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抗日之神鹰天降> 第三百九十二章 文以载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二章 文以载道(1 / 2)

钟鼎城听完陈际帆仔细把以后的用兵思路讲了以后,将话题转到安徽文化界近来出现的不和谐音符上来。对此,两人自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说过说科学这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的话,像什么民主啊、以后谁来执政啊之类的话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想法的,正因为这样,才争吵不休。

陈际帆说自己没想好,这句话是大实话,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民国这些个搞文学的、搞哲学的、搞国学的,还有绘画的、音乐的,还有什么美学的、伦理学的,什么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语言学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那简直就是阳春白雪,那些东西读起来只能用一句成语来形容---味同嚼蜡。

所以陈际帆是不敢去碰他们的,至于说到安徽出现的各种不同的思潮,钟鼎城比较有发言权。他对陈际帆道:“这些东西我根本就不懂,但是我能感觉得到,一些不和谐声音的还是少数,大多数学者由于在战火中找到这样一块净土,只是在大学和书斋里埋头做学问而已。而且他们的论战也只是在报纸上进行,反正这边言论自由,随他们怎么说都行。”

“他们都说些什么了?”陈际帆问道。

“说什么的都有,希望成立联合政府,仿照西方议会制度的有;希望接受国民政府改编,变成一党集权的也有;当然,也有些激进的文人坚定地站在咱们这一边,希望咱们来一统全国。总的说来,赞成轮流执政的比较多一些,骂您是新军阀的好像也不少。你是知道的,我的口才不好,也懒得和他们理会,不过,你作为咱们的头,是不是也要表表态了?也好让站在咱们这边的公务员和将士们安心,免得大伙成天都在揣测。”

“听你这么一说,好像这件事还有更深远的意义?但是老钟,这个态是不好表的,咱们不能当这个出头鸟。一切都要等到国际峰会以后,战争进行到现在,由于咱们的参与,亚洲战事已经有超过欧洲提前结束之势,英美各国肯定会采取策略,而这一切已经绕不开中国人了。老蒋现在还是国家元首,关乎中国利益的很多事情,必须要通过他才行,所以现在咱们不能表态,但是我也要和文化界说道说道,针对他们的争吵拿出咱们自己的观点来。”

其实最令陈际帆想不到的是,他洋洋洒洒的忽悠已经博得了科技界的好感,可是文化界却不这么看,一致认为应该见见这位后起之秀,至少也应该知道他的心思。于是陈际帆接到了一张很精致的邀请函,邀请他到巢湖边观鱼,顺便讨论一下中国的未来。

这个题目实在有点大!中国的未来?中国的未来是讨论出来的么?

陈际帆哭笑不得,只能赴约。因为他此次回安徽的主要目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平复一些思潮,使自己能安心率部队远征。

不过这一次他轻松了许多,因为陈际帆本来就不准备和这些文化人辩论什么国学了,什么主义啦之类高深的东西,他只想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们说说,说清楚而已。和而不同,道不同者不相为谋而已,不必要搞得很紧张。

在巢湖边上一个大大场地上,文化精英们着实布置了一番。不过,在陈际帆看来,这些人比搞科学的那些老成多了,大部分不是带着圆圆的眼镜就是胡子一大把。出发之前马寅初给了他一个名单,算是恶补一下关于这些个文化人的知识。

光是集中在安徽的国学大师就有十几位,其中以陈寅恪、吴宓、钱穆、赵元任、顾颉刚等几位为代表,对政治倒还不怎么感兴趣,但是以梁漱溟、黄炎培、傅斯年、冯友兰、金岳霖、林语堂等人就争辩得很厉害,如果把已经在安徽行政、司法系统就职的沈钧儒等人算上,恐怕还不止。还有一派就是纯文人,以沈雁冰、张恨水、谢婉莹、郁达夫(归国)等为首,除了授课,就是搞自己的作品,对政治涉足不深。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向陶行知、晏阳初这样的乡村教育先驱。

陈际帆就是在这样一群大师的瞩目下来到发言台的。

今天他穿的是一身笔挺的军服,左边衣袖上的“神鹰”图案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领章上的三颗将星光彩璀璨,脚下的皮鞋擦得锃亮。

陈际帆以自己的装扮说明,他此行并不是为了交朋友,只是宣传自己的主张来了。其实陈际帆是自卑,在这些大师们面前,军装的作用好像就是为了遮掩心中的自卑。没法不自卑,越是认识这些人,越自卑。因为他们几乎就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思想,坐在台下的思想家、哲学家不计其数。

陈际帆就纳了闷了,为什么国家越是贫弱就越有人才诞生?为什么在他那个时代没有这么多影响时代的人物?

