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来看,要想在最短时间内抵达四王冢,只能沿牛山脚下这条路行走。[燃^文^书库][www].[774][buy].[com]”齐地仁胸有成竹地说,“不然就得绕道马莲台,那样恐怕再有两天也赶不到目的地。”
孟二狗点了点头,“若真是这样的话,当然得走这条路喽,傻子都知道走捷径省劲。”他下意识向通往四王冢方向的盘旋土路望去,然后扭头瞥一眼齐地仁,眼神里带着一种信任,想必他相信齐地仁不会带错路。
虽然经过这几天的历练,对攀登牛山艰险路段我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什么‘捷径’不‘捷径’的对我来说已无关紧要,眼下最使我难忍的是上气不接下气的痛苦;我就地坐在一块青石上想歇息一会儿再走。没想到被笑乐神一回头发现了,便鼓励我再坚持一会儿,就可抵达目的地了。我冲他不好意思笑了笑,“你们先走吧。不要管我,很快我会追上去的。”
“也就这段路陡一些,充其量就百十来米长。”齐地仁回头望着已走过的那段上坡路,“其实我们都已上来大半截了,再往前走不多远就到山顶了,到了那里我们可以好好歇息一会儿。”说着,他示意大家放慢脚步,一是等落队的同志能够赶上来;二是听他讲有关牛山民间传说的解析。
“这还差不多。”孟二狗一下子来了精神:“早就该讲讲了。也好趁机休息一下。省得跟猎手撵得野兔子似没命地逃。”
“是啊!”赵倩茹和荷露皎几乎同时开口说:“走的太急,我们实在受不了。”言外之意,是埋怨笑乐神不体谅她们,还不如人家齐老师想得周到,别看不是跟我们一道来的。这一路上,荷露皎总是把齐地仁称为老师,开口就是老师老师的称呼,直叫的齐地仁有些不好意思。
每次看她们在嘀咕时我却不敢插言,生怕话多招惹来没必要的麻烦。说实在话,一个连自己都顾不过来的人,哪还有心思顾及别人的生死存亡。
笑乐神倒是吭声了。说人家两个女的若是将嘴皮子上的功夫拿出十分之一用到腿上,就让人省心多了。
言外之意,无非就是嫌她们唠叨。可世上有谁不知女人的天性就是爱唠叨。难怪他这话一出口,便惹得两位女同志恼羞成怒。甭看笑乐神这名字挺好,现实生活中的他却一点都不像他的名字,什么笑啊乐啊神仙啊,哪一点都不沾边。整天愁容满面,像是谁欠他五百万似,整天摆出一副自傲的神情。
很显然,赵倩茹不服气:“嫌话多啊,那我们从此就装哑巴不说话了,看你能省下多少心?不过我们丑话说在前面,到时候你笑乐神拿钱买我们跟你说话都没门!”
笑乐神不禁一怔:三个女人一台戏,自古就有这样的传说。他似乎从这话里领悟到什么:闲来没事千万别拿女人寻开心。招惹她们就是自讨没趣。
顿时现场便陷入了一阵沉默。过了没多大会儿,齐地仁笑了笑,便接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讲:“牛山又有赤牛山之说,为什么称赤牛山呢?”他清了清嗓子:“其实大家都已看到,这里周围都是红色土壤,而这个“赤”字,汉语词典里说是“红色”意思。所以便有“赤牛山前发人马,活沂水边马不齐”的说法。”
孟二狗觉得这个说法不够创新,“三年级小学生都知道这个赤字代表红色。你能不能来点创新。”语气里显然带着鄙视的意思。
“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创新只能是幻想。”齐地仁扑哧笑了:“其实咱们没必要为这事争吵。我只是想问大家,有谁将这个赤字跟牛山联系起来?”
没有一个吱声的。看来我们中间没有哪个人将这个‘赤’字与牛山联系起来。齐地仁看了看大家,接着说:“前面谈到那头被道士用梢瓜砸断一个犄角的金牛,钻到牛山不见了。大家还记得吧?”
“那它到底去了哪儿?”这事马上勾起孟二狗的兴趣,一路上都在想,金牛跑向牛山,怎么会不见了呢?
