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北边来了个袁绍,打曹操说是奉衣带诏;
南边的曹操扔石头,北边的袁绍挖地道;
南边的曹操劫粮道,北边的袁绍满嘴起大泡;
南边的曹操哈哈笑,北边的袁绍哇哇叫;
也不知是南边的曹操气死了北边的袁绍;
还是北边的袁绍自己灵魂出了窍。
总而言之,曹操赢了,袁绍死了,冀州被曹操占领了。
曹操刚刚占领冀州,就立即想到了刘备,他派人四处打听,最终探明刘备躲在汝南。于是曹操立即组织军队直奔汝南而来,曹操心里始终堵着一个大疙瘩,只要刘备存活一天,他就不踏实。
刘备听说曹操袭来,忙召来龚都商量对策。刘备故技重施,他和龚都约好,由龚都守城牵制曹操,他自己则亲率大军埋伏在半路截击曹操的粮草。
龚都十分佩服刘备,所以当曹军袭来时,龚都亲自站立城头指挥战斗,然后静等着刘备出奇兵打败曹操。不过,直到城池被攻破的那一天,龚都也没见刘备的援军。临到战死沙场的那一刻,龚都还在纳闷:刘备去哪了呢?不仅龚都纳闷,曹操也在纳闷,打了半天,怎么不见刘备的影子呢?
是啊!刘备到底去哪了呢?
刘备早就南下了!就在曹操攻打汝南时,刘备骗龚都拖住了曹操的大军,而他自己则带着自己的部众转移到了荆州,投奔刘表去了。
刘备刚刚到达荆州,就见刘表远远的出城两百里相迎,和刘备亲切的打招呼。刘备再也不是无名之辈了,从豫州牧、徐州牧一直到奉衣带诏的左将军,刘备早已声名鹊起,其威望足以和刘表,曹操,孙坚等人并驾齐驱了。
刘表也是一方诸侯,实力远在刘备之上,他对待刘备竟然这么高的待遇,他巴结刘备有什么目的呢?
第一,对内,拉帮结伙,巩固政权。刘表被曹操称之为“华而不实”,并非是刘表没有才干,而是他在荆州并没有实权。在荆州,主要由蔡氏家族和蒯式兄弟支撑着门面,而刘表的夫人就是蔡氏,而蔡氏的弟弟就是蔡瑁。刘表又是一个“妻管严”,所以荆州地界上的事,基本上都是蔡氏兄妹说了算,。当初刘表来荆州,就是蔡、蒯这两大家族把他扶植起来的,刘表知道,他们能捧他也能摔他,所以刘表一直期望能拉拢一个战略伙伴帮他钳制着这两大家族,而在荆州附近只有曹操和孙权有这种实力,可惜曹操肯定不会听他的话,江东孙家和刘表也有世仇,孙权的父亲孙坚就是死在荆州江夏太守黄祖的手中。所以这两家根本就不能指望,而刘备的到来,正好让刘表看到了希望。
第二,对外,拉拢援手,防范劲敌。刘表手下无强将,荆州又处在曹操、孙权两个强敌中间,无论是哪一方,刘表都得罪不起。而刘备却是要兵有兵,要将有将,战场经验还丰富,有这么个强援在此,刘表也觉得踏实的多。
刘表可谓用心良苦,可惜的是,刘备根本不听他那一套。
刘备被刘表安置在了荆州的北大门,一个叫新野的小县中屯兵。刘备当过N次县长了,也做过N次炮灰了,刘备早已********。刘备刚刚安顿下来,就开始打造声势,招兵买马了。刘备还清除了附近的山贼盗寇。一时间,刘备在荆州迅速走红,新野的百姓纷纷前来投军,一些荆州的官员也陆陆续续的应和刘备。刘备在新野肆无忌惮的挖墙脚,荆州很多名仕纷纷改投门面,其中代表人物有徐庶徐元直,和伊籍伊机伯。看着刘备的实力像吹气球似的迅速膨胀,刘表有些担心了:“这该不会是引狼入室吧?”
