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女生耽美>海月无尘> 第24章 集英夜宴礼贤士,阆苑仙葩伊人来 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 集英夜宴礼贤士,阆苑仙葩伊人来 一(1 / 1)

近戌时,皇宫大殿上已是灯火通明。绘有梅兰竹菊花样的红木宫灯在檐廊的垂拱下随风轻摆。两队内侍和宫女们托举着各色瓜果菜肴和精致食器,步履匆匆的进入集英殿的大门。而殿内的布置则足以看出即将到来的客人们的特殊身份。

不比其他宫殿内装饰的富丽堂皇、贵气十足,集英殿看似朴素,却有着别样的文雅韵味。正前方中央的宝座是由一株完整的千年紫檀木制成的,来自两浙路的工匠们,在椅背上雕刻了巧夺天工的孔门七十二贤坐而论道的画面。定眼细瞧,在扶手和椅背两角上还雕有立体的文房四宝,栩栩如生的连笔毫有几根都能看的分明。

大殿的两侧各摆放着十面高八尺、宽一仗的高大冰纱屏风。这些屏风上拓印了自初唐以来的二十位书法大家们分别用不同的字体,书写的圣人典籍和名家诗赋中的经典篇章。四周灯火映射着半透明的冰纱,这些龙飞凤舞的字仿佛都化作了飞天壁画上飘曳的衣裙长带,让人在对圣人教诲心生敬慕之时,也对这庄严的艺术赞叹不已。

这里,就是即将要举办每三年一次的“鹿鸣宴”的集英殿。

齐宋开国皇帝tai/zu皇帝极其重视科举考试。当年,社稷初立正需用人之时,而可用官员稀少,因此tai/zu皇帝不得不将前朝科举中在过去几年间的落榜学子也找出,特地恩准他们入朝为官,是为“推恩”。tai/zu皇帝还亲力亲为的参与科举评定的过程,在地方乡试和礼部省试之上,增加了殿试环节,由他亲自监考,甚至评定考卷。不仅如此,在殿试之前,为了彰显朝廷的惜才之意,在宫内举行“鹿鸣宴”,款待省试成绩优异者,遂成定例。

自仁宗皇帝时期开始采用了“弥封”,即封住答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与初定等第后再做阅卷评定。此举大大减少了科场开后门的现象,使得寒门学子也有公平的机会得以进入朝堂。这一次,潜山书院便有相当数量的学子成功进入省试,而五位“潜山才子”则更是都进入了殿试。根据省试的结果,许酬、游九言和赵芳分列进士科的一、五、七名;陈琦是诸科第三名;而吴猎则是武举的第二名。这在齐宋时期省试每百人仅录取三、四人的情况下,已是极好的成绩了。而这五人也都将有幸在今晚的“鹿鸣宴”上接受皇帝的接见。

“贾苏,你看看朕这身衣裳行吗?”赵衡站在大面的黄铜镜前,展开了宽大的双袖,左看看右看看。

贾苏瞧着他这一身淡黄色织红色金绦云龙的绛纱衮袍,高梳的发髻上戴着二十四梁金博山附十二金蝉的通天冠,脚上穿的一双与袍裾随色的皂纹靴,任谁穿着都得是气吞万里、君临天下的仪态,更何况是他家这样一位年轻潇洒、英气逼人的主子呢?

贾苏掩嘴笑道:“天家,您穿着这一身,走哪这屋里都不用点灯了——光辉朗照,堪比日月!一会大宴贡士们之时,您让人家这眼睛得往哪搁呀?”

“行了行了,当初就不该带你去潜山书院,学得越发的油嘴滑舌了。”话虽这么说说,赵衡的面上依然是带着笑的,“对了,交待你安排的事妥当了吗?”

“回禀天家,都安排妥当了。您就放心吧。”

赵衡满意的点点头,命贾苏摆驾集英殿。

集英殿上,贡士们已经陆续到了,三三两两的立着,有的见着熟识的同窗就起劲的聊了起来,有的则好奇的打量着殿内,有的则……

“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许酬正站在一书法屏风前,细细观摩品读着。

“兄台喜爱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伴随着一个浑厚的嗓音在许酬身边响起,一股淡淡的檀香也飘入她的鼻中。

许酬转身一看,一位年龄相仿的青衣贡士不知何时站在了她身边,也正友好的打量着许酬。只见这位生的方脸高鼻,额颌饱满,一双鹰目透着仿佛洞明世间一切的深邃目光,见者不由得会揣摩自己的心思是否会在这人面前一览无余。不似一般深处书庐的书生的青涩羞捏,他的身上更多的是一种历经世事的从容气度。虽说他衣着朴素,只着一身石青直,头冠一檀木小冠。但许酬仍然从其腰间垂缀着的一挂大理国进贡的“碧玕山”制成的螭吻璧,觉察出了此人不凡的出身。

许酬微微一笑,扬起脸,指尖点在屏中的一个“之”字上说:“王羲之的版本,我是很喜欢的。只是这一幅,却觉得有些可惜。初唐大家欧阳询的这个行书临本,较之王羲之原本气韵生动的笔墨,倒是多了一些苍劲有力,却也少了一分灵动多变。你看这二十多个‘之’字,本该各有千秋,欧阳询却写的规整了许多。”

青衣贡士顺着她手指的地方望去,说道:“我也不是很喜欢这一幅。不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本身我就不是很喜欢。”

“兄台此言何意?愿闻高见。”许酬略感诧异,她还是第一次听见有人说不喜欢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他也没有客气,便解释道:“倒也不是不喜欢他的书法技巧,而是这《兰亭集序》的所述内容,让我略有不敢苟同。”

“这一篇说的是东晋时期的文人贤才集会,王羲之感怀人生短哲、盛世不常的文章。即使单论这立意文法,也是疏朗简净、清新质朴,有什么不对的吗?”

青衣贡士笑道:“兄台可知这‘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说的正是魏晋时期盛行的清谈之风?”

“自然。”

“唐修《晋书》时就说‘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重饰华竞,祖述玄虚,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魏晋一朝,虽说名士放达,清明高远,但空谈老庄,甚于实践。朝廷任人选能,竟然单凭清谈口才,譬如东晋率兵北伐的殷浩,因清谈老庄名声鹊起,却对军机一窍不通,终至兵败。就连王羲之后来也说‘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我也是由此文想到了如今的齐宋朝堂,仕子以诗赋文章进阶,监军要职却由文臣、宦官担当,朝臣以闭门空议治理国家。这难道不是颇有魏晋遗风吗?”青衣贡士戏谑的笑道。

许酬一愣,有些愕然,却更因他这样一番不同寻常的见解刮目相看,道:“兄台对这幅字的见解,倒是从未闻听。但细细想来,确实鞭辟入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齐宋如今也正需要像兄台这样的脚踏实地之人。”许酬又拱手作礼道,“在下许酬,不知兄台尊姓大名?”

“果然是许酬公子,我方才进门时远远看到你就在猜想。久仰许公子大名,不才在下范泽中。”

许酬记起他就是与自己在省试中并列第一的范泽中,便更高兴了,道:“原来是范泽中兄,失敬失敬!许某一直仰慕范兄声名,今日得见,不愧是辅衙徽州一地的大才。许酬自叹弗如啊。”

“许兄谬赞了,那些不过是外人妄传的虚名。我倒是对许兄所编的《九经精注》翻卷不辍。”

“虽说空谈误国,不过如今我们也是靠着空谈九经才站在了这里。如此看来,也不能说它是一无是处了。”许酬难得和刚认识之人就能如此投缘,竟也开起了玩笑。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