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魂梦汉献帝> 第017章 途中偶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17章 途中偶遇(1 / 1)

过了太行山,却偶遇居于太行山之西的太山太守应劭。

原来应太守是为了投奔袁绍——眼下天子下落不明,乱局已定,作为四世三公的袁家自然是士人们最青睐的势力。

见是张扬,便过来打招呼,刘协很快就被他的车所吸引。

难掩少年心性的他在寒暄之后,便忍不住问道:“先生这车甚是奇特,不知唤作何名?”

应劭似乎正等着别人问他,很快应道:“此物唤作‘记里鼓车’,乃我朝‘木圣’张平子之大作,此物行一里可响一鼓”,应劭适时地停顿下来看其他人的反应,张扬倾听,剩下眭固和刘协,都是满眼期待,便得意再说下去“仆生平所爱,乃是游山玩水,广闻猎奇,适时记录。此物可丈量行程,岂不省去了大多数字里程的计算?”【张平子,即张衡,大科学家。这车出产时间一直有争议,但最接近东汉张衡的时间段,且算在这上面吧。】

张扬便道:“早闻仲远雅兴,果然是名不虚传。”

刘协却不太爱客套话:“这东西的原理我倒是想明白了~”(不打古文了)

“哦?”

“其实就是由齿轮套着齿轮而已。”刘协道。

“小兄弟你是怎么知道的?”应劭闻言大惊。要知道搞到这车之前,应劭一直不敢相信真有这东西存在,也不信这东西真能用。

“猜的。”刘协的回答非常的现代化,就像很多现代人这么回答,经常让人想掐死他。

应劭受过良好的礼仪教育,抑制了掐死他的冲动,还是忍不住好奇道:“小兄弟,要不一起同坐此车,畅谈一下这些奇巧之物。”

“正有此意。”刘协欣然答应,却忘了自己的囚徒身份。

一旁的张扬和眭固,惊讶之余也应允了。

对于男人来说,除了对女人有兴趣,排名第二的便应该是技艺了,不管是武艺、谋略、游戏等等,都是技艺的一种。我想应该是人类进化的时候,赋予男人的任务便是狩猎和保护族群,因此自然淘汰了那些不爱这些东西的人类。作为猎人,往往要有勇有谋才能擒得猎物。即使转为农耕时代,甚至后来的工业时代,人的潜意识还是深深扎根在基因之中。

闲话扯远了,而刘协作为一个受过皇宫礼仪教学和现代科普教育的结晶,跟应劭讲起来,总是能让对方倾听。然而对于刘协而言,眼前这个人却从未在《三国演义》听到过。他们很快从科技聊到风俗、神鬼、社会风气等等问题的时候,刘协总是能用很前卫客观的立脚点阐释自己的见解,而应劭的观点则经常一语中的,甚至一针见血。

张扬和眭固,常年在征途,难得有这样说书人一样的消遣,不管军事的时候就跑过来听。应劭经常会讲一些关于太行山的听都没听过的传说,而刘协总是能很诚实地说出传说的真伪及说出来的愿望。

经过两天的交流,让刘协见闻增广了许多。在午间,一棵大树下乘凉的时候,一位白发老者经过这地方,看到那么多士兵,就把自己挑的水放下,算是劳军,并告诉水源位置,正巧给到应劭时,刘协非常感慨道:“世上哪里会来那么多神鬼,不过是人的想念所成就的,真话和真相太过枯燥和残酷,所以只有荒诞不经的传说才能长存于世。其实人之生死,本属常理,秦皇虽富有四海,却求长生不老;我朝武帝天资聪颖,最后也妄图成仙,可惜了。”

“伯和,人各有志,修仙之道在于清心寡欲,而始皇帝一生戮力争杀,早已南辕北辙。我朝武帝晚年已是受奸佞蛊惑,不然也不会有戾太子的冤案了。”

“两位小友,可是在谈修仙之道?”白发老者突然发话。

“正是,老人家,看您鹤发童颜,想必也是个修仙之人?”应劭见多识广,率先发问。

“老朽只是看透了一些事情而已,想来修仙确是一桩心愿,炼丹弄药,却不喜欢。只修这清心寡欲四字。”

“不知阁下尊姓大名。”应劭道。

“方外之人,名与字皆是负累,不必牢记于心。”老者一副谈玄论虚的样子。

放在现代的话,刘协就捶死这江湖术士了,但是汉朝的风气还是很好的,尊了儒家礼仪这几百年,吹牛逼的也吹得让人觉得有礼有节。

饶是如此,刘协还是问道:“长者【古代尊称。指有徳行受尊敬的人】,不知是否在修无为之道?”

“然。”

“前几年我看老庄之书,甚多不明,如能指教一二,实乃吾之幸!”刘协倒想试一试他的修为。

“但说无妨。”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何解?”【出自《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非世俗所认为的天地与圣人没有仁爱,任凭其自生自灭”,老者回答道:“乃是制定了一个大规则即可,不该弄太多规矩让人疑惑,我朝开朝与秦民约法三章,正是大道从简之意。”

老者押了一碗水,继续说道:“若对应天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年四季,往复循环,人人知春耕秋收,也正应了大道从简之意。”

刘协轻轻一笑,看来这位老先生还是有点料的,我该直接给个有重量的话题才行,便作揖道:“感谢老者解惑,小子还有一问要请教。老子曰,言者当无智者沉默,我想能说出这番话的老子一定很有智慧,但反过来一想,如果老子是智者,为何又要自述五千言呢?”【出自白居易《读老子》】

应劭闻言早已乐开怀,指着刘协,眉开眼笑。

因为这实在刁钻。

老者微微一笑道:“小友能问此问,便也能解此问,还望告知。”

刘协彻底给跪了,本想揶揄一下的,没想到对方不从智商层面入手,而是从情商上压制,就像现在很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啥信息都懂,但就是缺乏实际的历练,没有足够的情商能应对未知。

应劭早已两眼放光看着他,一旁的张扬也过来了,无奈,只得说道:“其实老子并不想写,实在是骑青牛过关时,被要挟之下写出来的。况且修无为之道在于置身名利之外,若写此书不在乎智愚之分,写成此书也不再挂怀名利,其他又有什么好在乎的呢。”张扬听完似懂非懂,应劭点头笑着。

反倒是老者轻轻一笑,不再说话,自顾自喝了一碗水。后来便施礼而别,继续挑水回家了。刘协心想不对啊导演?怎么不按剧本来啊?这里应该有掌声,应该有仙人突然冒出来送一本书才对的呀~

逗比地想完这些,刘协眼带笑意看着这个身体健朗的老人家慢慢往水源去挑水回家,或许修无为之道正是如此,不伟大,但虔诚地对大自然的规律卑微,懂了道理也不炫耀,获得成就也不觉得是自己了不起。

因为他们明白,人只是人,获得胜利和成功,只不过是用对了方法走对了路,跟人本身关系并不大。

人还是人,最快乐的活法不是像汉灵帝一样醉生梦死,弄了各种方便他喝酒赌钱泡妞的东西,而是简简单单,挑水回家。

想到这,才想起汉朝也是挺好。

张扬早已去安排行军了,一旁的应劭却看刘协从眼带笑意,到沉默,再到释怀,似乎想弄明白刘协的思绪。

正是:童言无忌道可道,鹤发有心名无名。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