这正是:
龚都用好兄弟刘备的能力获得了大哥的权利,
刘备则用好兄弟龚都的性命换来了逃跑时间;
刘表用好兄弟刘备的声望安慰了受伤的心灵,
刘备则用好兄弟刘表的地盘获得了立足之地!
所谓的“好兄弟就是用来出卖的”,大概说的就是这个。
恰逢这个时机,刘备故技重施,忽悠刘表:“曹操此时北征乌丸,许昌空虚,我们可以派兵偷袭,顺便抢走皇帝。”
刘表没那么傻,心说:好你个刘备啊!野心不小啊!你叫我去打许昌,我前脚走,后脚你还就成了精了,霸占了我的荆州,我想回都回不来,你他娘的真能算计啊!所以,刘表死活不允。
后来,曹操北征乌丸回来,听说了刘备逃到荆州并且劝刘表偷袭许昌的事情,曹操恨的牙根疼。随即,曹操就点吕旷吕翔出兵攻打新野,探探刘备的虚实,没过多久,就传来吕氏兄弟被刘备剿灭的消息。曹操气得大怒,心想:对于刘备决不能姑息养奸!一定要彻底把他铲除!所以曹操就开始谋划一次更大的军事活动。
而刘备的胜利,不仅使曹操生气,也使刘表担忧了起来:刘备太强了,所谓“强宾压主”,不可不妨啊!所以刘表派出细作秘密的监控刘备的行动,而细作汇报给刘表说:“最近刘备频繁的往一个叫“隆中”的地方跑,不知道在搞什么鬼。”刘表一听,立即就明白刘备要干什么了。
那么刘备到底都干什么了呢?曹操又如何策划消灭刘备的军事行动呢?
《三国演义》中,从三顾茅庐到赤壁大战,是整部书的高潮阶段。我们先看看演义是怎么说的:
西江月——三国赤壁
刘备盘踞荆襄,三顾卧龙山岗,请来圣贤诸葛亮,从此展露锋芒;
曹操闻听大惊,派遣夏侯元让,领兵十万攻新野,孔明火烧博望;
消息传到许昌,曹操火冒三丈,亲率雄兵五十万,誓要踏破荆襄;
曹军来到襄阳,刘表突然病亡,蔡瑁张允心发慌,刘琮不战而降;
刘备难以抵抗,带领百姓逃亡,败至当阳长坂坡,曹操骑兵赶上;
曹操山坡观望,见一白马小将,单枪匹马闯重围,竟然无人能挡;
赵云手握银枪,闯进闯出七趟,血染战甲护幼主,子龙威名远扬;
曹兵追至当阳,张飞立于桥上,喝退曹操百万兵,江河逆流而上;
刘备无处躲藏,欲往江夏逃亡,忽闻江东使者至,东吴鲁肃来访;
刘备心花怒放,恳求孙权帮忙,派遣军师诸葛亮,前往东吴商量;
孔明只身过江,孙权正在迷惘,东吴武官要打仗,文官要求投降;
深夜到访柴桑,孔明智激周郎,舌战东吴众谋士,孙权铁下心肠;
曹操兵强马壮,孙刘联合对抗,订下火计烧曹贼,赤壁最佳战场;
同窗子翼来访,周瑜宴请众将,计除蔡瑁与张允,曹操连呼上当;
战船江面荡漾,人马左右摇晃,庞统巧闲计连环,大船铁索连上;
曹操野心膨胀,江面横朔歌唱,全国统一得解放,是我多年梦想;
水军都督周郎,佯败曹操一仗,黄盖苦肉赚曹操,阚泽送书诈降;
一切准备妥当,周瑜击鼓升帐,万事俱备欠东风,公瑾卧病在床;
孔明前来探望,可保都督无恙,江边摆设七星台,战旗向西飘扬;
东风从天骤降,火势越烧越旺,歼灭曹操百万兵,孟德痛断肝肠;
败兵撤离北上,途径一片山岗,曹操笑骂小周郎,用兵如此窝囊;
忽听一声炮响,敌兵分列两旁,中间闪出一员将,正是故人云长;
曹操上前拜望,恳求亭侯帮忙,放过我们回家乡,大恩没齿难忘;
白马斩了颜良,你我互不欠账,如今立下军令状,怎能放你逃亡?
