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丫鬟犹自死命的哭着求饶,我不语,环视四周,没人敢求情,我心中不忍,侍卫进来待要捉拿卢充华,我才开口,“太后,”她看向我,我忍住心里忐忑,“太后,娥嫔听闻父亲说过,太后当年为了给先帝诞下一子,甘愿子贵母死,先帝感念太后款款深情,所以废除了子贵母死的制度。”
太后直视着我,目光越发冷冽,想来她横行宫中多年,还没有人还打断她的命令。我微笑着,以崇拜的语气继续说着,“父亲教导我,入了宫中,自当一切以太后唯首,听从太后的教导,也多学学太后的深情”。
我越说声音越低,看向太后,她眼中神色缓和很多,我方才话锋一转,“卢充华想必也是和太后当年一样,也想要为皇上诞下子嗣,其情可悯,听说永宁寺一年一度的讲佛大会开始了,不如请卢昭仪去为皇上天后祈福,祝太后娘娘长命百岁,祝皇上的江山与寿与天齐。”
我一口气说完,面上依旧做小女儿乖巧状,心中却是百转千回,那些话在心里已经过了几次,经过细细梳理方才说出口。
我话说话,平息静气等待太后的答复,殿内一片静默,皇后尴尬的看了看太后,却是害怕的不敢说话。太后不语。
“太后,”
我抬眼看去,说话的是左昭仪,只见她起身,缓缓施礼,对着太后说道,“太后,侄女也赞同娥嫔说得话,还请天后恩准,令卢充华前往永宁寺为皇上,为太后祈福。”
终究她是皇后的侄女,胡太后面上缓和,看向我的目光不再怀疑,点点头,“也罢,那就令卢充华赴永宁寺抄经念佛半年,为皇上祈福吧。”
卢充华被拖下去,大殿里又恢复了平静。我看向左昭仪,她依旧一脸漠然的坐在椅子上,脸上无喜无悲,平静,平静的让人心慌。
而自始至终,没人提起那个没来的潘充华,我想着她定然是深得皇帝宠爱,所以方才有资格不来觐见吧。
出的皇后的宫门,绿冉在不远处守候,等我出来,忙迎了上来。我们缓步向前,边走我边说着刚才宫内的情形。秋叶在一侧不语,我奇道,她若是皇帝身边的人为何不发一言,有意出言探问,我故作不懂请教状态,“秋叶,卢充华在宫中为人如何。”
秋叶幽幽叹息一声,看向我的眼神中有埋怨,“娘娘,下次可不要再如此出头了。”
“为何?”
秋叶看四下无人,方才说道,“娘娘可知,宫中至今除了潘充华有孕,其他人皆是没有皇子?”
我点点头,“此事我是知道的。只是此事和卢充华有何关系。”
秋叶在我身侧,神色紧张,似是下定决心一般说道,“宫中传闻,太后为了把持朝政,不允许宫中有成年的皇子,”。
我震惊,惊讶的看向她,“当真如此?”
秋叶点点头,又再说道,“娘娘可知,这卢充华可是卢道约的女儿,而胡太后的娘家人也是姓卢。”
我不语,心下却已经了然。默默的走在官道上,心里五味杂陈。这胡太后为了权势,竟是连自己的娘家人也不顾了,也难怪那左昭仪面色清冷。
正走着,身后传来一个女色的呼唤声,“娥嫔请留步。”
我回过身,不知是哪宫的丫鬟唤我,那丫鬟到了近前,施礼后看向我,“娘娘,奴婢是左昭仪身边的丫鬟,名唤惠儿,昭仪娘娘想娥嫔娘娘去御花园小聚。”
我看向秋叶,她点点头,用很低的声音告诉我,“没错,她是昭仪身边的丫鬟。”
我方才点头,“既是昭仪娘娘相请,我自是从命,还劳烦惠儿姑娘带路。”
那丫鬟再施礼,转身带路。
我对宫中路尚不熟悉,一路只跟着这个叫惠儿的姑娘走,见秋叶不吱声,那丫鬟带的路也必定是对的。我吩咐绿冉,“阴凉处必然会冷,你且回去给我拿个薄披风。”顺带递了个眼色过去,绿冉领命,转身离去。
随着惠儿到了御花园一处极为幽静的亭中,果然见左昭仪已经在上面落座,同坐的还有张嫔。我走上前,见了礼,在昭仪的示意下,落座一侧。那张嫔推过桌上的糕点,笑得如沐春风,“都是自家姐妹,娥嫔无需多礼。”
“多谢姐姐。”我们二人都是嫔位,她年长,我称呼她姐姐。看着那盘中的糕点却是没动,这正主没说话,我总是不好先开口。
我看向昭仪,肤色比刚才殿中看着还要好,体态微腴,身上一股子特殊香味,刚才在宫中不明显,眼下这味道倒是很特别的。
而身侧的张嫔,我还不明她的身份,不知她身家背景,而一时半会又无法询问秋叶,只得先笑着。
“刚才在宫中,多谢娥嫔了。”左昭仪端坐一旁,只望向远处,口中话确实针对我。
我忙应对,“无意为之,只是看卢充华失子心切,被扰乱心智,看着可怜所以出言相救,幸好没有冲撞了太后。”
“哼”,左昭仪闻言冷哼一声,“可怜?是啊,很是可怜,可是这后宫的女人有几个不可怜的,除了那个…老不死的。”
我大惊,被她的话震惊到了,她竟是称呼太后为老不死的,显然是盼着皇后早死。我不知如何应对,张口结舌。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