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抗日之神鹰天降> 第三百九十二章 文以载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二章 文以载道(2 / 2)

说话的正是沈雁冰,他的为人一向不错,见这样辩下去气氛会急转直下,便用软化转了个弯。

当得知这位先生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茅盾时候,陈际帆顿了顿,离开发言台,敬了个礼。

沈雁冰先生道:“既然将军能够给科技界指一条路,今日何不给一些建议,一来增强互相交流,二来为国家民族长治久安出谋划策?”

陈际帆有点窘,因为他本来是揣着一颗批判的心情来的,见沈雁冰先生如此说,他自然不好意思起来。直到下面很多学者都异口同声要求,陈际帆才决定说点心里话。

实际上他很清楚一件事,自己是绝对没有资格在他们面前说三道四的,沈先生的话主要是转个弯,而在座很多人则是给他这个陆军二级上将的面子。

但是陈际帆还是要说的!

“对诸位所研究之学问,际帆是不懂的,如果非要说接触,那么文学上的东西拜读过一点点,就从文学谈起吧!好像有人说过,文学即是人学!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是伟大精神的载体,是能够反映时代、讴歌正义或是启蒙思想的,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就是因为这一点。诸位认为民众愚昧,所以诸位文学大师才更应该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多写写反映他们生活的作品,多写写反映他们觉醒的作品,我想这样的作品应该是不朽的。反之,那种自以为懂了点笔墨就躲起来无病呻吟孤芳自赏的文学,是软骨头的文学,那种以哗众取宠歌功颂德的文学则是文学的糟粕,我们这个民族不要这样的文学,现在不需要,将来富强了,更不需要!”

“对于哲学的理解,我实在所知有限,只知道一个民族不能缺了思想家。思想家的学问不论对错,只讲求侧重点的不同。我只能说,作为一个手握重兵的军人,我无意干涉诸位的研究,甚至鼓励各位去思考!我们需要思想家,现在需要,将来更需要!”

“至于历史!我本人以为研究者应该有一种正确的史观,古语说以史为鉴,历史这东西不应该只是在书斋里供人欣赏的典籍,而应该走向大众,告诉大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对于历史的研究不仅要客观,而且要有一杆标杆,不能因为岳飞镇压过起义就抹杀了他民族英雄的称号,不能因为外族统治者给了我们几颗糖吃,我们就否认了他侵略的本性!我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其间仁人志士数不胜数,历史学界应该树立一种价值标准,告诉世人是非曲直和正义忠诚!在这一点我认为是要有尺度的,不能允许任何跳梁小丑站出来断章取义,混淆是非!”

“关于国学,我当然是不懂的,你们承载着传承我中华文明的使命,对语言、民俗、文化、典籍都有发扬光大之责。如果有朝一日被别的什么小丑国家窃取,说什么端午节出自他们民族,说什么《本草纲目》乃是他们古人所作,则你们罪过就大了!”

陈际帆此言一出,很多学者大师面面相觑。

语言学家赵元任笑道:“将军危言耸听了,我们只听说有盗窃文物典籍,盗窃书画卷轴,未曾听闻窃取传统文化的。将军本意是想鞭策我学术界拿出正确态度,所说也还算中肯,只是将军所举之例子实在匪夷所思,照将军的说法,难不成有国家还敢把汉字说成他们的文字不成?”

陈际帆苦笑,“先生,并非是晚辈杞人忧天,如果将来有一天,某些无耻的国家非要给他干瘪的历史隆隆胸,厚着脸皮非要把咱们的东西说成是他们的,并且成天不遗余力地宣传,先生觉得我们改判他们什么罪?如果我们的文化界不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尸位素餐,届时整个国际社会信以为真,甚至连我们的后代都觉得理所当然的时候,诸位罪莫大焉!”

很多学者看到陈际帆不像是开玩笑,而是以一种非常严肃的口气在说,都觉得不可思议。难道说,还有这么不顾礼仪廉耻的民族?日本吗?不像啊,这个民族对汉文化是崇拜,就算是他们拥有武力的今天,也没听说有这样的事啊。

“将军,如果将来哪个民族如将军所说,那这个民族就连狗都不如了,我大国风物人情,岂是这等宵小能够轻易窃取的?不过将军之言甚为诚恳,我们这些学究记下了!”