他不想去寻求答案,因为他今天是来宣布答案的。

一番客套之后,陈际帆忍不住了。他说道:“今天我以一个军人的身份来,只是想向诸位贤哲传达一个信息,侵略者还在占着我中华的土地,我们军人的使命还没有完,这个国家仍然需要付出士兵的生命!”

果然,陈际帆这话一出,全场立刻鸦雀无声,所有都想听听这位民国上将军能讲出些什么东西来。

陈际帆接着说:“士兵们在前线义无反顾,舍生忘死,到底是为了什么?消灭日寇?保家卫国?其实归根结底是为了保卫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保卫这片土地上的文明,保卫他的资源。再说得通俗点,保卫那些在工厂田间劳作的同胞能得到温饱,保卫他们活得有尊严,当然也是保卫各位这样的文化人士能够自由做学问,能够自由争辩。”

“在座的有些人在背后骂我,我以为这不是我的耻辱,而是光荣!因为我和千千万万军人的奋力保卫和争取的,就是你们这样的权利!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权利,对事物保留自己看法的权利,对国家未来作出评价的权利!甚至是,推举自己心仪的领导人的权利!”

这句话一说出来,很多人捋着胡子微微点头,后面的年轻学者们也流露出赞许的神色,因为陈际帆这句话很新鲜。

“可是,你们只是这四万万同胞中的一小部分,你们有这样那样的权利,那些劳动者们,那些士兵们,还有那些商人们,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权利!这下难办了,都要主张自己的权利,到最后总会是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吃亏的,因为在以前,他们没有经济地位,没有政治地位,他们没有文化,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的话语权!政客们有权,商人们有钱,军队有枪,你们有文化,他们有什么?只有那双常年劳作不停的手,只有家里永远空空的米缸和家徒四壁的屋子。所以我和我的部队,不仅保卫你们的权利,更要保卫他们的权利!”

下面有人赞同,有人开始不屑一顾。但是陈际帆好像越说越来劲了:“有人说他们都是屁民,都是白丁,都是下里巴人,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就不错了,他们有什么权利?说这话的人,如果是做学问的,我只能表示遗憾,因为很明显他把因果关系倒置了。不是我们让他们吃饱穿暖,而是他们在供养我们吃大米、穿绸缎。所以今天我只想告诉大家,关于民主,我不想争辩,只想告诉一个事实,任何形式的民主都是要落实到每一个底层同胞身上的,否则便是假民主。至少我百万大军保卫的,不是这种民主!因为我们士兵身上的全部,都是来自他们的劳动,我们这支部队吃的每一颗粮食都是他们所种!”

“那么这里面有没有矛盾呢?其实没有,如果我们这些掌握文化资源的学者们,能真正体谅百姓疾苦,能以解救天下苍生为己任,那么我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是能够团结起来走得更远的。[. 超多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祸福避趋之’,好像这些也是读书人说的话。我个人理解得不深,只想照着做,不知诸位理解得如何?”

下面静默一片。半晌才发出一个声音:“陈将军讲了这么多,很抽象,我们只关心的是,未来国家到底谁领导的问题。鄙人认为,国家之祸,祸在分裂,总有许多人打着为百姓、为乡里的旗帜搞割据,试问若不是军阀连连混战,日本人又怎能有机可趁?”

“这位先生,恕在下眼拙,敢问尊姓大名?”

“本人傅斯年,年轻时也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现在到安徽找一块清净地方研究学术。如今国家抗战胜利在即,可是各派均拥有武装,长此下去,只怕是未来安徽也非净土啊。”

“傅先生说得好,未来国家该有谁来执政?我以为不是我说了算,当然也不应该有枪说了算,应该由百姓说了算!至于枪,对外维护主权打击侵略,对内维持秩序震慑宵小不法,如此而已。至于‘神鹰’这许多军队,它是人民所生、人民所养,等抗战胜利了自然交给人民。”

“陈将军不必拿外交语言来搪塞,我没有看见人民,我只看见一个个的人,试问谁来掌控这支军队,谁又能保证这支军队不变成军阀政客争权夺利,武装割据的工具?请将军教我。”傅斯年步步紧逼,文人的厉害初步显现。

“放心傅先生,不会有割据的,也不会有军阀。人民会有他们手里的权利去选择,谁能够带领他们走向富强,谁能够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抬起头来,谁就能当他们这个家。傅先生,历史的潮流总是往前的,您可以等,您一定看得见这一天。”

“陈将军,请不要误解傅先生的意思,我们今日邀您在巢湖观风景,一来是久仰您的大名,二来确实是为国家民族未来思考。将军说得不错,我们这些文人手无缚鸡之力,也没有搞科学的同仁那样有创造财富的本事,只能在这里尽一点微薄之力,想着为国家民族献计献策。将军前日里对科学界同仁说了一番话,令所有人叹服不已,我等也是十分好奇,想和将军交流一番,希望将军不要误解才是。”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