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2 / 2)

最后,如果内阁坚持要逼皇上改认孝宗为父(继嗣),那么陛下与其母亲兴献王妃便要转变为君臣关系,将来见面行礼难道要陛下的亲生母亲给自己下跪行礼吗?这样实在不成体统,我们作为臣子岂能让陛下背上这个不孝之名。

反正纵观全文,主题明确﹑思路清晰﹑旗帜鲜明。

(张璁方案:)

继统:成化皇帝──→弘治皇帝──→正德皇帝──→嘉靖皇帝

继嗣:成化皇帝──→兴献王──→嘉靖皇帝

张璁大叔所提出的论点确实是很有道理,这封奏疏对于嘉靖来说无疑正中下怀,小皇帝在看完这封拥趸寄来的《议大礼疏》后果然“很嗨心”!

“看来朕父母的名分终于可以保住了!”

嘉靖一边兴奋地拍手叫好,一边又不断地表扬张璁同志有极高的思想觉悟!看来人总是会被自己想听到的意见影响。

一轮兴奋过后,嘉靖当即派人把张璁的这封奏疏另外copy一份,然后送到内阁那边。他想,内阁那帮伪善的老家伙看完以后估计也无话可说了吧!

张璁大叔所写的这封奏疏可谓句句打中要害,朝臣挖地三尺也无法找到奏疏中的破绽。只可惜,张璁大叔占理不占势。

由于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对于这位“多管闲事”的下属,内阁那边霎时间也拿不出更好的方案反驳。于是,在看完奏疏以后杨廷和只留下几句冷言当作回复。

“区区一个书生,岂懂什么国家大事!依老臣之见,这人无非就是想借此机会,搞出一些名堂而已,陛下不用理他。”

当嘉靖听到内阁那边的回复时,气到差几乎要爆粗。真没想到内阁那帮老家伙也实在太犟了吧!

后来更好笑的是,竟然有些官员为了急于提出方案反驳张璁的建议。于是病急乱投医,向朝廷提议让嘉靖小皇帝继他堂哥武宗皇帝的嗣(认堂哥做父亲),实行“统嗣合一”!

眼看事情的发展方向已经开始脱离自己所能控制的轨道,杨廷和这边也开始担忧起来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那份《武宗遗诏》其实是他老人家自己编出来的,当初怎么也没想到如今事情竟然会闹成这样。

也许,现在大家都会把事情追究到那份《武宗遗诏》上,要是当初早点把继嗣一事写清楚那不就行了吗!何必要搞到现在那样呢?

大家也别怪杨先生了,其实他老人家也是有苦衷的!自从嘉靖皇帝登基以来,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以及六部等多位朝廷官员之所以执意要嘉靖继嗣,其实背后是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根据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先生所制定的《皇明祖训》规定: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jiān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遗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jiān臣。”

把这段《祖训》的意思简单的翻译过来就是说,如果皇帝没有儿子,那么接班人就由弟弟来当,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兄终弟及”。

不过,《祖训》里面另外还有规定,凡是接班人必须出自“嫡系”(即皇后所生的儿子),其余“庶系”子弟(即妃嫔所生的儿子)一律不得继位。

最后《祖训》里还强调,朝廷内如有提议“立庶废嫡”者,一律视为jiān臣,即斩。

所以,根据以上标准,咱们这位小皇帝现在就连一个庶子都不如。

然而,当初面对那风雨飘摇的政局,朝廷也没有别的选择。杨廷和他们本来打算想先上车再补票,让嘉靖登上皇位稳定局面以后再处理这件事。

毕竟总不可能直接跟人家说,想过来做皇帝,先要把父母的名分卖掉吧!

只可惜,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算盘竟然打错了。

虽说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但问题在于《皇明祖训》确实是这样写的,况且朱元璋先生又没有回来报梦说同意修改《祖训》。故此,杨廷和等人已经与《祖训》文书当中所指的“jiān臣”划上等号,万一将来秋后算账,那可是要杀头炒家的。

因而为了保命,杨廷和等人才会在小皇帝即位以后如此执意“继嗣”一事。皆因,只有把嘉靖过继给孝宗,那么嘉靖这位皇位继承人才算得上名正言顺。

不过把事情反过来想想。

当初,杨廷和身为正德朝的内阁大臣兼正德皇帝的老师,却没有对自己的学生作好好引导,还任其胡闹,最终导致大宗皇室断脉。所以,现在这个烂摊子由他来负责也不算冤枉。

因此,事到如今杨廷和也只好避重就轻,希望尽量把事情往后拖。

在接下来的rì子里,嘉靖皇帝一次又一次地召集群臣廷议,并且下达诏令要求礼部追封自己的父母为“兴献皇帝”以及“兴献皇后”。

从这两个封号,我们可以看出嘉靖皇帝的意图就是要把父母的身份,从地方外藩直接提升至“皇帝、皇后”的级别。

只可惜,手敕一次又一次被内阁封还,对于皇帝大人的命令,杨廷和等人显然是无动于衷。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