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听说国家即将兴盛,常常听到好的建议。往内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治理情况,往外也可以了解百姓的情绪。所以先帝虽然聪明圣哲,还是广泛征求意见,询问政治之所以得及其之所以失的原因。又因发生灾异,寻访那些隐居不仕的高士,重视贤良、方正、敦朴、有道的察举。直言敢谏,不绝于朝廷。陛下主政以来,连年发生灾异,没有听说下诏征召贤能,真正应当遵循过去一些好的措施,让忠心耿耿的大臣发挥敢想敢说的精神,让《易传》所说‘政悖德隐’的话不得流行。
访求贤能的方法,不只一种。有的人因道德修养好而著名,有的人因直言敢谏而被人称道。如今,朝廷里面的人,没有因忠信受到赏赐的,反而常常因诽谤诬蔑而被杀害。因此群臣闭口,不敢说话。郎中张文,以前一人敢于直谏,陛下采纳他的意见,斥责了三司,群臣心悦诚服,平民百姓也高兴。臣认为应该提拔张文担任要职,用以劝勉忠贞之士,向海内宣扬,广开贤明政治之路。
司隶校尉、各州刺史的职责是督察不法,检举坏人,分清是非。幽州刺史杨熹、益州刺史庞芝、凉州刺史刘虔,各有奉公守法、痛恶坏人坏事之心,杨熹等检举劾办的,效果最好。其余有的不理不申,有的枉法曲断,都不称职。有的本人就有罪过或错误,与下面所应检举的相同。而法纪败坏,无人揭发,公府台阁也默不作声。五年诏令,议遣八使,又令三公采长史臧否考察人民疾苦,上奏陛下。这时奉公守法的人,欣然得志,为非作歹的人忧恐失色,怕得要死。但是,不知道这件事为什么忽然停止了。从前刘向上奏说:‘决策犹豫不决的人,为一般小人大开方便之门;养成了优柔寡断习惯的人,招来谄媚诽谤的坏家伙。’刚刚听到一点善政,转眼之间就变了卦。枉使天下百姓猜测朝政,莫衷一是。应当追定八使,揭发不法的人和事,另选忠诚清白的人任职,赏罚严明。到了年终,要对三公评定好坏。让百官知道奉公守法就是福,营私舞弊就是祸。这样,灾害的来源,也行就可以堵塞了。
臣听说古时铨选官吏,一定要诸侯三年推举一人,叫做岁贡。孝武皇帝时,郡里除选举孝廉外,还要选拔贤良、文学之士。因此名臣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文事武功盛极一时。大汉的得人,只此数路而已。至于书画辞赋,只算得小才,治理国家,就不见得有能力。陛下刚刚即位时,最先讲求经术,处理政事的余暇,看看文学作品,用以休息。如今走棋的游戏,不是推行教化,挑选人才之本。而诸生唯利是图,作文章的人很多。稍为高明一点的,也引用一些经训劝喻的话;下等的凑合一些俗话俚语,与倡优调笑取乐差不多;有的剽窃他人的作品,假冒名姓。臣每每在盛化门奉诏,录取比较好的,没有被录取的,也跟着安排工作。已经给了恩惠,不好回收,让他们保住俸禄,已经够意思了。不可再使他们治人和在州郡做官,从前孝宣皇帝在石渠阁会集诸儒生,孝章皇帝在白虎观召集众学士,通经释义,这是伟大的事业文武之道,应该遵守奉行。至于一般的小能小善,虽说也有可取之处,孔子认为如果以之办大事就会滞碍不通。所以君子应当立志办大事。
县长的职务是治理百姓,都应当勤谨工作。给百姓办了好事,这才算有功绩。赏罚应该分明,而如今在位没有什么才能退下来的,大多被授以议郎、郎中的职务。如果才华好,不应让其列入冗散人员,如果有罪过,自然应当判罪。难道认罪怕审讯,反要求调离,互相仿效,好歹没有个标准之理?先帝典章制度,没有这个规定。应该查验真伪废除干净。
