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鹿心门> 第一章 相约九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相约九八(2 / 2)

这一年是阿辉的重要一年,1999年JS参加高考的考生都知道高考前还有会考,会考就是高考前的一道门槛,一旦会考没戏,那就等于告别高考,并且这里面毫无通融之处,只要会考有一门没过,那就全盘崩溃,这情况对于阿辉有点残酷,对于“军长”简直就是末日危机。另外小道消息还透露,如果没有通过会考,那就拿不到所在学校的高中毕业证,三年高中也就白读了。

对于通不过会考的结果,阿辉是忧虑的,阿辉觉得自己要是通不过也是无法可想的。

不过会考有两次机会,头一次考不过的话可以来年参加第二次,当然如果两次都没有通过那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来年你可以去留级,继续奋斗。

——我们国家的考试政策似乎很有人情味,不会一棍子把人打死,“老革命”是不用气馁的。

但是当时很多成绩好的学生对于第二次会考嗤之以鼻,因为会考都搞不定,高考指定没戏,这个是可以预见的。像省靖中的学生差不多都有这想法,他们宛如武林大会上的名门世家,对于小把式卖艺的是没有一较雄长的兴趣的。

有人欢喜有人愁,“三流学校”的学生对此忧心忡忡的比比皆是,一些任课教师的说法无疑更加重学生的心理包袱。

教师们的思路很有逻辑性,他们认为第二次会考只会比第一次考试更难,倘若你头一回没有通过,等到来年大家都忙于高考的时候,你却一个人孤立无援地复习会考部分,这当中问题起码有三方面:

一是时间上不充分,因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不会再重新安排时间让你复习(什么?帮你复习?你以为提携后进啊!等着挨喷吧!);

二是考试卷子难度系数增强,在你多看了一年书的前提下,试卷的难度一般来讲总要有所增加(多读一年你以为难度不变注定只是一厢情愿,补考全部过关只能说定卷老师良心太好);

三就是你同时面对的是高考和会考两大战线,高考考的是五门,会考考的是九门,两者要是有重复还好说,要是不重复搞不好你复习得一点头绪都没有,这就像欧洲球队同时面对联盟杯和欧洲杯两大赛事的情况一样,踢的球队不一样,打的也不是同一仗,有可能彼此相互影响,相互拖后腿。

好在大家对于老师的话都有相当的经验,那就是不严重的事情,他们通常会想办法说得很严重;很严重的事情,他们能够和你硬捣鼓上百遍。老师的战斗力都相当强,几乎人人都拿五颗星。这个也没办法,谁叫他们为人师表呢?

有时候我分析原因也不得不叹一句,做老师的,有时确实不是人干的!

那时候阿辉天天为成绩发愁和打拼,高考是独木桥,会考就是地毯式的清洗程序,阿辉要想上独木桥,就要先面对中国大浪淘沙似的考试洗牌,这个是谁也无可奈何的事情。

阿辉在“一月计划”中写道:

“1998年5月24号——6月24号是我最艰难的日子,我无任何私欲放弃这份艰难。

这是一次攻取‘好望角’计划,无可反悔。

1、会考英语纲要一天六页80%(记熟率);

2、生物每天半章80%(记熟率);

3、化学每天一章

4、物理自理;

5、习题要做。”

阿辉做事向来是有自己见解的,他列的“一月计划”下面居然也有私人的见解。

“综合以上计划可提出两点疑问:

一、实际行动是否确实——根据以往经历似乎太缥缥缈缈了;

二、干扰了正常学习计划。

以上注意自理计划的可行程度。”

我在阅览了阿辉诸多篇日记之后,感觉在早期,也就是高中(不包括高补阶段)和初中时期,他非常喜欢写一些励志性质的日记,列一些鼓励自己的计划,虽然说那些东西他大都不会去实施到底,但是失去它们我们就不能够了解全部的阿辉。另外,之所以把这本《鹿心门》的分类变成“都市类”“励志类”(后来改了),也是因为阿辉的日记拥有一些积极的励志成分,虽然很少,却是重点;为保留需要,在下一节我会做一些部分介绍,在支离破碎的语句中,我们可以想见当时阿辉的特殊环境和窘迫心情,这其中有许多好故事,错过了就可惜了。;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