亲人付出的一切对于赖雅,张爱玲是完全无悔的而对于张爱玲来说,赖雅是她最初的安慰,后来发展成,是一个精神安慰她是一叶飘萍,她对外界所持有的态度就是“冷眼相看”惟有赖雅一人,是她真正的精神密友
几乎从他们相识的时候起,赖雅的经济状况就极其紧张,并且也从没有好转过经年累月,赖雅靠着每月52美元的社会福利金和他自己微薄的版税维持着最基本的生活∨爱玲给了他一个家,也给了他一份靠他自己的收入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相对的舒适的生活♀个一生不愿被家庭所累的人,最终仍是在家庭中得到了他一生中仅有的一段平静与安宁
张爱玲为了这个家,却因此失去了惟一的孩子,为了得到这个家,得到一个在美国的家,一个在美国有着永久身份的丈夫和一个不会被撵出美国的毕不知道她有没有为此后悔过
张爱玲嫁给赖雅的时候才36岁,是一个女子成熟健康的最好的时段,在很多人感觉里仿佛是一朵鲜花,而张爱玲却错误地插在了美国的牛粪上♀是谁也料不到的
张爱玲何以自愿投入一个“年迈老朽”的美国作家的怀抱?历来是张学研究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但是,旁观者往往“不清”,很多人都是用了功利的尺子来衡量这件事情
著名的衡张学研究者司马新,认为张爱玲此举是想找一个生活上的靠山:“她为自己朦胧的未来心中无数而感到焦虑面临多方面的窘迫,她选择了赖雅做靠山”
而第一个把张爱玲捧上神坛的夏志清教授,更是认为:“两个人的结合,都是考虑了未来能在钱财上能依靠对方,哪知道两个人全打错了算盘”
两位文学界权威,两位张学权威,一锤定音!
接下来,各色张学研究者们的分析,大多都是沿着这个思路进行的他们认为,发生了这样的事,除了功利的选择经济原因之外,不可能有别的因素
――张学研究者们认为:那是张爱玲做了一场交易
这个结论,真的是让我们“张迷”很生气,真是让人笑都笑不出,也更是哭不出来
在张爱玲的这个第二次婚姻的认识上,人们给予了极大的偏见,在他们的贫穷中,人们藐视过赖雅但是我们在赖雅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赖雅日记里记录的食谱中,不乏葡萄酒汉堡包鸡肉派意大利匹萨蛋糕沙拉意大利菜肴牛奶加麦片,现煮咖啡,等等,还有“培根”――即便是当今的中国都市居民,又有多少人知道“培根”为何物呢?(我收藏的赖雅的日记中记录他们的生活很是安宁幸福)
这些东西,不都是当今小资们津津乐道的时髦食品吗?
张爱玲和赖雅还没听有穷到要喝白菜豆腐汤的地步!
那些极口称赞张爱玲“超凡脱俗”的人,为何要如此狠狠地埋怨张爱玲嫁错了人??这里也包括我丑陋的偏见!张爱玲的几封情书我们凡人能写得出吗?赖雅情深脉脉的日记不正是张爱玲的最爱吗?
这些学院派的研究者们,唯独不懂“世间情为何物”!
张爱玲缘何投入赖雅的怀抱?这是因为――
赖雅是一个真诚的人,赖雅是一个有童心的人,赖雅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赖雅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此外,赖雅还是一位温厚的长者,是一位精神上的富翁,是真正能够赏识张爱玲才华的人......
这一切,就是他之所以能够打动张爱玲的优势和强项
张爱玲并没有看走眼――她和赖雅后来果真成了“与子偕老”的情侣年的相濡以沫,问世间,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赖雅相伴了张爱玲近12年,我们可以12年始终如一地眷念着一个人吗?这12年,赖雅所给予张爱玲的,不仅是关爱亲情更重要的是,也成为张爱玲与外部世界相连的唯一的纽带除了赖雅之外,她与世界上的任何人任何团体任何岗位或职务都没有很深的关联
记得1965年那年的圣诞节姗姗来临,霏丝的三个男孩及大儿子捷乐米的女友安琪都来探望外祖父赖雅,他们还给他带来了鲜花和一些玩具作为礼物,沉寂很久了的小屋,重新又回荡起了笑声♀时病榻上的赖雅已经不能动了但他看着成长着的,充满活力的儿孙们,眼角露出了笑意淡淡的一丝笑意很快冲掉了这些孩子们带来的安慰,短暂的一丝笑意丝毫无改于赖雅与张爱玲的悲伤与无助敏感的安琪深深地被这种忧郁无助的氛围所感染≠走告别时,女孩子安琪禁不住暗暗抽泣的哭了起来
那段时间,赖雅已经病入膏肓了♀个曾经快乐而坚强的男人,现在瘦的只剩下皮包骨头他整日里病恹恹地躺在那里,一动也不能动也许,他的思绪已经回到那些壮怀激烈笑傲江湖的岁月中去可是,如今,他就像是一只折伤了翅膀的鹰,哪儿都去不了的他每天看着张爱玲匆匆忙忙地跑进跑出,喂他吃药,帮他擦身子他心痛地看着张爱玲在艰难的谋生与照顾自己之间而心力交瘁的身影,他的心里是存着深深的内疚之情此生,他已经欠她太多太多
还记得有一次,赖雅的表哥哈勃许塔脱来看望他,赖雅见到他时,把头转向墙壁要求他的表哥立即离开他赖雅一向是一个乐观好客的人,可是,一生慷慨漂泊的赖雅,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怜悯,现在的状况他也实在是不愿意让亲人朋友看到他的这个样子而为他伤心他不愿意让自己的这副潦倒的涅让亲人见到,如果让他感到别人在同情和可怜他,还不如让他死赖雅拒绝了表哥的探望
赖雅的一生都消带给朋友的是快乐和温暖一直到死,他都是这个样子赖雅心中的苦楚,张爱玲无疑是最清楚的多少个寂静的暗夜里,张爱玲企求着上苍的恩典,让赖雅多一天活在世上№多的时候,张爱玲就是坐在赖雅的病床边,“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自从他们俩结婚以后,赖雅这几年对张爱玲的厚爱以及张爱玲对赖雅精神上的依赖,使张爱玲不得不暂时放弃她视为生命的写作,而全心护理起已经76岁的,已经被病魔折磨的骨瘦如柴的赖雅
然而,人世间最诚挚的爱也改变不了生死轮回的自然规律,赖雅终于还是永远地离开了张爱玲,离开了这个他曾经是多么眷恋过的人世间
1967年10月8日,在张爱玲过完47岁生日后没几天,赖雅终于在麻州康桥痛苦的去世了,也算是结束了命运对自己的折磨∨爱玲她失去了自己的第二个丈夫
赖雅的愿望实现了,他彻底地解脱了,他不用人们来同情他怜悯他再也不要他所爱的人为了他而备受生活的折磨他走完了自己一生多彩而曲折的道路没有做成大的事业,但还算是惬意的一生,自由自在的一生♀一生,他是为他自己活的
那天,1967年10月8日的日子,张爱玲永远记着这个日子窗外,有秋叶飘然而落赖雅的去世对张爱玲来说是一种解脱,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往往不是重,而是其轻赖雅将他们精神眷恋的重量带走了,剩下的,便是充满了辛酸的回忆和空静的屋子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