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风云际会
太平军在广西起义,南方纷乱,北上道路尚通;历经数日,李元方兄弟二人抵达京城,经同乡介绍先住进安徽会馆。
兄弟二人初到京城,不禁感叹京师之皇家气派,车水马龙、店铺林立,繁华富贵之气尽显无遗,远非安庆可比。
不过,两兄弟到京城是为寻访良师益友而来,目的未达;稍过时日对京城的新鲜感一过,便顿感失落,忧心重重,偌大京城,无人指路,何时能见光明!
封建社会的士子功名之心,确实强烈之甚;概因当时社会实现自己价值的途径太少,“士农工商”的千年古训,便足以把他们推上功名的独木桥。
一件事情如果巧合太多了,就证明那就是事实。
人生有太多的巧合,那证明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人生轨迹总是在不经意间转身的。
一日午后,用过饭食,兄弟二人踱步来到会馆门口。见三两人在门旁议论,大意是说太平军其势甚猛,祸乱江南,官军屡战不力,不知京师有无可忧。
元方道:“不想你我兄弟,离乡到京,为求明路,却赶上这一非乱之时”,说罢,摇摇头颇为失落。
触景生情,经方也落寞道“真是一叶知秋啊,正是秋风吹渭水……”。
元方正要答话,就听身后一人道“何日落叶满长安”。
两人闻听,赶忙回头。
但见一人,年方三十左右,身躯硕长,相貌堂堂,扑面而来一股
英气。
“在下安庆李元方,与吾第经方上京会友,幸会阁下”,元方当即拱手道“请教仁兄大名”
来人蔚然一笑,还利道;“你我同乡,在下合肥李鸿章,幸会”。
李鸿章初入京师之时,曾暂住在安徽会馆,后移居铁狮子胡同,再后与其父同住,但时常回来会友。
一代重臣李鸿章就这样与兄第二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鸿章时任翰林院编修,是皖籍在京官员中一颗冉冉在升的政坛新星,更有其父时任刑部郎中,因此也小有声名。
安徽会馆中学子志士经常提起父子二人,李氏兄弟早有耳闻。
“原来是编修大人,小弟早有耳闻,今日幸得一见,在下李经方,请不吝赐教”。经方说完不禁感觉精神一振“,好似李鸿章身上的这股英气感染了自己,落寞之情一扫而光。
当即请李鸿章屋中一叙,李欣然应允。
李鸿章当时年仅28,正是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之时;与青年才俊共论时世是其一大乐趣。
由于同为安徽人,地域思想趋同,又同为青年士子,渴求功名;因此相谈甚欢,不觉已是傍晚,兄第二人留李用饭,李鸿章不肯,送至馆外,约他日再见。
时隔三日,李鸿章再度来访,三人高谈阔论,把酒言欢,颇为尽兴。
以后,鸿章经常来会馆,和二人谈古论今,讨论理学。
约月余后,一日,李鸿章邀二人前往李府一叙。在府门口,鸿章和另一年纪相仿之人已在等候多时。双方见礼后,鸿章介绍此人:“此乃我同年郭嵩焘”。
郭与李鸿章同为丁未科进士,同投入曾国藩的门下,被称为四君子之一。
当下先入府拜见李父,请教时事,后与郭、李畅谈一日。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