遥想当年许昌,赠马赠送衣裳,过关斩将杀蔡阳,将军可曾遗忘?
关公义气深长,喝退关平周仓,让路放走曹孟德,收兵去见兄长;
关羽负荆受绑,来到中军大帐,刘备众将齐求情,孔明方才原谅;
经过赤壁一仗,曹操元气大伤,自此天下得三分,迎来新的篇章。
当然了,这只是演义的虚构。
在《魏略》中记载的是孔明毛遂自荐来找刘备,而在《三国志》中确是刘备先拜访的孔明,孔明的《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句话中也明确的提到过是刘备三顾茅庐。
那么真实的情况究竟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孔明早就有了给刘备打工的念头。
首先,孔明在隆中时,就曾自比管仲乐毅。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丞相,乐毅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名将,很明显孔明就是想出将入相,如果他愿意呆在隆中过着“草堂春睡足”的生活,何必自诩海口呢?
孔明欲想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寻求的君主就必须要给他最大的发展空间。曹操和孙权显然不可能,曹操手下人才济济,五位首席谋士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他就逾越不了。孙权那边的鲁肃和周瑜是铁杆粉丝,他更不可能赶超这二人之前,所以孔明始终不肯出山,一直待在隆中观望着他理想的君主。
《三国志》曾记载,江东首席长史张昭曾背后找过孔明:“你兄长诸葛瑾也在东吴为官,东吴比刘备强多了,何不改换门庭?”孔明却回答:“孙权是能敬重我,但是他不可能大大小小甚至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征求我的意见,而刘备却能做到。”从这件事就可以说明,他早就看中了刘备有发展的空间,而手下却多为关张赵这样的猛将,没有一个为他出谋划策的人,孔明对刘备的考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第二,孔明考察过刘备后,是很想去新野投奔他的,但是孔明却身不由己,这并不是他故意耍大牌,而是他的身份造成的。孔明幼年丧父,由叔父诸葛玄带大,诸葛玄素与刘表交好,被刘表请到了荆州当了大官,从此孔明就在荆州定居了。后来孔明娶了当地名仕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为妻。黄承彦的老婆姓蔡,巧的是她是蔡瑁和刘表夫人蔡氏的姐姐。这样算起来,蔡瑁就成了孔明的舅舅,刘表也就成了他的二姨夫,这也就命中注定刘表最终要被“甩货”出局。
刘表怎能不知道孔明有大才呢?刘表也肯定去请过孔明出山,但孔明都以不愿当官为理由拒绝了刘表的聘请。
孔明不给二姨夫面子,刘表怀恨在心,派人暗中盯着孔明,限制他的人身自由,如果这个时候孔明去投奔刘备,很难说刘表不会对孔明的家人使用一些非法手段。所以孔明眼睁睁的看着刘备近在咫尺,却不能去投奔他,他只能每日在隆中自唱:“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可惜你从来没曾听过我……”既然刘备不知道自己,他就千方百计的“钓”刘备前来隆中。
孔明设计了一套完美的计划:第一步,他让他的好友孟公威等人散布谣言,说在隆中有个人才叫孔明,平日里谦虚的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这就是故意给刘备听的。第二步,孔明又让司马徽在刘备面前提及“卧龙”这个称号。而所谓的卧龙,就是要等待着有人把它唤醒,然后带着他好一飞冲天。第三步,孔明认为时机差不多成熟时,再派好友徐庶趁热打铁,向刘备再推荐自己一次,引刘备来访。
果然,求贤若渴的刘备在一大堆人的怂恿下,从新野来到了隆中拜访诸葛亮。可是,孔明的家附近早有刘表的耳目,刘备风风光光的场面十足地到达隆中,孔明门都没敢给他开。
刘表很担心孔明出尔反尔,刘表听说孔明根本就给刘备开门,这下心才踏实。不过这次刘表却不放心刘备了,所以他继续派人密切的观察刘备和孔明的行动。没过多久,探马回报,刘备又去隆中了,这次仅仅带了关羽和张飞,还带着许多大包小包的礼物,像串亲戚似的,但是仅有一杯茶的功夫,孔明就把刘备打发出来了。刘表大喜:哈哈,刘备不行了吧!连我这个当姨夫的都请不动,何况你一个外人呢?