臣看见许多人以宣陵孝子为名被任命为太子舍人。臣听说孝文皇帝下诏丧服三十六日,虽说是继承皇位的君王,父子至亲,公卿列臣,受恩至重都要控制自己的感情,服从诏令,不敢逾越。如今虚伪小人,本不是骨肉之亲,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恩情,又没有真正的禄仕,却表现哀痛思念,这种哀情根据什么产生的呢?他们聚集陵墓之旁,假称奉孝,行为既掩饰不了他们的心迹,在义上又没有根据。甚至还有不法分子藏在里面。桓思皇后庭祭和升柩的时候,东郡有盗人妻的逃在孝中,原籍追捕,才服了罪。虚伪杂乱污秽,说也说不完。而且,先到的可以授官了,后来则被遣归;有的常年在陵地,因暂时回去漏掉了;有的用人代理,也得到宠荣。纷争怨恨,在大路上吵吵嚷嚷,不成体统。太子的官员,应挑选有德行的人,难道只用一些坟墓丑恶的人?没有比这还不吉祥的事。应该把他们送归田里,揭发他们虚伪诈骗。”
这个密言七事,我认为蔡邕的密言七事远远超过了其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切中时弊,为治理国家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和方向,从国家政策制度方面,为官品德修养方面,为政奉公奖惩方面,选拔贤能官员方面,官员监督检查方面,官员政绩考核方面,官场风气引导方面都提供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后来我的最重要的助手(不是之一,而是独一无二)诸葛亮的治国方略,我认为也是这个思路。
一个书生,一个官后代,能站在国家的高度考虑事情,这对于当世的人来讲,是一个实至名归的楷模。
奏书送上后,灵帝亲自在北郊迎祥气,举行辟雍礼仪。又下诏把那些以宣陵孝子为名被任命为太子舍人的,统统改任丞尉。显然朝廷是认可了这个奏书。
同年七月,护乌桓校尉夏育上疏请求讨伐鲜卑,而犯罪被处罚的护羌校尉田晏则通过中常侍王甫请求灵帝命自己为将讨伐鲜卑,以此来赎罪,王甫也同意出兵。蔡邕上疏劝阻,但灵帝不听。八月,灵帝派夏育、田晏、臧旻及南匈奴屠特若尸逐就单于等各率一万多骑兵出击,被鲜卑首领檀石槐下属三部的大人打得大败,损失惨重。
历史没有如果,尤其是对外用兵上,朝廷的用意有朝廷的考虑,蔡邕尽了自己的努力,没有失职,多年后我在一生中所犯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大的一次错误也让我对劝谏我的人做了重新认识,对国家政策做了新的调整,可见,朝廷如果多一些这样的人,也不至于有当时的时政失误。这些个人才都得益于桥玄的推荐,彗眼识珠的荐人功力至今无人能及。
再说一下桥玄推荐的陈球这个人:
陈球字伯真,下邳郡淮浦县人。陈球年轻时就广泛阅览儒学经典,擅长于律法政令。阳嘉年间,被推荐为孝廉,逐渐升迁为繁阳县令。(后来陈球)又被公府征召,(经过)考试及官吏考核成绩优秀,被授予侍御史的官职。这时候,桂阳狡猾的贼寇李研等人聚集贼众强抢掠夺,横行荆楚一带,当地州郡官军怯懦软弱,不能禁止他们受到惩罚。太尉杨秉上表推荐陈球为零陵太守。陈球到任后,制定征讨的方法与策略,一月之间,李研等贼虏就被消灭驱散了。州兵朱盖等人反叛,跟桂阳的贼寇胡兰等几万人转而攻打零陵。零陵地势低洼潮湿,用木桩排列起来作为城墙,不能守卫防备,郡中的人惊慌失措。