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国与陈国关系得到缓和的这年秋天,郑庄公准备入周觐见周桓王,一来想与周桓王和好,二来不想失去周朝卿士职务,三来可以借周天子名义拉拢鲁、齐等国,从而孤立宋国,再行讨伐。正在这时,忽然传报:“宋国已经攻破了长葛,宋国公子冯逃来,现已在朝外等候!”
郑庄公没有惊慌,冷静地说:“这宋国真是麻烦,请宋国公子冯进殿吧!”
公子冯满身戎装,血迹斑斑,脸上多处有伤,觐见礼毕,急忙奏道:“宋兵从去年底开始包围长葛,发动无数次进攻,都被击退。最近增加进攻兵力,长葛兵力枯竭,致使东门被破,宋兵趁虚而入,攻占了长葛。我见大势已去,只得从北门逃出,望郑伯派出大军,讨伐那无道宋君吧!”
郑庄公说:“公子的苦难,寡人是很同情的,寡人一定要为你报仇雪恨。不过我们还需从长计议,等时机成熟了再去讨伐,你还需要忍耐一段时间。”
公子冯说:“感谢郑伯洪恩!”
郑庄公又对公子冯说:“公子这次来,就在新郑安置,所有需求由我国负责,你就放心调养吧!”
公子冯很感动,流着泪说:“郑伯大恩,永世难忘!”于是退出朝殿。
后来,宋殇公被太宰华督杀害,迎公子冯回国继位,史称宋庄公。公子冯的父亲宋穆公好心将君位传给宋殇公,宋殇公却过于记恨堂弟公子冯,不惜多次征伐郑国,要将公子冯置之于死地而后快,结果事与愿违,遭此报应,乃天也。此是后话。
公子冯走后,郑庄公对群臣说:“寡人决定,过一段时间,寡人与祭足亚卿一起入周。寡人入周期间,世子忽监理国政,由公子吕和颖考叔辅佐。至于宋兵,尽量与之周旋,暂时不发大军讨伐。宋兵攻占长葛,本意是杀公子冯和为宋都西门之战泄愤。现在公子冯已经逃出长葛,加上长葛远离宋国本土。因此,宋兵长期占领长葛的意义不大,今后会自动撤兵的。”
不久,冬季来临,雨雪纷纷。郑庄公再次开朝,接见鲁国使臣,然后准备起身入周。鲁国使臣礼毕,奏道:“最近周朝来鲁国告知,说周朝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饥荒。敝国倡议有条件的诸侯国给予适当的援助,因此特来告知贵国。”
郑庄公心想:“我正准备再入周觐见周桓王,怕周桓王责怪这责怪那的,一直找不到合适理由,何不利用援助名义去呢?再说我正要与鲁国联盟,既然是鲁国倡议,我该积极响应,给鲁国良好印象。”于是郑庄公对鲁国使臣说:“周朝出现饥荒,诸侯国都该援助,我郑国虽然天灾连年,兵灾不断,但还是愿意出一千钟粮食援助周朝。”
鲁国使臣说:“郑伯几代君侯都为周朝立有大公,现在又积极响应援助周朝,不愧为周朝忠心之卿士,堪称诸侯之典范。可钦可佩,可歌可颂!我回国之后,一定请求史官,永载史册。”
郑庄公说:“感谢褒奖!你一路劳顿,早点歇息吧!”
于是鲁国使臣退出朝殿。
这时,一些大臣劝阻说:“郑国的粮食非常紧缺,为什么还要出那么多粮食援助呢?”
郑庄公听了,笑着说:“寡人觉得,祭足爱卿应该明白其中缘故,不如请足爱卿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大家说:“好!”
群臣都看着祭足。祭足迈着小步走到队列中间面对大家说:“上次我国以饥荒名义向周朝请求援助,先在周朝温洛之间获取麦子约两千钟,后在成周之地获取稻谷约四千钟。现在我们援助周朝一千钟,相当于归还六分之一,既给了周王面子,又获得诸侯国称赞,还为主公和好周王和我们联合鲁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交易,是主公英明之举。”
群臣高呼:“主公英明!”
颖考叔突然奏道:“古人言:‘民讫自若,是多盘。’意思是:大家一致认为是对的,往往需要多加盘问和思考。我并不是反对援助周朝,但我们要反思:若我国没有诸多灾难,粮食获得了大丰收,的确有多余的粮食,真心实意去援助,彼此都舒心愉快,岂不更好!”
群臣议论道:“这话听起来有道理,实际上很迂腐,太不现实。”
公孙阏对个别大臣说:“岂止是迂腐!”
郑庄公沉默地看着大家,然后说:“俗话说:‘话有百说,理有百断。’言论可以zì yóu,但做事往往只能用一种方法,否则将错过时机。今天朝议到此结束。”
冬十一月上旬,郑庄公由祭足陪同入周觐见周王,并送去救灾粮食,满以为要获得周王热情接待,于是乎显得轻松自若,洋洋洒洒,还不时主动用脸去迎接小片飞雪,感到十分惬意。
在周朝朝殿,郑庄公对周桓王伏地三拜道:“下臣寤生前来觐见我王,愿我王江山永固,万寿无疆!”郑庄公伏在地上,只等周王加礼表彰。
内臣周公黑肩站在周桓王侧边高声宣读郑国的礼单:“郑国敬献粮食一千钟!”
