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魂梦汉献帝> 第019章 野王将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19章 野王将军(1 / 1)

野王,后来改名河内县,是张杨的治所。

其实刘协一直很纳闷,为啥要叫野,听应劭讲了才知道,原来在周王分封的时候,封国就称之为国,而那些非封国的领域,就通称为野。

张杨是河内太守,河内郡临近东都洛阳,与河东郡、河南郡合称三河,其中洛阳就在河南郡。

张杨一直恪守本分,在此郡守土安民。京畿范围内,拱卫两都,责任非常重大,而董卓正是看中了他稳重平和的个性,让他守卫京都外围。

回到住处,张杨非常周到地让部下先请客人安顿好。

接连三天,张杨都宴请宾客,一点也不再为找皇帝担忧。

直到回来后的第三夜,张杨悄悄来到刘协住所。

身着便衣的张杨,只带了几个随从,然后屏退左右,突然向刘协下跪。

刘协看这阵势便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被知晓。便也不再惊慌,便道:“张爱卿平身,将军想必已知晓朕之用意,不知是何破绽让卿察觉?”

张杨道:“陛下蒙尘,此臣等之罪,其实主上已经做得很好了,只是当时看主上牙口容颜,必定出身富贵之家,早年臣去朝见,陛下尚年幼,故不敢冒认,但悉心留意。而让臣更确定的是董公的提醒。”

“哦?”

“公仁先生说‘世上有几人年幼如此,又有如此胸襟见识?’,臣愚钝,想必就是陛下避难于此。”

按说张杨应该是认出来了,只是碍于当时人多口杂,不敢认。

但是董昭却一语道破,而且还告诉他,所有的势力都在找皇帝,袁绍和曹操,三河之地,各种细作出入。

所以张杨与董昭决定与其暴露目标,不如掩人耳目。

刘协一种感动涌上心头,有此用心的张杨,足见他对汉廷的忠诚。若换做别人,估计早就宣告天下,按功领赏了。

想到这,刘协沉声道:“稚叔【张杨的表字】,朕知卿等忠心,此番相救,没齿难忘。”

“陛下言重,臣下只是尽本分而已。”

“好一个稚叔,朕之天下,若人人如卿,何求不安?”刘协慨然道:“今日卿不负我,朕许你安国将军,替汉室安土。爱卿之前在上党多有功绩,就封为晋阳侯。岂不快哉?”

“臣实无寸功,不敢受陛下厚赏。。。”

张杨还要推辞,却听刘协道:“稚叔不必推辞,坊间有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朕是天子,君无戏言,万勿推辞,他日必不负卿等。”

“诺!”张杨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

刘协相信张杨,是因为在读三国志时,发现最忠心的不是王允那些朝臣和地方守将,恰恰是这个并州云中出来的武将。当年得知洛阳被董卓霸占后,他率领部下攻打上党太守于壶关。那时候,著名的关东联盟还未结成,张杨却只凭千余人向董卓挑战,在汉末讨伐董卓的天下豪杰中,张杨可谓第一人。

又闲聊了一阵,张杨打算让刘协充当宾客,一则不会被怀疑,二则可以多打听之前部下的下落。二更声响起,张杨便起身告辞:“时候不早,陛下请就寝。”然后跪拜而出。

东汉儒家礼仪深入人心,在严格的礼仪规定下,虽然不比今天那么随性,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信仰,一份庄重,这在现代,不可想象。

然而这些礼仪,最后随着三国后期的曹魏篡汉和司马篡魏之后土崩瓦解,所谓的禅让原来不过是先贤们骗人的戏码。所以当时社会上层精英,所谓的名士,不再信奉,以一身肮脏为天然,以不加修饰为名士**。

在几个人当中,被蒙在鼓里的却是最博闻的应劭。

应劭早年参加过朝堂会议,不过那是汉灵帝中平二年的事了,后来就被外派,所以对刘协一点印象也没有。对他爹倒是挺熟的,他主修的专业是律令礼仪,在东汉是吃香的行当,然而灵帝的作为是表面上支持,而暗地里该怎样还怎样。

