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风云突变——中华雄起> 第十九章 馅饼的余波 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九章 馅饼的余波 一(1 / 1)

太阳就挂在西边的天空,望着已经夕阳西下的天空,孟辉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再次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到现在他都没有搞明白自己住的宫殿叫什么名字,不过,都被封王了,很快就要离开这个北京去广东,以后住在这皇宫里的可能性大概只剩下一种了,但是那种可能性现在看来。。。

“马里,你又出来了?”身边只跟着王承恩,刚才的那一下心灵感应,他知道,马里这家伙又出来了,最近这个马里变的很像西方的吸血鬼似的,都喜欢晚上出来,不过,也好,起码身边暂时可以出现一个能商量事情的人了,而且是他喜欢的那种思维方式。

“是啊!出来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嘛。”马里还夸张的做了几个深呼吸的动作,当然,这马上就遭到了孟辉的白眼。

“你一天没出来我看你也没被憋死嘛,切。”只有这个时候,孟辉才觉得自己像个自己了,不是古人,不是什么未来的亡国之君,只是他,一个真正的他。

“怎么了?还在为了朱由校给你的赏赐而烦恼?”

“恩。”对马里总是喜欢做心灵扫描,孟辉已经连说的力气都不想出了:“你怎么看这件事情?这该不会是你们搞出来的吧?”

“不是,我发誓,这事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马里一脸虔诚的样子,其心里也在奇怪,怎么事情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是吗?”孟辉对马里的话说真的自己也不知道是应该信还是不信“算了,不过,事情变的越来越复杂了。”

“你想到什么解决的办法了吗?”

“没有,本来有王安的那个影组织,可以成为我的势力,再加上那笔财宝,虽然我不知道到底值多少,但我想起码几百万是少不了的吧,有了这些,我只要暗中活动,积累实力的话,事情就会变的有转机的。唉,现在什么都要重新开始了,马里你知道吗,我已经越来越不明白这个朱由校了,有越来越看不懂我现在所处的时代了。”

“你灰心丧气了?”

“有点,早朝上的事情想必你应该也知道了,100万啊!唉,这个朱由校也不跟我事先打个招呼就把广东封给我,这还不算,我还掌管了整个广东的军政大权,税收也不用上缴了。广东的封地给我,我当然开心了,能掌管大权我更开心,但现在这个时候给我那不是要我的命吗?现在好了,我每年都要上缴100万的赋税才堵住那些东林党人的嘴巴,幸亏我聪明,把那些赋税缓冲个几年再交。我这里刚刚才喘口气,朱由校居然又给我添乱,1000万两,好大的一笔钱啊!可惜我没有那个命享受,唉。”

“为什么?你不是也已经化解了吗?”

“化解什么啊!我只不过给自己套了一个更大的枷锁罢了,1000万的这个消息不用几天,全天下都会知道的,我们中国有句话叫‘枪打出头鸟’,现在我就成了那出头鸟,朱由校能给我1000万,其他的番王肯定也会要,朱由校给,他是给不起的,天下的番王起码也有几百个。不给,我这个拿到钱的人肯定不会有好日子过。不光是番王们,那些东林党的更不会放过我,我现在也只有以退为进,希望可以顺利过关吧。”

“孟辉,话又说回来,你真的有把握能够交出那么多的赋税吗?”马里有些担心的问道,毕竟这也关系着他的任务。

“当然有,我之前在听到我会去广东做番王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广东拥有许多的优良港口,我准备大力发展海军,进行海上贸易,海上贸易的利润之大是难以想像的。虽然东南亚被西班牙,荷兰一些国家占据着,但海军的实力还不算强大,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应该在1588年就已经全军覆灭了,之后没听说西班牙恢复了自己的实力,而英国的势力现在还不强,这会还顾不上东南亚这边。这就是我的机会,只要海军强大了,海上贸易就没有什么问题,钱就会花花的流到我这里来,有了钱,就能改良陆军,再从西方引进一些技术,大约不到20年的时间,就可以平定蒙古和后金。到那个时候,我的理想,你的任务应该都可以完成了。”孟辉第一次向人吐露出自己的计划。

“恩,计划不错,看来你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了。”马里赞许的点了点头。

“本来是的,但现在可能要做出一些牺牲和调整了,唉,都是朱由校害的,算了,明天,希望明天可以顺利的过去,也希望我跟我那位挂名皇兄最后所得一些话他能完美的做到就好了。”

“恩?你跟那个朱由校说了什么?”

“这个嘛。”孟辉看马里的兴趣提了上来:“是秘密。”

“切,不说拉倒。”

“对了,马里,你现在能出来多少时间?”

“今天好像还不错,应该可以长一点吧,大概能有个2,3个小时左右。”

“哇,那可太棒了,走,走,我还有许多的想法要跟你交流年,你知道吗,想找个能说真心话的人都没有,好郁闷的。”说完,孟辉连拖带拉的把马里拉到他住的地方去了。

夜,是这么的寂静,寂静之中有带了一丝的清风,到底是火借风势还是风灭烈火,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应该就能窥视一二了。

。。。。。。

日上三竿,早朝的时间早就已经过了,当群臣们傻傻的等了差不多半个时辰之后,魏忠贤才姗姗来迟的宣布今天早朝取消,群臣有奏折的先交由内阁票拟再由内阁交由皇上处理,紧接着,他点了几个人的名字让他们去御书房侯旨,随后,魏忠贤趾高气昂的离开了,那个样子气的一些言官们立即会去写奏折参他,而被点名的几个人则怀着有写忐忑不安的心情向御书房走去,这其中便有兵科给事中杨涟,礼部尚书孙慎行,还有是从家里被叫来的原御史邹元标。

皇帝的御书房是很大的,看过电视的人应该都有印象,除了藏书,平时只有几个太监在整理,明朝后期的皇帝们很少上这里来,因为他们要么太懒要么昏庸,反正没什么明君,包括崇祯在内。今天被魏忠贤点名要来一共有7个人,除了刚才提到的三个人以外,还有之前早朝上被孟辉点名的户部尚书赵南星,吏部尚书周嘉谟,兵部尚书崔景荣,内阁大学士孙承宗。

头一次在御书房召见群臣就召集了7人,而且有4位是尚书,一位大学士,说明这次的召见非比寻常,皇上还没有来,在场的7人都是东林党人,负责照料御释放的小太监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反正没什么外人,7个人便小声的议论起来了。

--------------

明天一更,星期日估计两更,保证一更。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