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神器纪> 貂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貂蝉(1 / 2)

据《三国志》记载,吕布共有两位妻子,正妻严氏,侧室曹豹之女曹氏。而使其为之神魂颠倒的美女却是没有过多的记载,也没有说明是否就是吕布的妻子。但在史料中却有着这样的记载,吕布有一个不知名的随军妻子,不知道此人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呢?

中国“四大美女”—王昭君、西施、和杨玉环,可以说要数最迷人、最出彩,她竟使吕布、董卓等英雄豪杰为之而神魂颠倒,纷纷拜倒在石榴裙下。当然,也数她最不可捉摸,查阅各种书籍,包括《三国志》、《后汉书》在内的正史中,我们都没有发现任何明确的有关的记载,至今人们还不清楚她的真面目,这一切使得的身世更加扑朔迷离。关于她的身世,存在着以下几种比较贴切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三国演义》说出了是王允的歌妓。王允是东汉太原祁县人,汉灵帝时,曾任豫州刺史。献帝即位后任司徒,是三公之一的高官。当时正值董卓擅权,祸乱朝政,王允想施展美人计来铲除董卓这个逆贼,可是一时间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因此常常闷闷不乐。为了使王允开心,使尽浑身解数为其跳舞,但还是无济于事。知道王允的苦恼之后,便主动请缨,表示愿意为王允解忧。按照王允连环计的要求,用美色挑起了吕布和董卓的矛盾。最后借用吕布之手杀了董卓,除掉了王允的一块心病。但是这只是家的一家之言,属野史之一。

第二种说法,是吕布的妻子。吕布,东汉末年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人,字奉先。最初从属于并州刺史丁原,后归董卓,最终又与王允合谋杀了董卓,任奋威将军,并封温侯,但最后却被曹操所擒杀。据《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注引《英雄记》记载:“布见备,甚敬之……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从中可知,吕布是有一个随军的妻子的。书中还记载到:“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阁外,同声大呼攻阁,阁坚不得入。布不知反将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当吕布与曹操作战时,吕布想要让谋士陈宫和高顺把守城门,自己去偷袭曹操的粮道。这时候吕布的妻子说:“宫、顺素不和,将军一出,宫、顺必不同心共守城也,如在蹉跌,将军当于何自立乎?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赖得庞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须顾妾也。”“布得妻言,愁闷不能自决。”从他们的这段对话可知,吕布的妻子应该是。

第三种说法,是董卓的婢女。董卓原本是凉州的豪强,灵帝时,出任并州牧。昭宁元年(189年),董卓亲率官兵攻入洛阳,废除少帝,拥立献帝,并自立为太师,擅权朝政。曹操与袁绍曾起兵反之,后来被吕布所杀。据《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载:“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常小失卓意,卓拔戟掷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侍婢情通,益不自安。”这便是传说中的凤仪亭掷戟之事。由此可见,就是与吕布私通的董卓婢女。

第四种说法,是秦宜禄的妻子。根据史书记载,秦宜禄是吕布的部将,也是后来魏国名将秦朗的父亲。据《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注引《蜀记》中说:“曹公与刘备围布于下邳。云长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云长心不自安。”从中我们可以得知,秦宜禄的妻子是非常漂亮的,关羽曾有心娶之,却因为曹操这个好色之徒“自留之”而引起关羽的嫉恨。关羽一怒之下便把秦宜禄的妻子杀了。此段便是以后元杂剧《关公月下斩》写作的模板了。所以,也就成了秦宜禄的妻子。

结合上述之言,是吕布妻子这一说法,只是众多说法中的一种而已。但无论怎样,她都逃脱不了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的悲惨命运。关于的身世之谜,还有待于考古学家的进一步发现。

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历史《三国演义》人物,民间传说其为山西忻州人或河北邯郸永年人。在民间传说中她原名任红昌,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最早出现于《三国演义》前身《三国志平话》中。是关西临洮人氏,只是她的小名,本姓任,是吕布的原配妻子,两人在家乡失散后流落一方,沦为成为王允的婢女。

