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武宗风云录> 第十五章 吏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五章 吏治(1 / 1)

刘瑾自从坐上司理监一把手的位置后,手下的干儿子干孙子们为了拍他的马屁,为他在内城靠近午门处办置了一套豪华的住宅。刘瑾很聪明,就这个事他和正德汇报过,是否要把宅子充内库,正德念他也算是大明内相便没有说什么就把宅子给了他。所以,刘瑾正大光明地拥有那处豪华大宅。只要刘瑾在宫里没什么大事,他都会回外宅休息。而且一些见不得光的事都需要在外宅处理。

“老爷,礼部侍郎焦芳求见!”管家低眉顺耳地说道。

正在享受丫鬟按摩的刘瑾眯着眼睛问道:“可带礼了?”

“带了,两颗夜明珠,一串东海珍珠。还有三千两银票。”老管家眼睛放光地说道。看来物与类聚,人与群分,生性贪婪的刘瑾选择的管家都是此等货色。

“那还等什么,请咱们的焦侍郎进来呗。”刘瑾眼睛同样放着贪婪的光芒,今日早上刘瑾和正德皇帝推荐焦芳,下午焦芳闻讯登门造访。

焦芳,河南人士,与李东阳同科赐同进士出身。焦芳在很多人眼中属于那种不学无术的人,加上他十分排挤朝堂中的南人同僚,所以仕途不太顺利。同科的李东阳已经是内阁举足轻重的成员了,而他还是一名礼部侍郎。此次刘瑾当上司理监掌印太监,他便主动上门与刘瑾攀了交情。为的就是抱住刘瑾的大腿看能否再向上挪挪。

焦芳进到大堂很是恭敬,两人拜完礼后他轻轻的坐在椅子上,神情毕恭毕敬。焦芳的态度令刘瑾非常满意,难得的是焦芳已经一大把年纪,还能对他这么一个小辈如此恭敬,实在难得。刘瑾拿捏着说道:“今日叫你过来是有一事要和你说说。”

焦芳身子前倾恭敬地说道:“请内相您说。”

“今日谢迁被皇上勒令在家闭门思过,内阁三去其一,老夫花了好大的功夫把你的名字推荐上去……”

谢迁君前失仪被迫在家闭门思过的消息已经传遍整个京师,焦芳有所耳闻。但是焦芳倒是考虑过进入内阁的打算,对于他自己来说,能够有个尚书当当已经算是不错了,乍一听刘谨推荐他入阁,确实有点令人惊喜交加。焦芳感激道:“谢谢刘公公的美意,焦某何德何能担任大学士”。

“耶!人嘛,总要有一些想法的嘛!”

“呵呵,请问刘公公那皇上意见究竟如何?”焦芳还是颇有期待地问。

刘谨一副遗憾地表情说道:“起初皇上对咱家推荐的人还是很重视的,只是调用你的履历表一看,觉得你没有担任一部尚书之职,贸然提拔你入阁是一种对你的伤害,你说是不是?”

“是是是,还是皇上高瞻远瞩啊!”

“皇上可说了,只要你能够担任一部尚书,哪怕你在职一天,也能够安排你入阁。只是……”刘谨遗憾地说道:“只是眼下这六部尚书之位暂无空缺,实在是难办的很啊!咱家见这个韩文和马文升两位老臣实在是年老体衰,每次见他们上朝,老夫都替他们捏一把汗啊!”

刘谨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不用直接说明,焦芳也知道话里的含义——把礼部、吏部两部尚书弄下台,好安排刘谨的人上位。这个刘谨胃口实在是大得多,搞一个衙门的尚书已经是困难重重,现在还要一弄就弄两个,这简直是难如登天啊!

“刘公公的意思是……”

刘瑾示意萧芳把头探过来,两人在那里嘀咕着。从刘瑾的表情中应该知道,他没出啥好主意。

就在刘瑾和萧芳密谋的时候,正德在御书房面见了吏部尚书马文升。马文升和萧敬一样算得上是元老级一般的人物,他历经四朝而不倒,是一位比较称职的吏部尚书。而且难能可贵的是此人对于兵事还是有所了解,在弘治年间担任兵部侍郎,整顿三边空饷,还被人刺杀。算是文人队伍中比较硬气的。

正德也没有和马文升客气什么,她现在对于当皇帝还是有一丁点心得,那就是可以随意一些,场面话,客套话可以少讲:“马尚书对如今吏制一事有什么看法吗?”

