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之后为师,这师卦又出乎我的意料。
我之前一直认为师者为众为兵,当是一个血腥的阶段,但听叶荣解释后,才明白事实竟然相反。师卦上坤下坎,正是水在地中行,乃是至顺之义。这个阶段的师却是容民之师;天视民视,天听民听,竟是一个民众立法的民主时代。
我好奇而激动,问道:“大师兄,那比卦上坎下坤,是不是情况就截然相反呢?”
叶荣微微点头,说道:“既然有了法度,自然就有惩治。有利于此就会有不利于彼,当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有了兵革之祸……”
其后,叶荣将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共计九卦一一讲解,而人类社会的发展演递、朝代兴衰、疆域变迁等等便深深印在我脑海之中。
我不禁唏嘘感慨,直叹易经真乃天人之作。
半晌,我问道:“师兄,按卦序来讲,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便应当是蛊卦之象吧?”
叶荣微笑,说道:“是的,你可以试着理解一下。”
我顺着叶荣讲解的思路细细分析一番,说道:“蛊卦,上艮下巽,互卦震、兑。似乎反应的是人类对金属的运用将有重大的革新,这很符合现代科技的发展现状。嗯,山下有风,遇山而止,似乎是说明这个阶段同时是一个迷茫的阶段。正所谓蛊者,惑也……”
叶荣打断我道:“蛊不是惑,你可以当作变化理解。”
叶荣将变化二字说得极重,让我又陷入沉思。良久,我似乎有所明悟,试探道:“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那山下有风怎么理解?”
叶荣微微点头,说道:“盅字从虫,山下有风便是气遇山阻而静止,气不动而虫滋生,《诗经》‘蕴隆虫虫’便是此意;由气生虫,这个过程就是变化。蛊卦序列十八,而易道之变十八而穷,所以六十四卦无蛊则无变。”
我皱眉穷思,纠结着一个问题,问道:“这个虫就应当是微生物吧?”
叶荣静静地看着我,片刻,说道:“安之,你若以现有的科学认知来反推易经的深意,那便不可能真正理解易经。”
我微愣,却又听叶荣说道:“科学只有在质疑中才能发展。你若什么事情都要用现阶段所拥有的科学知识去解释,或者以科学理论作为标准,那便是迷信,对科学的迷信。因为现在的科学,只是现在的科学。”
我心念略转,明白叶荣话里的意思,并且高度认同。
但是,我尚未来得及对叶荣表达一下英雄所见略同的惺惺,老神棍又开了口,啧啧道:“你小子怎么那么爱钻字眼儿呢?依我说啊,讲那么多也不好理解,反正你们记住这世间有一种存在,就是道。我们修行也好,炼功也罢,都是为了修道。”
我和叶荣面面相觑。
要说老神棍的本事,那这大煞风景便是他的一技绝招。此言一此,我和叶荣都乖乖闭了口,仿佛之前我们说的都是通篇废话。
半晌,叶荣笑道:“三师父说得对。安之,你现在再回头想想,看看对易经有没有新的认识?”
我集中精神将叶荣所讲再细细回味一番,但除了前十八卦的画面感极强外,对易经条文的理解似乎与以前并无甚区别。但与此同时,我又觉得有一种感觉,似乎是以前没有过的。
良久,我迟疑道:“似乎…….我离易经越来越远。”
叶荣微笑点头。
我继续努力捕捉脑中那一丝异样的感觉,缓缓说道:“我感觉自己似乎在不断上升,像是在天空飘着,易经却像太空中的星体一样越滑越远、越来越小。”
叶荣笑道:“非常好。安之,其实这就是视角,就是领悟。你看问题的角度越高,你就会领悟到越来越多的内容。”
老神棍扭头看了一眼二师父,又笑呵呵地冲我说道:“打铁得趁热,安之,你现在就去炼会。”
我没有说话,一边思索一边起身,到隔壁床上盘腿坐下。
我渐渐想得明白,叶荣虽然并未给我讲解易经条文,但他教给我的应该一种方法,一种理解易经条文的方法。这让我学会不再纠缠于每一卦或每一爻,而是试图将易经所有条文当看一个整体来理解。
不知时间几许,我脑中不再刻意去琢磨易经,只觉得心中一片宁静。于是,我微微闭目,宁神定气。
…………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