王允得知后其身世后心生一计,设家宴款待太师董卓,让与董卓见面。王允又设宴招待吕布赴会,让他与元配妻子相会,并承诺改日让他们正式团聚。之后王允便送到董卓家,董卓误以为是王献给自己的厚礼,喜出望外,当晚便共赴云雨之好。吕布得知董卓的行为后,勃然大怒,提剑入堂杀害醉倒的董卓。

在《三国演义》中,则是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为歌女。[4]。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在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恰巧为王允瞧见。于是,王允便将收为义女,定下连环美人计,离间董卓与养子吕布的关系。王允先把暗地里许配给吕布,再明着把献给董卓做妾。嫁给董卓之后对吕布暧昧送情,周旋于父子二人之间。

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望,和吕布相约来到凤仪亭相会。假意对吕布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正巧被董卓回府撞见,发怒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从而留下一个“吕布戏”的千古传说。[5]

在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吕布被曹操军队围困,貂婵不愿丈夫单独突围,矢言要与他「生则同居,死则同穴,至死不分离。」吕布深受感动,放弃陈宫妙计,每日只与作乐,置前线的战事于不顾。最后被擒杀。

连环计杀董卓。连环计虽然是王允的绝妙策划,但真正的实施者是。在《三国演义》之中,董卓祸乱朝纲,残忍暴戾,滥杀无辜,百姓深受其害。而群臣皆岌岌自危,即便枭雄曹操亦是行刺失败而亡命天涯。由于的出现,才有了王司徒巧施连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才有了武功盖世吕布的白门楼上的殒命。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有词赞之曰[10]:“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又诗曰:“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

素有“闭月”之称,意为连月亮见了她都比不过和遮挡在云后面。[5]

壁画凤仪亭吕布戏

壁画凤仪亭吕布戏

蔡东藩在《后汉演义》:“司徒王允累谋无成,乃遣一无拳无勇之,以声色为戈矛,反能致元凶之死命,粉红英雄真可畏哉。”并说:“庸讵知为一身计,则道在守贞,为一国计,则道在通变,普天下之忠臣义士,猛将勇夫不能除一董卓,而独能除之,此岂尚得以迂拘之见,蔑视彼姝乎,,,吾爱之重之!”

正史《后汉书》中,从未提及貂婵之名,它仅以很短的篇幅记录董吕之间的私人恩怨。当年董卓曾为区区小事怒杀吕布,被吕布敏捷地躲过,后来两人重修于好,董卓又派吕布去看守自己

的内宅,不料吕布竟乘主人不在,与董卓的贴身婢女暗中相恋。因畏惧奸情被董卓发现,吕布求见王允,和盘托出与董卓不和的真相,指望得到他的援助,结果反过来被王允所利用,指使他将赴宫廷开会的董卓一举杀死。这里出现的婢女,应该就是貂婵本人,但她本是相国董卓的婢妾,与司徒王允并无干系。

生于何方?一说永年,一说临洮,一说米脂,一说忻州。临洮之说源于《三国志平话》,向王允自我介绍:贱妾本姓任,家长是吕布,自临洮关相失……;米脂故里说则是

在当地石沟镇艾好湾村,至今还留有所谓「貂婵洞」。在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中,对王允说“您孩儿又是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

曾经耗费大量笔墨渲染义举的罗贯中,对“长安兵变”后的描述,始终着墨不多,三国演义上最后一次提到的时候还是跟吕布一起在白门楼被曹操围困时,后来吕布兵败身死就没有说明了。在历史价值被榨干之后,她遭到了主流文人的抛弃。但仍有一些作者在孜孜不倦地追问她的下落,继而任意虚构故事,以致其结局形成了“惨死”和“善终”两大类型。

