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穿越东周> 015回 巧退联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15回 巧退联军(2 / 2)

使者说:“鲁国这些年来没有什么战争,虽然您掌握了鲁国的军政大权,但没有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无法立威。若这次鲁国与卫国联合,到时,鲁国、卫国、宋国、陈国和蔡国共同联合起来,一齐讨伐郑国,可谓轻易而举。战后,您不仅可以立威,还将获得大量的战利品,包括郑国的土地。”

公子翚说:“鲁国与郑国隔有卫国、曹国和宋国,即使消灭了郑国,鲁国怎么能得到郑国土地呢?”

卫国使者说:“到时,卫国取得了郑国许多土地,卫国自然会将与鲁国相邻的土地按一定比例划给鲁国作为补偿。”

公子翚问:“有何凭证?”

卫国使者举出国书说:“这是我国主公州吁的亲笔书信,上面有承诺。”

公子翚看了国书,还给卫国使者,说:“那好,我明天就带你入朝见隐公。”

第二天早朝快要结束时,鲁隐公说:“今rì,国内政事已经议完,国外还有什么事情?”

公子翚上前奏道:“卫国使者持有国书求见。”

隐公说:“让使者进殿。”

太监官宣道:“请卫国使者觐见!”

卫国使者拜礼后,说明来意,呈上国书。

太监官起开国书,呈给鲁隐公。鲁隐公看后递给太监官说:“请宣读!”

太监官站在隐公身旁,手持国书大声念道:

卫国州吁拜鲁侯殿下:郑国自武公一来,自持辅助平王东迁有功,假借扩大周朝拱卫地盘的名义,蚕食鲸吞了镐京东面的东虢、郐国以及鄢、蔽、补、丹、依、蹂、历、华等诸侯小国,而只将小小的洛阳一带划给周朝统管,其他绝大部分纳入郑国版图,致使郑国从一个小小的封地变成一个大国。可是,郑国贪得无厌,且无视天朝,不断在周边地区挑起事端,东面抢夺周朝粮食,西面sāo扰宋国边疆,南面欺凌许、陈、蔡等小国,北面与敝国战火连年。有此郑国,天下何以太平?郑国不灭,邻国何以自安?为此,敝国首倡鲁、宋、陈、蔡,结成五国联盟,共同讨伐郑国。灭郑之后,与郑国相邻的国家分取各自攻占的土地,与郑国不相邻的国家,所攻占的土地,由敝国在相邻的地区,划出相应土地作为补偿。望鲁公维持正统,共灭乱国!

鲁隐公首先说:“是主张联合还是主张不联合,请各位爱卿说说!”

公子翚首先说:“这是一个让鲁国强大的好机会,不能错过,必须同意联合!”

其他文武大臣见公子翚这么说,不敢提出反对意见,沉默不语。

鲁隐公往台下看了一阵,说:“寡人认为不太适合联合:一是我国以礼仪为重,从不好战;二是我**力不强,加上远离郑国,未必能攻占多少城池,到时会得不偿失;三是取胜后,还要从卫国划拨土地,到时卫国不予兑现,恐怕要引起诸多纷争。因此,我们何必要跳入浑水坑呢?”

公子翚大声说:“俗话说:‘趁浑水,好摸鱼。’有机会不把握,有利益不去争取,安于现状,保守治国,鲁国危险啊!主公若同意,我大胜而归!主公若不同意,那请解除我所有职务!”

鲁隐公无奈,只好说:“那爱卿自己看着办吧!”

于是,公子翚不等隐公同意,自作主张,决定与卫国联合征伐郑国。

再说卫国联合宋国的经过。

出使宋国的使者名叫宁翊(yì),善于外交辞令,且能随机应变,做事细心。他仔细了解了宋国宋殇公的重要情况,掌握了他的弱点。

宋殇公名叫“与夷”也称“公子与夷”,接的是他叔叔宋穆公的班,宋穆公是接的他哥哥宋宣公的班。宋穆公接班的时候,公子与夷才两三岁,不适合继位。因此,宋穆公接班时对他哥哥宋宣公说过,将来他要把君位传给侄儿公子与夷,而不是传给宋穆公的儿子公子冯。

后来宋穆公临死前,为了报答兄长的恩德,兑现他的承诺,就把君位果然传给侄儿公子与夷,史称宋殇公。公子冯比宋殇公略小几岁,他非常怨恨父亲把君位传给了堂兄公子与夷,又害怕宋殇公害他,就出奔到郑国都城,受到郑庄公优待。郑庄公还打算有机会替公子冯出兵讨伐宋国,为他夺取君位。

宁翊掌握这些情况后,就来到宋国都城商丘觐见宋殇公,说要联合伐郑。宋殇公问宁翊:“讨伐郑国有什么意图?”

宁翊说:“郑伯无道,杀弟囚母。公孙滑逃到敝国,又不能容忍,兴兵侵入敝国,先君畏惧郑国,奴颜卑sè认罪求和。如今寡君州吁要报仇雪耻,想与贵国同仇敌忾,共同讨伐郑国。”

宋殇公感到很奇怪,讥笑道:“宋国与郑国向来无冤无仇,你说与我们同仇敌忾,未免言过其词了吧!”

宁翊说:“君侯您若想知道为什么,那我只能单独跟您讲。”

于是宋殇公挥去群臣,只留下内务伺臣。侧着身子对宁翊说:“这下可以讲了嘛!”

