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青春是条抛物线> 第八章 寒冬萧索 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寒冬萧索 四(1 / 2)

星期五,语文课上,沈老师口若悬河地评讲着上周的当堂作文:“上个星期五,大家用1个小时完成了作文《站在高处》。这个题目比较适合写成散文或者议论文,同学们的作文涉及面也非常广泛,有些同学真是旁征博引,妙笔生花,令人叹为观止呐。”

赵岚没有拿到自己的作文,这意味着它正安卧在讲台上,即将被当成范文评讲。他真是又激动又害怕,像是要面临记者采访一样,怪难为情的。韩建业笑着对他说:“我在作文里引用了牛顿的一段话,是英语原文,结果沈老师给我的评语是:英文占了多少字!哈哈哈。”

赵岚笑道:“沈老师看到你作文的时候肯定就在想:你装什么装,英语学得好了不起啊?你写了多少个英语单词我就扣你多少分!”

韩建业引用的那段话有接近30个单词。韩建业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我这分数的确好低啊,41分。哎,赵岚,你的作文呢?”

“不在我手上。”赵岚说出这句话时的确有些沾沾自喜。

沈老师讲道:“站在高处的人,感受到的或许是寂寞和苦闷,他们不被世人理解,甚至遭到打压,所谓高处不胜寒。从这个角度,你们可以去写孔子,写哥白尼,写马克思,古今中外,一大批名人都可以写。

“另一方面,伟大的人坚持站在高处,永远不忘初心,发光发热。大爱无言,站在高处的人往往有着宽广的胸襟和博爱的精神。如果你从这个角度来写,很容易就能让文章的境界提升。比如,还是来说孔子,虽然他仕途失意,甚至多次遭到他人谋害,受困陈蔡,绝粮七日,最终未能实现政治理想,但他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生命姿态,不消极避世,为弟子传道授业,将自己的思想与宏愿传扬开来,被世人尊为‘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刚刚说了大爱无言,与此相对的,还有那种高调慈善,当下就有几个代表人物嘛,你可以写上几笔。当然,你不一定要把这当成反面代表,但能以此展示你对各种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沈老师选读了几篇优秀作文的片段。韩建业问赵岚:“刚才沈老师说这个14班学生的作文是多少分来着?”

赵岚答道:“54分。”

“哇,这么高!那要虚心学习啊。”

其实韩建业这句话一说出口就显得特别不虚心,看到人家的分数高就说应该学习,这分明是攀高踩低、趋炎附势的作风嘛。沈老师讲到吴付的作文,说:“吴付啊,你很能写的!就是有的时候想偏了,跑了题。这次写得挺好,继续努力!”吴付惭愧地低下了头,他一般是不戴眼镜的,今天戴上眼镜的样子真是娇羞无比,以往那种疯疯闹闹的傻气消散殆尽。

沈老师也念了赵岚的作文,韩建业小声对他说:“你写的作文真好,我看了你的周记本,感觉你的作文水平在班上真是数一数二的。”

赵岚突然恼怒起来,厉声责问:“你什么时候看了我的周记本?”

韩建业笑道:“你不就放在桌上了吗?我之前不仅看了你的语文周记,还看了你的英语周记。你的英语作文写得太差了,跟语文作文实在是天壤之别!”

赵岚板着脸说:“我根本没准许你翻看我的作文。此乃小人行径!杨老师说过,偷看别人英语周记是要罚抄的!”

“我看都看了,你何必太计较。”

沈老师说:“大家安静一点!”赵岚和韩建业便一起闭嘴,但赵岚心中颇为恼恨,看来还是应当加强周记本的保密措施,不可大意。

周五的语文课是两节连堂,第二节课开始讲《赤壁赋》。沈老师说:“大家还是要了解一下苏轼。苏轼是一位全才,他的散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同时也是一位大厨,创造了著名的东坡肉。”

坐在赵岚身后的华楠雨低声笑道:“哇,东坡肉,好想吃,好想吃!”

她同桌沈恬说:“你都这么胖了,还吃啊?”

华楠雨噘了噘嘴。

沈老师接着讲道:“他历经坎坷,曾经卷入政治斗争,因为‘乌台诗案’入狱,被流放到黄州。”

韩建业开始做化学作业了。很多人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这是很无奈的事情,如果把数学、物理、化学比作猛虎豺狼,那么语文就是温顺的骆驼,不得不退让三分,即使它也占据了150分的分值,论体型绝不输于那些虎狼。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你们描写风景不妨多用用这样的句子,还有上一课《兰亭集序》里的‘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都挺不错,你们不要总是写什么‘丹桂飘香’、‘风和日丽’啊。”

华楠雨嘀咕着:“丹桂飘香?这不是我们学校校歌里的歌词嘛,‘百鸟歌唱,丹桂飘香’。”

沈恬笑道:“沈老师的意思恐怕是说我们校歌的歌词太庸俗了。”

这篇《赤壁赋》的确是文采飞扬,文章最后一句“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在赵岚看来真是一种绝美的生命状态。忘记了一切,几人一起躺进小船,不在乎肌体的触碰或挤压,只管去睡,甚至不知天亮。这简直是心灵的狂欢。

沈老师说:“你们看他们唱的这首歌,又是‘桂棹兮兰桨’,又是‘望美人兮天一方’,是不是很像屈原的诗?香草美人啊!苏轼这时也是仕途失意,和屈原的经历相似,再加上那凄凉的洞箫之声,让他不禁悲从中来。”

苏轼他们是来赤壁旅游的,居然游得这么伤感。沈老师问:“对于文中大段大段的对话内容,大家有没有感觉不自然?”

的确有点不自然。旅客无非是在说人生苦短,而苏子却说只要把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则心中坦然,无需悲戚,这感觉像是刻意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孙堂明说:“也许都是苏轼自己心里想的。”

沈老师说:“对,很多读者都认为其实这里的旅客和苏子都是苏轼自己,表现了他从失落走向达观的心理活动。他虽然徘徊于生命的低谷,却没有过分哀怨沉沦,而是以豁达、平和的态度面对生活。苏轼受到儒、释、道思想的熏陶,文中表现出不少道家和佛学的观点。”

赵岚心想,这或许只是一种自我安慰?任何人都会有失意之时,只能用达观的心态来安慰自己,像麻醉剂一样。可心痛仍旧是心痛,用麻醉剂只能麻醉一时啊,苏轼真能彻彻底底地看破红尘?

正如朱炫所说,这世上容易的,就是看破红尘,难的,恰是命里打滚。

下课时,沈老师说:“韩建业到我这里来一下。”

韩建业觉得奇怪,走了过去。赵岚到饮水机那里去打水,因为他把自己的水瓶弄丢了,又懒得买新水瓶,所以他总是拿着那吃饭用的铁碗来打水,喝起水来咕咚咕咚,特别豪放,真有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气魄。他回座位时听见沈老师厉声对韩建业说道:“想清楚,语文课上做什么!学习不需要老师来提醒,自己心里要有杆秤……”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