人们形容女子长得漂亮,往往用“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来比喻。

“闭月”是的代称。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在《三国演义》中首次出场只是说其善歌舞,色伎俱佳,并未有更多过人之处。

但我们先是通过“吕布目不转睛地看”,二人眉目传情,以及其后的董卓笑曰:“真神仙中人也!”等词语从侧面展现了绝美的容颜。

后罗贯中又分别用两首赞诗来赞叹的歌舞双绝,有词赞之曰:“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

又诗曰:“红牙催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

舞罢,卓命近前。转入帘内,深深再拜。卓见颜色美丽,便问:“此女何人?”允曰:“歌伎也。”卓曰:“能唱否?”允命执檀板低讴一曲。

正是:“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丁香舌吐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令董卓称赏不已(见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的美貌已经毋需多言,名列四大美女的她素有“闭月”之称,意为月亮的光芒也不及她的美丽,而从的事迹来看,她深明大义、机智过人,实在是演义中最为光辉的人物形象之一。

作为三国历史中最为闻名的女子,的事迹在史书中却少得可怜。鲁迅先生所著的《旧闻钞》说,有一本失传的《汉书通志》记载:曹操未得志时,先诱董卓,进以惑其君。

这样说来是曹操把献给董卓的,但是根据曹操的为人以及其后他对董卓的行为来看,这个说法有些靠不住。

现在最流行的观点就是:历史上并无其人,形象完全是宋元以来通俗文艺虚构的产物。可以说,这已是三国史和《三国演义》研究界多数学者的共识。

因为纵观《三国志》、《后汉书》这样的正史,只有区区一句话有些许的影子:“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三国志?吕布传》)全篇连名姓也无,只称“卓侍婢”。连容貌如何、身家来历、与布卓之间的决裂有何关系,均未提及。

而到了《三国志评话》中,这个人物才有了些眉目:“贱妾本姓任,小字,家长是吕布,自临兆府相失,至今不曾见面……”

元人杂剧《连环计》中也有,她自报家门道:“您孩儿不是这里人,是州木耳村人士。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刷洗宫女,将您孩儿取入宫中,拿冠(注)来因此唤做。”

罗贯中正是利用了史书以及评话、杂剧中这些细微的资料,根据作品的需要,重新构思出了“”这一形象,把她的出身、容貌、年龄等无不细细交代给读者,并且严密地勾勒出了一个女子如何巧施连环美人计,终使董卓、吕布父子相互为敌的过程。

且看《三国演义》中的出场:“(允)忽闻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乃府中歌伎也。其女自幼选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允以亲女待之。”

在这里,的出身,已经从董卓府中的侍婢,变做司徒王允家中自幼长成的歌伎,且又有王允以亲女待之的渊源,为后来王允献美人的计策做了充分的铺垫。

试想,如果身家没有这般正当来历,只言普通买来的歌伎,似乎又不够清白,让董卓、吕布父子为她吃醋相争,倒也的确难以想象。

为加上若干来龙去脉,使父子二人的决裂有了合理的铺陈。就是这种对人物关系作了创造性的改造,使得的美丽、聪明和机警深入人心,成为了一个与政治、历史密切相关的风云人物。

这样一来,读者不但深信是真实存在的,更为关心其后的命运。不过很可惜的是,或许是因为不是真实人物,或许是罗贯中的疏漏,或者根本没有办法处理,罗贯中连的结局也未交代清楚。

只在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吕布将要败亡之前,有过短暂的出场,劝诫吕布“将军与妾作主,勿轻身自出”。

使吕布放弃了陈宫的妙计,终使得吕布被擒身亡。让我们感觉早先那个深明大义、侠肝义胆的似乎在同吕布经历了如此多的战乱之后,已被磨去了那原有的棱角,变得碌碌无为,儿女情长了。

吕布死后,罗贯中更是没有再向读者介绍此后何去何从,也许是被好色的曹操笑纳,也许是同吕布一样被处死。可能罗贯中也不会想到,他的疏忽之举竟成了一个后人不解的千古谜案。

