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科幻灵异>诗经通俗欣赏> 《诗经》通俗欣赏 4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诗经》通俗欣赏 47(1 / 1)

《鳲鸠》:内外双修的淑人君子

布谷鸟是一种仁慈的鸟,“布谷处处催春耕”,它还喂养了许多的小鸟,无偏无私,平均如一。而且布谷鸟会一直呆在桑树的巢穴中,始终如一,操守不变。与那些小鸟忽而在梅树,忽而在酸枣树,忽而在各种树上的游移不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显然小鸟尚未成熟,所以行动也不稳定。

赞美布谷鸟,其实是为了赞美淑人君子。从仪表上来说,君子始终如一地保持端庄,他远离暴怒怠慢,容貌端正诚实有信,性情稳定。他穿的衣服也很得体,腰带白丝镶边,缀满五彩珠玉的皮帽让他更显华贵风采。仪表从表面看只是人的外包装,君子的外在表现之所以这么出色,是因为他充实坚贞稳如磐石的内心世界。

内修外美的淑人君子,对治国安邦、佑民睦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品行这么善良的君子,大家都视他为楷模。

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鸟七个细心哺食。品性善良的好君子,仪容端庄始终如一。仪容端庄始终如一,内心操守坚如磐石。

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鸟嬉戏梅树枝间。品性善良的好君子,他的腰带白丝镶边。他的腰带白丝镶边,玉饰皮帽花色新鲜。

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鸟嬉戏酸枣树上。品性善良的好君子,仪容端庄从不走样。仪容端庄从不走样,各国有了模范形象。

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鸟翻飞栖息丛莽。品性善良的好君子,百姓敬仰作为榜样。百姓敬仰作为榜样,怎不祝他万寿无疆。

《下泉》:穿透黑云的一缕阳光

公元前521年,周景王去世。周景王在位时,因为太子寿早死,后来立姬猛为太子,但景王宠爱庶子姬朝,在病重的时候要大夫孟宾扶立姬朝,可这件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办,周景王就去世了。景王去世后,孟宾被杀,贵族仍拥立姬猛为周王。

姬猛即位后,姬朝很不甘心,就带领一些失去职位的旧官吏叛乱,来争夺王位。姬朝的党徒乘着深夜潜入宫中,劫走了姬猛。半路上,晋顷公派遣大夫籍谈、荀跞带兵救出了姬猛,护迎他暂时躲避在安全的地方。不久,晋顷公又派兵护送姬猛回到了都城。同年10月,姬猛病死,谥号为悼王。

在后来的几年中,周朝公子为了争夺王位连年内战,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后来晋文王派大夫荀跞攻打王子姬朝而立悼王的弟弟姬丐为周敬王。周王朝的国君稳定下来,社会秩序才得以暂时的平稳。百姓终于可以正常的生活,于是写了这首诗歌来赞美荀跞。

寒泉浸野草,腐朽、凋零、烂死,如果用它们来比喻周王室内乱的话,那当时的社会环境会是什么样子?百姓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他们除了叹息,只能怀念周朝以前的圣明君王了。悲剧的王朝,暗无天日的生活,让人都要窒息了。

压抑到了极点,就会出现雨过天晴似的转变。终于出现了一位英勇之士平息了这场战争,还给了老百姓暂时的太平,他的名字叫荀跞。百姓不懂王权利益,他们只想过安稳的生活。出现了这样的人,大家都来赞美他。

郇和荀同音,是通假字,郇是周王朝的诸侯国,据后世分析,郇伯大概就是指荀跞。

地下涌出那冷泉,一丛童粱浸朽腐。醒来叹息又叹息,怀念周朝的京都。

地下涌出那冷泉,一丛艾蒿浸凋零。醒来叹息又叹息,怀念周朝的京城。

地下涌出那冷泉,一丛蓍草浸烂死。醒来叹息又叹息,怀念周朝的京师。

茂盛黍苗长势旺,一场好雨滋润它。四方诸侯朝天子,郇伯亲自劝劳他。

蓍(shī)

*********

国风·豳风

帝喾(kù)前承轩辕黄帝和颛顼(zhuānxū)帝,后启帝尧和帝舜,是五帝之一。帝喾和正妃姜嫄,生了儿子弃。弃喜欢耕田农事,在后来的700年间,弃的后代被尧举为农师,被帝舜命为官职后稷,也就是掌管农事的官员。到了夏朝,弃的后代不窋(zhú)放弃了后稷的职务,他沿着泾河北行,定居在戎狄之间。

后来他的孙子公刘建立了豳((bīn))国,集聚实力,争取民心,后来经过9世的传位,到了古公亶父,前后大概经历了三百余年。古公亶父后来率领周部族迁往周原,最后成就了周朝的王业。豳国是周族由一个小部落变成问鼎中原强邦的关键时期。古人称豳国是周部族的立国之本,周朝的王业是从这里开始的。

《豳风》,是先秦时代豳地的民歌,豳是古代都城的名字,大概在今天的陕西旬邑、彬县一带,是周族部落的发祥地。《豳风》共有7首诗歌,分别是《七月》《鸱鸮》《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豳风》中的诗歌大多是描写豳地的农家生活,辛勤劳作的情景,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

下面,让我们来好好地欣赏一下这几首诗歌吧!

