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武宗风云录> 第十四章 谢迁下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谢迁下台(1 / 1)

五月二十三日,紫荆城御书房中,正德皇帝面色铁青地坐在龙椅上。起初,设立少年营的时候正德就想着如何带领大明铁骑征讨四方,让万国来朝。现在可好,鞑靼人先给幻想着的正德皇帝来上一巴掌,残酷而又无情地把他给拍醒。你说他能不生气吗?

内阁三位大学士、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兵部尚书刘大夏、东厂提督谷大用以及我们敬爱的刘瑾刘公公都在御书房低着头不发一言。他们全部已经从牟斌那里得知鞑靼侵边的消息,他们现在就要作的就是等待皇帝的垂询,好彰显他们强大的治国放略。

正德见没有人站出来说话,自己便开口问道:“怎么?没有人为朕分忧不成?”

兵部尚书刘大夏跳出来说道:“皇上,根据锦衣卫的情报,我们现在只能判断张俊等人兵败虞台岭,微臣建议从京营派遣精锐前往宣府救援”。

“告诉朕需要派多少人去才合适?”

刘大夏看了一眼刘键和李东阳,想了想说道:“派四千人前往问题不大”。

正德有些疑惑道:“难道京营抽调不出更多的兵力了吗?”正德记得很清楚,京城十二个团营,每营至少有三千人之多,这里已经是有三万六千人,全部是京师的精锐,再加上周围卫戍京师的卫所,京师周边起码有二十万的部队,为什么现在却只能抽调四千人?

刘键说道:“回禀皇上,京师各大营本来卫戍京师,不可轻易调动。再加上大行皇帝驾崩未远,需预留足够的兵力以防万一。而且,多调动兵力,恐宣府粮草供应不足”。大明有规定,客军奔赴异地作战,所用粮草均由当地巡抚衙门提供。宣府自从弘治帝开始粮草都由京中供应,本是不足,如果再调派大军前往,则宣府负担过重。

“四千人很难起到任何作用,难道不能再多派一些?”正德用商量的口气和大家说道。这时不知道谢迁是脑袋被门夹了还是怎么了竟然说道:“皇上,鞑靼乃是化外之民,需用圣人之言、礼仪道德感化之。对鞑靼用兵一事只需全部委托内阁与兵部处理,必定能够化解宣府危机……”谢迁站在御书房中颇有点轻摇羽扇敌人便灰飞湮灭的地步“但是皇上整日与一帮溜须拍马的阉奴待在军营嬉戏荒废朝政实非明君所为,臣恳请皇上早日迷途知返重新上朝视事!只要皇上亲贤臣远小人,励精图治。此等事件必定不会发生!”

御书房中一片寂静,没有人能够想得到谢迁在这儿时候竟然要求皇上勤奋上朝。尤其还点名批评刘谨等人,刘谨和谷大用算是躺着也中枪。刘谨那个郁闷啊!没作什么事也被别人批评,要是再做些伤天害理的事,那这些正人君子不得把刘谨先人提出问候不可。

“砰!!!”一声瓷器破碎地声音把大家从沉默中叫醒,只见正德皇帝怒气冲冲,像只发怒的公牛死死地盯着谢迁说道:“你这是在指责朕的不是吗!?”

“皇上息怒!”所有人纷纷跪下请求道。

“息怒?怎么个息怒?谢迁,朕再问你一次……”“你这是在指责朕的不是吗?”正德咬牙切齿地一个个字地说道。

刘键见势不对,便开口说道:“皇上,谢于乔并不是有心冒犯皇上,请……”

“闭嘴!......”正德打断刘键的话,再一次向跪在地上的谢迁问道:“你这是在指责朕的不是吗?”

谢迁抬起头,面色如常地说道:“皇上,微臣每一句话都代表着朝廷文武百官的心声,请皇上明察!”

“你谁都代表不了!你只能代表你自己!别给你的说辞套上冠冕堂皇的理由!”正德夸张地挥舞着双手说道:“鞑子侵边,边军将士用生命捍卫着整个大明江山,他们浴血奋战不计个人得失,张雄更是以身殉国。谢迁,到了这个时候你竟然还想着党同伐异”。

“皇上,臣绝对没有这等心思,臣所说每一句话对得起天地良心,对得起先皇的嘱托……”

正德挥着手打断谢迁地话:“不要和朕提先皇,不要提什么狗屁良心。朕只知道今日你冲撞朕!就是没良心!”

刘谨看着陷入疯狂的皇上,觉得今天是扳倒谢迁最好的机会,他抢在谢迁说话前说道:“皇上,谢学士分管礼部必定懂得上下尊卑,今日此举实乃无心之失!”刘谨此话一出,刘键和李东阳面色顿时变得非常地难看。刘键非常明白刘谨这是要致谢迁于死地啊!刘谨绝对没有那么好心帮谢迁解围,他这是要以谢迁君前失仪,顶撞皇帝的罪名弄死谢迁。

可惜谢迁现在脑袋确实有点问题,他站起来朝着刘谨吼道:“你这个阉奴,君臣答对哪有你这种奸佞插嘴的份,滚下去!”

“于乔,闭嘴!不得胡说!”刘键赶紧出来制止谢迁。正德怒道:“谢迁,今日朕才知道满朝文武就你一个忠臣,朕身边的人全是刘瑾那样的奸佞之臣!”

刘健跪着说道:“皇上,谢迁今日身体不适,说了胡话!请皇上现在让他回去休息养好身体再谈其他。”刘健知道今日之事已经不能善了,只好委屈谢迁了。

而谢迁自己也知道今天自己是急了一些,没有把握住做臣子的本分,刘健的建议他心里清楚,这是让皇上轻轻地放下此事。

除了刘瑾和谷大用,其他人也纷纷求情。正德毕竟没有想过要杀谢迁,只是今日谢迁着实过分了。便顺着刘健给的台阶下来说道:“着谢迁回府闭门思过,哪日想清楚了再回内阁办差。”

“臣谢皇上不杀之恩”谢迁领完旨神情落寞地走出御书房。谢迁明白今日自己的仕途算是到此为止了。

谢迁退出御书房后,正德和其他人继续商量派兵一事,最后还是采用李东阳的建议。

派太监苗逵监督军务,保国公朱晖佩征虏将军印充总兵官,右都御史史琳提督军务,太监张林管理神枪铳炮,都督同知李俊,都督佥事神英充左参将。都指挥同知陈雄,都指挥佥事张澄充右参将。统领京营官军往宣府征剿。兵力共计三万五千人。京营出五个营,京师周边卫所抽调各卫军中精锐凑齐了这一只队伍。

正德把其他人赶去办差,独独把刘瑾留下,正德问道:“谢迁养病在家,内阁只剩两个阁老办事,恐力不从心,刘瑾啊!”

“老奴在!”

正德感慨地说道:“内阁还是要有些贴心人才好办事啊!”

刘瑾心里顿时起了心思,他明白,谢迁多数是回不了内阁办差了,皇上的意思也非常明显,就是希望内阁能够多几名顺从皇帝意思的大学士。刘瑾手头上倒是有一名合适的人选进内阁,但是就是担心群臣接受不了。他试探道:“是啊,内阁要是有几个贴心人倒是方便些。不知皇上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正德的历史知识基本还给了他的历史老师,也不知道谁比较适合进内阁,他问道:“朕也不清楚何人合适,你这几日帮着朕留意一番。”

“皇上,老奴倒是有个人选,就是不知道是否合适?”

“噢,是谁?”

“礼部侍郎焦芳!”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