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股市如战场,以我饱经风霜的人生经历,在踏入股市的角斗场之前,总不会两眼一抹黑,稀里糊涂地进去,稀里糊涂地选股,稀里糊涂地买卖,然后稀里糊涂地亏钱,最后输掉底裤,成为完全的失败者。
我必须做充分准备。
在此之前,我对股市有所认识,却是原始的,基本带有自发和蒙昧性质。不多的知识,多来自道听途说,或者是在各种读物里获得的只言片语,然后在头脑的熔炉里汇集,融合,最后化成一种残缺不全也许还是错误百出的印象。股票起源于三百多年前的欧洲,是做生意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我自作聪明地推想的大概经过,也许是这样的:
某一个老板做生意,随着规模的逐渐扩大,资金遇到了困难,于是找银行。早年的欧洲,银行业是挑剔的,最没有良心,它不管你的企业多么有前景,只有抵押可靠才答应借你钱。企业主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经受万般挫折,求爷爷告奶奶,想尽千方百计,终于打动了冰冷的银行业,弄到借款,并投入企业运营中。由于得到了急需的资金,企业焕发出活力,运转良好,业务繁忙,业绩蒸蒸日上,可是在赚取的资金尚不足以支撑企业经营活动的延续时,还款的期限到了。企业主要求展期,或者追加贷款。银行是冰冰的,不徇私情。
“我的企业很有发展前途,目前已经走向正规,开始盈利。过不了多久,我就会财源滚滚。你可以考察一下,还钱不会有问题的。”企业主说,并乞求宽限一段时间。
银行家面无表情,盯着企业主看了半天,嘿嘿的笑了。企业主看到阴森的脸上有了笑纹,以为见到了曙光,正要说谢谢。却听到一句硬邦邦的“不行!”
银行家像他的钱一样冷酷无情,他不是不为企业的美丽前景所动,而且早有打算。他早打听好了。他借款的企业前景一片光明,早已对如此垂涎三尺,只有企业求他的时候,他才可以提条件。而还不出贷款,不是把人家的企业据为己有的好时机吗?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他说,“既然你的场子做了抵押,如果到时候还不出钱,只能拿它抵了!你放心,我对你的场子不感兴趣,我只想要钱,我不会经营的。”
听到这掷地有声却是字字千斤的冷言冷语,企业主浑身冰凉,他明白自己的处境,他辛辛苦苦创建的场子,不是要被可恶的银行家掠夺去了吗?傻愣愣地站了半天,终于回过神来,他已经到了万劫不复的地步,如何做呢?怎么才能保住自己的心血呢?
嘿!有了,他不是有朋友吗?他的朋友李大亨、赵大善人有钱,何不去找他们试试运气。于是把美好的行业前景描绘一番,说:
“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个……”
两位朋友动了心。贷款如期归还,企业由三兄弟合伙经营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资金尚又周转不过来了,想去找银行,早把人家得罪了,根本不可能。三个人一商量,何不向周围的熟人想辙呢?于是向张三借,向王五融资,许以高新。不过,周围的熟人资金有限,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怎么办呢?经过很长时间的苦苦挣扎,三位老板终于想出一个好主意。
“干脆把企业资产分成若干份,比方每份和成本一元,咱们按三元往外卖,谁愿意买谁买……”
这是好办法。而且把成本一元的股份作三元卖,也是合情合理的,毕竟人家付出了心血。可是问题出现了:他们这样异想天开,自想好事,这些股票有人买吗?
如果是好企业,买家是不愁的。因为一个企业做得好坏,周围的人是知道的。场子一片蓬勃发展的气象,意味着财源滚滚来,有所了解却没有份儿的人没有不眼红的,如果有那么个机会,参与其中,他们还不乐得蹦高吗?话又说回来,如果是半死不活的买卖,是没人感兴趣的。
可想而知,企业筹到足够的资金,度过难关,真正蓬勃发展了。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样的灵丹妙药,其他企业是不会不效仿的。随着采取这种办法的企业增多,股票交易市场逐渐形成了。由产生的过程可以看出,股市是为企业融资服务的。企业发行股票,把低价的企业份子高价卖,他们才是最终的受益者。而买股票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当然,企业主们经营买卖之余,可以在股票价钱高居不下时卖掉,等价格降下来再逢低吸入,所以股东才是股市中的不倒翁,永远的赢家。
由此可以总结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要想成为真正的赢家,必须把意识提升到股东的战略高度,以股东的眼光看待股市,以股东的思维来买股,也就是跳出股市看股市,根本不关注日常的起起落落,而是等待股票跌到底,在股市冷冷清清的阶段,股民们都懒洋洋的不屑于看行情,更不想做交易,天天打不起精神,浑天度日,只有在这个时刻买入绝对低价股票,才会只赚不亏。然而,如此需要等,要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绝不是十天八天,也不是三月五个月,而是一年两年,甚至五年六年。这对于一心想发财的股民们,简直是天方夜谭,不可能的。