“钻进牛山一个山洞里了。”齐地仁指着牛山顶峰说:“那个山洞就在牛山顶。其实有关那个山洞的传说众说纷纭,有人说牛山庙南侧有一个很深的山洞,并有人来到洞口处,听到里面有哗哗的流水声,便望而却步;也有人说,该洞曾有人进去过,往返一趟燃十支蜡烛的工夫还走不到尽头;还有人说,樊梨花修炼就在这个山洞里;更有人说,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曾有土匪藏在洞里。显然这些都是传说罢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大凡名山上都有寺庙,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寺庙,不仅是宗教文化的弘扬,更是渊博广大深邃的中国大文化的载体和体现。
所以,牛山——作为临淄游览名胜,显然也不例外。早在清代时期,当地村民便从山腰至山顶建起多栋庙宇,台阁楼榭。刚才我们路过的牛山禅寺,就是起初所建在牛山山顶的牛山庙,是当地百姓为祭奠管仲而流传下来的习俗。每逢农历“三月三”和“九月九”当地都举办牛山庙会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吸引着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大批群众前来参会拜祭。来自民间的歌唱、戏曲、秧歌方面的表演团体齐聚一堂,带来了一些耳熟能详的节目,精彩的表演吸引了现场观众们的争相参与。同时还有特色小吃、衣服鞋帽、针织品、日用百货等各种商品出售。大家除了游览还可以购物。
说起来牛山的庙宇,共分两个大院,二起阁前和无顶阁前各有一个不同的院;相传此庙始建于宋代,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这些庙宇大都雕梁画柱,建筑宏伟,其中以三起阁最高。它既建于最高处,而本身又高,故显得特别高耸,大约有二十多米高。二起阁和无顶阁次之。每年的三月三和九月九都会在此举行盛大庙会,附近村民以及近百里外的村民纷纷前来进香,摆摊叫卖的同时还有民间组织的唱戏跳舞,热闹非凡。
山顶最南面的庙是八扎庙,也有人叫蚂蚱庙,该庙是一座单独小庙,四角挂着用石头雕刻的铃铛,里面的神像神态十分恐怖,加之庙外四周乱石成堆很不整洁,所以无人来进香,故而显得十分荒凉。
八扎庙北约十几米处,即是三起阁;为什么称三起阁?是因它分上、中、下三层。每一起中间均有高大神泥塑像。雕梁画栋,壁画满堂,最上层是八仙塑像和孔子塑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中层是三大士和八大金刚,握拳瞪眼,有的持刀犹如杀人之势。下层是准提菩萨,面善可亲;此庙大约二十多米高,为牛山庙群之冠。
三起阁以北即二起阁,这里前面有一大院,东西二厢,碑碣林立,有记载修庙历史的,也有记载修庙捐款名刻的。
院内甬道西侧有两张石桌:一张是八仙桌,桌的八面刻有八仙形象。不少来此游玩的好弈者总是在此摆上几盘,其目的并非以一决雌雄,完全是为放松心情娱乐而已;另一张是长方形石桌,据说人若躺在上面便会聆听到飒飒的下雨声。
其实这是牛山草木在风的轻抚下,发出的沙沙作响声。
说到这儿,大家很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人们将它说成下雨声?
这一说法,完全处于人们当时受环境影响的心境,似乎只有那样才更有静谧的意境。
我们不再追问下去,似乎对这个说法默认了。继续往前走去,来到三起阁,三起阁分上下两层,粗壮的榆木大梁上用厚厚的木板铺成地面,三根粗壮的柱子矗立在前面,满堂壁画,高大的神像坐落在其中,那就是天皇圣祖的塑像。两侧是四大名医像。下层是释迦穆尼像,像用石雕,高大,端坐在莲花盆上。佛像头上有一片拧着劲的大疙瘩,犹如一只只蜗牛居在上面,此佛像之高大为牛山一切神像之首。大约有四五米高,重达十几吨,莲花盆底座了有一米多高,看到此景不禁令人生疑:当初建庙之人是先立的佛像还是先建的庙?如此高大又如此之重,如何进入庙中的呢?
古人的技能真是不可想象。这一层大门两侧立有亨、哈二将和四大金刚。二起阁后即无顶阁——建于哪年已无从作考。但为什么叫无顶阁,却有传说:因那座阁上层是玉皇大帝之位,每年来这里进香的人很多;由于当时缺乏管理,多次遭受火灾,烧去了上层的屋顶,造成神像露天;后来当地百姓便将这座阁称为无顶阁。这座阁规模宏大,根基紧固,下层全用巨石砌成,如顶部完好,将比二起阁三起阁都宏伟得多。下层是拱型建筑仿佛一条隧道,神像变化莫测在这类似隧道的后面,这是地曾老母的塑像,全身金灿灿的。神像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向上的石洞,是通往上层的通道,数十级石阶缓步上下。这座阁上层有蟠龙石柱,三面砖墙已参差不齐,中间端坐着高大的石雕神像,这就是玉皇大帝之位。庙前有一院落,三面垒着花墙,以保游人的安全;引人注目的是,院落内那两株粗大松柏树,一年四季生长郁郁葱葱,每每松柏籽秋后成熟时节,黑绿色圆形包谷粒大小的果实压弯了树枝,附近村民就会上山来收获松柏籽,用于中草汤药“天王补心丹”的配制。据说这一汤药人们喝了会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神奇效果。
站在无顶阁上四面远眺,松柏叠翠的牛山,蜿蜒绵长的淄河,状若山丘的田齐王陵,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临淄新城,树木密林掩映下的农舍,风景如画的乡间阡陌,向东可望见青州车站的水塔,向西可望见来自胶济线的火车;南望群山起舞,逶迤不断,令人深感齐国历史内涵的丰富。
无顶阁后最北面的那个阁子是小无顶阁,上下分两层,破烂不堪,下层已被乱石所埋。这里是文昌阁和王灵官庙,据说此阁原来有屋顶,在抗日战争前,有一天下大雷雨,该阁顶部被一个响雷给炸了去,成为了小无顶阁。这里很少有人来进香,只有闲睱的游人到此一观。
由此沿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徐步下山,在离山脚不远的地方有一座青石庙,这是马善人庙。据说是马家石羊马德胜之母的庙。里面有木雕神像一尊,当年**在此驻扎时曾在这里喂马,神像当成了拴马桩。
由于分布在牛山的庙宇很多,故而形成牛山庙群;虽然这些庙宇经历过多年风风雨雨的侵蚀,已不复存在,但在我的脑海里却依稀记得它们各自所在的位置。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