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之滨,泆泆汤汤。潼关以东,在东汉末称为关东。当年反董卓联盟就是号为“关东军”,而现在,公元196年的夏季。国都沦丧却无人勤王,天子流离也习以为常。现在的洛阳残破不堪,与当年的车水马龙截然相反,但是经过这里刘协才发现,洛阳这个地方在任何朝代都不会没落下去的。
东汉时称雒阳隶属河南尹的洛阳,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因为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雒邑。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北靠太行山又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
洛阳的山脉主要由伏牛山、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四大山系构成,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这些山绝大部分位于栾川、嵩县、洛宁、汝阳境内,新安、宜阳、偃师、伊川、孟津也有分布。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洛阳境内山川纵横,河渠密布,古代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
洛阳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农业自然兴旺;又有水利之便,所以天下的商贾都可以聚集至此;再者山川环绕易守难攻,故此一派王都气象。
还没等刘协继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北面早有一军驰马而来。
刘协骑在马上,想走之时已经来不及了。
“报将军,此马额高眼大,体格雄峻,定是西凉军马无疑。”一员小将高声道。
“速速擒来!”领头的将军发话。
刘协见来者甚众,不敢有失,便不做抵抗。捆绑之下,就到了军前。“尔乃何人?西凉马贼乎?”
“大胆,见了将军还不下跪?”还没等刘协回话,早有一员武将跳出来怒喝。
刘协望一眼那武将,长相极为丑陋,关键是眼神乖戾,像是之前见到的李儒一样。李儒倒还有些文气,而此人更添粗鄙,心下已是不屑。只幽幽回句:“吾乃刘合,从西凉军中盗马而出,只上拜君父,下扶黎民。”
领头将军勒马嗔目,对刚才认马的小将大喝:“眭固,将其捆好,回营!”
押上囚车的刘协问了问旁边眭固:“眭固将军,这是要回哪儿?”眭固便道:“当然是野王啦。”刘协这才知道,领头将军便是张扬。
张扬,字雅叔(同时也有记作“张杨”的情况,以及字也在一些书上记作“稚叔”的情况),云中(治今山西原平县西南),汉大司马、河内太守。以武勇给并州,为武猛从事。史载:【灵帝末,并州刺史丁原遣杨将兵诣蹇硕,为假司马。灵帝崩,硕为何进所杀。杨复为进所遣,归本州募兵,得千馀人,因留上党,击山贼。及董卓作乱,杨遂以所将攻上党太守于壶关,不下,略诸县,众至数千人。袁绍至河内,杨与绍合,复与匈奴单于於夫罗屯漳水。单于欲叛,绍、杨不从。单于执杨至黎阳,卓以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天子之在河东,杨将兵至安邑,拜安国将军,封晋阳侯。杨欲迎天子还洛,诸将不听,杨还野王。建安元年,杨奉、董承、韩暹挟天子还旧京,粮乏。杨以粮迎道路,遂至洛阳,还野王。即拜为大司马。杨素与吕布善。太祖之围布,杨欲救之,不能。乃出兵东市,遥为之势。其将杨丑,杀杨以应太祖,却被杨心腹将眭固所杀,反投犬城去了。】