宁翊这才说:“您的君位是谁传给的?”

宋殇公说:“天下谁人不知,是我叔叔穆公传给的,问这个是什么意思?”

宁翊说:“自古以来,父亲死了该是儿子继位。虽然您叔叔穆公胸怀尧舜仁德,但无法解除公子冯失去君位的怨恨。因此,公子冯逃到郑国,他不会一下忘记宋国君位的。再说,郑国君侯接纳公子冯,并且与他交往很深,一旦公子冯借得郑兵,加上宋国百姓感激穆公的恩德而支持公子冯,到时内外生变,您的君位就危险了!现在我们联合,表面上是讨伐郑国无道,其实是为您除去心腹大患!君侯您若肯答应联合,敝国将起倾国之师,连同鲁、陈、蔡三国的军队,大家一齐进攻,郑国立马就会灭亡。到时,君侯既除了心腹大患,又将获得许多土地,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宋殇公本身就害怕公子冯篡夺君位,听了宁翊这番话,正合心意,于是答应联合伐郑。

宋国大司马孔父嘉,原是商汤王的后裔,为人正直无私,听说宋殇公参与联合讨伐郑国,就单独拜见宋殇公,说:“卫国使者的话听不得!若因郑伯杀弟囚母作为出师借口,那卫国州吁弑君篡位,难道没有罪吗?愿主公慎重啊!”

宋殇公考虑到要除掉公子冯这个心腹大患,加上已经答应了出兵,还是没有采纳孔父嘉的意见,决定按时出兵。

于是,公元前718年,即鲁隐公四年秋七月,卫国纠合的联军开始了讨伐郑国的战争。因宋国是公爵大国,于是宋殇公被推举为盟主。联军共出兵战车一千三百乘,约三万九千人。联军从郑国的北、东、南三面分兵合击,不到一个月就攻到了郑国都城荥阳的东门。

郑庄公接到紧急战报,立即升殿问各位大臣:“五国联军现在兵临城下,形势危急,请各位爱卿说说,是抵抗还是求和。”

文臣多半主张求和,大表人物是祭足。

武将多半主张迎战,代表人物是公孙吕。

两种意见,大家争论不休。郑庄公yīn沉着脸,沉默地看着大家争论。等大家争论得口干舌燥,声音逐渐停下来的时候,郑庄公突然咳了一声,大家举目看他,静候郑庄公发话。

郑庄公这才平静地说:“诸君所说,都不是良策。州吁刚刚弑君篡位,民心未定,因此托言从前的怨恨,借兵四国,只不过想在国内外摆些威风罢了。鲁国公子翚贪图卫国贿赂,擅自出兵,得不到鲁隐公的大力支持,不能持久。陈国和蔡国与我国没有深仇大恨,他们没有坚强的战斗意志。只有宋国害怕公子冯夺取君位,才真想打败我国从而杀了公子冯。为此,寡人认为,为了打消宋国担忧,我决定把公子冯迁到临近许国的长葛,宋兵一定要移兵长葛。然后再派公子吕帅领一支步兵,出东门单独挑战卫兵,假装战败逃走。州吁本意是图个战胜名誉,以便安定他国内局势,在诸侯国中扬名,既然他已经取得了战胜名誉,岂能久留军中?再说,我听说卫大夫石碏是个大忠臣,他不会容忍州吁弑君篡位的,如此看来,卫国政局不久将发生重大变化。到时,州吁将自顾不暇,岂能长期在外作战呢?”

群臣听了,无不佩服郑庄公这一高见。

于是郑庄公派大夫瑕叔盈带领一支军队,把宋国公子冯护送到长葛城。郑庄公派人给宋殇公带去口信:“公子冯逃亡到敝国,敝国不忍心杀害。为了避免支持嫌疑,敝国已将公子冯赶出都城。据说他逃往长葛,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宋殇公知道后,对部下战将说:“我们出兵的本意是擒拿公子冯,现在公子冯逃到了临近许国的长葛,我们在这里攻打郑国都城还有什么意义呢?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宋郑两国向来无仇,况且郑伯已经将公子冯赶出都城,说明郑伯有所悔悟,我们何必要听从卫国摆布,在这里作无谓的牺牲呢?因此,寡人决定,我们全部班师回国,对外宣称我们都是去包围长葛,以作为撤兵借口。”于是宋兵立即从东门撤兵回国,只给联军其他统帅捎去撤兵的口信。

蔡、陈、鲁三国的军队,见宋兵撤走,无心恋战,都想撤兵。正在这时,忽然快马来报:“郑国公子吕,帅领步兵约五百人从东门出来,说要单独挑战卫**队。”

于是蔡、陈、鲁三国统帅登上壁垒袖手旁观。

却说石厚引兵与公子吕交锋,双方冲杀一阵,公子吕假装惨败,丢下盾牌,拖着长戟就往城内逃跑,其他士兵见主帅回逃,也跟着逃跑。石厚帅兵追杀到东门附近,见门内接应,城上箭矢如雨,乱石纷飞,就不敢再追击了。

石厚命令军士将东门外田中的禾稻全部收割,并且犒赏军士,传令全线撤军。州吁见状,立即召见石厚问:“还没有取得大的胜利,怎么就撤军了呢?”

石厚避开左右人员,单独跟州吁说出撤军原因。州吁点头微笑道:“好!好!很好!”

毕竟石厚说了什么,请看下回。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