日子一长,刘表总能听到刘备隔三差五的就往隆中跑,但无一例外的是,仅仅呆一会时间就被孔明轰了出来,孔明连门都没出来过。
也许有些人会有疑问,刘备不是“三顾茅庐”吗?其实,孔明说的“三顾”是一而再,再而三之意。古代用字比较简练,故而被人误解。
刘表观察了很久,最后慢慢的放下了戒心。突然有一天,斥候前来汇报:孔明出来了,还拿了一些礼物去了新野,但是就坐了一会就返回去了。刘表被孔明的障眼法搞懵了,他认为孔明只不过是“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从此,刘表就放弃了对孔明的控制,这无意中就成全了一对堪称千古流芳的群臣搭档。
刘表虽然不防范孔明了,但他还会提防着刘备,由于刘备发展速度过快,刘表也害怕与刘备起冲突,但他更担心刘备会强宾压主,以至于刘备向他献计,趁曹操北征乌丸之时偷袭许昌他都没听。他对刘备反反复复的会见孔明感到极其厌烦,在我的地盘明目张胆的挖墙脚,你到底想干嘛?
某一天,刘表召见了刘备,并请他吃饭,在饭桌上刘表用试探性的语言想从刘备嘴里套出去隆中的真实情况。刘备多精?平时只会忽悠别人,什么时候被别人忽悠过,于是刘备起身借上厕所的机会,想到了一个好方法。
当刘备回来时,刘表发现刘备泪流满面,就问刘备何故如此?刘备就说:“哎,平时老呆在新野,老胳膊老腿经常不锻炼,大腿上都长肥肉了,长此以往,还怎么征战杀场啊。这不,平时就出来溜溜马,见见朋友,和他们谈谈一些奇闻异事,在隆中有个叫孔明的,老会讲故事了,没事我就牵着马到他家去,听完一段就走。你说,我在荆州这么多年虚度光阴,到现在一事无成,空有着抱负朝廷的愿望,重振我们汉室河山。可惜,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被刘备的一大通忽悠,刘表才明白刘备原来是去听故事,只不过是虚惊一场,刘表的戒心终于放下来了,所以以后刘备和孔明的见面更加频繁了。直到后来刘表重病下不了床,孔明才算是正式的效力于刘备。
刘备自得孔明后,乐的合不拢嘴,老说他们是鱼水关系,弄得关羽张飞都在背后吃醋。孔明真的就对刘备这么重要吗?
是的!这毫无疑问!第一,孔明的身份宝贵,在荆州吃得香,不论是贵族还是在野党派,孔明是黑白道通吃,这对于刘备的挖墙脚战术是非常有利的。第二,孔明的兄长诸葛瑾在东吴为官,为日后拉拢一个战略伙伴有着十分便利的条件。第三,孔明擅长治军,陈寿点评孔明说他治戎为长。刘备军的整体素质不高,有个能懂得训练的人才,这是刘备目前最需要的。第四,孔明是个出色的政治家,善于玩弄政治手段,这对于谋划荆州,刘备又多了一条坚实的臂膀。第五,孔明还是个战略家,他为刘备量身打造的“隆中对”,使刘备燃气了称霸的希望。
那么“隆中对”都提到什么内容呢?
第一个内容就是分析形势。孔明明确的指出,北让曹操占天时,他手下人才济济,这个时候还不是能够打他的时机;东边让孙权占了地利,在江东这个地区已经传了三代了,民心稳固,只能当做援手,却不要有图谋他的心思。
第二个内容叫现状把握。当下要做的就是把握人心,先使荆州的百姓拥护我们,那个时候荆州的人才就会纷纷投奔到我们的帐下,刘表没有守住这一亩三分地的才能,这就是天意把荆州送给您的,您应该怎么办就不用再多说了吧?