刘协不知道张扬的事迹,也不知这个还没受封的“大司马”会不会认出自己。又继续和眭固攀谈起来,原来刚才强迫刘协跪下的是杨丑,刘协想顺便探探口风,问问张扬此行的目的。眭固虽然有点自来熟,但是本身就是当狱卒和军旅出身,他心眼可比小刘协多着呢,能不被他套出话就不错了。
虽然俩人都怀揣心事,但是很快到了河阳,然后往轵县,再往波县,顺沁水而下,到了野王。一路上荒芜人烟,千里无鸡鸣实非妄语。
眭固和刘协谈了许久,刘协对这些行军意图没再问过,更多的是问这附近的居民自董卓西迁之后都逃散何处,眭固答:“这些平民分成了两类,一类沦为盗贼,一类迁徙到袁公治地。”袁公即是袁绍,此时全国声望最高的非他莫属,凭借四世三公的出身,袁家深得士人之心,而天下此时对士人的品行倍加推崇,因为民望大都是袁绍的。刘协还问了许多地理和风俗的问题,由于久居深宫,刘协对这些好奇不已,眭固也像给小朋友讲故事一样说了很多,虽然说坐着的是囚车,但是张扬吩咐过,不准虐待此人。所以也没人欺凌他。
到了野王营门,只看见军容整齐,威风凛凛。刘协暗叹,张扬非无能之辈,如此军旅非百战不能铸成。还未休整,张扬即命全军回上党。原来前几日就接到战报:黑山贼的许久未动,等到天下大乱,张扬率兵南下之时,勾结匈奴单于,一齐反了。张扬一众不敢怠慢,因为张扬的职责便是保上党安宁,不能让匈奴南下。
刘协问这眭固丹河名声由来,眭固一个大老粗当然不知,只听老一辈的人说是当年秦国坑杀赵国四十万兵,流血染红了这条河,即命名为丹河(古代丹朱即红色)。刘协趁机掉书袋:“既然是坑杀,当然是活埋了,活埋是看不到血的。”
张扬不知什么时候也过来了,道:“我听过那些士子说过,这条河是当年尧帝将其子朱放逐于此,因此成名。不知信然?”
刘协道:“此乃腐儒附会之言,不足为信。沁水之东有一丹林,是丹水的发源地,故名丹河。”
“原来如此,不知刘公子如何得知?”张扬难得有聊天的雅兴。
“岂不闻书中自有黄金屋?当年道家老子未周游,却知天下之势,只在于活学活用。”
“我听族中长者提及过,有种叶子,入秋即染红,想必出于这丹林中了。”三人便由此攀谈开了,谈兴浓时,旅途便显得轻松起来。
逆丹河而上,很快就到了太行山。
就用笔者非常欣赏的当代古文作家杨威的《太行山赋》来简介吧:
◆巨灵赑屃,廓开辟以启象;太始权舆,剖两仪而流形。乾坤造化,施陶钧之妙用;阴阳鼓铸,化融结于洪炉。由是川流绮错,经纬九有之域;山岳纠纷,提挈四海之纲。爰有真宰潜营,构巨阙于地户;元化默运,耸太行乎天门。而其下镇寰区,寄角亢之高曜;上出象外,接毕昴之精芒。元精斡流,钟灵秀于神丘;先古兴作,披草昧而发蒙。五方仰止,同祀始祖之里;九代朝享,共勒肇创之功。
◆测径轮于南北,地中遐迩;考舆图于东西,势判高卑。而若莽原北开,草驰电迈之驹;大河南坼,波斜云征之雁。仰挟阴山,俯引秦岭,括管涔而包五台,牵中条而蹑王屋。指太岳以控野,目吕梁而带坰。四岳环列,若众星之拱辰;南衡遥峙,收晴翠于一望。睎冀鲁于海隅,平芜千里;眺泽国乎江隈,膏壤无垠。九逵所凑,位居四省之会;八荒可瞻,地称天下之脊。