在民间,关于美女的下落存在着“惨死”和“善终”两大系列。

“惨死”系列里面有三种不同的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昆剧《斩貂》中描述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斩首,他的妻子被张飞转送给了关羽,但关羽拒绝接受这位带有污点的女子,恐其水性杨花、朝三暮四,唯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节,于是乘夜传唤入帐,拔剑痛斩美人于灯下。第二个版本出自明剧《关公与》,剧中向关羽痛诉内心的冤屈,并详细讲述了自己施展美人计为汉室锄奸的经历,以此赢得了关羽的爱慕与景仰。但是关羽最终决定为复兴汉室而献身,也只好怀着满腔柔情自刎,以死来证明自身的政治贞操。第三个版本讲述的是在关羽的庇护下逃走,削发为尼,但曹操派人追捕。为了不使关羽等人难做,毅然拔剑身亡,一缕幽怨的香魂,随着国家大义而去。

“善终”系列也同样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最终出家为尼,并以佚名的方式写下了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以此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政治贡献,最终在尼姑庵里寿终正寝。第二个版本则是说关羽没有贪恋女色,而是护送回到其故乡木耳村。则是一直守节未嫁,最终被乡人建庙祭奠。第三个版本称被关羽纳为小妾,并送往成都定居,但是关羽却没有想到自己最后竟是兵败身死,而可怜的从此流落于蜀中,成了一名村妇而已。

总之,关于“”其人,在正史的记载中是非常模糊的,仅仅是一个若明若暗的影子而已。其下落究竟如何,至今已经很难考证。但我们可以根据情理来推断一下:董卓死后,落入了吕布之手,吕布败亡后,她又辗转到曹操手中。尽管这些都没有史书的记载,但也是合乎逻辑的。至于她的最后下场如何,由于史书绝无记载,便是一个千古之谜了。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合理的推断,不外乎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在曹操宫中了却余生。吕布败亡12年后,即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修建铜雀台,纳诸伎于其上,习演歌舞,或许“”应该也包括在内吧。另一种可能就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作为一个随军的弱女子,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不知何时就已经香消玉殒了。

说到三国,就必须提到中国四大美女之。众所周知,三国中“吕布戏”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桥段。吕布失败后,关于美女的下落也同样是人们关心的一个话题,其最终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呢?究竟情归何处呢?本文用了当“****”字眼,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却真有被曹操幽禁铜雀台一说。

是《三国演义》中最为重要的一位女性形象,其善歌舞,色伎俱佳,虽无更多的过人之处,但却凭借自己的美貌在诸侯争霸的战乱年代,辗转于各诸侯之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分别用两首诗歌来赞叹的歌舞双绝,有词赞之曰:“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又诗曰:“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面对的美貌,董卓更是称赏不已。当然,的美貌已无须多言,名列四大美女的她素有“闭月”之称,意为月亮的光芒也不及她的美丽,而从的事迹来看,她更是深明大义、机智过人,实在是演义中最为光辉的人物形象之一。

作为三国历史中最为闻名的女子,的事迹却在史书中少之又少。鲁迅先生在所著的《旧闻钞》中说:“有一本失传的《汉书通志》记载:曹操未得志时,先诱董卓,进以惑其君。”如此说来,竟是曹操把献给董卓的,但是根据曹操的为人以及其后他对董卓的行为来看,这个说法是不可信的。

不过,现在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历史上其实并无其人,的形象完全是后人虚构出来的,而且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三国史和《三国演义》研究界多数学者的共识。因为在《三国志》、《后汉书》这样的史书当中并没有提到的字眼,只有区区一句话还有些许的影子,即“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在《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的全篇中连名姓都没有,只是称其为“卓侍婢”。也没有交代容貌、身家、来历等信息,更是没有交代与吕布、董卓之间的决裂有何关系。

