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乱晋天下> 14 杜预南下铁锁沉江,萧恪岐山抽兵布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4 杜预南下铁锁沉江,萧恪岐山抽兵布阵(1 / 2)

咸宁五年正月,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从西边传来,令朝廷上下甚为恐慌。

原来河西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再次纠集叛军,声势浩大,并于本月攻陷了西北重镇武威,斩杀凉州刺史杨欣。

晋武帝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召集文武百官前来金銮殿议事。

晋武帝高高在上,很愤慨地问道:“谁能为朕讨伐这个逆贼?”

众人听罢,皆低头不言。晋武帝向众人看去,都低头丧气,很令武帝失望。

就在这时,只见一位身披铠甲的将士从宿卫殿中挺身而出,叩首拱手拜于中殿,说道:“陛下若能用臣,臣必能平定此叛逆!”

众人听罢,皆面面相觑。原来这个人正是前些日子从兖州推举上来专门负责宫廷守卫的将官司马都马隆。

武帝一听,便说:“只要能够平定贼寇,为什么不能交给你呢?只是看你的谋略如何?”

马隆说道:“陛下如果要用臣,就允许臣自行作主吧。”

武帝说:“那你有什么要求?”

马隆说:“请让臣招募三千勇士。”

荀勖进言道:“现在兵卒充足,没有必要再进行招募了,请陛下明察。”

贾充也说:“现在的任务是马上出兵伐贼,而不是把时间耽搁在招募士兵上。”

箫恪叩首说道:“兵不在多,而在精。司马都之所以亲自招募三千勇士,必是想组建一支远征军,直接迂回到威武郡,突袭秃发树机能。依臣之见,应该按司马都的意思进行。”

晋武帝说:“那就这么定了。”

武帝见众臣都不再议论,便说:“特封马隆为武威太守,讨虏护军,即日启程!”

马隆叩首答道:“诺!”

下朝之后,马隆便下达标准招募士卒:凡能拉开百二十斤弓,能挽九石之重努者,即以录取。

就这样,从早晨到中午,马隆便招募了三千五百名壮士。接下来就是给他们配备装备了。

然而当马隆来到武库选兵器时,却遭到武库令的拒绝,两人就此争吵了起来。

御史中丞据此弹劾马隆说:“马隆胆敢不经过兵部便擅自闯入武库,理应当斩。”

马隆便向武帝陈清说:“臣要带着这三千五百名将士到战场上拼命厮杀,没有好的兵器,怎能打得了胜仗。武库令给臣的都是魏朝留下来的旧兵器,把柄都快烂了,根本不能用,怎能拿去杀贼!”

晋武帝便下令让马隆亲自挑选,预先拨发三年的军费给他。

马隆就此带着三千五百名勇士,以革为甲,深入西河地区······

而在东吴,孙皓的荒淫凶暴愈演愈烈。

吴国有两位工人,一个叫黄苟,一个叫吴平,黄苟在家中发现了鬼目菜,吴平家中发现了买菜。孙皓听后,便派东观令前去考察一番,最终证明那鬼目菜正是灵芝草,而那买菜正是平虑草。孙皓知道后很高兴,便封这两个工人做了大官,黄苟成了侍芝官,吴平成了平虑官,都是配有青色绶带银质印信的中二十石高官。

孙皓喜欢宴会,每次宴会大臣都得参加,有十位黄门郎专门执法。然后将他们统统灌醉,让他们说出自己所犯的过错,然后一一治罪。严重者当即处以死刑,轻者剥脸面或是挖眼珠。文武百官都很恐慌。

益州刺史王濬、镇南大将军杜预都上书晋武帝,认为南下伐吴的时机已经成熟。

可是一个月后,还是不见晋武帝的诏令。于是杜预再次上书晋武帝说:“当初羊祜将军只跟陛下商讨伐吴大计,但却没能跟众位大臣相互讨论,所以引起某些人反对。任何事情都应该对比其利害然后做出结论。如今南下,利大于弊。虽然有些人认为南下伐吴不利,但却说不出理由。这是因为他们仗恃陛下的宽容,他们不会对所说的话负责。自今年秋天到今天,全国武装动员已经很明显,东吴不是没有看到。倘若突然中止,那么东吴必将迁都武昌,建立防御工事,如果再南下就很困难了。望陛下能够下诏挥师南下,实现国家的统一。”

杜预的这份急件送达时,晋武帝正好跟张华下棋。张华看到武帝没有理会,便推开棋盘,垂手说道:“陛下圣明,国家富庶,兵力强大。恰恰相反的,孙皓凶暴**,诛杀贤才。现在征讨,可以轻易平定,请陛下不要迟疑!”

晋武帝听罢,便下定决心准备伐吴,他对张华说:“那就任命你为度支尚书,负责粮草的事。”

张华谢过,晋武帝便召集众臣前来商议南下的事。

贾充说:“现在不宜南下,望陛下明察!”

荀勖等也都齐声应和:“望陛下明察!”

