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孙小圣捂着嘴偷偷地乐,朱大壮意识到上了当,问:“你是不是在蒙我?”
“没有没有。”孙小圣连连摆手。
恰在这时,安玲招呼二人出来吃饭,朱大壮连忙拿着书问:“妈,这篇课文题目是不是‘鸟要吃饭’?”
安玲侧过身子看看笑着说:“不是鸟要吃饭,是‘共同的家’。”
朱大壮瞪孙小圣一眼又问:“妈,这几句怎么念?”
安玲放下饭盘子,指着书页上面的内容一字一句用富有表情的声音念道:“共同的家。蓝天是白云的家,土地是禾苗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这个大皮球是地球。”
朱大壮听完安妈的朗诵抓住孙小圣喊:“妈,刚才小圣蒙我,他说他会念,念的什么我没有记住,反正都是啥鸟吃啥虫子,还有踩着皮球放学……”
孙小圣面红耳赤,他推开朱大壮说:“你别闹。”
然后,孙小圣对安玲投去羡慕的眼神,他动情地说:“妈,你刚才念得内容真好,如果再加上一句更好:山林是猴子们的家,猴子热爱大森林。大壮,我刚才是胡乱念,可你等着,总有一天我会把书上面的字全认完,也念出像妈一样念出的这些好句子。”
“有志气,好孩子。来,吃饭吧。吃过饭,咱就学习认字”安玲说。
“是。”两个孩子一齐说。
吃过早饭,正式上课。
孙小圣与朱大壮规规矩矩坐在木櫈子上,安玲站在小黑板前面开始上课。
孙小圣要翻书本,安玲说:“咱先不学课本,课本是要到学校里由老师教着学的。”
“咱学什么?”孙小圣问。
“学唱歌吧?”朱大壮喊。
“别闹,先看黑板。”安玲装出严肃,开始在黑板上写字。
她上的第一课是:正确识读与书写阿拉伯数字。
她在“1”字的旁边画一根又长又直的水泥电线杆子,在“2”字旁边画一只正浮水的白鹅,在“3”字旁边画一只耳朵,在“4”字旁边画一靣小旗,在“5”字旁边画一个秤钩子,在“6”字旁边画一个舀饭的勺子,在“7”字旁边画一把镰刀,在“8”字旁边画一个葫芦,在“9”字旁边画一个带拉线的汽球。
朱大壮说:“妈妈画的气球不好看。”
孙小圣说:“我看挺好玩。”
“不要乱说话,认真看黑板。”
安玲一一让孙小圣与朱大壮认完黑板上的数字,然后指着数字旁边的图画一字一句教两个孩子念数字歌谣:“1像电杆直又高……”
孙小圣与朱大壮一齐喊:“1像电杆直又高……”
孙小圣的声音尖亮,像铲子划动锅底的响声,几乎要刺伤安玲的耳朵。朱大壮的声音沉闷沙哑,像老人有痰吐不出来又用劲儿往外抽的响声,这让安玲有些反胃。
她当然不知道她是在教两个动物学文化。
她连忙喝一口水,看看两个孩子的认真表情,又鼓起劲儿教第二句:“2像鸭子水上漂……”
两个孩子又喊:“2像鸭子水上漂……”
“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
孙小圣与朱大壮喊:“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
就这样,整整一上午,安玲教了无数遍,孙小圣学会了四句,朱大壮只学会了一句。
下午继续教,天黑之前,孙小圣又学会了三句,朱大壮也学会了一句。
两个孩子学知识的能力太差,背记知识的速度太慢,这大大出乎安玲的预料。原订两天教会的内容,安玲整整用了一个星期。
第八天,孙小圣终于能喊出以下的声音:“1像电杆直又高,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响,4像小旗随风飘。5像秤钩钓东西,6像饭勺把饭舀。7像镰刀割麦子,8像葫芦装良药,9像气球随风跑……”
会喊,还要会写。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