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懒得争辩:“我还是那句话,我必须对远征军负责,对国家负责,对领袖负责!”
英国人幸灾乐祸地在一旁看着这两位高级将领之间的表演,对他们而言,只要是能把中国军队送到前面当炮灰,能给他们撤退争取时间的计划,他们都同意。至于给史迪威承诺的在曼德勒进行会战的计划,只是利用史迪威来稳住中国人,他们不在前面顶着,日本人就会把攻击的刺刀指向大英帝国。
第一天的会议开得不欢而散,可陈际帆不能不发言,当在座各位都以为这位战神级的将军有什么更新鲜的理由的时候,他再一次让大家失望了。陈际帆的话很简单,大意就是同古会战打完了,他完成了蒋委员长的嘱托,现在正式向远征军司令部移交指挥权。
“就这些?”史迪威不甘心地问。
陈际帆道:“尊敬的老朋友,今天先到这儿吧,大家都很累了。”
散会后杜聿明是一头雾水,平心而论,他十分佩服陈际帆,同古会战若交给他指挥,即使是打胜也是惨胜,而惨胜对杜聿明而言就意味着失败,因为一向又想保存实力又想打胜仗的校长是不会饶恕他的。可陈际帆居然做到了,各师的伤亡就像事先计算过一样,维持在任何人都可以接受的水平上,而且还吞掉了日军整整一个师团!打残一个师团!这是何等了得的战绩,按常理,今天只要他开口,估计在座的师长们绝对会偏向陈际帆,可陈际帆似乎把自己置身事外,一言不发。
他决定在晚饭后先探探陈际帆的口气。
陈际帆不是不想发言,而是他感觉此刻发言就当白说,他必须回来和胡云峰商议后才能确定下一步走向,现在同古保卫战被自己打赢了,原先基于历史教训上的设想已经不复存在,下一步怎么走,他必须和胡云峰统一思想。
胡云峰没有陈际帆那样心事重重,一散会他就搞了辆车,非得拉高焕捷一起去逛街,说什么这是观光旅游的好机会。陈际帆一回来,他的两个同伴没见到,倒是先见到了史迪威。
陈际帆一看史迪威就知道这位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也好,自己正找他呢。以后援助的事情说不得还得靠他。
史迪威白天的会开得很没面子,他知道自己是说不过杜聿明的,这个蒋介石的忠实手下从一开始就不听他的,他只有从陈际帆这里找到突破口,这位更年轻的中国将军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虽然看上去他没什么地位,可他身上有卓越的战功,在军队里,这就够了。
陈际帆命令卫兵给史迪威冲上一杯香浓的咖啡,然后很关切地问道:“亲爱的朋友,你的脸色看起来很不好。”
“陈,你为什么不发表意见,要知道你的话在这些将军们眼中是有分量的。”
“发表什么意见?”陈际帆故作不解地问道。
“十万中国远征军将士到缅甸做什么来了?不就是为了打日本人吗?现在我们的形势很好,为什么不能一鼓作气和日本人进行一场决战呢?你们中国人难道不想收复仰光?难道不希望早一天打通对外交通线,以获得盟国更多的援助吗?你也看到了,部队使用美式装备,战斗力提高很多。陈,我很想知道,你这位战功卓著的将军是怎么想的?你知道吗,罗斯福总统也很想知道你怎么想的?”
最后一句完全是鬼话了,史迪威认为陈际帆很亲美,他祭出总统,希望能给陈际帆贴上一些虚荣心。
“老朋友,我怎么想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日本人是怎么想的。”陈际帆答道。
“日本人在中线虽然受到重创,可他们的33师团丝毫没有放松对英国人的追击,这难道还不够吗?日本人要北上,只有占领曼德勒,才能一举割裂印度、中国和缅甸之间的联系,所以我们集中优势兵力在曼德勒,用你们中国人的话说叫做(中文)‘以逸待劳’,这是一个好机会。”
“这是日军的好机会!”陈际帆毫不客气地打断道:“您的心情我能理解,甚至您身后代表的美国政府的心情我也能及理解,你们希望中国军队能够进攻、再进攻,可是你想过没有,我们拿什么进攻?那士兵的生命吗?日军牢牢掌握着缅甸战场的制空权,他们可以通过空中侦察到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的后勤补给线、兵员集结地都在日军飞机的威胁下。况且日军还有缅甸当地人帮助,对地形的掌握远远强于我们,这种情况下去和日军决战,我看不出胜利的希望。我们中国同样有一句话叫(中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战前最起码的情报必须掌握,可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拿什么打?”
史迪威反驳道:“英国人数万军队,加上远征军,难道还吃不掉日军三个师团?”
“不要提英国人,在我的眼中早就视他们不存在了,老朋友,我们中国人不是来替英国人当炮灰的,他们一心想放弃缅甸让中国军队给他们挡子弹,难道您看不出来?不要轻信英国人的鬼话,他们若真有半分想打的意思,前段时间干什么去了?我只会中国军队的勇士们在前线浴血拼杀的时候,英国人数万军队连我的侧翼都不能保证,这样的军队,我们怎么放心和他们在一起作战?”
史迪威哑口无言,半晌他只好说:“对日作战是盟军每个成员的义务和责任,这一点是你们蒋委员长点头同意的。”
“老朋友,希望你明白,中国人在和日本侵略者殊死血战的时候,盟友在哪儿?反倒是我多次好心提醒你们,希望你们防范日本人,可你们呢,算了算了,不说了。老朋友,我也想提醒你,你们美利坚合众国也不是为了维护罪恶的殖民统治才来到缅甸的,所以,就个人而言,英国人可有可无。而曼德勒会战的计划,我不赞成!”
史迪威急了,没想到他最信任的老朋友竟然也不赞成他的计划,史迪威失望之极。
陈际帆看到史迪威一脸的沮丧,心有不忍,不管怎么样,人家一个老外,千里迢迢跑到这个鬼地方,是来帮助中国人的。从私人感情上讲,陈际帆对史迪威还是充满感情的。
“将军阁下,您不了解中国军队,您也不了解杜将军以及他身后的蒋委员长。远征军最精锐的部队刚刚打完大规模的歼灭战,现在最需要的是休整部队,而不是拿这些疲惫的部队再去往日军枪口上撞,撇开日军空中优势、装甲重炮等优势不谈,但是日军一个师团就可以在地面作战中战胜中国军队三个师,这绝不是夸张!”
“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我的建议很简单,中国军队现在当务之急是全力保障东线,尤其是棠吉(东枝),那里是中国军队的软肋,一旦失守,日军可从这里长驱直入,直接威胁远征军的后路,据我所知,这一线一千多公里的防线上,居然只有一个分散成营、连级单位驻防的师,如果我是日军指挥官,当在正面佯攻曼德勒,再派遣一个精锐师团从一线实施战略迂回,一举攻下腊戍,则缅甸战局的形势可一举扭转。”
史迪威摇摇头,“这不太可能,这一带有上千公里的纵深,丛林密布,道路十分难行,根本不利于大部队机动,日军即使实施迂回,也只是小部队的骚扰,根本影响不了大局。”
“但愿如此!”陈际帆耸耸肩,他实在不愿说下去了,史迪威好大喜功,不甘寂寞,非要弄出点动静来,他现在军权已经上交,根本影响不了上面的决策,能做的只能是带着部队撤往东枝(棠吉),最好能够从第六军手里接防(棠吉)。
史迪威也许看出来陈际帆的消极,见话不投机,他只好悻悻地离开。
可陈际帆绝不是消极等待的那种人,他在酝酿更大的计划!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二百九十六章 移交兵权)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