马文升听得有些糊涂,他年纪大了,从弘治帝起就允许他御前就坐的特权,现下坐在椅子上的他听到皇帝这么一问确实不知从何说起:“不知皇上想要了解什么,好让老臣为皇上解答!”

“嗯,这么说吧,朕对于现下一些官员的表现非常的不满意,有心想要调整一番。”

马文升觉得皇帝可能是要拿谢迁说事,但这跟吏部没有任何关系,马文升小心说道:“皇上是指谢迁一事?”

正德一听这话便明白马文升误会自己,今日请马文升过来和谢迁无关,纯粹是正德自己要拿朝堂作文章。

从穿越以后,正德都是采用比较温和的方式来调理朝局。尽量避免皇权和臣权的冲突,为此他可以不顾刘瑾等人的上位。但是自从发生了鞑靼侵边、谢迁顶撞一事,让他觉得应该尽快给那些把他当三岁儿皇帝的人看看,九五至尊是怎样一种威严,哪怕还是未成年。

至于怎么做,正德心里有数,毕竟他还是一名破产公司的总经理。人事大权一定要握在手里,今日把马文升叫来就是先从人事下手,先换上一批听话的官员。正德严肃地说道:“马尚书是误会朕的意思了,今日把你找来,是要和你谈谈如何改进吏制一事。”

“请皇上训示!”马文升在没有弄明白皇帝的意思时,保守地说道。

正德哪能不知道马文升的小算盘,当下也没有去计较说道:“朕这里倒是有些建议,一、以京师为试点对九个大小衙门进行职责划分,明确权责;二、对于一些贪赃枉法、不勤于王事、迟到早退等官员一律撤职查办,情节严重者交由北镇抚司查办;三、要求每部院大小九卿等人上交各衙门的一个月工作计划,以一月为期,如果不完成者交由锦衣卫、东厂、大理寺、监察院等议处!”

正德的提议其实全部都是照搬他在公司时的人事制度而已,第一条明确权责划分避免了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第二条则是整顿风气,第三条就是用烂的工作计划了。但是这些对于马文升而言却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提议。

马文升一直也在寻找一个比较好的制度来推行吏部的工作,但是苦于眼界和见识都比较狭窄,所以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现在年轻的皇帝已经为他点明了一条道路,相信他自己能够把这三条制度推行下去,马文升高兴道:“皇上圣明,此三条策略一出,至少吏治会清明不少。”

正德笑道:“好与不好等试过了才知道,但是朕还是有一个要求的。”

“皇上请说!”

“每一个衙门主官一定要熟悉本衙门的工作,如果不合适就撤换,绝不犹豫。”

马文升有点不解,一直以来吏部选官都是如此,作作就熟悉了,哪有那么多规矩。马文升问道:“不知皇上此话何解?”

“比如户部,那就要懂得算筹,懂得合理规划钱粮;再说兵部,一定要知兵懂将,全国山川地理要非常熟悉等等”

“启禀皇上,这些则是吏部选官的一个重要标准,吏部向来也都以此为依据调遣任用官员。”

正德想了想,觉得还是要安排一个考试上岗的制度才能避免吏部用人全凭主观。他说道:“嗯……在吏部还是要推行一个考试上岗的活动。每个官员上岗之前一定要在所任职务前考取相关内容,合格者录用,不合格则需要加强学习后再考核。”

“皇上此举大善,这样也能避免全天下的官员总是跑官,但是这个试题要怎么出才好?”马文升惊喜地说道,他算是见识了官员跑官种种陋习。他本人也是特别反感这种行为,但是全天下人各个如此,也不好过多反对。

正德听完马文升的话,笑道:“出题可以多有针对性,要做到实用为主,禁止考取四书五经就好了。”

马文升觉得皇帝的说法还是很合理的,四书五经那只是让人明事理,讲究的是为人之道,这些肯定不用考。正德和马文升就一些用人之道详细地沟通了一番,两人也都是觉得此次交谈那是获益良多。

两人谈了一个多时辰才打住,马文升起身发自内心地说道:“皇上,微臣这就回去着手准备相关事宜。”

“嗯,你让下面的人配合你完成此事,写成奏章交到内阁票拟吧。”

马文升拱手称是掉头离开,却被正德叫住“马尚书,吏部此次推行新法必多有得罪人之处,你把刘瑾带上好有个帮衬。”

马文升知道这是皇上体恤他,怕他晚年不保,便向皇帝深深的鞠躬后二话不说便退出御书房。马文升这时内心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他发誓要为新皇站好最后一班岗。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