晋武帝看到众大臣这么古板,心生怒火,勃然大怒道:“朕说了算还是你们说了算?”

贾充看到武帝大怒,心里很是害怕,便脱下冠帽,叩首道:“陛下息怒。”

那些反对的大臣也都一一下跪,道:“圣上息怒。”

晋武帝一挥衣袖,便说:“那就准备南下事宜吧!”

晋武帝任命贾充为大都督,总领三军,即日从洛阳开拔。

贾充又不想出征,便推辞说:“现在攻伐东吴,时机不成熟,再说了,我现在已经老了,恐怕不能带兵出征了。”

晋武帝听后,便说:“阁下如果不去,那只有朕亲征了。”

贾充听罢,知道这次非他出征不可了,便只好接受。

这年冬十一月,晋国集结二十多万大军,兵分六路,东西并进。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伷攻击徐中,安东将军王浑攻击江西地区,豫州刺史、建威将军王戎攻击武昌,平南将军胡奋攻击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攻击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巴东郡监军唐彬从巴蜀顺长江而下。

马隆进入河西已经有些时日,却不见消息,朝廷认为这支远征军已经全军覆灭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马隆带着这支三千多人的远征军进入西河地区后,渡过温水,只见山壑纵横,路途狭隘,便放下大的车辆,以小车行驶。秃发树机能知道后,便率领数万人马占据要塞,阻击马隆。

马隆便令士卒在车上装有木屋,以防御箭石。一路前行,一路战斗,前进千里之遥,杀敌无数。

不久马隆便派信使来到洛阳上报军情,晋武帝一看来信,便抚掌大笑,众人也都祝贺武帝用人得善。

次日,晋武帝登上金銮宝殿,对众位大臣说:“要是听了你们的意见,凉州早就没了。”并下诏封马隆为宣威将军,特赐符节。

马隆返抵武威郡时,鲜卑酋长猝跋韩且万能甚为恐慌,便只好率数万人归降。

这年十二月,马隆与秃发树机能决一死战,最终斩杀秃发,致使凉州全面平定。晋武帝得知凉州平定后,北部鲜卑的威胁终于解除,便对南下攻打吴国更为有信心。

贾充身为大都督,并没有亲自南下,而是躲在襄阳。实际的指挥权由杜预来执行。不久,晋国大军便取得全线胜利,下一步便是合围吴国首都建业。晋武帝认为应该谨慎行事,不宜冒进,让杜预对部下进行节制。

冬季悄然而过,天气渐暖,贾充乘机上书晋武帝说:“天气渐暖,江淮低湿,必起疾病,应该马上班师回朝。倘若真出了问题,即使腰斩了张华也不足以谢天下啊!望陛下三思!”

杜预认为三军势如破竹,应该乘势一鼓作气拿下建业,便并没有节制部下,而是指挥三军直接合围建业。

王浚水军自益州而下,向建业速进。在长江之上,遇上了铁索缆绳横跨大江。于是王浚采取了火烧铁索的办法,将铁索融化,致使水军首先抵达建业要塞石头城。

孙皓得知自己的主力已经被完全消灭,自己也未曾见到过这样强大的敌人,如天兵一样突然就到了自己的眼前,一时间不知所措,只好狼狈投降。在石头城上挂起一白幡。有诗赞曰:“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西晋太康元年,东吴亡国,三国归晋。

东吴为西晋所灭后,晋武帝很为之自豪,自认为是自秦皇汉武之后第一个能够将天下囊括于手的千古一帝。

武帝一大早就来到朝堂之上与众文武大臣商讨接收东吴事宜。他很是兴奋地提起衣袖,问道:“昔秦皇扫平六国,一统河山!今日朕不及一载便吞并东吴,天下归依,朕比秦皇何如?”

贾充叩首称道:“吾皇之功堪比秦皇汉武,非千古一帝不能相提并论!”

众人都叩首称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帝一览群臣小,很是释然:“诸位平身!”

他又问道:“吴主孙皓当如何处置?”

荀勖上前答道:“吴主暴虐,堪比殷纣,忠良无不闻而远之,天下百姓无不欲食其肉肤!望陛下取其头颅,悬于城头,以应民心!”

武帝思索一下,便问军师将军萧恪:“依子舒之见,孙皓当如何处置?”

子舒回答:“孙皓虽然暴虐,但罪不当诛。一者孙皓已臣服于陛下,二者以表陛下皇恩浩荡。”

荀勖一听,反驳萧恪道:“萧将军莫非为昔日背叛东吴而一直愧疚到今日吗?”

萧恪反问道:“生杀之事,莫非由公曾定夺?”

荀勖不语,晋武帝见状,说:“诸位莫急!等朕他日见过孙皓再说?”

其实晋武帝并不大关心孙皓的死活,而关心的是他能从这次胜利中获取到什么。

晋武帝在打点东吴方面所缴获的战利品时,特别关注吴国宫廷的千万佳丽,特意嘱咐手下,一定要将那些江南美人们带到京都洛阳。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