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这番话说得极其诚恳而自然,看不出丝毫的揶揄和作伪之处,虽然,少卿也知道他未必就是真的心服口服,但却至少表明了他的一种友好与和解的态度,心中反倒有些歉然,于是也同样诚恳地对李定国说道:“小子刚才也是兴之所致,信口开河,若有不当之处,也请将军不要放在心上。”李定国微微一笑,转过话题道:“不知少侠此番一行,是作短暂停留,还是作长久之计?”少卿道:“自然是作长久之计,和李将军一起出生入死,共同为复我大明河山效力!”李定国点点头,禁不住喜形于色道:“那太好了,只是不知少侠有何打算,你可愿到军中任职?”少卿道:“老实说,骑马冲锋,攻城掠地不是小子强项。小子初步是这样想的,我暂时只在你左右,和小四喜一样作个跟班长随,你自然知道我的所长,到时候有甚么差遣吩咐,小子自当全力效劳。”李定国呵呵大笑道:“这样最好,和李某想到一起去了,目前李某最缺的就是收集情报和传递消息等方面的能手,小四喜虽然偶尔也做做这方的工作,但毕竟功力不济,经验不足,许多大事都不放心让他去做,现在有少侠在,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只怕日后倚劳少侠之处太多太多了,你可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少卿想到自己还肩负着一项暗中调查孙可望的任务,便正色道:“这个自然,不过小子还有一项建议,那就是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透露我的身份和武功。”李定国略为思索后点点头道:“这样也好,所谓出奇制胜嘛。不过这样一来也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你是突然出现在我幕中的,我该怎样向别人介绍和解释呢?再者,你我在公开场合又该怎样相称呼呢?总不能还像现在一样‘将军’‘少侠’这般客气吧?那样岂不更惹人生疑?”少卿想了想道:“这样吧,既然小四喜叫我大哥哥,又叫你大舅,我也同样叫你大舅得了,别人问起,你就说我是小四喜的一个远房亲戚,特来投奔于你,或者干脆说我就是你的亲外甥也行,至于别人爱信不信,爱咋想咋想去。将军以为如何?”定国闻言,沉吟片刻道:“这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我倒是认为,你我还是以叔侄相称好些,人前人后,我一直以贤侄称呼你,这样既亲近又随和,又可作多种解释,如果有人问起,我就说你是我的一个故旧之后,至于你,你高兴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李叔也好,将军也好,和我这‘贤侄’并不相悖。”少卿道:“好吧,就这么着,只是我还是叫你‘将军’吧,我觉得这样叫着顺口一些,也习惯了。”小四喜插话道:“要不是大家都知道我的身世,干脆就说大哥哥是我亲哥,大家一起叫大舅多好啊!”定国闻言道:“正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你的身世。所以一起叫大舅反而显得怪怪的。”随即又转向少卿道:“不过我得告诉你,对于你的身份和艺业,有一个人是绝对不可以相瞒的!”少卿脱口而出道:“谁,孙将军吗?”少卿之所以要李定国保密,本就是针对孙可望的,所以一听李定国这么一说,不免显得有些着急。李定国笑道:“我那义兄倒无所谓,瞒着也就瞒着吧,我说的这个人,是无论如何都得把你的实情告诉他的。”少卿忙道:“依我看不管是谁,最好还是瞒一瞒的好。”定国摆了摆手道:“此人绝不可瞒,我还会尽快安排你们见面,并把你的情况向他如实上呈,我相信这对你和他都大有好处。”听定国如此一说,少卿心中已然明白他说的是谁了,不过他还是想证实一下:“将军所说的,可是当今永历皇上?”定国点点头道:“正是,我相信他会很高兴见到你的,你想你也是吧?”少卿道:“老实说,我对这个皇上确实充满了好奇,能见到他也是我的心愿,只是他目前在哪里呢?不知将军甚么时候安排我们见面?”定国道:“也不急在一时,除了推荐你之外,我还有很多情况要向他禀报,你可能不知道,目前就算是我,要想见他一面也是很难的,你来了,正好担任我们之间的秘使,除你之外,再也不作第二人想。”见少卿脸上充满疑惑,便把目前皇上的位置和处境向少卿和盘托出,末了说道:“我还有一个想法,贤侄若能得到皇上的正式封赐,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少卿赶紧道:“这个小侄倒无所求,小侄此番来此,一则身为大明子民,理应在国难当头为国尽忠尽力,二则感佩将军赤胆忠心,实为大明中兴之希望所在,故愿倾其所能以助将军一臂之力,在小侄心中,助将军即助我大明也!”定国闻言,心中感动道:“多承贤侄谬赞,相信你我相识,应是大明之幸。不过难道你就一点也不为你的出生前途考虑么?”少卿道:“小侄自幼承先父教诲,人生在世,但凭真才实学安身立命,功名富贵可求,野鹤闲云可效,取舍之间,第一不可欺天,第二不可欺心。后随师父学艺,长期寄情于高山流水之间,兼得佛学之启蒙,于功名富贵之心,更是淡薄,生平所爱者,唯中华之锦绣江山,善良之黎百姓,今见江山沦陷,黎民涂炭,小侄心中悲愤难已,本叹大厦将倾,劫数已定,忽见将军异军突起,诛强掳,复故土,挽狂澜于既倒,小侄师徒闻讯甚是欢欣鼓舞,此番小侄受师父所遣更兼本人之意,甘愿将这一腔热血洒向故国苍生,至于说到功名进取之类,若处清平盛世,或可求之,然值此山河破碎,百姓倒悬之际,小侄本无粒米之功,寸土之劳,岂可先谋一己之私利?再说小侄对当今皇上毫无了解,就算是‘学成一身艺,货与帝王家,’也要看看是个甚么样的买主,若是个无道昏君,小侄岂能受他的羁绊?纵然是有道明君,说到加官进爵,亦需待故国光复,江山稳固之时,再说不迟!”定国闻言,默然半晌道:“贤侄之志,迥异常人,大有乃父遗风,我李定国虽为长辈,却也从你这里学到了不少东西。”少卿连称“不敢”,定国接道:“至于皇上是不是你心目中的‘有道明君’,我也不在此妄下断言,等你见到后自有定夺,不过至少我相信他会喜欢你的。老实说,如果他要留下你我还真是舍不得,因为我现在太需要你了!”少卿道:“将军放心,我再次重申,我此番来此,只为故国黎民,哪里最需要我,我心中有数,决不会含糊!”