第三个内容叫未来发展。孔明说,得到荆州后,在征讨益州,益州乃天府之国,土地肥沃又易守难攻,而益州牧刘璋性格懦弱,对付他还是很容易的。拿下益州后,顺势攻下汉中的张鲁,从汉中出兵牵制曹操,再从荆州选派一员上将,打敌人的宛城和洛阳,这样就可一举消灭曹操,从此天下可定,汉室可兴!
这正是:刘备请来诸葛亮,从事实业展锋芒;有如高祖遇张良,恰似孝公得商鞅!
可是,在“隆中对”中,很多人都有个共同的疑问,荆州夹在曹操和孙权这两个强敌中间,曹操就不用提了,刘备和他打几乎就没赢过;而孙权已经杀死了江夏太守黄祖,势力已经逼近了荆州,以他刘备这点实力,怎么可能实现夺荆州的梦想呢?如果荆州都拿不下来,那“隆中对”岂不是空谈么?
其实不然!刘备是夺取荆州最便利的一个。是什么条件能使刘备巧夺荆州呢?曹操即将袭来,刘备能不能赶在他之前将荆州拿下呢?
刘备周而复始的去隆中,除了麻痹刘表,他和孔明还干了什么呢?
《出师表》中说“咨臣以当世之事”。很明显,孔明利用自己的身份之便,免费为刘备搜集荆州的各类信息,然后无偿提供给刘备听。孔明的家其实就是一个秘密的联络站。
哪些官员可以利用,哪些官员可以拉拢,刘表有什么弱点,可以从什么地方着手夺取荆州,孔明把这些情报全都清清楚楚的告诉给了刘备。
他们将这些情报统一整理,然后再逐个的分析,寻找谋取荆州的切入点,最终他们把目光一致锁定在了刘表立嗣的问题上。
刘表共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琦乃原配所生,次子刘琮乃后妻也就是蔡氏所生。
自从刘表被蔡氏夺权之后,蔡氏夫人老吹枕边风,让刘表将继承人的位置让给他们所生的儿子——刘琮。刘表一直是犹豫不决,为此,蔡瑁怀恨在心,总想废掉刘表的长子刘琦。所以刘琦一直在担惊受怕中过日子。
刘备和孔明一致认为,利用刘琦是谋取荆州最好的手段。只要他们帮助刘琦夺到荆州之主,然后利用这枚棋子在荆州生根发芽,发展壮大。最关键的是刘琦体弱多病,而且行为懦弱,刘表死后他肯定斗不过刘备和孔明这两大猾头,那么荆州就顺理成章的就会被刘备收购。
刘备就通过孔明的关系网结识到了刘琦,并且把照顾刘琦是无微不至,还经常为刘琦出谋划策。刘琦巴不得找个强有力的靠山,刘备的出现正好成为了他的精神依托,所以他对刘备是非常的尊敬,把他当自己亲叔叔一样。
刘琦看到刘备处处向着他,终于某一天忍不出向刘备倾诉心中之苦,把蔡氏欲谋害他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刘备。
刘备假装不知,听完刘琦所讲,当即为他抱打不平,然后还去找刘表理论,却热脸贴了冷屁股,刘表为此还迁怒上了刘备。不过没关系,这一切都在刘备的计划之中。
刘琦看到刘备亲自出面为他敢于跟他爹直接理论,从此之后,更牢牢的握住刘备这棵救命稻草了。
自此,刘琦几乎每天都粘在刘备的身边。
可是万一哪天刘备出差了怎么办呢?光躲着也不是个事啊,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刘琦一直询问刘备,想让刘备给他拿个主意,但刘备就是不说。
为什么不说呢?
1。要是这么快就告诉刘琦,会令刘琦产生怀疑了,是不是刘备早就预谋好了引他上钩?