灵帝这么搞,多半是被宦官们蒙骗(那时候还不称之为太监),灵帝亲近宦官也是正常的事,那些大臣一个两个的要么以忠臣自居不把他放在眼里,要么就是觊觎他的皇位。至于后世传言的荒唐事,恐怕言过其实。毕竟,士族们掌握着舆论。

想到这,刘协才发现,世上的好人和坏人却不能一概而论,所有人说的好坏恐怕也是别人过滤过的。刘宏至少也安排过廷议,封州牧,也是有救国之行的。但是国家的腐败岂是他一个无能君王能力挽狂澜的?

刘协无暇他想,现在既然在张杨这可以落脚,毕竟也算暴露了。而且董昭居然没有像历史上去迎接曹操,想来应该是还没见过的缘故,这个人能不能争取下,起码弄到以后不要害自己。计较已定,一夜无话。

第二天照常向张杨问好,只有张杨和董昭在房间,一见到就行跪拜礼,口称万岁。这个地方向来守卫森严,现在更是闲人止步。

礼毕,张杨开始介绍:河内郡现在的兵力强盛,粗略算过,有三万多并州精兵,辎重部队和机动部队也有两万多,跟黄巾军的数量肯定不能比,但是在于精悍。并州和凉州的兵马相似,都是百战之士,打起仗来,战斗力不可小觑。

而河内最糟糕的境况是,人才太少。

张杨是仁厚的人,但是在军阀里面,却是杂牌军,只因没有显赫的家世。

现代人看脸,而汉朝人看门。只要你的门第够高,像袁绍,就可以让天下士子趋之若鹜。如果你要是门第不咋样,起码也要有名气,就像曹操逼着许劭给自己个评论,提高知名度。

像刘协这样,先是皇帝出身,再者在洛阳赈灾救民的举动已经让他海内名声大震,可以说张杨的兴奋无以复加。只是现在他在犹豫要不要打皇帝这张牌。

难怪刘协一过来,张杨就开始面露难色。

等刘协听完他所有的烦恼,便把眼光看向董昭。

董昭还是双目笃定看着刘协,不用说,昨晚张杨已经保证不泄露出去,今早却被董昭说得动心了。毕竟,自己空有精兵,却无悍将和能臣。那些管理地方的事务想起来就头疼,如果能打出皇帝的招牌,以现今的形势,是非常乐观的。

刘协道:“张将军之意,朕已明白。只是可曾想过,身份一旦暴露,来投奔的人是否会多过来抢朕的人?”

说完,张杨眉毛锁得更紧了。

董昭开口道:“陛下,西都之急事出突然,才让贼人们有可乘之机,今日如果能够由陛下出面招贤纳士,必定事半功倍。太行险峻,天险足以助兵将以一敌百,必能保陛下无虞。”

“董先生知其一不知其二,长安之败,非在地利,而关天时。京畿四周今年大旱,而天下诸侯,都有存粮,若扣关而围,不消三月,兵自溃矣。”

董昭闻言,才知道,京城溃败,另有隐情,而眼前的小皇帝,并非袁军中口耳相传的“董卓新立的小娃娃”。袁绍一直想让其他的刘氏宗室称帝,好让长安的刘协孤立无援,所以在谋士圈子里,对刘协的评议并不咋地。

刘协看他们都一筹莫展,便道:“若将军相信,朕必能让此处富饶。且让将军半年之内能有重金招募贤良。”

张杨闻言,两眼放光,董昭也好奇刘协的提议。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钱就不愁招不到人了,而且今年因为天旱,兵粮紧缺,的确需要钱。

刘协却卖了个关子,只开出一个条件,让自己谎称是董昭的弟子或者属下,不能暴露。

正是:四海富饶知乱象,三河穷困识忠臣。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