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自3月进入缅甸以来,先后与侵缅日军作战多次,尤其是200师,独立在同古小城与敌55师团血战,不仅消耗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而且还为后续部队从容布置赢得了时间。(. 无弹窗广告)
不过,远征军中央军这三个师都没敢居首功,他们都知道,没有陈际帆的指挥,没有“神鹰”军团特种部队和独立第一旅多次在敌后的勇猛作战,他们绝不会如此顺利赢下战役。
所以当200师师长把缴获的竹内宽师团长的中将军刀和其余联队长、参谋长的大佐军刀全部列在陈际帆面前时,陈际帆大声道:“这把军刀意义非同寻常,这是我们中国军人在异国他乡缴获的第一把中将军刀,他是我们中国军人勇敢和智慧的象征,我提议,将这把有象征意义的军刀送回国内,敬献给蒋委员长。”
陈际帆的提议很好,好就好在既拍了马屁,又避免了争夺中将军刀的麻烦。55步兵团团长是少将,少将军刀陈际帆提议转赠给史迪威,他说好歹人家是远征军参谋长,以后你们这些部队要换装,还得从美国人手里要,拍拍他的马屁还是有价值的。
陈际帆话一出,三个师长顿时觉得这位严肃的副总司令像个圆滑的官僚,一点也看不出在战场上的浓浓杀气,不过转念一想也对,人家能够在国际国内的政治漩涡中游刃有余绝不是偶然。
陈际帆的提议全部通过,接下来就是55师团战利品的分配,陈际帆按照3、2、2、2的原则将战利品分给四支部队,200师居功至伟,占三成,其余部队占两成。三个步兵联队长的大佐军刀分给三个师长,宋关虎拿了一把参谋长的大佐军刀。
1942年4月3日,陈际帆以中国远征军第二副总司令兼游击司令的名义向中国远征军司令部报捷:
中国军队经过二十几天的苦战,取得了同古—良礼彬战役的完全胜利。此役歼灭日军一个野战师团,重创日军增援师团,共取得歼敌两万八千余人的战绩,缴获150重炮36门,105榴弹炮、75野炮山炮上百门、战车、装甲车八十多辆,重机枪两百多挺,其余长短枪、掷弹筒无数,骡马大车无数,击毙日军中将一名,少将以下官佐十三名。
此外,我远征军将士还破坏桥梁六座,击毁战车上百辆,烧毁敌辎重弹药无数。
为了此次战役胜利,我远征军也付出惨重代价,共计伤亡一万余人。其中200师伤亡过半,达5000余人,阵亡团长一人,营长三人,连以下军官数十人;新38师伤亡2000余人,阵亡营长两人,连以下军官十几人;新22师伤亡2000余人,阵亡营级军官三人,连以下军官二十余人;独立第一旅伤亡近2000人,阵亡副营长一名,连以下军官十二人;指挥部预备队新兵团伤亡600人,阵亡连长两名。
陈际帆报完捷,根本没有请示,直接率领数万胜利之师交替撤退,他们的撤退目的地是良礼彬。在那里稍事休整后,陈际帆准备在适当的时机交出指挥权。
勃固山顶的33师团一个联队在联队长被暗杀后已经无力发起攻击,再加上55师团在一夜之间溃灭,增援完全失去意义,33师团樱井省三中将无奈下令撤退。
坚守三天之久的胡玉峰参谋长率领预备队新兵团1700余官兵终于可以撤下来了。胡云峰将部队安排在良礼彬后,开始敦促后方运送药品、粮食、弹药和其他补给。他手里这些新兵,虽然还为经过正规化的训练,可经过血战的洗礼后,已经变得成熟很多,加上胡云峰不断在军中进行动员教育,部队在良礼彬开始自觉地进行训练,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保住命。
日军上下对55师团的覆灭感到一片悲愤,上至大本营、下至南方军各师团都充满了悲观气氛。经过一番指责、总结,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决定上书请罪,并申请戴罪立功,他认为目前的战局只有使用非常手段才能一举扭转被动局面。而这个所谓的非常手段,出于保密的需要,他暂时还没有实施。
随着中国军队大踏步后退,日军56师团和18师团在4月上旬得以重新占领同古这座空城,到了同古后,他们经过对地形的详细勘察,终于发现了中国军队决定坚守同古的秘密---同古以东有一条小路通往东面的泰缅边境,而从这片丛林往北,就可以轻易切断中国军队十万部队的后路。
为了自己的冒险计划,饭田祥二郎中将决定把15军司令部迁到缅甸,自己飞临同古勘察地形。
与日军知耻后勇的态度相比,中国远征军上下却陷入了巨大的兴奋中,部队撤往彬马那后,陈际帆、胡云峰、高焕捷和三个师长独一旅旅长宋关虎被邀请到曼德勒参加庆功酒会。重庆那边更是不得了,蒋介石在收到战报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让侍从室准备召开新闻发布会,他要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世界,他要让世界都知道,他领导下的中国军队不但没有跨,而且越战越强,这是他的部队继台儿庄、万家岭和昆仑关以来又一次大规模歼灭战,而且这一次首次实现了敌我伤亡数字的互换,中国军队只花了部分代价就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中外记者们像过年一样,在新闻发布会上接连提问,有的询问指挥官的情况,有的询问中国军队下一步打算,不过他们的收获很少,因为连重庆都还没搞清楚远征军下一步该怎么办,只好以涉及军事机密为由搪塞过去。
与重庆的热闹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曼德勒酒会刚一结束,史迪威就主持召开远征军师以上军官军事会议,为了表示对英国人的尊重,他还特地邀请了英国驻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中将和英缅第一军斯科特中将参加。
英国人此刻内心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中国军队的表现令他们大跌眼镜,原以为懦弱的中国军队在日军面前除了能消耗日军但要以外根本不会有所作为,可中国人用自己近乎完美的表现在他们的脸上狠狠地扇了一个耳光。
在曼德勒,所有的中国军官对英国人都是一副鄙夷的神情,亚历山大从未受过如此羞辱,可现在他明白,战场是最好的试金石,中国人是胜利者,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要不是首相先生和国内要求放弃缅甸全力守住印度,他也许能带领大英帝国精锐之师给日本黄猴子来上一下子。
远征军总司令,陆军二级上将罗卓英此刻正等在会议室门口,他受陈诚的委托,一定要和陈际帆搞好关系,所以他以上将身份屈尊到门口来迎接陈际帆等人。不过没有人觉得有什么问题,陈际帆绝对当得起!
