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武宗风云录> 第十六章 交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交换(1 / 1)

正德没有马文升所想的那么伟大,此次让刘瑾配合马文升推行吏制新法有提高刘瑾影响力的考虑。谢迁养病在家意味着内阁的影响力有松动的趋势,这个时候就让刘瑾培植羽翼最好时机,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正德本来就有提拔刘瑾打压内阁的想法,相权一定不能独大。

五月二十四日一早,正德和内阁便接到来自宣府的加急文书,张俊所言确实与锦衣卫呈报的一致。内阁同意了正德的意见,命太监苗逵监督军务,保国公朱晖佩征虏将军印任总兵官,右都御史史琳提督军务,太监张林管理神枪铳炮,都督同知李俊,,都督佥事神英任左参将,都指挥同知陈雄,都指挥佥事张澄,充右参将。统领京营官军八万人往宣府征剿。

早朝后,正德召保国公朱晖御书房面圣,在双方会谈当中,正德明确表示不管朱晖用什么办法一定在宣府把鞑靼赶出大明国境。并要求朱晖善待张俊等人。说这些将领虽然兵败但也是敌众我寡造成,他们的勇气还是值得朝廷优待的。

正德在御书房和朱晖商谈边事,场面融洽。而内阁值班房里却是另一副光景。早朝过后各衙门都会把所要办的事通过通政司递交内阁处理,今天朝堂有点不通寻常,刘键和李东阳光是收到弹劾官员的奏章就是好大一摞。弹劾谢迁的奏章就有三十一本,全部都是以不尊主上,要求谢迁辞去内阁的职务。面对关于谢迁的弹劾,刘健他们本有心理准备,可是却有四十五本弹劾礼部尚书韩升,六十一本弹劾吏部尚书马文升。刘键看了几本弹劾的奏章,生气地扔在桌子上,大声说道:“他们这是要干什么?啊!现在至此鞑靼入寇之际,不一致对外却玩起了内斗!”

李东阳也感觉这些参与弹劾的官员绝对是唯恐天下不乱,但是他内心深处却是有一点担忧,内阁明显缺少人手,这个时候谢迁、韩升、马文升相继被弹劾,说明有人不愿意让他们进入内阁,多数是要安排别人进来,但是现在这个人是谁,李东阳还是没有底。

刘健发完了脾气见李东阳不吭声,便也试着让自己静下心来考虑这背后的文章,慢慢的,他也发现不对味。如果要廷推入内阁,首先需要入阁的备选人一定担任过礼部尚书,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身为礼部尚书的韩升是首选,可惜韩升因为年纪太大的原因多半不会进阁。马文升也多数因为年龄问题不大可能进入内阁。刘健现在想想能够入阁的没有几人,但是却还有这么多弹劾奏章,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有人看上了礼部、吏部两个尚书的位置。

刘健不解地问道:“今日这朝堂风向不对啊!”

“晦庵公,下官以为今日之事还是面禀圣上吧,只有呈上去看皇上的应对就知道吹的是什么风了。”李东阳提议道。

刘健想了想便点头说道:“看来只能这样了,现在内阁就你我二人,国事缠身,正好藉此机会让皇上学习如何处理此种事件。”内阁二人组叫来小黄门把一大堆弹劾的奏章直接送到御书房,他们留了个心眼,不让司礼监过手,免得被刘瑾黑一手。

奏章送到御书房的时候,正德已经送走了保国公朱晖,在这次的交流中,正德了解了很多有关大明军队的陋习,对于大明军队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更加坚定了正德要整编官军的决心。正德试探性地提出要整编淘汰一些官军,保国公朱晖经过一阵思考后,提议暂时先整编京师三卫团营。朱晖的建议正中下怀,正德表示整编的举措不会照成太大的影响并要求朱晖和兵部共同完成此项伟大的举措。同时正德表示不会在近期推进。

正德看了一眼桌子上的奏章不高兴地问身边的贴身太监王德道:“今日怎么会有这么多奏章,内阁都批条了吗?”