“长安兵变”之后,这位绝世美女的下落也同样成为了一个谜团,让人捉摸不定,更多的人仍在关心着其后的命运。不过可惜的是,作者罗贯中也没有把她的结局交代清楚就草草了事了。只是在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吕布将要败亡之前,有过短暂的出场,劝诫吕布“将军与妾作主,勿轻身自出”。吕布放弃了陈宫的妙计,被擒身亡。原本那个深明大义、侠肝义胆的似乎随着连年的征战已经被磨去了原有的棱角,变得碌碌无为,儿女情长了。吕布死后,罗贯中没有再向读者介绍此后何去何从,也许是被好色的曹操金屋藏娇,也许是同吕布一样被处死。罗贯中的这一疏忽竟成了一个让后人不解的千古谜案。

“惨死”系列里面有三种不同的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昆剧《斩貂》中描述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斩首,他的妻子被张飞转送给了关羽,但关羽拒绝接受这位带有污点的女子,恐其水性杨花、朝三暮四,唯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节,于是乘夜传唤入帐,拔剑痛斩美人于灯下。第二个版本出自明剧《关公与》,剧中向关羽痛诉内心的冤屈,并详细讲述了自己施展美人计为汉室锄奸的经历,以此赢得了关羽的爱慕与景仰。但是关羽最终决定为复兴汉室而献身,也只好怀着满腔柔情自刎,以死来证明自身的政治贞操。第三个版本讲述的是在关羽的庇护下逃走,削发为尼,但曹操派人追捕。为了不使关羽等人难做,毅然拔剑身亡,一缕幽怨的香魂,随着国家大义而去。

“善终”系列也同样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最终出家为尼,并以佚名的方式写下了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以此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政治贡献,最终在尼姑庵里寿终正寝。第二个版本则是说关羽没有贪恋女色,而是护送回到其故乡木耳村。则是一直守节未嫁,最终被乡人建庙祭奠。第三个版本称被关羽纳为小妾,并送往成都定居,但是关羽却没有想到自己最后竟是兵败身死,而可怜的从此流落于蜀中,成了一名村妇而已。

总之,关于“”其人,在正史的记载中是非常模糊的,仅仅是一个若明若暗的影子而已。其下落究竟如何,至今已经很难考证。但我们可以根据情理来推断一下:董卓死后,落入了吕布之手,吕布败亡后,她又辗转到曹操手中。尽管这些都没有史书的记载,但也是合乎逻辑的。至于她的最后下场如何,由于史书绝无记载,便是一个千古之谜了。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合理的推断,不外乎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在曹操宫中了却余生。吕布败亡12年后,即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修建铜雀台,纳诸伎于其上,习演歌舞,或许“”应该也包括在内吧。另一种可能就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作为一个随军的弱女子,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不知何时就已经香消玉殒了。

据传东汉初平元年,奸相董卓的孙女董白突然哑巴了。这董白从小就聪明伶俐,十岁就被封为渭阳君,董卓极疼爱她。董卓见她病了,心急如焚,急忙请来御医给她治病,可一连请了七八个名医,大家个个都摇头不语,无法诊治。

董卓见状大怒,他指着那些御医骂道:“你们这些庸才,要是治不好我孙女的病,统统斩首!”

这时,一个叫甄时风的御医战战战兢兢地走上前说:“丞相大人,小姐之病非是不能医治,实是灵药难寻呀。”

董卓听说孙女还有救,顿时喜出望外。他狂妄地说:“只要不是上天摘星星,下海擒蛟龙,其他的事都好办,你快说是啥药吧!”

