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蛭不由分说,对兵士们喝道:“还不动手干什么?快去抄家!撤庙!”
颖孟、颍考伯和颍梁见状,赶忙拦在庙门口,组chéng rén墙护庙。官蛭大声喝道:“你们居然抗税,反了不成!给我抓起来!”
士兵们于是去抓他们三人。颖孟气急了,立即跑回庙里,取出颖考叔遗留下的佩剑,左手拿剑鞘,右手拿利剑,站在门口扬起利剑说:“你们敢进来,我就与你们拼了!”
兵士们吓得纷纷后退。官蛭愤怒道:“快将那反贼砍了!”
民众吓得退散开去。
于是兵士们蹑手蹑脚地向前,有个兵头眨着眼撅着嘴示意颖孟快逃,可颖孟气愤极了,却做出拼命的架势。颍考伯和颍梁见状,立即将颖孟往庙里推,颍考伯叫道:“侄儿快逃命吧,你是颖考叔一根独苗啊!快逃吧!”
颍梁也推他说:“兄弟,快逃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啊!”
颖孟于是从庙子后门奔逃。兵士们抓的抓人,追的追,只因追兵还是怀念颖考叔,只是假意追赶,让颖孟故意逃脱了。
于是官蛭下令将颍考伯和颍梁抓起来,然后抄家撤庙。颍考伯妻子陈氏见势不妙,赶快叫儿媳申氏带着孙子颍梁子回到申国娘家去了。
陈氏叙说完,抹着眼泪说:“我丈夫和儿子至今还关在阳城,不知道还能活着出来不!”说完失声痛哭起来。
高帅安慰说:“大嫂,不要过于伤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没到。”
高帅说完,起身走到颖考叔塑像前噗通一声跪下流着眼泪说:“尽管我知道我不是颖考叔,但我深深感到你的灵魂在我心中。你虽然有幸遇到郑庄公施展了一些才华,但你没有实现你心中的真正抱负。你为国尽忠,英年早逝,忠孝友三全,堪称世人楷模。可是,你睁眼看看如今的郑国,小人得志,贪官风行,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我为你感动,也为你惋惜,为你落泪!”说完伏地痛哭起来。
陈氏见状,赶忙来安慰高帅说:“兄弟,你怎么如此伤心呢?快起来,你吃点东西吧!”
高帅抹着眼泪,从怀中摸出一包碎银递给陈氏说:“我还要赶路,饭就不吃了,谢谢大嫂好意!我与颖考叔还有──还有些交情,这点碎银算是我求大嫂代我为他烧香!”
“这如何是好?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啊!”陈氏感动得要下跪。高帅赶忙将她扶起来。她接着说:“实话告诉你吧,前不久,颖孟回来了一趟,丢下一包碎银就走了,生怕官兵来抓他。可惜……”
高帅问:“可惜什么?”
陈氏说:“可惜我把那包银子送给了官蛭,可他还是不答应放人,只是答应饶他们暂时不死。”
高帅说:“大嫂别傻了,官蛭是个贪得无厌的人,少许银两如何能打动他。请大嫂放心,我尽量想法救出你的丈夫和儿子!”
陈氏地点头抹泪说:“你人像颖考叔,心也像他,你莫不是一个活神仙啊?让我跪下三拜!”
高帅赶忙将她扶起来说:“大嫂不要这样,我只是一个巫师,我受不起!”
说完他转身走出庙子。陈氏目送着他,对自己说:“莫非是颖考叔显灵了!”
高帅走出颖考叔庙,萧瑟秋风刮起许多灰尘和落叶,感觉有些冷,于是裹着衣服,加快步伐,想赶到颍谷镇上歇息。快走到镇上的时候,他突然看见一个十七八岁的英俊青年从田野稻草堆中钻出来。那青年个子瘦高高的,青sè发亮的头发有一尺五长,扎着一根彩绸;单眼皮,面部轮廓分明,眼里发亮;穿着蓝sè衣衫,怀里抱着一把佩剑;剑鞘上插着一根稻草结,分明是要卖那佩剑。他一边拍理着身上的稻草,一边向高帅叫道:“巫师请留步!”
高帅看他有点像颖考叔,猜到他可能是颖孟,于是等他过来。
那青年走拢说:“巫师:能买下我这把剑吗?这是祖传的宝剑。”说完将宝剑递给高帅。
高帅接过剑一边看,一边问他:“这是颖考叔的剑啊!你莫不是颖考叔的儿子颖孟?”