《七月》:周代早期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

豳地是周族部落的发祥地,公刘时代的周族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公刘,姬姓,名刘,公是对他的尊称。公刘是古代周族部落的杰出首领,是周文王的祖先,世居在豳地。

公刘的先祖名叫弃,是五帝之一帝喾(kù)的儿子。弃爱好耕作务农,经常观察土地的特点,发现适合谷物生长的土地就种上谷物,后来民众都向他学习。尧帝知道这件事后,便提拔他当农师,主管农业。弃的后裔也是世代担任主管农业之职,直到传到公刘的祖父不窋(zhú)。不窋晚年时,正处于夏朝政治衰败的时期,夏朝的君主废弃农官,不注重农事。不窋因此也失去了农官这个官职,最后他逃到戎狄部落地区。

不窋去世后,他的儿子,也就是公刘的父亲鞠即位。鞠去世后,公刘即位。公刘虽然处在戎狄地区,但一直从事的是先祖的事业,致力于耕种,到处察看土地的特点。慢慢地,当地的民众仰仗公刘过上了好日子,各族人民感念他的恩德,大多数都迁到他这里,拥护和归顺他。周朝事业的兴起也就是在这里开始的。公刘死后,他的儿子庆节即位,把国都建立在豳地。

今天的这首诗歌就是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农业生产情况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涉及到了他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写这首诗歌的人应该是周族部落中的一名成员,他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他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的社会,有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麻、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享,无所不包,真像一幅社会风俗的画卷!

劳动者一年的劳作是辛苦的,从年初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到打猎凿冰,一年四季的工作内容是繁多的,工作强度是非常高的。从奴隶主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社会是井然有序、形势大好。但从普通劳动者的角度看来,这样的生活是凄切清苦的,他们的生活是沉重的。

夏历、黄帝历、颛顼历、殷历、周历、鲁历合称古六历。春秋战国的时候,对夏历、殷历和周历讲究得比较细一些。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岁首的建月不同,周历通常以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殷历通常以夏历的十二月为岁首,所以周历比殷历早一个月,比夏历早两个月。春秋战国时代的地区不同,所使用的历法制度也不同。我们在先秦的古籍时,应该多多少少了解它们是有不同的。

举例来说,《春秋》和《孟子》的文章中,月份大多使用的是周历,《楚辞》和《吕氏春秋》大多使用的是夏历;在《诗经》中,要看具体的篇目,例如《小雅·四月》用的就是夏历,《七月》这首诗是夏历和周历同时使用的。孔子有一次在回答颜回该怎样治理国家的时候就说到: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韶》乐。可见,历法在国家治理上,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农业社会,耕与织是主要的事项,所以妇女们主要的工作是为奴隶主织布做衣,男劳力带着工具,去地里耕种。妇女的工作也是很辛苦的,九月份才能完成桑麻的事情,然后就是做衣服,日复一日。到了十一月份,已经是寒风凛冽的冬天了,农夫们连一件粗布衣衫都没有,这怎么能度过年关呢?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哀叹而已。可是春天一到,他们又得整理农具,到田里去耕作,老婆孩子则是到田间去送饭。田官们见他们劳动很卖力,不由得面露喜色。

明媚的春光照耀着田野,莺声呖呖。背着筐儿的女子,结伴沿着田间小路去采桑,她们的劳动似乎很愉快,但心中不免怀有隐隐的忧伤。因为奴隶主不仅占有大批的土地和农奴,奴隶主的儿子也拥有任意占有农家美貌女子的特权。姑娘们的美貌,会使她们担心自己会失去人身自由;姑娘们的灵巧和智慧,会使她们担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他人占有。她们织出五颜六色的丝绸,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可能有一天连自己的身体都会被公子霸占。这样的心情,怎么能不让人悲伤呢?

男劳力们打下的狐狸皮,要给公子们做皮袄;打下的大猪,要贡献给奴隶主,自己只能留下小的吃。蟋蟀从弹腿欢叫,到都躲到屋里的床底下,蟋蟀的反映,表示着季节在变化。此时,寒冬又来临了,人们开始打扫室内,准备御寒过冬了。

六月他们吃李子和葡萄,七月吃葵菜和豆子,七、八月里他们还要打枣,割葫芦。十月里他们收下稻谷,酿制春酒,给主人祝寿。可是粮食刚刚进仓,农夫们又得给奴隶主营造公房。奴隶主住的房子豪华,农夫们的居室破烂简陋,真是形成鲜明的对比。农夫们营造房子还得快一些,因为来年开春还得抓紧时间种粮食。劳动者一年年这样的劳作,是何等的艰难忧伤!

如果说劳动者们一年到头都是在辛苦地劳作,没有一点歇息欢娱时刻的话,这也是不准确的。到了闲余的时间,大家也会有宴饮的盛况。到了年终的时候,劳动者之间也会相互邀饮,举酒谈笑。奴隶主会把大伙齐聚一堂,好好地款待一下大家。奴隶社会,这也算奴隶主给劳动者们的最大犒赏。此时大家会共同举杯,共助主人万寿无疆。

劳动场面,生活图景,人物面貌,男耕女织,农夫与公家的关系,真是一幅美丽的上古风俗画。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 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南边地,田官赶来吃酒食。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 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 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 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远志结了籽,五月知了阵阵叫。八月田间收获忙,十月树上叶子落。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十二月猎人会合,继续操练和打猎。打到小猪归自己,猎到大猪献王公。

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糊门缝。叹我妻儿好可怜,岁末将过新年到,迁入这屋把身安。

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下田收稻谷。酿成春酒美又香,为了主人求长寿。七月里面可吃瓜,八月到来摘葫芦。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养活农夫把心安。

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麦全入仓。叹我农夫真辛苦,庄稼刚好收拾完,又为官家筑宫室。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赶着搓绳索。赶紧上房修好屋,开春还得种百谷。

十二月凿冰冲冲,正月搬进冰窖中。二月开初祭祖先,献上韭菜和羊羔。九月寒来始降霜,十月清扫打谷场。两槽美酒敬宾客,宰杀羊羔大家尝。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齐声高呼寿无疆。

远志:一种植物名;纺织娘:一种昆虫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