甄时风就吞吞吐吐地说出了一种神奇的药,名叫五毒灵芝草。据说此草通体皆白,只生长在百年以上的古墓中,不能见光,见光即死。大家谁也没有见过,只在一些散佚的医书上有过记载。

送走了那些御医,董卓背着手在屋里踱来踱去,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百年以上的古墓?那只有茂陵和长陵了。”旁边一听,吓了一大跳,急忙上前拦阻说:“相爷万万不可,发掘先帝的陵墓是大逆不道之事,您这么做岂不是落下了千古骂名吗?”董卓安慰说:“爱姬别当真,我说说罢了。”

话说就在此时,冀州刺史孙馥与袁绍、孙坚等人兴兵讨伐董卓,黄巾军的余部也在各地活动,前线战事吃紧,军费开销很大,焦头烂额的董卓嘴里应付,实际上早已动了盗墓的念头,便暗地里让吕布给他找了个盗墓高手。

这盗墓高手名叫时仁夫,年未满四十,高不过五尺,坐下去没一把,站起来没一扎,獐头鼠目,黑不溜秋。别看他貌不惊人,却是盗墓世家的嫡传弟子,盗墓这么多年来从没有失过手。他的眼光也早已瞄上了长陵。长陵是吕皇后的陵墓,据说前后建造了五十四年,里面的陪葬品多得数不清,只要捞着一两件,那就一辈子不愁吃穿了。可他却不敢轻举妄动,为啥?因为盗后陵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引起注意,自己的性命就难保了。这次他一听是董丞相让他盗墓,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屁颠屁颠地跑来了。董卓对这个人也非常满意,许诺若是他能打开长陵地宫,就让他随便挑两件宝贝,并封他在朝为官。

时仁夫当即表示愿意为丞相效劳,看到董卓和这个獐头鼠目的家伙狼狈为奸的样子,气得柳眉倒竖,她暗暗拿定主意,决不能让董卓做这种丧心病狂的事,要保住后陵,不让董卓的奸计得逞。

两天后,董卓带着吕布和时仁夫来到了长陵。陵墓边的柏树林里,传来阵阵乌鸦凄厉的叫声。董卓心里不禁有些发毛,但到此地步他哪肯退却,一声令下让兵士把整个长陵围了起来。然后,他就命吕布和时仁夫快点挖掘古墓。时仁夫不愧为盗墓高手,凭着家传的绝技,在众兵士的帮助下,他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打开了这个庞大的古墓。

董卓大喜,让吕布和时仁夫带着一些兵士进去,除了金银财宝之外,还让他们细心找寻古墓中有没有传说中的五毒灵芝草。那些兵士拿着火把进了墓,顿时一片哗然——墓室内放满了各种青铜古玩,还有大量的金银珠宝。中间的内棺内,吕后的尸体历经那么多年仍然栩栩如生。大家正在惊叹之际,突然一阵阴风吹来,众兵士手中的松明火把一下子熄灭了,墓室里漆黑一团。黑暗中只听得一阵乱响,大家都疯了似的去抢珠宝。等吕布重新燃着火把看时,兵士们个个腰里都鼓鼓的,一看便知装满了金银财宝。有的身上装不下,手里也拿不下了,干脆就用嘴咬着。

吕布大怒,命令所有的士兵都脱下衣服,光着身子拿珠宝出去,哪个不从,立即斩首。又命令大家四处寻找五毒灵芝草,士兵们不敢不听,只得乖乖地脱光衣服到处翻乱。

这里刚刚安顿好,那边时仁夫却出了状况,只见他突然打了个寒战,头像炸开了似的剧痛起来。这可是他多年没遇到过的事,他惊恐地一睁眼,只见吕后变成了一具白骨,正伸着白森森的爪子向他扑来。时仁夫大叫一声:“我的娘啊,有鬼呀!”立即抱头鼠窜。其他兵士也慌了神,齐声呐喊,跟在时仁夫后面跑了出去。吕布拦也拦不住,只得随手抓起一只古鼎出了陵墓。

刚跑出陵墓,时仁夫就被董卓派的人按住了。原来董卓十分狡猾,他怕人私藏宝物,于是在墓门处又埋伏了一队兵士,专门搜查那些进过后陵的兵士,以免他们带走宝物。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