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策,镇江短暂光复的真正功臣,后金杀来,毛文龙闻风就跑,陈良策战死。谁是真英雄?王一宁,实际联络镇江陈良策的通信人,后被毛文龙害死,谁在冒功领赏?毛文龙连镇江城都不敢进。
所谓的镇江大捷,只是王化贞和明朝君臣急躁好功、不能持重谋国而导致一场闹剧,其结果是导致辽东潜在的抗金力量过早暴露、被奴酋杀得尸横遍野,使得熊廷弼三方布置的条件严重受损。
所以熊廷弼说是奇祸!熊廷弼虽然好骂人损人,但谋国治军从来都是深刻冷峻,不是纠缠于意气之争。当时和后金的战争已经是国家级别的对抗,不是打游骑散兵,不充分准备,根本就是祸国!
1、明朝君臣,妄谈急战、野战,结果呢?
(1)萨尔浒战役,八万多大军,死伤四万五千八百余人、文武官吏死者达三百一十人。
(2)撤掉严厉治军、惩罚逃亡的熊廷弼,换上袁应泰,结果沈阳、辽阳接连失守,十几万大军,非死即溃。
(3)偏听王化贞吹嘘,丧师丢地,还偏信阉党和东林党中败类的诬告,斩首熊廷弼,并传首九边,王化贞却留着,直到崇祯时才清算处死,这样的明朝廷,怎么不该亡!
2、汉人国家,是农耕民族为主,如果连城都守不住,拿什么来聚兵、积粮、练兵、扩张?又不是游牧民族,还能野外练兵生存?
现在批评袁崇焕的,和当年的明朝党争小将一样垃圾,吹嘘无数,实质无能之极!
明太祖朱元璋发展壮大的方针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在毛粉袁黑看来,那也是无能垃圾!
天启三年(1623)满浦、昌城攻甜水站之战役:
毛文龙自报:
毛文龙奏“斩获奴级一百三十八颗,获奸细四人,奴耳目乱于梆声,手足触于地炮,东西奔命,人马饥瘦,自相残踏而死者二万余人,马三万匹。”(《明熹宗实录》)
满清的记录:
九月十三日,尼堪(满洲对汉人之称)三百人从河对岸过来,被杀五十余人,捕百总一人,供称毛文龙在铁山。二十一日报告,十六日,尼堪一百人入侵托马里村,驻甜水站的苏赛参将率五十人赶到,杀六人。《满文老档》(太祖卷59)
据朝鲜人记载:
天启三年七月乙未,“都元帅张晚驰启曰,近接义州之报,毛将已为渡江,游骑出没于凤凰、汤站之间,日日放炮,以为声势。又闻易承恩等已自上流渡江,其军之单弱,臣已目见。”
天启三年(1623)闰十月,毛文龙董骨寨大捷:
毛文龙自报:
斩级二百三十,生擒四人,获马九十四匹。明廷赐以金蟒、发帑金三万充赏(《明熹宗实录》卷35,天启三年闰十月戊戌。)
毛文龙报称以兵万人攻凉马甸(宽甸东),又合兵三万攻牛毛寨斩首二百三十级(《山中闻见录》卷4)
满清的记录:
九月二十一日,后金发现毛文龙兵过鸭绿江并进行屯田,后金去新城叆河的付将额克星额在碱场杀敌兵游击一人,千总一人,共三十三人。在一堵墙杀千总一人,共四十人。在孤山堡杀千总一人共四十人。在新城杀千总一人,共四十四人。在夹山杀千总一人,共十一人,在汤山杀十五人,共杀一百零六人。
天启六年五月(1626)的鞍山驿与萨尔浒之役:
毛文龙奏称:
得知**哈赤于四月二十日过河西去,即派参将林茂春曲承恩领兵攻鞍山驿,他自己率兵至凤凰城宽甸叆阳等处,“阵擒渠魁二名,活夷八十三名,阵斩首级六十三颗,备造清册,另文俘解,其阵亡官兵四千余人。”(《明熹宗实录》卷68,天启六年闰六月丙辰)。
据清方记载:
“五月初五日,明将毛文龙遣兵袭鞍山驿,城守巴布泰败之,朱其兵千余,擒游击李良美等,帝闻鞍山有警,即夜入沈阳,诸王俱向鞍山进发,至途中,闻敌兵已败,乃回。十二日明将毛文龙复遣兵至萨尔浒,初更攻城南门,城中矢炮齐下,明兵少却而我国总兵官巴笃礼自山下呐喊而入,敌遂政,追杀其兵二百。”(《满洲实录》卷7)。
据朝鲜记载:
毛文龙得知后金兵西向广宁,谓“天下胜败安危在此一举”,分兵八路,王辅李良梅从义州,徐孤臣、曲承恩从昌城渡江,六月初五日,王辅、李良梅等至鞍山驿,为诈降假鞑所诱,入城后多获人畜而出,再入城中,即被包围,六将战死,所率军兵一万八千人尽没。(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上编卷52)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