此时桌上菜肴和花生皆已告罄,定国见时候不早,便叫厨子来收拾。
本来,少卿在听李定国讲诉孙可望安置永历帝那一节时,已试了几次想告诉他有关孙可望的传言以及自己来此的另一个目的——暗中调查孙可望,但最后终于还是忍着没有说。
李定国在为少卿安排宿处时,不料那小四喜心中犹自不舍,请求定国批准他和少卿共宿一晚,定国笑骂道:“你这小厮真不懂事,有甚么体己话以后再说不迟,这么晚了难道你还不想让大哥哥休息?”哪知少卿倒不以为意,欣然应允,定国也就不再说甚么,于是少卿便随小四喜到他的宿处,二人共眠一榻。
那小四喜果然不消停,一个劲地向少卿问这问那,当然大部分都是有关武功方面的,少卿也靠在睡榻的另一头尽量作答。他师父金钟大师旁兼博收,集天下武学之大成他自然也不会含糊,所以他的回答每每让小四喜这个小武痴听得如痴如醉,心中佩服莫名,恨不得立时就将少卿所学囊括于己。当少卿显出困意,提醒他该休息了时,他却还要求少卿最后再回答他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他所习武功之中,哪一门功夫最为厉害。少卿想了想道:“天下武学门派繁杂,各擅胜场也各有其弱点和破解之道,不过要说到临阵对敌,锐不可当,一旦发动起来几无可破之法者,据我所知,大约要算大霹雳手。”“大霹雳手?”小四喜显然前所未闻,“那是甚么功夫?”少卿道:“虽说这门功夫一共只有十三招式,可一经发动,对方若不想法避开,任你以甚么功夫相对,在这十三招之内万难幸免。”小四喜闻言兴奋得直起身来,大声道:“这么厉害?那么大哥哥一定是会这门功夫的了?”少卿似乎忽地想起了甚么,含糊道:“算了,这门功夫邪得紧,非我中原正统,不说它了。”哪知小四喜已被吊起了胃口,不依不饶道:“大哥哥你就告诉,你到底会不会这门武功?”少卿道:“会是会的,不过我是不会教你的,也不会向任何人传授。”
“为甚么?”
“我刚才说了,这是一门邪门武功,不仅歹毒霸道,而且对自己的戕害也是很大的,几乎可以说是一门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的打法。”
“那你倒是说说,它发动起来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况,又是怎么样戕害自己的?你可别卖关子啊!”
少卿想了想,郑重道:“小四喜,不是大哥哥要跟你卖甚么关子,而是真的不想去提这门邪门功夫,可以说,自从师父教会我后,我就一直没有用过,甚至练都没有再练过,而且我希望以后永远也不会用到它。”小四喜似乎犹有些不服气,嘟噜道:“那,那你师父怎地又教你了呢?”少卿道:“我师父当初也是很长时间都没有教我的,甚至提都没有提到过它,而且在学它之前我已相信师父他已把自己所有的功夫都传授给了我,直到一年前的一天,师父不知为甚么突然心血来潮,说要传我一门邪门武功,用以将来保命。我对师父说,既是邪门武功,不学也罢,若说保命,师父教了我这么多名门正派功夫已足够了,再说了,若是我命中该绝甚么武功也无济于事,师父却固执地摇了摇头说,他本来也是终身都不想传我这门功夫的,可是他近来却突然感觉我很有学这门功夫的必要,我问为甚么,他说这是天意,有助于我度劫,并要求我必须学会。我自然不会有违他老人家,于是我吃尽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苦头,终于练成了大霹雳手,学成后,师父才告诉我说,这门功夫是他年轻时一个天竺高僧传授给他的,他从来都没有派过用场,也没有向谁提起过,甚至就连我那些峨眉山的武僧师兄弟们都不知道有它的存在,师父教会我后,曾感慨地说,当今中华大地,会这门邪门功夫的怕是只有我师徒二人了。老实说,我内心对这门武功甚是厌恶,甚至有一种恐惧感,所以我也希望你不要再去提它,我可以对你说,除了大霹雳手,无论你想学甚么功夫,只要我会的,我都愿意全力相授。”小四喜虽然对这门功夫充满了强烈的好奇,但见少卿如此说,也就不敢再作非分之想,不过他似乎还不甘心,口里犹自喃喃道:“这么说来,这门功夫是很难练的了?”少卿道:“难练,难练极了,且不说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吃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大苦头,而且对内功根基的要求也极高,老实说,以你现在的情况,若是真的去练,不但练不成功,而且很可能会练残甚至练死,所以我希望你不要再去想它了!”见小四喜似乎还想说甚么,少卿便缩进被窝道:“好了,时候不早了,睡觉吧!”说罢将被子扯来蒙着了头,小四喜尽管意犹未尽,至此也只得躺下来睡觉。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