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安徽,富济接任巡抚之后,果然对自己的门生很是器中,常与李鸿章谈论军务大事,听取他的见解,并委以重任。
1855年2月,富济派李鸿章攻占含山,杀害太平军总兵罗绣光,消灭太平军1000余人;受赏知府衔。
李鸿章大为得意认为自己时来运转,从此将一帆坦途。
在写给李经方的信中道“日前有所斩获,杀敌千余人,朝廷赏于知府衔,吾深感皇恩,必将力战于敌前。直捣金陵;待时日与贤弟相会于京城”。
骄兵必败,是世代验证的真理,颠扑不破的教训。
3月,李鸿章和副都统忠泰攻打巢县,妄图乘胜追击,一鼓作气;不料久攻不下,甚是焦虑。
至7月,忽闻李文安过世,鸿章万分悲痛,回乡奔丧。
李文安临终前手书“贼势独茲,民不聊生,吾辈努力以成吾志”。
可见,李文安对大清王朝是何等忠心,致死尚不忘为国平难。
李鸿章遭此打击,甚为痛心,其思想和处事的基础全由其父言传身教而来,李文安是其在人生道路上的第一盏明灯。
不过,李鸿章却因此躲过一难。
巢县的太平军大举反攻,清军全军覆没,忠泰战死殉国,惟独李鸿章不在军中,逃过此劫。
1855年11月,福济率兵攻陷庐州,其后兵分两路,向东南、西南进军,结果大败而归,李鸿章在东南行军之中,也是极为郁闷,抑郁不乐。
李曾赋诗一首‘
四年牛马走风尘,浩劫茫茫剩此身。
杯酒籍浇胸磊块,忱戈释放胆轮閤
巢湖看尽又洪湖,乐土东南此一隅
我是无家失群燕,谁能有屋穏栖乌。
1856年9月,太平天国发生天京内乱。在洪秀全的默许下,韦昌辉杀死飞扬跋扈的东王杨秀清后;又被石达开所讨伐而身死;继而因为受到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一怒之下率领10余万精兵出走,极大的消耗了太平天国的实力。
此次动乱,太平军无论在军力财力还是民心上都受到了极大的消弱;尤其是一大批的骨干将领受牵连而被处置,使太平军在后期处于军中无人的局面;形成了李秀成一人对抗清军的态势。后虽有陈玉成等人的崛起,也难挽大局;太平天国的失败其实在1856年就已经注定了。
富济、和春等趁机率兵反攻;打通了庐州东南和西南的通路。
李鸿章因参与了其中的巢县、东关战役有功被授赏按察使衔。
好景不长,这恐怕是李体会最深的一句话了。
1857年2月,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合兵一处,连续攻下了桐城、舒城等地,李鸿章之团练溃散而败,奉母北逃。
至秋,李鸿章向朝廷奏报请求为父丁忧。清廷准奏后,又交军机处记名,待有道员缺出,予以简放,以表彰其征战之功。
就这样,李鸿章5年的团练征战生涯告一段落了。
回顾这几年的经历,李少荃不禁大为心酸。种种溃败,历历在目,让他在心中倍感羞愧。既感叹自己无力挽救战局,又叹息大清大势已去,心情极为复杂。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