“际帆将军,辛苦了,辛苦了!委员长委以重任,将军不负众望,指挥若定,全歼日寇,使我中华军人扬威异域,请接受我的敬礼!”
陈际帆虽然对国民党系统这边不太感冒,可基本的军人礼节还是懂的,他慌忙带着胡云峰等人还礼。两人寒暄之时,早有记者等在门口“咔咔”照相,胡云峰悄悄对高焕捷说:“这回咱们成名人了!”
最开心的还是史迪威,. [棉花糖]站在美国的利益上,他认为中国人能够在远东战场上肩负更大的重任。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当他兴致勃勃在会议上讲述他的完美计划时,会遭到如此强烈的反对。而这其中反对最有力的,就是他最信任的老朋友,远征军副司令陈际帆。
史迪威祭出的方案是经过最高统帅部(军事委员会)同意的曼德勒会战方案,战役主旨是调集英军驻缅全部力量和中国远征军主力在曼德勒给入侵日军以致命一击,达到毕其功于一役的效果。
陈际帆在旁边仔细听着史迪威口若悬河似的讲解,对史迪威的尊敬也随之淡化了。这家伙太不了解不了解中国军队了,更不了解日军。他的这个七拼八凑的战役计划听起来很美妙,实际上是一厢情愿。他不知道,现在对中国军队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进攻,而是防守,就像两个人打架,弱势的一个趁对手不注意占了便宜后,要做的是赶紧躲过对手致命的一拳,而不是不顾后果地进攻。
陈际帆没有开口,他打定主意交出指挥权以后,带着部队防守东线,在那里保住远征军的生命线才是正理。可接下来他终于见识到了,所谓远征军混乱的指挥是怎么一回事。
在座的将军们耐着性子听完翻译的话后,杜聿明立刻站了起来反问道:“请问参谋长,您如何保证英国人不撇开我们单独逃跑?日本人会不会像参谋长阁下预言的那样,将三个师团全部送到曼德勒来和我们决战?”
史迪威反驳道:“如果不打仗,我请问杜将军,这么多中国军队到缅甸来干什么?来观光旅游吗?现在日本人已经损失了一个多师团,他们的力量已经大不如从前。为什么陈际帆将军敢打的仗,杜将军不敢呢?”
胡云峰一听坏了,这史迪威是真傻还是故意的,这不是赤裸裸的挑拨离间吗?他赶紧看了看陈际帆,发现陈际帆闭着眼睛一言不发,就像什么也听不到一样。
杜聿明气坏了,虽然他明白现在不是逞义气的时候,可史迪威这话摆明了是给他好看。他先看看陈际帆,发现陈际帆在装傻,又看看罗卓英,更来气了,罗卓英一脸的幸灾乐祸。
其实好好先生罗卓英也好,前窜后跳的史迪威也罢,他们都不是中国远征军真正的指挥者,真正掌握实权的,就是这位远征军第一副总司令兼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他的身后是重庆,换句话说,重庆的蒋委员长才是这支部队真正的指挥者。罗卓英自然愿意看到这位远征军实权人物被羞辱,哪怕是让他心里痛快一下也行。
杜聿明道:“参谋长的计划我不同意,我要对远征军十万将士负责!”
“那你就不对我的命令负责吗?是你们蒋委员长亲自任命我任参谋长的,我有权指挥远征军任何一支部队!”
陈际帆看看胡云峰,两人暗暗摇摇头。史迪威这个老朋友简直是太单纯了,老蒋任命的又怎么样?你个老外想指挥远征军,可是你连一兵一卒都指挥不动。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