另外,那些上市公司的老板们,全知道钱是好的,没有几家愿意把红利分配给股民。他们宁可高转送,也不愿意拿出几毛几分的分红。他们的如意算盘打得精妙至极,既可以把钱留在手里,不付出一丝一毫代价,还可以把股价拉低,获得融资优势。可怜的股民们赚点股息的指望没了,想获得点实惠只能想其他办法。好在股市诞生以后,股价就像海水一样总会有涨有落,而做生意的原则就是低买高卖,股票交易自然也适合这个原则,于是大家只能投机,指望在股市的提款机里弄点好处。
像我这种落魄情况,自然学不了那些股东。面包问题是大问题,如果在股市里赚不到钱,我的现实困难就解决不了。唉,人们是没法饿着肚子挨时间的。因此,我进入股市,当然是想赚点钱。不过,2015年的十月份的股市,可不是遍地黄金,而是暗流涌动,危机四伏的。既然我不像大多数新股民一样,受大牛市的高额利益诱惑,迫不及待地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头扎入股海,那么在一个相对冷清的阶段进入之前,就得好好做点什么了。
进入股市之前,我的心里是没底的。因为我对炒股有些不好印象。我周围的人,不乏敢于吃螃蟹者,有不少在股市才兴起时,已经投身其中,可以说是老油条了。可是他们,无论在行情好的时候,如何志得意满,如何意气风发,如何信心爆棚,而且对赚到大把的钱满怀憧憬,愿意说说股票,大吹大擂,言谈举止间充满自负,洋溢着豪情,可是他们都没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一个个被转熊的股市打回原形,无不灰头土脸,亏得一塌糊涂。
曾经的股神们中间,不乏有知识有文化者,不乏有头脑有眼光者,看上去,个个精明,没有一个傻子,可是投入股市的钱,在无可奈何中不断缩水。有一位是我的同学,地方名牌大学本科毕业,从牌面看智力是优于我的。他曾经津津乐道,给我讲述炒股心得,他最喜欢啤酒花。那是九十年代中期,全国上下喝啤酒之风不断增加热度。我的朋友抓住这个契机,他不买各种啤酒厂的股票,而且把眼光盯住上游产业,盯住啤酒花。
啤酒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蔓性植物,是生产啤酒不可或缺的原料,却不是遍地是。在我国只产于新疆,而且产量不大。那个时代啤酒大受大众欢迎,啤酒生意日渐火爆,而经营这种原料的企业,自然受益不浅。
“我买啤酒花,这可不是碰运气。嘿,你知道,新疆的那家企业可是资源垄断。因为它独此一家……”朋友满面红光地说。
“我是逢低买入,单等着庄家把价格拉高,瞅准机会卖掉,大把的票子就赚到手啦。炒股真容易,低买高卖,乡下人都会的,可是,你得选好股票。我的啤酒花,那是顶呱呱。啤酒行业兴盛,啤酒花买卖就红火,咱的股票就等着坐轿了!”
朋友非常兴奋,拉起炒股的话题,没完没了,而且说得头头是道,使我不得不信,股神就是他这样的。从他自信满满的神情看,他也把自己当股神了。不过,说到底,他选这个股票是颇有头脑的。
此后好久没见到他,心里一直惦记他是否发财了。后来听人说,啤酒花并不像他期望的价格扶摇直上,而是涨涨跌跌,老在原地打转转。他买进卖出,把在工资里省出的钱全投进去,甚至把父母买房子的钱也追加进去。可是对赚钱与否讳莫如深。他的同事们都买房买车,他却骑着电动车。
股市如战场,既如此,我必须学点真本事。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搜索,找到不少介绍炒股知识和技巧的帖子,我津津有味地研读,因为没有一点基础,读起来懵懵懂懂。什么K线图,什么MACD金叉死叉,什么上吊线,什么十字星,全然一头雾水。不过,我还是耐着性子读,几天以后,似乎有点开窍。对于不明白的名词,百度搜索,逐渐摸到点脉络。我明白,买股票就是未来,是买入交易完成以后的事,像选彩票一样,究竟会出什么数字,全然是未知数。就是因为买入股票后,它究竟会涨还是跌,根本是无法预测的,我才对这些看着神奇,听着新鲜的东西充满敬意。不过,买股票比买彩票要简单,因为它只有涨和跌两种途径,而且遵循涨久必跌,跌到一定程度必涨的规律,是铁打的,永远不变。既如此,只要坚持,下下工夫,技术是可以学会的。
如今的股票市场里有两千八百多种股票,天天有涨有跌,其中肯定有众人热捧的热门股,也有被三年五年股价懒洋洋不见动弹的垃圾股,如何选择呢?要先看基本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状况,负债多少,流动资金多少,是不是没有发展前景,经营是否糟糕;还要看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资本公积金,盘子多大,行业地位等等。按照常人思维,自然以选择低价股为上。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买了股,股价老是原地打转转,十天半个月,就是没有起动的迹象,那不把人急死?
哈!这没什么,股友们早经历过这种事了,也都总结了很多成熟的经验,MACD金叉,再看成交量,如果成交放量,股价上行,均线系统成多头排列,也就是都扭头朝上,那就是买入点了。掌握了这个法宝,我认为买股票是不难的。对于我来说,本来是搞投资的,在古玩行做得风生水起,足以证明我的聪明,既然我是投资天才,那,那股市不就是提款机吗?因此,我对买股充满期待。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