他惊奇地问:“你是谁?你怎么知道?”
高帅说:“我是从你伯母哪里打听到的。”
颖孟说:“你是谁,怎么像我父亲?”
高帅说:“我──我姓高,大家叫我高巫师,云游各地,以前和你父亲有一定的交情。我和你父亲长相相像,好多人以为我们是亲兄弟呢!”
颖孟说:“喔,我明白了!那我叫您高叔,求高叔买下我的宝剑吧!这宝剑是我父亲遗留下来的,是郑庄公所赐,上面刻有‘寤生赐颖考叔’字样,还可以避邪!”
高帅问:“既然是父亲的宝剑,为什么要卖掉?”
颖孟摸着脑袋傻笑着说:“我想把它变成钱去救人。”
高帅说:“是不是想救你的伯父和堂兄?”
颖孟说:“是的。”
高帅说:“你这两年在哪里度过的?”
颖孟说:“这里说话不方便,我怕被官兵发现,我们到僻静的地方说吧!”
高帅说:“好吧,我们到你刚才那草堆边慢慢聊!”
于是他们走到草堆边,扯些稻草坐下。高帅将巫师箱打开取出些干粮和牛肉分给颖孟,又取出水袋,二人一边吃一边聊着。
颖孟吃了两口说:“我逃出去后,在嵩山躲藏一段时间,然后就到新郑找我外公高渠弥。我去时,可他带兵和鲁军联合讨伐宋国去了。我追寻而去,听说他们又到宋国雎阳打仗去了。我追到雎阳,忽然听说郑国一个将领被宋军南宫长万活捉了,我以为是我外公,不敢去直接去军中打听,害怕两边的兵士都会把我当逃兵或当壮丁抓起来,只好昼伏夜行,向一些村民打听。不久,我听说郑军原繁将军和鲁将秦子、梁子,三将齐上,把宋军将领猛获活捉了,最后交换了俘获的将领。结果我打探到,我外公没有被俘,被俘的却是檀伯。”
高帅递给颖孟水袋说:“喝点水慢慢说。你最后见到高将军没有?”
颖孟喝了一口水说:“没有见到。”
高帅问:“为什么?”
颖孟说:“雎阳战役还没有打出胜负,他们突然转移到纪国去了。”
高帅说:“纪国在齐国东边,怎么到纪国去了呢?”
颖孟说:“齐国先君齐哀公因纪国先君诽谤,被周王烹煮杀害,以此为借口,齐国联合宋国、卫国、燕国讨伐纪国。于是纪国就向鲁国、郑国求救。”
高帅问:“卫国国内十分混乱,怎么会参战呢?”
颖孟说:“听说卫宣公死后,由公子朔继位,称卫惠公。卫国只援助了兵车二百乘,没有派兵直接参战。于是,齐燕宋三国和郑鲁纪三国在纪城混战一场,互有胜负,最后都撤兵了。”
高帅说:“真是一场六国混战啊!你最后回到新郑没有?”
颖孟说:“我回到新郑时,正遇到宋国纠合卫、齐、燕、陈、蔡五国联合讨伐郑国,将新郑围得水泄不通。据说有一支宋兵由西南小门攻进了太庙,抢走许多贵重的东西。”
高帅说:“六国伐郑,没有诸侯帮助郑国吗?”
颖孟说:“好像没有听说。”
“唉,中原真是乱成一锅粥了啊!若当年郑庄公能采取你父亲提出的‘中国之道’策略,哪有今天的悲剧!”高帅叹息道,然后又问:“齐国一向和郑国很友好,怎么也参与讨伐郑国呢?”
颖孟说:“齐国对郑昭公(公子冯)比较好感,而对郑厉公篡位很不满,再说他又是宋国武装扶持的,就更加不满了。”
高帅问:“新郑被攻下来没有?”
颖孟说:“我从新郑来颍谷的时候,六国还在攻打新郑。”
高帅说:“那我们到新郑去看看。你在这你躲两天,我去找人做一套巫师服,你扮成我的徒弟。”
颖孟说:“好,听高叔的。”
于是高帅独自向颍谷镇上走去。
不知他们到新郑如何,请看下回。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