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南唐梦界> 146章 路上行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46章 路上行谈(1 / 2)

既然身为刺史的李煜发问了,张雄这个行军司马也是一五一十的将现在海州的境况向李煜禀报起来。

海州本身在南唐来说属于边远州府,所以算不得繁华,不过有赖于烈祖皇帝对南唐全国的苦心经营,海州地方治安上也算得上是稳定。

现在全海州约有百姓两万余户,十万余人口,虽然比不得后世一个城市就几百万人,但在这五代的乱世中,一个普通州府能有这么多人口已经算是不错了。

而海州现在的经济,主要还是以农耕为主。当然因为靠海,也还有搞那么一点点渔业,作为添补。不过在李煜眼里这都不够看的,他想的是等自己谋划的港口建起来,可以停泊大型船只了,就会大力发展渔业。打造海量的大型捕鱼船,这样有着还未像后世一样快弄绝户的中国沿海四大渔场的支持,怎么都能够缓解不少中国境内因为兵灾和天灾而造成的一个个大饥荒,话说吃鱼也是能够饱肚子的。

又从张雄的口中李煜了解到海州的土地兼并也很厉害,地方豪强常常用各种方法手段去逼迫自耕农将手上不多的田产低价贱卖。这种手段往往会造成地方上大量的农民家庭丢失了日后谋生的依靠,只能靠向大地主出卖劳动力,才能换得一口饭吃。若是地主们不用他们做事,那全家就得饿肚子,这也是除战争和自然灾害外流民的主要出处。所以可以说,大规模的土地兼并乃是中国古代社会动乱的根源所在。

只听张雄道:据卑职所知,在海州内,最为霸道,侵占田地也最多的家族非方家和崔家莫属。要说这两家敢在海州如此蛮横也是有依仗的。

李煜似乎知道张雄接下来要说什么,便举手阻止他继续往下说,而是接道:张大人想说的,本王自也有所耳闻,这些事我日后定然会有所计较。张大人还是为我介绍一下别的吧,比如说,北方正发生的战乱,可有外地的流民因此来到我海州地界,而海州官府又是怎么处理流民的事务的呢。

张雄仍是很惊异这小郡王说起话来让人感觉很是老到,一点不带有孩童的稚嫩感。

他便正色的回答道:启禀王爷,往常对待中原来的流民,老实说朝廷也并没有明文规定各地官府应该如何去做。不过又鉴于陛下一向以来对于对于流民的宽容之心,所以各地的官府也都不会刻意的为难流民们。

海州由于处在边境,往来的流民不少。这些流民在中原战乱,匪患严重时,就会越过边境,到相对安稳的海州来躲避。等他们的家乡稍微安定了,他们大多数人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当然也会有不少的人,留在海州或者前往我大唐的其他州府寻找新生活。我在袁州时就听说过在金陵有很多流民被朝廷安置在一起,数量多了,竟然形成了一座新的城市,而且据说住在这个城市里的流民们过的都相当不错。这让张雄对这安顿流民之策的谋划人感到钦佩,总想有一日能够到这流民组成的城市中去参观学习。殿下从金陵来,可曾有去过这座新城。

只见跟随在李煜身边的几个知道内情的人,脸上都露出了一副理所当然骄傲般的微笑。

李煜却道:张大人这是扯远了,我只是想问你海州的流民状况如何。

张雄见说,便歉然一笑道:这确是卑职的不是了,只是想到了现在海州流民的处境,才会有此种联系和感慨。留在海州的流民们,虽然也有官府定时的施些粥食,不至于饿死,但是也只是不饿死,天冷冻死和病死的却也不在少数。话说海州本地的乡民大多也都过的并不如意,更何况他们这些外来的流民呢。

张雄又道:前段时间,听闻黄河在下游地段几处地方大决口,恽州、齐州、淄州、青州等地都受到了洪水的灾害,粮食算是绝收了,所以就有这几地的流民大量的南下,涌入了我海州境内。

当时刺史张纬大人,因为见流民来的太多,也不敢让如此多的流民进入海州境内,便派本州的军马将大股的流民都拦截在边境线外。近来我常去边境线上查看,每天因饥饿和疾病还有盗匪而死的流民,不可胜数啊。

李煜听到这里便又打断了张雄嘴中继续想要阐述的一副流民图般人间惨状的话语,道:张大人,你也不必多说了,既然我李从嘉来到这海州做了刺史,代表的便是我李唐皇室的威仪,皇祖父对于流民的仁慈之心,也不可在我手中断送。

又转头对僧景全道:刚刚说过,你现在已是朝廷任命的海州长史,虽然我这里还没有与上任办理正式的交接,但那也只不过是个形式而已。所以带上我的令箭,行驶你海州长史的职责,将那些愿意做我大唐子民的人,给我好生接来海州,我这个刺史也定将会给他们找到一条生路。

僧景全在马上恭敬抱拳行礼道:属下得令,定会将这些大唐子民都给安全的接入境内。

李煜又对张雄道:张大人,你能否派个熟悉海州流民情况的人为僧长史带路,这样他也可少些周折。

张雄没想到李煜竟然是如此的雷厉风行,说做就做,而且这意思就是要把所有的流民都放入海州境内了。他心中虽然为那些整日在边境线上与各种绝境做抗争的流民们高兴,但是也为李煜怎么才能一下子就安置下这么多的流民而担忧。

李煜那里大口一开,将所有流民放进,而张雄他可是知道现在海州边境上被拦截的流民加起来就有五六万人,都超过海州本来人口的一半了,这下官府如何才能养的起这五六万张嘴呢。这人放进来容易,可万一处理不好,若是弄出个民乱来,连本州的百姓也要受到牵连,将这好事变成了坏事啊。

只见张雄道:殿下,是否现在就去派人到海州城中的各粮店采购粮食?否则等这些流民都来了,怕是会让海州城的粮价出现动荡,若有商家会囤积居奇,坏了殿下安民大事。

李煜见他如此说,心道这张雄毕竟是踏踏实实做过县令的人,也是懂得一定的市场规律,知道提早防备粮价波动呢。

便对他微微一笑道:张大人的担心很是在理,不过本王自有解决之道,张大人只管按我说的做就可。

张雄见说,便按下好奇之心,回头对他身后的几个步行的从人道:张忠、张孝,你二人就去为僧大人好生带路。

只见从人中两个年约二十岁上下,长相都与张雄有几分神似的年轻人,抱拳道:孩儿遵命。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