下属官吏(对陈球)说,要他遣散家属避难,陈球发怒说:“太守分掌国家的虎符,接受任命(治理)一个地区,难道可以只考虑(自己的)妻子儿女却败坏国家的威势吗?再说(这种话)的人就杀头!”于是(陈球)集合所有官吏,包括年老体弱的,与他共同守卫城池,给粗大的木头安上弦做成弓,把长矛装上羽毛制成箭,拉动机关发射,可以射到一千多步以外,被这种武器杀伤的贼虏很多。贼虏又引河水灌进城内,陈球就在城内借助地势反过来放水淹贼。双方对抗了十多天,贼虏没法攻下(零陵)。适逢中郎将度尚率领救兵赶到,陈球招募士卒,与度尚一起击破了朱盖的部队,并斩杀了朱盖等人。
也是在荆州这个地方的,因为后来我会在那里有所作为,所以对这些地方格外说一下,以求印象深刻。陈球在地方为官,干得有声有色,实为一方表率。
光和元年,陈球升为太尉,几个月后,因为出现日食现象被免去官职。后来被授予光禄大夫的官职。第二年,就任永乐少府,暗中与司徒河间人刘郃(刘郃却是程璜的女婿)和谋划诛灭宦官。
要说一下的是陈球和刘郃按说是连襟,刘郃是程璜女婿,陈球小妾又是程璜女儿,这个在当时比较复杂的官场里,虽然是有姻亲,却在政见上有所不同,这给当时的皇权政治下的官场增加了一些复杂性。
起初,刘郃的哥哥侍中刘倏,和大将军窦武一同谋划(诛灭宦官),都被宦官杀死,所以刘郃与陈球联合起来(共同谋划)。事情没有到动手的时候,陈球又写信劝刘郃说:“您是宗室的后代,地位在三公之首,被天下的人所敬仰,是国家的卫护者,难道可以随声附和容忍(宦官专权)不加反对?现在曹节这些人极为放肆成为(朝廷的)祸害,况且(他们)一直在皇上的左右,还有您的哥哥刘侍中也被曹节等人害死,这些都是永乐太后知道的。现在可以上表调卫尉阳球做司隶校尉,依次收捕曹节等人(然后)杀掉他们。(这样),国家的政令(重新)出自圣明的君主,天下太平,很快可以到来。”同时,尚书刘纳因为正直触犯了宦官,降职为步兵校尉,(他)也对刘郃尽力劝说。刘郃说:“凶恶的宦官有很多耳目,只怕事情还未准备好,就先被他们祸害了。”刘纳说:“您是国家的栋梁,国家将要倾覆了,您不扶持,还要(您)这辅助的人干什么呢?”刘郃答应了,也与阳球一同谋划。
陈球的小妾,是程璜的女儿,程璜在皇宫里面做事(其实是宦官)。曹节等人稍微得知了(一些刘郃等人的谋划),就用重金贿赂程璜,并且威胁他。程璜很害怕,又被胁迫,(就)把陈球的谋划告诉了曹节,于是曹节等人对皇帝说:“刘郃这帮人经常与藩国交往互通,有不好的企图。多次宣示永乐太后的声望势力,接受(贿赂)很多。步兵校尉刘纳和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往互通书信,图谋商议犯法作乱。”皇帝大怒,下诏罢免刘郃,刘郃与陈球及刘纳、阳球都被关进了监狱并被处死。陈球当时六十二岁。
按说陈球当时六十多岁了,完全可以采取和桥玄一样的策略,采取明哲保身的办法安度晚年。然后让家族事业发扬光大,但陈球没有,而是采取了舍身相争的办法,实为当时士大夫们所钦佩。有必要再介绍一下陈家在当世及后来几十年的影响:
陈家从陈球开始,一直到东汉结束都是当世名门大族,属于地方势力派。陈球门下有两子一侄:长子陈瑀,吴郡太守,次子陈琮,济阴太守,侄子陈珪,沛相,陈珪的儿子陈登,后来担任广陵太守,加伏波将军。所以陈家是大官世家,典型的官二代,官三代。陈珪本人是了不起的人物!陈珪不仅是官二代,更是有才学的人物。袁术图篡逆,想到的第一个智囊就是陈珪,还劫持了他的小儿子(不是陈登),陈珪不仅不帮他自立,还公开传书声讨袁术,一度使得袁术十分被动。