周桓王不削一顾地看着郑庄公,半天不说话。周公黑肩轻声对他说:“郑伯觐见是件好事,若不礼遇,会伤了所有朝见者的心。”
周桓王不仅没用听劝,反而更加生气的质问郑庄公:“郑国不是经常闹灾,向朕强要粮食吗?难道今年获得了大丰收?”
郑庄公跪地抬头道:“托我王洪福,今年郑国没有天灾。”
周桓王讥讽道:“既然没有天灾,那寡人温洛的麦子,成周的稻谷,明年可以自己享用了!”
群臣哄笑起来。郑庄公傻呆呆地看着周围,然后无趣地起身告辞,退出朝殿。
郑庄公气愤愤地回到馆舍,对祭足诉说朝上被周王羞辱的情景,最后说:“那小子心眼太小,老是不放过寡人,不仅羞辱我,也不回赠礼品,居然还不请我赴宴。真是气死我了,我们马上回国!”
祭足赶忙劝道:“主公莫气莫急,小不忍则乱大谋。”
郑庄公气愤地说:“这是寡人第二次遭他羞辱了,斯可忍,孰不可忍!”
祭足再要劝说时,忽然传报:“周公来了!”
郑庄公和祭足赶快出门迎接,见周公黑肩送来两车彩绸,还有十车大黄米,于是赶忙将周公引进馆舍客厅坐下。
周公黑肩对郑庄公说:“那十车大黄米是大王托我送来的,说是备荒之用;两车彩绸是我送来的,代表我一点心意。”
郑庄公眼含感激泪光,顶礼道:“寤生感激周公厚意!”
祭足插话道:“那十车大黄米,也可能是周公劝说的结果吧!”
周公黑肩笑着说:“这有什么,不过就是几句话而已,不足挂齿!”
郑庄公非常感谢周公,于是在馆舍备下酒宴,与周公叙谈许久。
周公黑肩离开后,郑庄公问祭足:“周公为什么送我们如此厚礼?”
祭足说:“周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姬沱,小儿子名叫姬克。周王宠爱姬克,吩咐周公好好地辅佐扶持姬克,以便将来废长立幼。因此,周公现在讨好我国,以便将来获得我国支持。
郑庄公对祭足说:“原来如此哟,我们干吗要这些脏东西?不如发给街上的百姓得个美名,顺便也气气周王,解解寡人心中的怨气!”
祭足赶忙劝阻道:“这些东西大有用处呢!”
郑庄公问:“有什么用处?”
祭足说:“主公这次朝周,诸侯各国都是知道的。现在可以将周公所赠的两车彩绸,分别覆盖在十车粮食上面,对外宣称是周王赏赐的十车彩绸。另外两车里面装些衬垫,外面搭上些涂红的弓箭等兵器。于是对外假称说:‘宋公许久不朝周王,周王特令郑伯帅领各国讨伐宋国。’如此宣传后,诸侯列国必然信以为真,多半要纷纷响应。到那时,宋国虽然是大国,但怎么能抵挡奉王令的军队呢?”
郑庄公拍着祭足肩膀说:“爱卿真是智慧大师啊!寡人将依计而行。”
郑庄公出了周朝境内,一路叫人四处传说:“宋公长期不朝周王,周王发怒,特令郑伯帅领各国,讨伐宋国!”听到的人看到周王赏赐如此丰厚的礼品,无不信以为真。于是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
卫国因同宋国关系紧密,听到这个传说,感到非常遗憾,于是处于观望状态,既不中断与宋国关系,也不把关系处得太好。
鲁国听到这个传说后,觉得宋公做得不对,产生了背离宋国的想法。
齐国是郑国的结盟伙伴,听到这个传说,对郑国表示积极响应,但又害怕宋国一旦失去,鲁国必然强大,于是齐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以保全宋国。
陈国得知这个传说,暗自高兴与郑国关系缓和,准备与郑国正式结盟。
蔡国听到这个传说,感到孤立无援,但又自持有周王宠爱,也不随便去附和郑国,装着不知道。
宋国听到这个传说,人心惶惶,商人纷纷外逃。
其他不必细说,只说宋国的情况。
一天,宋殇公听说郑伯将借王令讨伐宋国,吓得周身发颤,舌头直了,结结巴巴地问大夫孔父嘉:“这这这如何是好?”
孔父嘉说:“主公莫要惊慌,臣有三计可以化解。”
宋殇公仍然发颤地问:“哪哪哪三计?”
孔父嘉说:“一撤,二交,三备战。”
宋殇公问:“仔细说来。”
孔父嘉说:“‘一撤’,就是从郑国长葛撤兵。我们攻取长葛,本意是杀公子冯。现在公子冯逃走了,加上长葛远离宋国本土,长期占领没有什么益处,不如主动撤兵。这样既可集中兵力,又可以向郑国表示友好,以缓和紧张的关系。”
宋殇公问:“那‘二交’呢?”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