王德恭敬地说道:“回皇上的话,奴才听说这些都是弹劾的吏部尚书马文升、礼部尚书韩升、内阁大学士谢迁的奏章,内阁没有批条就送过来。”

“怎么回事?”正德疑惑地问道,没等王德说话,他自己拿起其中的一本奏章看了起来,这是一本弹劾马文升的奏折。正德潦草地看了一下,内容大概就是说马文升年纪大了,昏庸无能,还不肯辞去吏部尚书一职。

正德生气地把奏折丢在地上,吼道:“把内阁大学士给朕叫来!”王德低着头赶紧跑去内阁。

正德想想觉得不对,昨日才和马文升商讨改革吏制一事,过了一个晚上就有人弹劾马文升,说明有人知道朝廷接下来的举动,说明朝廷的改革触动了一批人的利益。

一想到在皇宫里都有人能把自己和臣子说的话传出去,这还有什么秘密可言,正德生气地朝外面喊道:“让刘瑾、谷大用、牟斌给朕滚过来!”外面伺候的侍卫赶紧领命。

正德越想越气不过,他生气地把旁边一个高耳瓶狠狠摔在地上,“砰!”高耳瓶应声而碎。他看了一眼地上的碎片,心里反而平静了不少,他以前是个生意人,行事总会看一下有没有好处。正德坐到椅子上仔细想想这次事件能否打开文官把持朝政的僵局。现在的局面是要尽快安排一到两名亲善的官员入阁,第二则是加速坚定地改革吏制。

要达成第一条则需要让内阁自顾不暇,才能作到快速让亲善官员没有阻力的入阁。

正德仔细地把需要作的事顺了一遍,理出了一个大概的思路。这时,奉命前来的几位国之干臣前部到位。大家向正德请安后,正德面无表情地说道:“想不到我大明御使这么敬业,连有功之臣的年纪大了也要参一本。”

刘健明白皇帝这些话说的都是气话,他说道:“皇上,御使们也只是职责所在,为君之道便是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

“按照首辅这么一说,朕觉得他们所参奏之事也有道理可言,那么”正德好整似暇地说道:“就按照他们所弹劾的事照准吧,谢迁就让锦衣卫拿了。”

皇帝此言一出,另众人震惊不己。刘健和李东阳绝对是内心巨大的震动,他们没有想到小皇帝竟然对谢迁有这么大的怨念。而刘瑾则是欣喜万分,他认为自己了解了皇帝的内心,皇上那是要一心拿下谢迁,以防日后谢迁起用再次入阁。其他人则表情不一。

刘健急得说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

刘健耐心地解释道:“皇上,古人有云偏听则暗的道理想必皇上明白……”他见皇帝点头表示知道,便接着说:“官员们上奏那是他们的本份,而如何取舍,那皇上还是要多加了解后方可做决定。”

“哼!”正德冷笑了一下,转身把摞在书桌上的奏则一扫而下,奏则如雪花般跌落在地上,他说道:“朕不是三岁小儿,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难道这些个上书之人才学如此不堪,连朕这个毛头小子还不如,朕看他们肯定是别有用心,牟斌!”

“微臣在!”

“给朕查!这些个上书之人一定要严查,朕倒要看看他们到底都想了些什么!”正德高声地说道,锦衣卫出马,这些人还不掉层皮。

“皇上万万不可,这有违祖训!自古御使只是风闻奏事而已,皇上如此作为难免落下闭塞言路的过错。”刘健赶紧出来阻止道。

正德生气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刘大人你说如何是好”。

刘健听出皇帝的不耐,赶紧说道:“皇上,历代先皇要是碰到这种事都需要让被弹劾之人上书自辩。而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再作决定。”

正德见火候差不多了,便坚决地说道:“朕知道了,现在给你们两个选择,一,彻查此次上书的所有有关人等;二,让谢迁到诏狱去做客!”

李东阳一直没有说话,他一直都在观察皇帝的表现,他突然发现眼前的皇帝有点不一样了。具体变成怎样,李东阳不清楚,但是他总感觉皇帝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贪玩的东宫太子。他不会想到此皇帝不是彼皇帝。李东阳敏锐地感觉今日皇帝想要的不是这种结果,刘健准备再次反驳的时候,李东阳说道:“皇上!微臣有话要说!”

正德挥手说道:“说,朕不搞一言堂。”

李东阳快速地整理思路,说道:“皇上,现在内阁人员稀缺,国事繁重,还请皇上恩准廷推有德之人阁参赞国事。”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