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红楼甚解> 第二节 宁国府的人物隐寓之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节 宁国府的人物隐寓之一(2 / 2)

故“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暗示“崇祯死于1644年”。

5.出殡

秦可卿隐寓崇祯,那么秦可卿出殡则隐寓清王朝“改葬崇祯”。《明史·卷二十四》记载:“是年夏四月(崇祯十七年),……破贼于山海关,五月,入京师,以帝礼改葬(崇祯),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谥曰庄烈愍皇帝,陵曰思陵。”

再看参与送殡的“四王”“六公”。“四王”系指东平王府、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六公”系指“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

对于“六公”,脂批言这“六公”有“十二支寓焉”,并解释如下:

牛,丑也。清,属水,子也。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马,午也。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侯、猴同音,申也。晓鸣,鸡也,酉字寓焉。石即豕,亥字寓焉。其祖曰守业,即守夜也,犬字寓焉。此所谓十二支寓焉。[2]

从上可见,“王”有东南西北四方,“六公”则隐寓十二生肖,这象征着全体,故“四王六公”概指所有的王公,即“四王六公”隐寓为崇祯“服丧三日”的臣子。清军正是打着“为先帝(崇祯)报仇”[3]“驱贼”[4]的口号进入北京的,为了收揽民心,就“以帝礼改葬(崇祯)”,这必然非常庄重,臣子也必然悉数到场,所以“四王六公”正是此意的形象表达。

综上所述,秦可卿出殡隐寓“以帝礼改葬(崇祯)”,“四王六公”隐寓为崇祯“服丧三日”的臣子。

6.病

张友士在谈秦可卿的病症时说:“大奶奶这个症候,可是那众位耽搁了。要在初次行经的日期就用药治起来,不但断无今日之患,而且此时已全愈了。如今既是把病耽误到这个地位,也是应有此灾。依我看来,这病尚有三分治得”,这正隐寓:明王朝没有在清王朝尚未兴起的时候予以治理,以致任其坐大,最后威胁并颠覆了明王朝的统治。这是作者指摘明王朝对清王朝策略的得失,当然明王朝没有“治未病”,也是因为内部腐败和农民起义的原因,所以是“应有此灾”。

具体到秦可卿病的症候则是“水亏木旺”,“水”“木”本是指中医五行中的“水”“木”,这里作者另有隐寓:“水”是“清”之“水”,“木”是“朱”之“木”(《说文》曰“朱为赤心木”),此处是以“水”隐“清”,以“木”隐“朱明”,故“水亏木旺”隐寓:使清衰败,使明兴旺。“秦可卿水亏木旺的症候”隐寓“崇祯欲使明强盛起来,使清衰败下去”,虽然最终国破身亡,但这表明崇祯是一个积极有为的亡国之君。

7.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史太君评价秦可卿是“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即“在所有的重孙媳中,史太君认为秦可卿是第一,并最得史太君的意”。

先看有关“重孙媳”的隐寓:“重孙媳”表明是宁国府第五代,按“五世而斩”思想即“末代”,秦可卿是“重孙媳”,故“重孙媳秦可卿”隐寓“末代皇帝崇祯”,那么“所有的重孙媳”即隐寓“所有的末代皇帝”,即亡国之君。

四大家族之史家象征“史”,这里的“史太君”象征治史之史家,故“在所有的重孙媳中,史太君认为秦可卿是第一,并最得史太君的意”隐寓“在所有的亡国之君当中,史家认为崇祯是第一,并得到史家的好评”。

为什么“史家认为崇祯是第一,并得到史家的好评”呢?现说一说历史上的崇祯:

崇祯“即位之初,沉机独断,刈除奸逆(魏忠贤),天下想望治平”,“在位十七年,不二声色,忧勤惕励,殚心治理”。史载崇祯帝极为勤政,在中国历代帝王当中,批阅奏章最多者,崇祯列第二。但崇祯接手的明王朝已是病入膏肓,积重难返,又有内敌外患,最终国破身亡。其在临终遗诏里说:“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眹尸,勿伤百姓一人”。李自成在《登极诏》里也说:“君非甚暗”。可见崇祯并非无道昏君,而是欲作有为之君、中兴之主。

正因为崇祯欲做有为之君、中兴之主,并且极为勤勉,因此与历代其他昏庸无道的亡国之君相比,崇祯极其的与众不同,故是“第一”。虽然崇祯极为努力,但最终还是国破身死,所以崇祯是一个悲剧。这一切得到了史家的认可和同情,亦因此得到了史家的“好评”。

8.宝玉对秦可卿的态度

《红楼梦》中涉及到宝玉对秦可卿的态度有两处:

第一处在第十一回,凤姐与宝玉去看望病中的可卿,“宝玉正眼瞅着那《海棠春睡图》并那秦太虚写的‘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的对联,不觉想起在这里睡晌觉梦到‘太虚幻境’的事来。正自出神,听得秦氏说了这些话,如万箭攒心,那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

第二处在第十三回,宝玉“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戮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宝玉下了车,忙忙奔至停灵之室,痛哭一番。”

以上两处,当宝玉听到秦可卿的病和死的时候,流泪和吐血。这里是作者自寓,即作者通过宝玉对秦可卿病、死的反映,表达作者对崇祯的评价和态度,即伤痛于明亡,悲悼崇祯。

总结:

通过本节解读可知,“樯木棺材”隐寓帝王身份,秦可卿隐寓明崇祯帝,“秦可卿出殡”隐寓“清王朝为崇祯改葬”;“水亏木旺”隐寓“崇祯欲使明强盛起来,使清衰败下去”,“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隐寓“崇祯是一个积极有为的亡国之君”,“宝玉对秦可卿的态度”隐寓“作者伤痛于明亡,悲悼崇祯”,“张友士对秦可卿病症的解答”隐寓“作者对明亡清兴的一些观点”。

总之,本节所解读的隐寓,可谓“崇祯之传”,即作者在《红楼梦》中为崇祯立传,并悲悼崇祯之死。

[1]网名Helix所作《索隐考释秦可卿》,来自:www./details/e899.html

[2]“清,属水,子也”:按地支五行方位,“亥子北方水”,“水”与“子”处于同一方位。“翼火为蛇;巳字寓焉”及“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均按照二十八星宿之星宿——“翼宿”“鬼宿”而得来,即“翼宿”:属火,为蛇,即翼火蛇;“鬼宿”:属金,为羊,即鬼金羊。至于“石即豕,亥字寓焉”,则是“石”谐“豕”。另外,批者为何知“其祖曰守业”,就不得而知了。

[3]“义兵之来,为尔等复君父仇,非敌百姓也,今所诛者,惟闯贼。官来归者,复其官,民来归者,复其业,必不尔害。……”(清多尔衮《大清国摄政王多尔衮南下告示(一)》)“为尔等复君父仇”成为清政权宣传上常用的口号。

[4]“(多尔衮)乃誓诸将曰:“此行除暴救民,灭贼以安天下。勿杀无辜、掠财物、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清史稿·卷二百十八·列传五)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