◆体势磅礴,压晋冀之坤轴;气宇雄壮,制陆海于云中。万峰峮嶙,重峦攒倚,森矗隆崛,八百余里。云海荡潏,叠蔚蔽翳,玄黄失其昏曙,八区掩以窈冥。复若箭岭削岩,插剑锷于天半;碧岫丹崖,散缤纷乎银汉。五台岑崟,岿然特起。佛子崱屴,争穹匹崇。倚偎星之巉峭,暂邀玄鹤;攀齐云之崚嶒,来游仙家。天回云昏,莫可言形。是以魏武苦其郁岪,太白嗟其高寒。
◆地灵鞠育,高张天巧之成;巨峡豁閜,并擅灵墟之胜。则有王莽龙泉,五指桃谷。脉络交午,虬蟠蠖屈。蓄丽秘精,韬妙藏幽。览其岩洞天开,涧溪地涌。播雾蒸云,飞泉吐溜。千瀑乱坠,喷雪奔雷。潭湖罗布,漾山沉璧。奇峰怪石,竞骋诡态。珍卉异木,牢笼尘寰。栈攀千尺,虹跨万仞。凝瑰玮于紫团,郁清淑乎林虑。殊胜卓荦,极豫游之壮观;景物罕俦,迈九峡而独妍。
◆陟彼九仞,前圣攒萃之宇;邈矣荒芒,玄化发轫之墟。错錾之湄,犹疏夏禹之铭;发鸠之阿,尚镂精卫之颂。排鳌足以立极,振穹苍之颓纲;挽雕弓以陨日,复炎土之温凉。尧降伊祁,率导禅让之风;舜诞诸冯,始正朝班之职。冀南洞达,愚公之轨躅可寻;渔耕分疆,神农之英模永范。匡时济世之德,感荡乾坤;经邦纬俗之勋,光塞宇宙。而其渥惠周沾,腾茂实以烛幽;英华不泯,垂怀仰而靡歇。
◆重关幽阻,据万邦之臂脊;八陉关通,素千秋之战道。览其拒大漠而屏幽燕,枕三晋而割秦齐,扼中原之喉衿,当河朔之肘腋。固社稷之干城,王霸之根柢也。是以轩辕西伯,耀其兵威,魏武人屠,运其韬略。至若中甸失驭,马族角奔,鼓颦连年,触目风烟。九朝迭代,戎马长嘶,莫不资之地利,恃其封疆。暨河海晏清,玉帛交驰,百族融冶,八方混同,斯亦风采陶贯之薮也。
◆天步中微,遭金瓯之幅裂;中共奋庸,肇荡寇之根据。蒙犯霜露,朝行平型之诛;经纬风雷,夕报雁门之捷。锋镝所向,九路瓦解;锐士甫临,囚笼云崩。百团霆击,解生民于倒悬;群英幄筹,拯宗社于将坠。峪回组甲,率亿兆之宅心;岭饶悲风,悼将军之英灵。逮外侮方平,内忧寻扰,援义旗以回指,传凯声于三嵕。八载鏖兵,铸吾华之精魂;关山不改,奠开国之基趾。
◆登高临远,目寥廓以骋怀;思古追昔,畅凭吊而增感。慨易水之流澌,荆卿之壮意未寂;觌井陉之荒台,淮阴之神略可宗。武灵雄长,实赖鼎新之政;燕昭雪复,亦假招贤之助。三关鸿飞,思远杨门之事;佘穆踵武,扬厉巾帼之烈。上党巡幸,有始皇之嗟称;娘子昂藏,存平阳之英概。唐宗宋祖,握金镜以运风云;诗仙词圣,宣金石而流逸响。稽壮犹于遐年,人杰腾骧;诵骚人之高咏,风雅无边。
◆恢姿卓硕,伟天工之闳构;先化宣演,垂万世之衣冠。碧影排霄,兼五岳之神骨;壮采绝艳,总四湖之深韵。访奥区之巨丽,叹奇趣之弗测。美仁智以同往,悦隐沦而遐栖。盈虚环袭,鉴存亡于终古;雌雄偃竞,洵成败之枢辖。昔彦奄逝,顾青岑以空存;余润旁流,欣芳馨而匪远。仰兹巍巍,式茂普载之义;沐彼荡荡,用著洪覆之德。天和广被,历千叶以永宁;亿万斯年,扇仁风而浃洽。
太行山还没有今日的道路通畅,说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并不为过。此兵家必争之地,保汉境不受匈奴铁蹄之祸已数百年。而今却突然兵戈四起,虽然据险可守,但又能守多久?空见悬崖峭壁无数的太行山白色岩石突出,更显高耸之势。
正是:囚车楚冠说丹水,战马将军入太行。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