“好了,诸位先生,陈某一介武夫本无理由在这里大放厥词,但我以为文武之道实际上殊途同归,同为振兴我中华!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光靠枪炮是不够的,光靠科技也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精神!是汉唐气象!是全体国民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不应该因为物质条件的奢靡而中断,要让全民族都意识到,我中华时刻处在危机之中!必须奋发图强!必须团结一致!而振奋精神首在教育!所以请各位贤哲在研究之余不忘培养弟子,请有志于教育的前辈,能真正走下去,去把文明的火种撒下去,只有这样的星星之火,最后才是燎原之势!”

这回下面真的有掌声了。陈际帆巧妙地避开谈论的焦点,把话题引向文明的发扬光大这个主题,使得学者们顿时有醍醐灌顶之感。不过这样的掌声确实来得不容易。陈际帆汗水都下来了,他只好轻轻拉一拉领口,想散点热。

“将军说文武之道殊途同归,此话在将军身上看来确实不假。但民国以降,武人当国,枉顾一己之私利,卖国求荣,混战不休。如果国家不能统一,则将军所说也是空话,我等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彼时自身尚且难保,又有怎能在乱世中奢谈传承和发扬呢?”说话的是国学大师钱穆。

“前辈所言极是,晚辈还是那句话,发扬民主反对专制不是看我,不是看军队,也不是看少数的精英知识分子。而是要看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假使通过你们一代代的努力,使得所有的民众都具备独立思考之能力,使得民众都具备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使得民众都能知道并维护自己的权利时,少数人的专制便只能是空中楼阁。当年一代人杰袁世凯以为自己可以称帝,殊不知民智已开,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公竟逆潮流而上,其结果只能是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再比如汪兆铭先生,以为自己能够代表民众,以为单独媾和也是救国,殊不知中国人民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已经开启,汪先生一世英名终归尘土,除了留下千古骂名毫无所得。袁世凯的例子表明,不能忽略民众,汪先生的例子表明,不能代表民众。两者皆自以为是,最后只能是失败。”

学者们很聪明,觉得陈际帆一番话应该是有所指,可是这个年轻人洋洋洒洒,说话却是滴水不漏。表面上似有所指,实际上又泛泛而谈。但是学者毕竟是学者,已经隐约读出了陈际帆话外之音,很多人于是真的沉默了,陷入思考中。

“好了,诸位先贤,论年龄陈某是晚辈,论学识更是连当诸位学生的资格都没有。众位大贤盛情邀请,陈某倍感荣幸,信口雌黄一番,让各位笑话了。不过,我今天讲的话,归纳起来就是‘文以载道、传承文明、开启民智、振奋精神’!此十六字与诸位先生共勉。陈某希望学界要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声势,更要有民智开启。能人辈出的大好局面。若真如此,则陈某率军浴血沙场也会欣慰,彼时任何牺牲和流血都变得十分有意义,因为我中华民族不仅会拥有强盛武力,而且还会重新开启绚烂的文化奇葩。彼时重现我汉唐盛世又有何不可?”

真累啊!这是陈际帆口干舌燥之后的第一感觉,还好,这些文化人没有上前刁难,更没有抓住什么“执政啊,民主啊”之类的纠缠不休,否则他肯定答不了几句就败下阵来。要么提前把自己的想法露馅,造成今后的被动,要么对根据地的争论没有任何影响,威望尽失!

不过他也是有感而发,只有民智开启,人人都拥有理性,才不会陷入对某一事物或某个人的盲目崇拜之中,才能够自觉遵守法律,遵守规则,才能够对一切知识和文明心存敬畏。

陈际帆是军人,他知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缺少血性,不能放弃暴力,但是暴力不能代表一切!一个拥有理性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

理性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力量!理性不是激进,更不是狂热,至此国家民族振兴之际,陈际帆真的希望他身后的四万万同胞,都能在短期内普及教育,学习理性。这样才能避免以后建设道路上的悲剧重演。

这条路,很难走!

(本章昨天已经写好,没心情更新,因为钓鱼岛问题)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三百九十二章 文以载道)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