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圣旨一起传到西州的,还有一张榜文,上边详细说明了此次招安水蛮的一些事项,比如受降方不是西州罗建将军,而是哲州刺史江扬和镇南将军洛云阳,以及朝廷派来主管外事工作的鸿胪寺卿叶道权。另外,还说明,水蛮领地将重新规划,成为晋安国的一个新州府,为水州,新一任刺史将是之前帮助平定水蛮统领莫罗和乔移之乱有功的另一名水蛮统领都辙,其海兼任水州军务,封为威远将军。
西州的百姓都知道罗建将军率兵出城,平定水蛮之乱去了;之前赵因等人也曾做过一些针对性的宣传,让百姓们知道是因为哲州出兵不利,连失城池,屡战屡败,朝廷这才下旨让西州罗建将军率兵攻打水蛮。但如今传来的消息,却是要在哲州受降,由哲州刺史江扬、镇南将军洛云阳以及朝廷派来的叶道权负责招安以及重建水州的工作。
这种事着实令人奇怪,毕竟老百姓之前大多想过罗建将军战无不胜,此番出征水蛮多半也会大获全胜,征服水蛮叛军,再立一个大功;如今似乎却不是那么回事,圣旨即榜文里虽然确实也讲了罗将军征战有功,但却让人分了一半功劳去,甚至还不止一半功劳!
老百姓这下自然颇感讶异,这是怎么一回事?再加上联想起之前朝廷下圣旨批评罗建将军,大家就更加疑惑了,难道罗将军真个得罪了朝廷不成,难道我们西州老百姓要遭殃了不成?
人心一慌,自然流言遍起。就有各种小道消息,渐渐在市井之中传播开来。比如有人说,罗建将军很有可能是功高震主,至少也让朝廷里的当权者不爽,所以才设法打压他的威望;有人则说,罗将军屡获战功,自然一早就把周边的一些官僚给得罪了,不是说不遭人忌是庸才嘛,自然会有人要出来与他争功;还有人则说,罗建军功盖世,英武过人,但却不懂得官场黑暗,难免遭人嫉恨乃至攻击。
这些说法乱七八糟,说什么的都有,但基本还是站在罗建这边替他说好话的。但还有一些声音,则不那么好听了。比如流传得甚广的一种说法就是,罗建目无朝廷,我行我素,到了哲州平乱,却不把哲州刺史和将军放在眼里,连招呼都不跟他们打,就这么从哲州领地杀到了水蛮境内。哲州刺史可是当朝权贵上官无妄的亲信,这不是摆明了不给他面子嘛。所以上官无妄才派人,公然在哲州受降,就是要当众洛罗建面子,以报当日之辱。
这种种传闻,亦真亦假,让本来就有点混乱的西州民心,更有些人心惶惶起来。
这些言论,普通老百姓都听到了不少,赵因、江松袏等人监管整个西州,自然不可能一无所知,或多或少都听到了一些传闻。赵因连忙吩咐,加大监听力度,搜集更多的信息,尤其是这些流言的源头。
协助罗建掌管州务这许多年,赵因早深悉言论监管和控制的重要性。古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此话极是,不让百姓发牢骚、议论政务,迟早会成为民众和官吏对立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也不等于百姓就可以随意抨击时政,抨击官府,毕竟如果仅仅是百姓的牢骚,那没啥;但万一其中混入了某些敌对势力故意散播的谣言呢?
