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雅去世以后,从此张爱玲又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她将开始自己与自己对话的岁月她的一生是一次旅行,一次朝着自己内心的完美的旅行
1969年,夏志清教授再次将张爱玲推荐给柏克莱的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主持人陈世骧教授陈世骧是当时中国研究的著名教授,与夏志清之兄夏济安教授为同事,陈世骧也深知张爱玲的惊人才华Sg
1964年那年在华盛顿开亚洲学会年会的时候,他们在“美
国
之
音”中文编辑高克毅那里见过一面,从而相识,他们还在一起吃过饭,夏志清兄弟均在
陈世骧教授在钦佩张爱玲的才华之际,在自己主持下的中国研究职位正好有空缺,便邀请她担任高级研究员,由她来担任对中国共产党专用词汇的研究,专门研究大陆政治术语∨爱玲曾经在共产党新政权下生活了3年时间,自然有研究的便利♀是张爱玲在美国的第三份工作
在此期间,据作家苏伟贞研究发现,张爱玲在这期间还写过两篇未发表的论文《特殊时期的结束》和《知青下放》的情况♀两篇论文就写于70年代初期,也就是在这里任中国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时期苏伟贞回忆说:“我们不但可视为延续张爱玲《秧歌》《赤地之恋》的论述依据,更可观察张爱玲政治思维及离开大陆的真正原因”
陈世骧教授在自己家中宴请了张爱玲,作陪的有陈夫人及陈世骧在研究中心的几位华裔学生∨爱玲穿着一件薄料子的旗袍,深灰色,没有袖子,袖缘往里剪得很深,显得飘逸清瘦她安安静静地坐在沙发里,听陈世骧说话,自己的话却很少,有一句没一句的,声音很鞋而且她只和陈世骧说话,除了偶尔应和一下陈夫人的招呼外,其他人一概不理♀给人的感觉即有一份小女孩式的天真,又有一种冰冷远人的距离之感
赖雅死后,张爱玲便把自己与外界彻底隔离了起来,她在研究中心也采取了这种生活方式别人上班时,她在家休息,别人下班时,她开始上班,一直工作到半夜♀种作息时间使同事们无法认识张爱玲,有的工作了几年,也没有见过张爱玲一面,这次虽然是夏志清的再次鼎力相助,然而夏志清却不愿邀功
夏志清在自己的回忆里说:“张爱玲名气如此之大,我不写推荐信,世骧自己也愿意聘用的但世骧兄嫂喜欢热闹,偏偏爱玲难得到他家里去请安,或者陪他们到旧金山中国城去吃饭她也不按时上班,黄昏时间才去研究中心,一个人在办公室熬夜”
这项工作是一种纯学术研究性质,但未必能合张爱玲的性情∨爱玲虽然有着极好的英语表达能力,但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以她作家的天性,对于这样枯燥刻板的研究工作也并没有太大的热情,因此她工作得既不愉快,成绩也不突出加之她把自己的工作时间都安排在晚上和夜里,别人下班她才像幽灵一般的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上班,以致研究中心的许多人都不知道新来的张爱玲是何时来何时去因此与同事们几乎毫无往来,也没有人知道她的才华和能力
张爱玲的助手陈少聪这样回忆说:“张先生自从来过陈世骧家两次以后,就再也没有见她出来应酬过陈先生和夫人再三邀请,她都婉拒了陈教授尽管热情好客,也不便勉强,只好偶尔以电话致候”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张爱玲终是不会做人的不过也许不是不会,或许就是不愿意还有张爱玲差不多就是一个“与月亮共进退”的人,白天极少出门,更不愿意见人
ffice(办公室)里一向分为两种人:一是做事的人,二是做人的人对于做事的人来说,做人是令他们为难而且不屑的事;而对于做人的人来说,做事则同样是令他们为难而且不能的事
可悲的是后者往往比前者事半功倍■人的人只要搞定了“人”,才不管会不会做“事”,他们的“事”只是投机取巧拍马逢迎拉帮结伙狐假虎威巧取豪夺勾心斗角栽赃陷害……这些,是做事的人看不懂也学不会的于是,他们只有逃离,回避,用消极的敬而远之,来自我保护
然而有些人,是即使你疏远他也会被得罪的比如上司倘若他认为你应该去亲近他而你没有,那么他便会感到受伤,这心思与恋人有一点相似
顶头上司陈世骧就是这样被得罪了陈世骧是冲着张爱玲的名气而雇用她的,自然是为了奇货可居而炫以友朋,然而张爱玲却拒绝被人当作“奇货”展览,岂不叫主人家背兴?
这一年,张爱玲49岁,将近“知天命”之年可是天不假年,人不逢时,却又奈何?
这一年,美国首都华盛顿及旧金山等地共计百万人参与反战游行,抗议尼克松政府侵越;这一年,美国发生了一件对于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有巨大影响的事
1969年7月20日,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月,在月球上迈出了人类的第一步――那可是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里写了无数次赞美了无数次的月亮艾她曾对它寄予了多少梦想,如今终于要通过宇航员的眼睛与脚步帮她揭开那神秘的面纱了
那天下午,张爱玲站在加州圣保罗大街一根电线杆下面,努力地仰头眯眼向上面的木牌张望好陈世骧教授开车经过,问她在这里干什么,她说在找公共汽车站,想买电视机准备看晚上的登月转播原来高度近视的她误把电线杆子当作公交车站车牌了……
加州大学的同事曾经形容,张爱玲是“办公室的灵魂”――一语双关,即是说她的深邃,也是说她的飘逸她总是穿着旗袍,或灰色,或紫色,或淡青,或素花,丝质的料子,传统的滚边,沿途洒下淡淡的幽香;皮肤白得透明,化淡妆,至少会点涂一些口红,中度长短的鬈发,有时候是“五凤翻飞”;步态优雅轻盈,走路时总是若有所思,有时也会一个人在校园散步,见到工人修理电线,能专注地仰视半天
卸去了赖雅的包袱,后来台湾又掀起了“张爱玲热”台湾《皇冠出版社》加印张爱玲著作使她有了固定的版税,张爱玲这段日子的经济状况大为好转,对于自己的穿戴打扮也精心起来而且她始终都喜欢穿旗袍,无论走到哪里,姓了谁的姓,入了哪一国籍,她总归是上海的女儿
众多的回忆与采访的文字中,要属与张爱玲同为研究所“语言部门仅有的两个工作人员”中的另一个人陈少聪在《与张爱玲擦肩而过》中描写的最为亲切真实:
“第一次见到张爱玲是在陈世骧先生为她接风的晚宴上,陪客还有三四位其他教授我的全副注意力都聚焦在张爱玲的身上,那时期我是不折不扣的‘张迷’她所有著作我没有不读的在她身边我变得小心翼翼,羞怯乖巧尽管我的内心万般希翼着能与她接近,与她沟通,当时我却连话也不会说,也不敢说”(陈少聪是陈世骧派给张爱玲的助手)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