陈珪、陈登父子是有极具权力驾驭能力且能在政治上分清利害的人。陈珪父子在后来任职追随陶谦、诚心迎接拥戴我刘备、迫于形势顺从吕布、因军功归附曹操,没有一步走错,几乎是做到了步步为赢。我也从心里佩服这父子两个人是有定力,有眼光,有城府的人。
追随陶谦时,陈珪辞官在家、陈登是秘书长主薄。我来后,出于对陈登父子的信任和他们的诚心拥戴,让陈珪父子和张飞分掌了徐州嫡系部队丹杨兵的指挥大权。吕布偷袭我后,陈家父子刻意发展与吕布的关系,暗地里控制了广陵郡的军政权力,使家族力量再上一层楼。陈珪破坏吕布与袁术联姻,我认为是对当时这两个人的为人和拥兵自立的一种厌恶和对朝廷的认可。政治上站得住脚,这在我以后的年份我会再详细说明。后世史书《三国志》记载,陈瑀曾武装抵制袁术,陈琮的济阴也与袁术爆发过冲突。
归附曹操时,陈氏广陵军与臧霸的昌虑军已经发展成为徐州的两大民间军事集团,连曹操都很注意这两个军事集团的人事更迭。陈登在广陵太守的职位上加了伏波将军的称号,这是绝无仅有的,就好比政治主官加上军事主将的双重身份。为显示曹操的恩宠,陈珪更是被加赠十县之禄。一直到陈登病逝,广陵处于陈家的无形的权力治理状态。用后世的话讲,陈氏在广陵是地方实力派,暗中控制一郡的土皇帝。陈家这一脉除了后天陈世后人的努力外,陈球早期在士大夫中打下的家族名望也不可小觑。
详细讲了桥玄推荐的三个人物,再回来最后说一下这个乔玄的丧子之事:
乔玄的小儿子十岁的时候,独自外出游玩,突然有三个人拿着棍棒把他劫持了,进入乔玄府里楼阁上,让乔玄拿钱赎人,乔玄不答应。不久,司隶校尉阳球率领河南尹、洛阳县令包围乔府。阳球等人担心劫匪杀掉乔玄的儿子,没有下令追赶劫匪。乔玄大声说:“犯罪的人没有人性,我怎么能因为一个儿子的性命而纵容了国家的罪犯!”催促命令追击。阳球于是攻击劫匪,乔玄的儿子也死了。他于是面见灵帝谢罪,请求灵帝向天下下令:“凡是有劫持人质的,一律格杀,不得拿财宝赎回人质,让罪犯有利可图”。朝廷发布了这个命令。从汉安帝以后,法律渐渐失去效力,京城里面劫持人质的,不管对方是不是富贵官宦人家。从乔玄这次事件以后,就没有这种事再发生。
大家想想:后世有句话叫虎毒不食子,桥玄以牺牲自己一个儿子的性命来改动当时的时弊,可也说是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想想这事用嘴说出来轻松,搁谁身上谁都受不住,即使桥玄有几个儿子也是很痛惜的,因为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呀。后来乔家子弟也都是官二代,继承了桥玄的基本生存要领,保平安于乱世。见于史书的不多。倒是有个族子桥瑁后来假借京城三公书信,发檄文传至各镇诸侯,同袁术等起兵讨董卓,推袁绍为盟主。后因与刘岱不和,被刘岱杀害。倒是做了一件不辱没家门的事情。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话说得非常好,对于当世的士大夫阶层来讲,正是那个纷乱的年代,让一些思想流派得以在士大夫群体中忠君体国的主流发扬实践,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教育发展有了很好的诠释。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