苛政猛于虎,谣言甚于狼,言论的攻击有时甚过于刀枪。散播一些不利对手的言论,动摇军心、民心,杀伤力十分惊人,昔日刘项大战,一曲楚国乡音,就散去了项羽数万大军。攻心之战,让敌内乱。
也正是因为知道了言论监控的作用,所以赵因才命红梅等人,秘密在民间散布一些探子,查听消息。对执政有利的消息,进行疏导和散播,让它能够被更多人知道;不利的消息,则进行调查了解,如果确实出于执政时的失误,则安排人手进行改进;如果是有人恶意散播攻击性谣言,那么就一定严格处理,决不姑息。
红梅本来就精明能干,如今枫雪来到城中,两人成为好姐妹,共同进行这方面的工作,监听效果自然更佳。
两人将各属下搜集来的消息进行初步筛选,将一些没有太大针对性的言论暂时放开,而将一些她们认为值得推敲的消息交给了赵因和江松袏两人。
两人看到这么多的消息,都是为之眉头大皱,两人同时想到了一点:“短短时间内,市井上居然出现了这么多的流言。罗建将军官声向来极好,西州百姓反他的虽然不是没有,但绝对是少之又少;但如今很多言论,明显是对他不利的,这应该不是普通百姓的自发言论,只怕是有人在趁机煽动。”
赵因这么一说,江松袏深以为然,补充道:“有些言论传播得太快,而且真实性非常高,比如哲州刺史江扬是上官无妄的亲信之类的言论,一般老百姓又哪能知道?肯定是被人故意散布出来的。”
枫雪沉吟道:“师傅和叔父所说,枫雪能够明白,此事一定是有罗将军的敌对者来趁机搞风搞雨,试图搞乱西州的民心,以及打击将军的威望;但枫雪有些疑惑的是,所谓江扬是上官无妄亲信的这种消息,说出来也不是什么好听的事,为什么传谣者会将这样的消息传开来呢,这不是也同样在打击将军的对手上官无妄以及江扬等人吗?”
红梅也附和道:“枫姐说的是,红梅也有同样的疑惑。”
赵因点头道:“你俩想得挺有道理,这事我倒有一点看法。”
江松袏道:“哦?子由竟猜到了关键所在?”
赵因摇头道:“说不上关键与否吧,我只能说应该与之有关。松袏兄,你常年隐居在那陈州听涛别苑之中,哪知世人之险恶,尤其是官场之诡谲。子由自来投奔罗建将军之后,就一直在帮他负责一些对于言论管理的事务,所以对于言论传播的一些窍要也相对熟悉些。”
“哦,那请子由好好给我们说说,这种事情我江某还真不太了解呢。枫雪,你也好好听听吧,长点见识。”
“是,请叔父见教。”枫雪恭敬地应了一声。
赵因将手一摇,苦笑道:“松袏兄又来取笑了。”笑罢,继续说道:“流言传播,主要有三个关键点,一个核心。所谓的核心,就是要让人把谣言当成真事,这才能起到蛊惑人心的效果。”
“有理,那三个关键是什么?”
“其一,谣言传播,不能全部是假话,太容易拆穿,亦真亦假、半真半假,很容易将人迷惑。”
“嗯,确实如此。”
“其二,谣言传播,要注意其细节,比如说清楚一些人或者事的名字、地点、时间,这般有根有据的说法,更容易让人相信。”
“说得极是!第三是什么?”
“第三?第三就说出来有点荒唐了,要牵涉到一些人心的认知方面。荀子曾说‘人性本恶’,这事在某种程度上说确实很有道理,语言传播上尤其如此。很多人,对于好的消息,常常选择不相信或者不在乎;对于负面的一些消息,却很容易接受并且主动传播,而且还对之乐此不疲,甚至对一些相对理智的辩驳声音,也与之反驳或者辱骂。”
“果然有理,这三个关键,子由总结得极是。”江松袏赞道,“子由这么一说,江某也明白了。看来在西州传播消息的是个高手,这三个关键的因素都用上了。说江扬是上官无妄的亲信,故意打击将军,这算负面消息,比较容易被人接受;而且,既有人名官名,又讲清楚了事情的原因和结果,细节很明晰。这样一来,很容易被人相信了,那么他在已经被人相信的基础上,再捏造传播一些半真半假的其他消息,也就不容易被他人怀疑否定了。”
“对,我就是这么个意思,松袏兄说得没错。”赵因点了点头。
“好家伙,果然高招。”枫雪由衷赞道。
红梅谨慎地道:“义父猜得应该八九不离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单纯的封堵言论,那自是不可取的,在谣言已经满天飞的情况下,只会让人越发地怀疑混乱,我们要双管齐下。其一,由红梅和枫雪,指挥一些人传播一些正确的消息,把这事的前因后果通过民间渠道传出去,以流言对付流言。官家的言论宣传,在这个特殊时期,可能还不如小道消息更可信,更容易被民众接受。其二,由松袏兄负责,去根据红梅和枫雪传上来的情报,顺藤摸瓜,一定要抓出传播言论的源头。将军眼看就要回城了,我可不希望这些言论在他回城时,还是传得沸沸扬扬。”
“是,义父/叔父;子由放心,这事我必然帮你办妥。”三人纷纷答应下来。
一场风波暂时平息,按下不表,回头再说罗建之事。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