2。刘琦是个金字招牌,他在刘备集团中多待一天,荆州名仕就会认为刘备仁义,从而前来投奔他。
3。时机还不成熟,刘表还在摇摆不定的状态,对于是否会废长立幼还不明确。
可是刘琦屡次前来询问,刘备也不能故作沉稳,于是他把这个“难解”的问题踢给了孔明。
孔明多奸猾?他以不愿参乎别人家事为由,拒绝回答。弄得刘琦着急上火吃不下饭。
刘备见时机差不多成熟,就和孔明合演了一出双簧。刘备为刘琦出了一条“锦囊妙计”,刘琦依计请孔明去后花园游玩,当走到一处楼台上时,刘琦令人撤走了上楼的楼梯,然后跪下求孔明说:“现在先生不怕隔墙有耳了吧,这里只有我们俩人,还请您教我脱身之计。”
孔明这才假模假式的说道:“公子可知道申生和重耳之事?”
春秋时,晋献公听信丽姬之言,想杀太子申生,另立少子奚齐,公子重耳则逃亡在外,后得秦穆公之助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
刘琦一听便明白了,随即找到了刘表说:“东吴杀掉了江夏太守黄祖,江夏无人防守,我替您分担这个忧愁吧。”刘表正为俩儿子犯愁呢,一听刘琦主动提出远离荆州之事,就知道他无心再争夺继承人了,正好也解了他心中的忧愁,所以很开心,就派了刘琦领兵一万,防御江夏去了。
刘琦到了江夏,彻底中了刘备和孔明之计,因为这样不仅在荆州的后方开辟了一片新的根据地,而且驻军江夏对刘备而言还有着一个更为重要的用途。
什么用途呢?《隆中对》中说的明白,孔明早就指出东吴在江东已立三代,只可为援,不可为图。他们设定这个战略方针之后,就不可能在曹操大军进犯荆州之后,走投无路了才去联络孙权,估计刘备不会做这种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儿的事。况且后来刘备逃到当阳之时,正好碰到“吊丧的”鲁肃,哪会有这样巧合的事情?
只有一个可以解释其中的理由。就是刘备利用江夏距离东吴比较近的优点,早就和东吴秘密勾搭了。
那么,在刘备待在荆州七年的时间里,孙刘两家勾搭了这么久都没有正式的联盟?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很简单。刘备想借助孙权的势力帮助他夺取荆州,但是孙权开的价码较高,刘备接受不了。
早在孔明之前,东吴的鲁肃就为孙权献计,说是联合刘表,继而占据荆州,和曹操划江而治。而且孙家三代君主都试图打开荆州的东大门——江夏,为此还断送了孙坚的性命。显然,东吴早就看中了荆州这块地盘了,只是没想到半路杀出了一个刘备,既然刘备能使他们兵不血刃的拿到荆州,这好事哪找去?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刘备的要求。
但是在分割荆州的问题上,双方产生了分歧。孙权指着荆州的地图某一块地方说:这!“我就要这个地方!”
孙权指的地方名字叫南郡。
南郡是荆州的核心,南郡的首府就是江陵,这里四通八达,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同时还是进军东吴水路的咽喉要地。南郡还有襄阳等富庶的大城市,只要占据了南郡,实际上就是占据了整个荆州。
刘备才不傻,自己忙乎半天,岂能给孙权捞个大便宜?所以双方始终就南郡的问题上讨价还价,一直拖到了曹操兵进荆州的那一天。
孙权和刘备两家相互来来往往的,任谁都明白这里面有猫腻。
为什么刘备这么明目张胆的和东吴来往呢?他不怕刘表发现吗?
此时刘表背部长了一个大脓疮,趴在床上起不来了。刘表欲哭无泪,这真是引狼入室啊,曹操和孙权都让他应付不过来,现在又多了一个刘备,这三家他哪个都惹不起,
刘表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一句诗来代替:安得倚天抽宝剑,将吾挥为三截……
在重重的压力之下,大疮越长越大,最后开始化脓。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刘备和孙权这哥儿俩为了夺他的基业在忙绿不休。
内有孔明刘琦,外有孙权相帮,刘备欲夺荆州之心已经昭然若揭。
这正是:一个好汉三个帮,刘表气的起大疮;为了谋划荆州地,分田分地真叫忙。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